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2331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运输车上用的储液罐,具体地说是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罐
内液体波动冲击的运输车用罐体结构。
(二)
背景技术
由于液体物质的惯性和流动性,液体在运输行驶过程中,加速或上坡会产生液体往后飘动;减速或下坡会发生液体往前飘动;转弯会发生液体向外侧飘动;侧倾会发生向低一侧飘动;道路不平会发生液体蹿动;而且制动会发生猛烈地前冲;较差路面上会发生猛烈地冲击等不同形式的波动。这种液体的波动冲击除了对罐体产生破坏作用外,还对车辆的正常行驶形成干扰,并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制动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罐体结构安全性。针对以上情况,尽管现有液体罐内装有防波板,但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液体晃动冲击起到了抑制作用,使液体的蹿动程度有所降低,但影响性质依然存在,影响程度依然很大。而且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这种液体晃动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的罐体结构对液体晃动的控制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更好缓解液体晃动冲击、甚至避免液体晃动的新型罐体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包括一罐体,罐体内设置有N个罐舱壁从而将罐体的内腔分成N+1个相互隔绝密封的罐舱,位于中间部位的罐舱内设置有注入管,并在设置注入管的这一罐舱的底部设置排泄阀,以设置注入管的这一罐舱为起点,利用罐体外的连接管依次将数个罐舱串联起来,连接管的出口端设置在前一罐舱的上部,连接管的入口端设置在后一罐舱的底部。 上述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罐舱之间串联时,以起点罐舱为中心,左右罐舱交叉串联。罐盛液体在罐体内的分布是装满一个罐舱后,再往另一个罐舱里盛装,如此盛满液体的罐舱就不会在随车运行过程中受到动液冲击,重心也固定不变。可以避免某前一罐体内液体的大幅波动对罐壁所造成的剧烈冲击、以及罐体内液面飘动使重心变化所造成的车辆难以控制和行驶安全性大幅降低。 上述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罐舱的数量可以按照盛容量的需要和所盛液体的特性决定,每个罐舱之间可以前后布置,也可以左右布置。根据罐体的长度不同,一般以3-12个为宜。 上述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各个罐舱的容积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而定。 上述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罐舱壁为椭圆外凸形结构,这一结构正好
3与现有技术的罐体的椭圆外凸形的罐舱封头的结构相吻合。 上述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罐舱的底部开设有凹槽,连接管伸入凹槽 内并与凹槽的底面留有一定间隙。目的是在向罐体外排泄液体时,能将罐舱的液体尽量排 泄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彻底摆脱了原来罐体内设置防波板降低罐内液体晃动 的结构形式。运用虹吸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罐体中液体晃动、甚至避免液体晃动的问题。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 、罐体,2 、罐舱壁,3 、罐舱壁,4 、罐舱壁,5 、溢流舱,6 、罐舱,7 、罐舱,8 、罐舱, 9、注入管,10、排泄阀,11、连接管,12、连接管,13、连接管,14、凹槽,15、凹槽,16、凹槽,17、 凹槽,18人孔,19、人孔,20、人孔,21、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作以下详细地 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结构包括罐体 l,外观与现有技术的罐体外观没有太多差别,罐体1内间隔设置有罐舱壁2、3、4从而将罐 体l的内腔分成四个相互隔绝密封的罐舱,罐舱壁2、3、4为椭圆外凸形结构。将其中一个 罐舱作为溢流舱5,另外三个罐舱分别为罐舱6、罐舱7、罐舱8,位于中间部位的罐舱7内设 置有注入管9,并在设置注入管9的这一罐舱7的底部设置排泄阀10,以设置注入管9的这 一罐舱7为起点,分别利用罐体1外的连接管11、连接管12、连接管13依次将罐舱7、罐舱 8、罐舱6和溢流舱5串联起来,连接管11的出口端设置在罐舱7的上部,连接管11的入口 端设置在罐舱8的底部;连接管12的出口端设置在罐舱8的上部,连接管12的入口端设置 在罐舱6的底部;连接管13的出口端设置在罐舱6的上部,连接管13的入口端设置在溢流 舱5的底部。 上述罐舱7、罐舱8、罐舱6和溢流舱5的容积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罐 舱7、罐舱8、罐舱6和溢流舱5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凹槽14、凹槽15、凹槽16和凹槽17,注入 管9和连接管11、连接管12、连接管13分别伸入凹槽14、凹槽15、凹槽16和凹槽17内并 分别与凹槽14、凹槽15、凹槽16和凹槽17的底面留有一定间隙。 上述罐舱7、罐舱8、罐舱6和溢流舱5的上端部还分别设置有检修用人孔18、人孔 19、人孔20和人孔21。 当向罐体1内加注液体(如油或水)时,注入管9为与传统储液罐相同的液体注 入口,液体首先注入罐舱7内;随着注入的进行,罐舱7内的液面逐渐升高,当罐舱7内液 体注满时,液体就通过连接管11流向罐舱8内,随着注入的继续进行,罐舱8内的液面也逐 渐升高,当罐舱8内液体注满时,液体就通过连接管12流向罐舱6内,当罐舱6内液体注满 时,液体就又通过连接管13流向溢流舱5。[0020] 当向罐体1外排泄液体时,运行虹吸原理,按与灌装相反的顺序进行,在此不一一 赘述。 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 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是以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为基础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一种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设置有N个罐舱壁从而将罐体的内腔分成N+1个相互隔绝密封的罐舱,位于中间部位的罐舱内设置有注入管,并在设置注入管的这一罐舱的底部设置排泄阀,以设置注入管的这一罐舱为起点,利用罐体外的连接管依次将数个罐舱串联起来,连接管的出口端设置在前一罐舱的上部,连接管的入口端设置在后一罐舱的底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罐舱之间串联 时,以起点罐舱为中心,左右罐舱交叉串联。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罐舱的数量N+1=3-1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各个罐舱的容< 积大小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各个罐舱的容 积大小不同。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罐舱壁为椭圆 外凸形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其特征在于罐舱的底部开 设有凹槽,连接管伸入凹槽内并与凹槽的底面留有一定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属于储液罐的制造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一罐体,创新点是罐体内设置有N个罐舱壁从而将罐体的内腔分成N+1个相互隔绝密封的罐舱,位于中间部位的罐舱内设置有注入管,并在设置注入管的这一罐舱的底部设置排泄阀,以设置注入管的这一罐舱为起点,利用罐体外的连接管依次将N+1个罐舱串联起来,连接管的出口端设置在前一罐舱的上部,连接管的入口端设置在后一罐舱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防液体波动的运输车用储液罐与现有技术相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彻底摆脱了原来罐体内设置防波板降低罐内液体晃动的结构形式。运用虹吸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罐体中液体晃动、甚至避免液体晃动的问题。
文档编号B65D88/12GK201525601SQ20092022716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2日
发明者周长峰, 宿林林, 张竹林, 戴汝泉, 臧发业, 赵培全 申请人:山东交通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