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94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氢筒的装载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 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讯车的车载制氢筒在车上装卸或是在地面上进行移动时,制氢筒都是采 用人力徒手搬移,费时费力,很不方便;而且需要在地板上固定使用时,还需借助固定架进 行固定,使用极其不方便,造成工作人员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本实用 新型具有省时省力,使用方便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包括一对经连接 横梁连接的支撑柱,支撑柱经铰链连接有支撑腿,支撑腿的下部位置设有长形导孔,长形导 孔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摇杆,摇杆经铰链连接有曲柄,曲柄经铰链连接支撑柱;所述一对支 撑柱上设有防脱保护环,支撑柱的下端设有行驶轮。上述的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中,所述支撑柱的上端设有把手。前述的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中,所述防脱保护环有2个,分别设 置在支撑柱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搬运,可节省大量人力,省时省 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利用支撑柱和支撑腿对制氢筒进行固定使用,当移动时,只需 收起支撑腿,通过拉着把手经行驶轮进行移动,操作简单;在车上装卸时,经把手和行驶轮 即可在车上轻松推拉进行装卸,非常省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_把手,2-连接横梁,3-支撑柱,4-曲柄,5-行驶轮,6-摇杆, 7-长形导孔,8-防脱保护环,9-支撑腿,10-制氢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限制的依据。实施例。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一对经连接 横梁2连接的支撑柱3,支撑柱3经铰链连接有支撑腿9,支撑腿9的下部位置设有长形导 孔7,长形导孔7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摇杆6,摇杆6经铰链连接有曲柄4,曲柄4经铰链连 接支撑柱3 ;所述一对支撑柱3上设有防脱保护环8 ;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设有把手1 ;所述支撑柱3的下端设有行驶轮5 ;所述防脱保护环8有2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柱3的上部位置 和下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车载制氢筒当需要装上车时,将把手置于车厢边上, 抬起支撑柱底端,轻轻一推就进入车厢了 ;当需要卸下车时,轻轻一拉支撑柱底端,将行驶 轮置于地面上即可;在地面上已经移动,拉着把手即可进行移动,然后拉至使用点拉开支撑 腿即可进行固定,使用很方便,省时又省力。
权利要求1.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经连接横梁(2)连接 的支撑柱(3),支撑柱(3)经铰链连接有支撑腿(9),支撑腿(9)的下部位置设有长形导孔 (7),长形导孔(7)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摇杆(6),摇杆(6)经铰链连接有曲柄⑷,曲柄⑷ 经铰链连接支撑柱(3);所述一对支撑柱(3)上设有防脱保护环(8),支撑柱(3)的下端设 有行驶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 撑柱(3)的上端设有把手(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防脱保护环(8)有2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柱(3)的上部位置和下部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制氢筒的上下车及地面移动装置。构成包括一对经连接横梁(2)连接的支撑柱(3),支撑柱(3)经铰链连接有支撑腿(9),支撑腿(9)的下部位置设有长形导孔(7),长形导孔(7)的一端设有可转动的摇杆(6),摇杆(6)经铰链连接有曲柄(4),曲柄(4)经铰链连接支撑柱(3);所述一对支撑柱(3)上设有防脱保护环(8),支撑柱(8)的下端设有行驶轮(5)。本实用新型替代了传统的人工搬运,可节省大量人力,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可利用支撑柱和支撑腿对制氢筒进行固定使用,当移动时,只需收起支撑腿,通过拉着把手经行驶轮进行移动,操作简单;在车上装卸时,经把手和行驶轮即可在车上轻松推拉进行装卸,非常省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B65G7/02GK201784988SQ20102028432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6日
发明者刘自达, 张士辉, 陆伟忠 申请人:湖州东方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