双层旋转式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945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旋转式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饮料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旋转式瓶盖。
背景技术
人们在结伴外出时,经常由于购买了相同的饮料,在集中放置后发生混淆。如果误喝了 他人的饮料很不卫生,甚至会有被传染疾病的危险。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将自己饮料瓶的标签 撕掉,但是在超过两个人购买相同饮料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而且现有的饮料瓶,其标签 相当牢固,若没有带尖锐物仅用双手也并不容易将标签撕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便于多个人作不同记号以便于区分的双层 旋转式瓶盖。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双层旋转式瓶盖由盖体、凸起、旋转片、指针、环形槽、 缺口、凸齿和凹坑构成。其中,盖体的顶部中心位置有一与盖体同轴心的、圆柱形的凹坑。 凹坑的边缘与盖体的外边缘之间的盖体的顶面上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并带有不同字母的圆形 凸起。凹坑的侧壁中部有一长方体形的凸齿。旋转片为圆柱形,旋转片的顶面有突起的、与 旋转片为一个整体的指针,旋转片的侧面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槽,旋转片的边缘处有一 矩形的缺口。旋转片处于所述凹坑中,且与凹坑成动配合关系,凸齿处于旋转片的环形槽中。 作区分标记时,只需用手指压在指针上,将其旋转使其尖端正对饮用者各自选中的字母即可。
采用上述方案,能达到以下效果
1. 由于本发明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字母,可便于多人饮用时作区分,避免了因拿错饮料瓶 造成的病菌传染,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卫生。
2. 由于仅通过旋转指针就可实现区分,使用非常方便。


图l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3图中l.盖体2.凸起3.旋转片4.指针5.环形槽6.缺口 7.凸齿8.凹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双层旋转式瓶盖由盖体l、凸起2、旋转片3、指针4、环形槽5、缺口6、凸齿7和凹 坑8构成。其中,盖体l的顶部中心位置有一与盖体1同轴心的、圆柱形的凹坑8。凹坑8 的边缘与盖体1的外边缘之间的盖体1的顶面上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并带有不同字母的圆形 凸起2。凹坑8的侧壁中部有一长方体形的凸齿7。旋转片3为圆柱形,旋转片3的顶面有 突起的、与旋转片3为一个整体的指针4,旋转片3的侧面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槽5, 旋转片3的边缘处有一矩形的缺口 6。旋转片3处于所述凹坑8中,且与凹坑8成动配合关 系,凸齿7处于旋转片3的环形槽5中。作区分标记时,只需用手指压在指针上,将其旋转 使其尖端正对饮用者各自选中的字母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旋转式瓶盖,由盖体、凸起、旋转片、指针、环形槽、缺口、凸齿和凹坑构成,其特征是盖体的顶部中心位置有一与盖体同轴心的、圆柱形的凹坑,凹坑的边缘与盖体的外边缘之间的盖体的顶面上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并带有不同字母的圆形凸起,凹坑的侧壁中部有一长方体形的凸齿,旋转片为圆柱形,旋转片的顶面有突起的、与旋转片为一个整体的指针,旋转片的侧面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槽,旋转片的边缘处有一矩形的缺口,旋转片处于所述凹坑中,且与凹坑成动配合关系,凸齿处于旋转片的环形槽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饮料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层旋转式瓶盖。它由盖体、凸起、旋转片、指针、环形槽、缺口、凸齿和凹坑构成。其中,盖体的顶部中心位置有一与盖体同轴心的、圆柱形的凹坑。凹坑的边缘与盖体的外边缘之间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带有不同字母的圆形凸起。旋转片为圆柱形,旋转片的顶面有突起的、与旋转片为一个整体的指针,旋转片的侧面有一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槽,旋转片处于所述凹坑中。本发明可便于多人饮用时作区分,避免了因拿错饮料瓶造成的病菌传染,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卫生。
文档编号B65D51/24GK101670903SQ2009101642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0日
发明者玲 佘 申请人:成都峻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