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242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以徒手的方式组装 而成,具有容易组合的特性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欧美各国普遍的家庭前后院通常会有花圃或庭园,而整理这些花圃或庭园时, 通常必须浇水,若是简单的花圃得以简单的浇花器洒洒水即可,但若为较大的庭园造景,则 必须使用水管大量洒水,方能使庭院中的植物充份吸收到水。而以一般的软性水管(hose)引水进行洒水时,因为水管的长度很长,通常展开时 容易造成软性水管打结的情况,尤其是由近处往远处拉时,软性水管即容易因纠缠而造成 打结的情况,使得软性水管无法顺利拉至远处进行浇水;或是软性水管因纠缠而被弯折,使 得弯折处被压扁造成水流无法畅通的情况,如此同样无法顺利进行洒水的动作,故以一般 的软性水管进行洒水时并不方便使用,尤其是在大面积的庭院中更加不易使用这些软性水 管。再者,当洒水完成后,长长的软性水管又必须小心卷收成捆方可收存,若随意卷收 软性水管,在下次使用时则容易于摊开软性水管时造成纠缠,因此,以软性水管在庭园中洒 水,并不十分理想,而有待改进。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以改善上述缺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能以徒手的方式组 装而成,具有容易组合的特性,且能有条理的卷收水管,便于下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具有折叠的功能。 且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的本体具有可折叠的功能,能有效缩减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的 收纳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包括一本体,其上有一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一第一轮体及一第二轮体,分别设于该本体底部两侧,且该第一轮体及该第二轮 体能够相对于该本体底部两侧滚动;至少两个轮板,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及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连接片体及一第二连接片体,该第一连接片体有一第一凸轴、至少一第一 卡扣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连 接片体有一第二凸轴及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 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凭借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定位以及该第一卡合部与该 第二卡合部卡合,使得该第一连接片体及该第二连接片体与该多个轮板卡固连接;一第一轮盘,该第一凸轴穿过该第一轮盘后,该第一轮盘与该多个第一卡扣部扣接,并以一第一螺套将该第一轮盘及该第一凸轴螺合后,该枢轴再穿过该第一轴孔;一第二轮盘,该第二凸轴穿过该第二轮盘后,且该第二轮盘与该多个第二卡扣部 扣接,再以一第二螺套将该第二轮盘及该第二凸轴螺合后,该以一水管轴穿过该第二轴孔 且该水管轴并固设于该第二凸轴上,使该多个轮板、该第一连接片体、该第二连接片体、该 第一轮盘及该第二轮盘组成一卷收装置;以及一摇杆机构,与该第一凸轴连接,且该摇杆机构带动卷收装置转动。其中该多个轮板的材质为金属,该第一连接片体及该第二连接片体的材质为塑 胶。其中该水管轴上有一挡部,且该水管轴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水口及一第二水口, 该水管轴朝向该第一凸轴的一端为该第一水口,另一端为该第二水口,以一第一水管与该 第一水口连接、一第二水管与该第二水口连接后,该第二水管绕设于该多个轮板的上表面, 且该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一供水源。其中该第一水口或该第二水口上连接有一万用接头。其中该摇杆机构包括一枢轴,位于该第一凸轴中,且穿过该第一凸轴,且该枢轴前端有一缺槽;一摇杆,该枢轴穿过该摇杆;一第一华司,位于该摇杆与该第一轴孔之间;以及一第一螺帽,与该缺槽结合,使得该第一凸轴与该摇杆紧密连接。其中该第一轮体及该第二轮体,分别设于该本体底部两侧,该本体底部的结构包 括一第一凸杆,该第一凸杆顶端设有一第一凸缘,靠近该第一凸杆顶端处设有一第 一限位沟槽;一第一限位齿片,其为环状体,且环状体内径设有多个行星齿部,该第一凸杆穿过 该第一轮体后,以该第一限位齿片将该第一轮体往该第一凸杆方向压入,直到该多个行星 齿部与该第一限位沟槽紧密配合;以及—第一盖体,具有一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能与该第一轮体扣合,使得该第一 盖体固定于该第一轮体。其中该本体包括一第一支架及一第二支架,且一按钮机构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 二支架之间,对该按钮机构施力时,以改变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的夹角。其中该按钮机构包括一第一环型壳体,其一侧延伸一第一套筒以连接该第一支架,且一限位档片的两 端与该第一环型壳体的内径连接,并于该第一环型壳体的内径以及该限位档片的一侧面形 成一第一齿轮槽;一第二环型壳体,于该第二环型壳体的内径以形成一第二齿轮槽,且该第二环型 壳体的第一侧延伸成一第二套筒以连接该第二支架,该第二环型壳体的第二侧延伸成一第 三套筒,其中,该第二齿轮槽的深度大于该第一齿轮槽的深度;一齿轮及一弹簧,位于该第一齿轮槽及该第二齿轮槽之间,且该齿轮一侧面抵于 该第一齿轮槽,另一侧面抵于该弹簧的一端,该弹簧的另一端则抵于该第二齿轮槽;一探针,其末端具有一第三螺段,该探针穿过该限位档片、该齿轮、该弹簧及该第二齿轮槽后,以一第二螺帽与该第三螺段螺合;一按钮,一侧面延伸成两个半月形凸块,该半月形凸块能够穿过该限位档片与该 第一环型壳体之间形成的半月孔,并抵住该齿轮;以及使用该按钮机构时,首先对该按钮施以一水平力,使得该按钮的该半月形凸块推 动该齿轮并挤压该弹簧,使得该齿轮从该第一齿轮槽往该第二齿轮槽方向移动,再对该第 一支架施以一扭力,让该第一环型壳体转到定位,完成后释放该水平力及该扭力,且受挤压 的该弹簧释放弹力,使得该齿轮回复到该第一齿轮槽中。其中该本体更包括一第三支架、一第一枢接机构及一第二枢接机构,该第一枢接 机构及该第二枢接机构分别包括该第一轴孔及该第二轴孔,且皆位于该第二支架及该第 三支架之间,该第一轴孔该第二轴孔的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延伸有一第一轴管及一第二轴 管,且该第一轴管与该第二支架连接,该第二轴管与该第三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以徒手的方式利用螺丝起子组装而成,具有容易 组合的特性,且具有折叠的功能,并能有效缩减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的收纳空间,本实用 新型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能有条理的卷收水管,便于下次使用。底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 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分解图;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按钮机构的结构分解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第一枢接机构的结构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本体底部及的第一轮体的结构分解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卷收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卷收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卷收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32_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6-本体;38-第一支架;40-第二支 架;42-第三支架;44-第四支架;46-第一横杆;48-第二横杆;50-第一按钮机构;50,-第 二按钮机构;502-第一环型壳体;504-第一套筒;506-第一插销;508-限位档片;510-第 一齿轮槽;512-穿孔;514-第二环型壳体;516-第二齿轮槽;518-第二套筒;520-第二插 销;522-第三套筒;524-齿轮;526-弹簧;528-穿孔;530-探针;532-第三螺段;534-穿 孔;536-第二螺帽;538-第二华司;540-第三插销;542-按钮;544-半月形凸块;546-半 月孔;60-第一枢接机构;60’-第二枢接机构;602-第一轴孔;604-第一轴管;606-第二轴 管;608-第四结合元件;610-第五插销;70-左四轴凸杆;70’ -右四轴凸杆;702-第一凸 杆;704-第二凸杆;706-第三凸杆;708-第四凸杆;710-第六插销;712-第七插销;714-第 一凸缘;716-第一限位沟槽;80-第一轮体;80’ -第二轮体;82-第一限位齿片;84-行星 齿部;86-第一盖体;90-卷收装置;902-轮板;904-第一连接片体;904,-第二连接片体;906-第一轮盘;906,-第二轮盘;908-榫孔;910-第一凸轴;910,-第二凸轴;912-第一卡 扣部;914-卡榫;914,-卡榫;100-枢轴;102-水管轴;104-缺槽;106-摇杆机构;108-M 杆;110-第一华司;112-第一螺帽;114-第一螺套;116-第二螺套;118-挡部;120-第一 水口 ; 122-第二水口 ; 124-第一水管;126-第二水管;a_插销孔;a’ -插销孔;b_插销孔; b’ -插销孔;C-插销孔;C’ -插销孔;d-孔;d’ -孔;e-插销孔;e’ -插销孔;f-插销孔; f ’ “插销孔;A-定位部;B-定位部;A’ -定位部;B’ -定位部;C-弹性块;D-弹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2,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图 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2,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2凭借卷收 装置90将水管妥善的收纳于卷收装置90中,且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2的本体36具有 可折叠的功能(如图2所示),能有效缩减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2的收纳空间。继续说明本实施例的组成结构,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 部分结构的分解图。如图所示,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32包括本体36及卷收装置90,本体 36又包括第一支架38、第二支架40、第三支架42、第四支架44、第一横杆46、第二横杆48、 第一按钮机构50、第二按钮机构50’、第一枢接机构60、第二枢接机构60’,其中第一支架38 为π字型形状(也称门字型),第一支架38的底部两端分别与第一按钮机构50及第二按钮 机构50’连接,且第一横杆4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按钮机构50及第二按钮机构50’连接。由于第一按钮机构50、第二按钮机构50’、第一枢接机构60、第二枢接机构60,的 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先就这些部份进行说明。首先说明第一按钮机构50及第二按钮机构50,,第一按钮机构50及第二按钮机构 50’的结构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的水平方向夹角为180度,如图3所示,第一按钮机构50及 第二按钮机构50’分别位于本体36的两侧,第一按钮机构50的细部结构如下所述,请一并 参照图4及图5。以第一按钮机构50为例,第一按钮机构50包括有第一环型壳体502,第一环型壳 体502 —侧延伸第一套筒504,第一套筒504可以用来连接第一支架38,如图所示,第一套 筒504上有插销孔a、第一支架38上有插销孔a’,以第一插销506插入插销孔a及插销孔 a’,使得第一套筒504与第一支架38能稳固连接。限位档片508的两端与第一环型壳体 502的内径连接,并于第一环型壳体502的内径以及限位档片508的一侧面形成第一齿轮槽 510,另外,限位档片508上有一穿孔512可供探针530 (容后介绍)穿过。第二环型壳体514,于第二环型壳体514的内径以形成一第二齿轮槽516,且第二 齿轮槽516中心处有一穿孔534,且该第二环型壳体514的第一侧延伸成一第二套筒518以 连接第二支架40,如图所示,第二套筒518上有插销孔b、第二支架40上有插销孔b’,以第 二插销520插入插销孔b及插销孔b’,使得第二套筒518与第二支架40能稳固连接。第二 环型壳体514的第二侧延伸成第三套筒522以连接第一横杆46,第三套筒522上有插销孔 C(图中未示)、第一横杆46上有插销孔C’ (图中未示),以第三插销540插入插销孔c及 插销孔c’,使得第三套筒522与第一横杆46能稳固连接。其中,该第二齿轮槽516的深度 大于该第一齿轮槽510的深度。[0057]齿轮524及弹簧526,位于第一齿轮槽510及第二齿轮槽516之间,且齿轮524 — 侧面抵于第一齿轮槽510,另一侧面抵于弹簧526的一端,弹簧526的另一端则抵于第二齿 轮槽516,另外齿轮524中心有一穿孔528可供探针530 (容后介绍)穿过。探针530,其末端具有一第三螺段532,探针530穿过限位档片508上的穿孔512、 齿轮524上的穿孔528、弹簧526及第二齿轮槽516的穿孔534后,以第二螺帽536与第三 螺段532螺合,可于第二螺帽536及第三螺段532之间加设第二华司538,以增加第二螺帽 536及第三螺段532的紧密度。按钮542,一侧面延伸成两个半月形凸块544,每一个半月形凸块544可穿过限位 档片508与第一环型壳体502之间形成的半月孔546,并抵住该齿轮524。使用第一按钮机构50时,首先对按钮542施以一水平力,使得按钮542的半月形 凸块544推动齿轮524并挤压弹簧526,使得齿轮524从该第一齿轮槽510往第二齿轮槽 516方向移动,让整个齿轮524埋入第二齿轮槽516中,然后再对第一支架38施以一扭力 让第一环型壳体502转到定位,完成后释放水平力及扭力,让先前受挤压的弹簧526释放弹 力,使得齿轮524回复到第一齿轮槽510中。由上可知,对第一按钮机构50施力,可改变第 一支架38与该第二支架40之间的夹角。其中第二按钮机构50’的详细结构与第一按钮机 构50相同,可参考第一按钮机构50的说明以了解第二按钮机构50’的详细结构。继续说明第一枢接机构60、第二枢接机构60’,请参照图6。第一枢接机构60与第 二枢接机构60’的结构完全相同,并对称分布于本体36两边,因此以下用第一枢接机构60 作一说明。第一枢接机构60包括第一轴孔602,第一轴孔602分别向第一侧及第二侧延伸 有第一轴管604及第二轴管606,其中第一轴管604与第二支架40连接,第二轴管606与第 三支架42连接。如图所示,第一轴管604上有孔d、第二支架40上有孔d’,以第四结合元 件608将孔d及孔d’结合,本实施例的第四结合元件608利用螺栓穿过孔d及孔d’,再以 螺帽与螺栓结合产生螺固效果,此这部分为消费者利用螺丝起子自行组装,使第一轴管604 与第二支架40能稳固连接。另外,第二轴管606上有插销孔e、第三支架42上有插销孔e’,以第五插销610插 入插销孔e及插销孔e’,使得第二轴管606与第三支架42能稳固连接。本体36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四轴凸杆(可称为左四轴凸杆70及右四轴凸杆 70’),请参照图7,左四轴凸杆70,由4个不同方向的凸杆构成,四轴凸杆包括第一凸杆702、 第二凸杆704、第三凸杆706、第四凸杆708,其中第二凸杆704与第三支架42连接,第二凸 杆704上有插销孔f、第三支架42上有插销孔f ’,以第六插销710插入插销孔f及插销孔 f ’,使得第二凸杆704与第三支架42能稳固连接。此外,第二横杆48的两端分别与左四轴 凸杆70的第三凸杆706,以及右四轴凸杆70’的第三凸杆706连接,连接的方式及结构设计 与上述的插销方式均相同,故不赘述。第四支架44的底部两端分别与左四轴凸杆70的第 四凸杆708、右四轴凸杆70’的第四凸杆708连接,第四支架44与第四凸杆708同样利用第 七插销712以及相采用相对应的插销结构的设计加以结合。另外,左四轴凸杆70的第一凸杆702、右四轴凸杆70’的第一凸杆702分别与第一 轮体80及第二轮体80’连接,且第一轮体80及第二轮体80’可相对于可移动的水管收纳 装置32支架本体36底部两侧滚动,此外第一轮体80、第二轮体80’与第四支架44之间,可 以取得相对稳定的静力平衡状态。[0065]左四轴凸杆70的第一凸杆702、右四轴凸杆70’的第一凸杆702的结构相同,与第 一轮体80及第二轮体80’的连接方式均相同,故以下仅就左四轴凸杆70的第一凸杆702 以及第一轮体80连接的结构作一说明第一凸杆702,顶端设有一第一凸缘714,靠近第一凸杆702顶端处设有第一限位 沟槽716。第一凸杆702穿过第一轮体80后,以第一限位齿片82将第一轮体80往第一凸 杆702方向压入,直到第一限位齿片82的该多个行星齿部84与第一限位沟槽716紧密配 合,其中第一凸缘714用来防止第一限位齿片82脱落。其中第一限位齿片82为环状体,且 环状体内径设有多个行星齿部84,第一限位齿片82将第一轮体80往第一凸杆702方向压 入后,将使得第一限位齿片82与第一凸杆702的第一限位沟槽716紧密配合,且第一限位 齿片82与第一限位沟槽716无法再次分离。第一盖体86,具有第一扣合部(图中未示),第一扣合部能与第一轮体80扣合,达 成第一轮体80稳固设于第一凸杆702的目的。在介绍完本体36后,再介绍本实施例的卷收装置90的结构,卷收装置90的组成 结构,请一并参照图8、图9及图10,卷收装置90包括至少两个轮板902、第一连接片体904、 第二连接片体904,、第一轮盘906、第二轮盘906,。至少两个轮板902,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及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在本实施例 中,第一卡合部为一榫孔908,第一定位部包括定位部A及定位部B,轮板的材料为金属。第一连接片体904及第二连接片体904’的结构是相同的,且分别与该多个轮板 902的左侧端、右侧端连接。以下以第一连接片体904的作一说明第一连接片体904,为塑胶材料制成,第一连接片体904有第一凸轴910、至少一第 一卡扣部912、与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部A及定位部B)匹配 的第二定位部。其中,第二卡合部为一卡榫914,且卡榫914能与榫孔908卡合(卡固),在 卡榫914与榫孔908结合前,利用塑胶材料具有一定限度的弹性特点,将弹性块C及弹性块 D略微张开后,卡榫与榫孔方能结合,且弹性块C及弹性块D的末端会分别扣住轮板902,加 强彼此间的紧密度,此时第一定位部的定位部A及定位部B能与第二定位部的定位部A’及 定位部B’恰好配合。第二连接片体904’,为塑胶材料制成,第二连接片体904’有第二凸轴910’、至少 一第二卡扣部(图中未示)、与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 位部。其中,第二卡合部为一卡榫914’,且卡榫914’能与榫孔908卡合(卡固),在卡榫 914’与榫孔结合前,利用塑胶材料具有一定限度的弹性特点,将弹性块C及弹性块D略微张 开后,卡榫914’与榫孔908方能结合,且弹性块C及弹性块D的末端会分别扣住轮板902, 加强彼此间的紧密度,此时第一定位部的定位部A及定位部B (定位部A及定位部B)能与 第二定位部的定位部A’及定位部B’(定位部A及定位部B)恰好配合,上述图中未示部份 是由于此图式的角度问题,详细结构可参照第一连接片体904的结构作一比对。将每一个轮板902分别与第一连接片体904及第二连接片体904’完成组装前,将 枢轴100及水管轴102分别穿过第一连接片体904的第一凸轴910及第二连接片体904’的 第二凸轴,其中枢轴100的前端具有一缺槽104,其用来连接摇杆机构106之用,水管轴102 则用来连接水管。在每一个轮板902分别与第一连接片体904及第二连接片体904’完成 组装后,则会略成一个卷收装置90的造型。[0074]第一轮盘906,第一凸轴910及枢轴100穿过第一轮盘906后,将第一轮盘906与 该多个第一卡扣部912扣接,并以第一螺套114将第一凸轴910螺合后,第一凸轴910抵于 第一轴孔602上。第二轮盘906,,第二凸轴及水管轴102穿过第二轮盘906,后,将第二轮 盘906’与该多个第二卡扣部扣接,再以第二螺套116将第二轮盘906’及第二凸轴螺合后, 第二凸轴再穿过第二轴孔。前述提及的水管轴102此时穿过并固设于第二凸轴上,使该多 个轮板902、第一连接片体904、第二连接片体904,、第一轮盘906及该第二轮盘906,组成 卷收装置90。摇杆机构106,包括如前所述的枢轴100、摇杆108、第一华司110以及第一螺帽 112。第一华司110位于第一轴孔602与摇杆108之间,枢轴100穿过第一华司110、摇杆 108后,以第一螺帽112与枢轴100上的缺槽104结合,使得第一凸轴910与摇杆108的凸 片紧密连接,且摇杆机构106能稳态设置于卷收装置90上,且摇杆108转动时卷收装置90 能被摇杆108 —起带动而旋转。前面所述的水管轴102上有一挡部118,且水管轴102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水口 120及一第二水口 122,水管轴102朝向该第一凸轴910的一端为第一水口 120,另一端为第 二水口 122,请一并参照图11,以第一水管124与第一水口 120连接、第二水管126与第二 水口 122连接,再以第二水管126绕设于该多个轮板902的上表面,第二水管126的一端与 第二水口 122连接后,第一水管124的另一端可连接至一供水源,如水龙头。其中,第一水 口 120或第二水口 122上连接可连接一万用接头,便于使用者更替。根据上述的介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能以徒手方式利用螺 丝起子组装而成,且具有容易组合的特性,并具有折叠的功能,能有效缩减可移动的水管收 纳装置的收纳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能有条理的卷收水管,便于下次 使用。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 施的范围,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其上有一第一轴孔及一第二轴孔;一第一轮体及一第二轮体,分别设于该本体底部两侧,且该第一轮体及该第二轮体能够相对于该本体底部两侧滚动;至少两个轮板,其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部及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一第一连接片体及一第二连接片体,该第一连接片体有一第一凸轴、至少一第一卡扣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连接片体有一第二凸轴及至少一第二卡扣部、与该第一卡合部匹配的第二卡合部、与该第一定位部匹配的第二定位部,凭借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定位以及该第一卡合部与该第二卡合部卡合,使得该第一连接片体及该第二连接片体与该多个轮板卡固连接;一第一轮盘,该第一凸轴穿过该第一轮盘后,该第一轮盘与该多个第一卡扣部扣接,并以一第一螺套将该第一轮盘及该第一凸轴螺合后,该枢轴再穿过该第一轴孔;一第二轮盘,该第二凸轴穿过该第二轮盘后,且该第二轮盘与该多个第二卡扣部扣接,再以一第二螺套将该第二轮盘及该第二凸轴螺合后,该以一水管轴穿过该第二轴孔且该水管轴并固设于该第二凸轴上,使该多个轮板、该第一连接片体、该第二连接片体、该第一轮盘及该第二轮盘组成一卷收装置;以及一摇杆机构,与该第一凸轴连接,且该摇杆机构带动卷收装置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轮板的材质为金 属,该第一连接片体及该第二连接片体的材质为塑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水管轴上有一挡部,且 该水管轴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水口及一第二水口,该水管轴朝向该第一凸轴的一端为该第 一水口,另一端为该第二水口,以一第一水管与该第一水口连接、一第二水管与该第二水口 连接后,该第二水管绕设于该多个轮板的上表面,且该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一供水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口或该第二水 口上连接有一万用接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摇杆机构包括 一枢轴,位于该第一凸轴中,且穿过该第一凸轴,且该枢轴前端有一缺槽; 一摇杆,该枢轴穿过该摇杆;一第一华司,位于该摇杆与该第一轴孔之间;以及一第一螺帽,与该缺槽结合,使得该第一凸轴与该摇杆紧密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体及该第二轮 体,分别设于该本体底部两侧,该本体底部的结构包括一第一凸杆,该第一凸杆顶端设有一第一凸缘,靠近该第一凸杆顶端处设有一第一限 位沟槽;一第一限位齿片,其为环状体,且环状体内径设有多个行星齿部,该第一凸杆穿过该第 一轮体后,以该第一限位齿片将该第一轮体往该第一凸杆方向压入,直到该多个行星齿部 与该第一限位沟槽紧密配合;以及一第一盖体,具有一第一扣合部,该第一扣合部能与该第一轮体扣合,使得该第一盖体 固定于该第一轮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括一第一支架 及一第二支架,且一按钮机构位于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对该按钮机构施力时,以 改变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的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钮机构包括一第一环型壳体,其一侧延伸一第一套筒以连接该第一支架,且一限位档片的两端与 该第一环型壳体的内径连接,并于该第一环型壳体的内径以及该限位档片的一侧面形成一 第一齿轮槽;一第二环型壳体,于该第二环型壳体的内径以形成一第二齿轮槽,且该第二环型壳体 的第一侧延伸成一第二套筒以连接该第二支架,该第二环型壳体的第二侧延伸成一第三套 筒,其中,该第二齿轮槽的深度大于该第一齿轮槽的深度;一齿轮及一弹簧,位于该第一齿轮槽及该第二齿轮槽之间,且该齿轮一侧面抵于该第 一齿轮槽,另一侧面抵于该弹簧的一端,该弹簧的另一端则抵于该第二齿轮槽;一探针,其末端具有一第三螺段,该探针穿过该限位档片、该齿轮、该弹簧及该第二齿 轮槽后,以一第二螺帽与该第三螺段螺合;一按钮,一侧面延伸成两个半月形凸块,该半月形凸块能够穿过该限位档片与该第一 环型壳体之间形成的半月孔,并抵住该齿轮;以及使用该按钮机构时,首先对该按钮施以一水平力,使得该按钮的该半月形凸块推动该 齿轮并挤压该弹簧,使得该齿轮从该第一齿轮槽往该第二齿轮槽方向移动,再对该第一支 架施以一扭力,让该第一环型壳体转到定位,完成后释放该水平力及该扭力,且受挤压的该 弹簧释放弹力,使得该齿轮回复到该第一齿轮槽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包括一第三支 架、一第一枢接机构及一第二枢接机构,该第一枢接机构及该第二枢接机构分别包括该第 一轴孔及该第二轴孔,且皆位于该第二支架及该第三支架之间,该第一轴孔该第二轴孔的 第一侧及第二侧分别延伸有一第一轴管及一第二轴管,且该第一轴管与该第二支架连接, 该第二轴管与该第三支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其包括本体、卷收装置、位于该本体底部的第一轮体及第二轮体、以及一摇杆机构,一枢接机构及第二枢接机构位于该本体上,且卷收装置两端分别与第一枢接机构的第一轴孔及第二枢接机构的第二轴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能以徒手的方式组装而成,具有容易组合的特性,且能有条理的卷收水管,便于下次使用,并具有折叠的功能,能有效缩减可移动的水管收纳装置的收纳空间。
文档编号B65H75/40GK201647749SQ20102000153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9日
发明者山素华 申请人:纳图拉创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