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066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在于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和激光束打印机)中的片材供给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所述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供给装置通常将堆叠在提升/降低板上的片材中最上面的片材通过供给辊依次地供给至图像形成部分。该片材供给装置被构造成沿供给辊的方向借助螺旋弹簧向设置成摇摆的提升/降低板施加作用力,并且使堆叠在该提升/降低板上的片材的最上面的表面压靠供给辊。此外,有一种片材供给装置,该片材供给装置具有与供给辊共轴地固定的供给凸轮,并且该片材供给装置被构造成当供给辊旋转以便供送出片材时,所述供给凸轮同提升/ 降低板一起对抗螺旋弹簧的偏压力而将所述提升/降低板推至某个位置(参见美国专利第 5253854 号)。因此,具有用于借助供给凸轮来推动提升/降低板的机构的片材供给装置能够在待机时将提升/降低板推至某个位置。这方便了设置和更换片材,并且通过在片材被送出时推动提升/降低板而增强了在分离部分(例如分离垫)中的片材分离性能。此外,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上述片材供给装置(参见日本专利特开第2008-015077号)。该片材供给装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从供给片材、形成图像至排出片材的操作将参考图11被示意性地描述。如图11所示,当驱动电机16的驱动被传递以便旋转供给辊2时,设置在片材托盘 1上的片材S被送出并且被分离垫分离。被供给的片材S通过传送辊3a和北被输送至转印压合部,该转印压合部包括形成图像转印部的感光鼓8和转印辊9。配置给片材托盘1的提升/降低板22能够被提升和降低,并且被供给弹簧23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凸轮21和供给辊2共轴地设置,并且和设置在提升/降低板22中的凸轮随动件22b可滑动地接触。然后,当供给辊2转动时,凸轮21 转动以便通过凸轮随动件22b提升和降低所述提升/降低板22,并且该提升/降低板22被提升以便将片材S压靠所述供给辊2来输送片材S。相比之下,图像写入激光扫描器5将静电潜像绘制在处理盒7中的感光鼓8上以便为调色剂图像做准备。形成在感光鼓8上的调色剂图像作为未被定影的图像通过包括感光鼓8和转印辊9的转印压合部转印至片材S。为了热定影该未被定影的图像,片材S被送至定影辊11以便热定影所述未被定影的图像。图像在其上被定影的片材S被沿传送引导件15送至排出辊12并被输出至排出托盘14。然而,在上述传统的实例中,当供给辊2的旋转速度增加以便提高片材供给速度时,或者当供给辊2的直径变小以便使片材供给装置小型化时,提升/降低板22的摇摆运动的速度增加。作为结果的是,有这样的担忧,即当片材抵接供给辊2时噪声变大,以及当重复供给操作时,片材抵接供给辊2时产生的冲击使堆叠的片材不对准。当片材不对准时,片材在被供给时会歪斜而导致例如不良图像质量和卡纸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和一种具有上述片材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该片材供给装置通过在供给辊和供给凸轮之间设置空转段来抑制提升/降低板的提升速度,并且在高速操作时几乎没有噪音地稳定地供给片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包括片材堆叠部,该片材堆叠部和堆叠在该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一起被提升和降低;附接至供给轴的供给辊,该供给辊随着所述供给轴沿一个方向的旋转从初始供给位置开始旋转,并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 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向所述片材堆叠部施加作用力,并使被堆叠的所述片材压靠所述供给辊;以及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随着所述供给轴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提升和降低所述片材堆叠部,其中在所述供给辊和所述供给轴之间设置有预定的空转段,在所述空转段中,所述供给辊没有随着所述供给轴的旋转而工作,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在所述供给辊完成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的供给后使所述供给辊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以及当片材供给操作开始时,在所述凸轮部件开始同所述供给轴一起旋转并通过了所述空转段的时候,所述供给辊开始旋转并且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然后通过所述返回机构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相比于传统构造而言,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设置空转段而更加抑制片材堆叠部的提升速度,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减少当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撞击供给辊时噪音的出现来产生更少的噪音。此外,通过抑制片材堆叠部的提升速度,能使片材被稳定地供给而不会使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出现不对准。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方面将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明显。


图1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示意性构造;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背面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图5是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主要部分;图6A、图6B和图6C是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操作的视图;图7A和图7B是分别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操作的视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视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视图;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供给部的主要部分的视图;图11是示出了传统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文将基于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图4是描述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剖视图,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上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供给装置。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图像处理以及从开始供给片材至排出片材的操作和参照图 11描述的传统实例基本相同。此外,和图11的传统实例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如图4所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供给装置具有带有提升 /降低板22的片材托盘1、供给辊2、供给弹簧23和供给凸轮21。提升/降低板22形成片材堆叠部,该片材堆叠部可以和堆叠在其上的片材S —起被提升和降低。供给辊2沿一个方向随着供给轴M的旋转从初始供给位置(在图2和6A中示出的位置)旋转,并且将在提升/降低板22上的(在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S供送出。供给弹簧23形成偏压部件, 该偏压部件使提升/降低板22的片材S压靠供给辊2。供给凸轮21形成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在供给辊2供给片材时移动和供给弹簧23连接的提升/降低板22,并且与供给轴M 一体地旋转以便在供给辊2供给片材后对抗供给弹簧23使提升/降低板22和供给辊2分
1 O如图3所示,具有相同形状的供给凸轮21以同一相位分别固定至供给轴M的两个端部。供给凸轮21和21用作推动部,各推动部相对于分别设置在提升/降低板22前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凸轮随动件(凸轮接触部)22b和22b滑动,并且对抗供给弹簧23的偏压力推动提升/降低板22。提升/降低板22设置在片材托盘1中,并且构造成利用提升/降低板凸起2 作为旋转支撑点以便当供给凸轮21每旋转一次时沿箭头R2和 R3方向进行对应一次完整行程的摇摆运动。在图4中,当驱动电机16致动并且在驱动机构装置中的供给辊螺线管(未示出) 退避时,设置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S的供给操作开始。随着供给辊2的旋转而被分离垫 26分离和供给并且从提升/降低板22送出的片材S由传送辊3a和北朝着下游侧传送,并被传送至包括形成所述图像转印部的感光鼓8和转印辊9的转印压合部。图像写入激光扫描器5在处理盒7中的感光鼓8上绘制静电潜像并且为调色剂图像做准备。形成在感光鼓8上的调色剂图像作为未被定影的图像通过包括感光鼓8和转印辊9的转印压合部转印在片材S上。为了热定影该未被定影的图像,片材S被送至定影辊 11以便热定影所述未被定影的图像。图像在其上被定影的片材S被沿传送引导件15送至排出辊12。排出辊12同被施加弹性力并且邻接所述排出辊的排出辊一起形成压合部并且将片材S输出至排出托盘14。上述感光鼓8和转印辊9形成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被片材供给装置供给的片材S上形成图像。另外,27指代分离垫弹簧。下文将参考图1至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片材供给装置的供给机构。图1是图4的供给机构的放大视图,图2是在图4的供给辊附近的放大视图,以及图3是图4的供给机构的放大前视图。如图1所示,片材托盘1被设置成片材容纳部,在所述片材容纳部上能够堆叠一叠片材S。供给弹簧23设置在提升/降低板22的下表面部分中并且沿图1中箭头R2的方向对提升/降低板22施加偏压力。供给轴M可旋转地附接至框架(未示出),并且旋转驱动力从传动链(未示出)传送至该供给轴对。如图1和2所示,带齿的部件四被固定至供给轴24。如图3所示,带齿的部件四以圆柱形的形状形成,该带齿的部件具有与供给辊30和30之间的长度相对应的长度并且被装配和固定至供给轴M,并且在该带齿的部件的外周边中在直线上的位置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凸出部29a和29a。供给辊2通过供给辊保持件28被供给轴M支撑在这样的状态中,即,供给辊2能可拆卸地附接至供给辊保持件观。供给辊2具有将片材S中最上面的片材供送出的功能, 并且在其圆周上在一定角度内(在预定角度范围中)设置有作为接触片材S的摩擦部的橡胶部件。供给辊2被构造成将橡胶部件形成在围绕供给轴M的预定角度范围中,橡胶部件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大于供给辊30的半径,并且橡胶部件的外表面向外伸出超过供给辊30 的外周表面。供给辊30被供给辊2的轴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在供给辊2的橡胶部件没有压靠分离垫沈的状态下压靠分离垫26。如图2所示,供给辊保持件28具有凹进部28a和^a,该凹进部沿旋转方向形成角度为θ。°的空转段Ar并且与凸出部29a和29a会合。供给辊保持件观可旋转地形成在包括凹进部28a和^a与凸出部29a和^a的空转段Ar中。凹口形成在凹进部28a和 28a中,以便在带齿的部件四穿过的轴孔^b中以留出一定余量的方式旋转和移动凸出部 29a和^a,所述轴孔28b在供给辊支持件观的中心形成。空转段Ar是设置在供给辊2和供给轴M之间的预定段,在该空转段中供给辊2没有随供给轴M的旋转而工作。因此,凹进部28a和28a设置在供给辊保持件侧上,凸出部29a和29a设置在供给轴上,并且凹进部28a和28a与凸出部29a和29a形成空转段Ar。此外,尽管凹进部设置在供给辊保持件观侧而凸出部设置在另外的供给轴M侧,形成在一侧和另一侧上的凹进部和凸出部可以可互换地形成,并且随之而然地能够在此情况下实现相同的空转段Ar。供给辊2从如图2所示的初始供给位置开始旋转,使旋转下游侧端部加抵接位于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并且将这些片材S从旋转上游侧端部2b供送出。然后,供给辊2通过供给辊30返回到初始供给位置,所述供给辊伴随通过传送辊3a和北朝下游侧传送的片材S旋转。如图3所示,供给辊2设置在供给轴M的中心,并且供给辊30和30设置在供给辊2的轴向两侧上。这些供给辊30和30可旋转地附接至带齿的部件四。在供给辊2和两侧上的每个供给辊30之间安置有供给辊保持件观。此外,在供给辊保持件观和供给辊 30之间设置有作为压缩弹簧的带齿弹簧31。带齿弹簧31形成驱动力传递部件,该驱动力传递部件在供给辊保持件观和供给辊30之间传递一定量的驱动力。这样一来,供给辊30 被构造成沿一个方向在预定的转矩内和供给辊2 —起工作,其中供给辊30与供给辊2共轴地被供给轴M支撑。如上所述,能实现这样一种耐用而可靠的片材供给装置,该片材供给装置具有在供给辊保持件观和供给辊30之间设置带齿弹簧31的简单而廉价的构造。另外,供给辊30以及传送辊3a和北形成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具有这样的功能, 即,在完成借助供给辊2对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进行供给后,使供给辊2越过空转段Ar返回至初始供给位置。利用该片材供给装置,当片材供给操作开始时,从供给凸轮21 开始与供给轴M —起旋转并经过空转段Ar的时刻起,供给辊2开始旋转以便将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供送出。然后,供给辊2通过上述返回机构返回至初始供给位置。
7
如图1所示,分离垫沈是设置在面对供给辊30的位置处的摩擦部件,并且用于在片材S被供给时分离片材。第二偏压部件的分离垫弹簧27设置在分离垫沈的背面上,并且具有对着供给辊2和供给辊30向分离垫沈施加作用力的功能。接下来,将参照图6和图7依次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供给机构的操作。在此,为了示出供给凸轮21的旋转位置,设置在供给凸轮21上方并且接触在初始供给位置的提升/ 降低板22的点被示为P5。在图6A中示出的供给辊2、供给辊保持件观、带齿的部件四、供给凸轮21以及提升/降低板22的位置为初始供给位置。首先,当信号从电基板(未示出)输入至螺线管(未示出)并且螺旋管被吸引(退避)时,沿箭头Rl方向的旋转驱动力从传动链(未示出)传送至供给轴对。然后,固定至供给轴M的带齿的部件四和供给凸轮21开始旋转。当供给凸轮21旋转时,从供给弹簧 23施加偏压力于其上的提升/降低板22沿箭头R2方向开始转动(被提升)。接下来,当供给轴M、带齿的部件四以及供给凸轮21旋转θ J时,在带齿的部件 29和供给辊保持件观之间的空转段Ar消失,并且固定至供给辊保持件观的供给辊2开始旋转(图6Β)。片材S堆叠在提升/降低板22上,并且当片材S中的最上面的表面抵接供给辊30 时,提升/降低板22停住。当提升/降低板22停住后,供给辊2的摩擦部的旋转下游侧端部加(参见图幻可滑动地接触提升/降低板22上的最上面的片材S以便开始供给片材 S (图 6C)。在片材的前端被供给至传送辊3a和北的夹持位置后,供给凸轮21开始沿箭头R3 的方向推动提升/降低板22 (图7A)。当提升/降低板22返回至初始供给位置时,停止向供给轴M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供给轴对、带齿的部件四和供给凸轮21停止旋转(图7B)。此时,只有供给辊2位于紧挨着在初始供给位置之前的地方(下文称“邻近位置”)(凹进部28a在凸出部29a前侧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供给凸轮21将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和供给辊30分开,从而能消除作用在被传送辊3a和北夹持、拉动并传送的片材S上的后张力。与之成对照,供给辊3a和北继续旋转,使得被供给至传送辊3a和北的夹持位置的片材S被传送。然后,片材S被分离垫沈和供给辊30夹持,并且供给辊30被施加来自正在被传送的片材S的驱动力而随着片材S沿箭头Rl的方向旋转。如上所述,供给辊30 借助带齿弹簧31将一定量的驱动力传递给供给辊保持件观,从而供给辊保持件观和供给辊2沿箭头Rl的方向旋转。随后,当凹进部^a的上游端抵接凸起部29a并停住时,供给辊2返回到初始供给位置(图6A)。此时,因为供给辊2需要从片材传送表面退避,所以供给辊2从邻近位置移动至初始供给位置。也就是说,当供给辊2在邻近位置时,供给辊2的旋转上游侧端部2b靠近片材传送表面并且供给辊2接触正在被传送的片材S是可能的。当供给辊2和被传送的片材 S接触时,由于片材S的摩擦而从接触部分产生纸粉。当这种纸粉产生时,会有供给辊2的摩擦力减小或者在片材转送路径下游的各辊变脏这样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供给辊2从邻近位置移动至初始供给位置以便充分地确保供给辊2和片材传送表面之间的距离。
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堆叠在片材托盘1上的片材S被分离,并且随着供给辊2的每一次旋转,一张接一张地被供给。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用于实现上述供给机构的操作的供给辊2和供给凸轮21 的设计条件。图5是图4中的供给辊2和其附近部分的放大图,并且示出了该供给机构的初始供给位置。为了描述的方便,将首先描述未设置空转段Ar (Qtl)的传统实例的设计条件。首先,将限定用于描述设计条件的各符号。供给辊2的摩擦部起点为P1,供给辊2 的摩擦部终点为P2,供给辊2供给所堆叠的片材S中最上面的片材S的点为供给点P3,并且传送辊3a和北的夹持位置为P4。在此,摩擦部起点Pl和摩擦部终点P2随着供给辊2 的旋转而移动。此外,供给点P3和夹持位置P4为固定点。设置在供给凸轮21上并接触位于初始供给位置的提升/降低板22的点是P5,而设置在供给凸轮21上并在提升/降低板22到达顶部死点时与提升/降低板接触的点是 P6。在此,P5和P6随着供给辊21的旋转而移动。作为供给辊2的摩擦部的摩擦部起点Pl和摩擦部终点P2之间的角度为θ工(度), 并且供给辊2的摩擦部终点P2和供给点P3之间的角度为02(度)。此外,供给辊2的摩擦部起点Pl和供给点P3之间的角度为θ 3(度),并且提升/降低板22从初始供给位置到达顶部死点时Ρ5和Ρ6之间的角度为θ4(度)。供给辊2的直径为(pD (毫米),供给辊2的旋转速度为ω (度/秒),供给辊2的摩擦部的长度为Ll (毫米),以及由图5中的虚线所示的在供给点Ρ3和夹持位置Ρ4之间的片材传送距离为L2(毫米)。将借助以上符号来描述用于实现供给机构的操作的设计条件。供给辊2需要将被供给的片材传送至夹持位置P4。此外,如果不考虑片材和供给辊2的摩擦部之间的滑动,传送被供给的片材的传送量变得和Ll相等。因此,供给辊2的摩擦部的长度Ll需要比L2长。这通过以下关系式(1)表示L1 > L2(l)。在此,基于几何关系,供给辊2的摩擦部的长度Ll通过以下关系式⑵表示L1 = JiDX ( θ /360) (2)。以下关系式(3)是通过在关系式⑴中代入关系式(2)并且针对θ工汇总这两个关系式而得到的θ ! > 360Χ (L2/ π D) (3)。接下来,为了在供给时稳定片材传送距离,在提升/降低板22沿图1中箭头R2的方向旋转并且最上面的片材S的片材堆叠表面的前端到达供给点Ρ3后,供给辊2的摩擦部起点Pl需要到达供给点Ρ3。也就是说,θ 4需要小于θ 3。这通过以下关系式(4)表示θ 3 > θ 4⑷。此外,需要在一次循环中完成0^02*03。这通过以下关系式表示θ 1+ θ 2+ θ 3 =360(5)。以下关系式(6)是通过在关系式(5)中代入关系式(4)并且针对θ 4汇总这两个关系式得到的θ4< 360-( θ 1+ θ 2) (6)。此外,提升/降低板22从初始供给位置移动至顶部死点位置Ρ6所花的时间 τ (秒)通过以下关系式(7)表示τ = θ4/ω(7)。然而,在传统实例中,因为关系式(6)的关系,所以θ 4不可能具有充分大的值。也就是说,L2和(pD根据构造来确定,并且Q1的下限值根据关系式(3)来确定。此外,02必然基于几何关系来确定,以便供给辊2的摩擦部终点P2从片材传送路径退避足够的距离。 然后,根据关系式(6)确定θ 4的上限值。作为对照,供给辊2的转速ω通常设置为尽可能高的数值以便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量。作为结果的是,因为关系式(7)中的关系,要确保足够长时间的提升/降低板22 的提升时间τ是困难的,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速度增加,出现了当堆叠在提升/降低板 22上的片材S撞击供给辊30时产生的噪声变大的问题。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供给轴M和供给辊2之间设置空转段Ar ( θ J ),当供给轴M在空转段Ar( θ J )中旋转(空转)时能使供给辊2停在初始供给位置。也就是说,虽然在传统实例中θ 4的上限值基于关系式(6)的条件来确定,通过使用根据本实施
例的构造能放宽如以下关系式(8)中所示的θ4的设计条件θ4< (360+θ0)-(θ1+θ2) ⑶。此外,供给辊2的停止时间为τ ^(秒),并且以下关系式(9)被提供τ(ι= θ。/ ω (9)。与传统实例相比,当供给辊2的直径(pD和供给辊2的旋转速度ω为恒定值时,提升/降低板22从初始供给位置被提升到供给位置所用的时间能够延长τ ^(秒)。上述关系式(8)的设计条件被放宽了,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如图8中所示的改变供给凸轮21的凸轮弯曲表面,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被设置成延长了 τ 0Ο在此,(pD0是当供给凸轮21的凸轮曲线在(pD0内时不包括与提升/降低板22接触的接触点的直径。也就是说,当供给凸轮21沿箭头Rl的方向旋转时,在(pD0和凸轮曲线之间的交叉点为提升/降低板22的顶部死点。凸轮曲线21b (虚线)表示传统的凸轮曲线。此外,凸轮曲线21a(实线)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凸轮曲线。在此,(pD0与凸轮曲线21b(传统实例)和凸轮曲线21a(本实施例)之间的交叉点分别为P6’ (传统实例)和P6 (本实施例)。在传统实例中,提升/降低板22在P5和P6’之间,即在角度θ 4’的范围内被提升。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供给轴对和供给辊2之间的空转段ΑΗΘ。。)能将Ρ6’ 移动至Ρ6并在角度θ 4的范围内提升所述提升/降低板22。因此,能如上文所述的延长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片材供给操作开始时,在供给凸轮21开始旋转并通过了空转段Ar时,供给辊2开始旋转并将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供送出。然后,供给辊2通过包括供给辊30和传送辊3a和北的返回机构返回至初始供给位置。因此,能将供给凸轮21的凸轮曲线从图8中的凸轮曲线21b (传统实例)改变成凸轮曲线21a(本实施例)。所以,能将图8中的P6’移动至P6,能在角度θ4而不是Θ/的范围内提升所述提升/降低板22,以及能比传统实例更长地延长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以这种方式改变凸轮曲线,能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比传统构造更多地抑制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速度,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减少在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撞击供给辊30时噪音的出现来产生更少的噪音。此外, 通过抑制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速度,能使片材S被稳定地供给而不会使堆叠在提升/降低板22上的片材S不对准。作为结果的是,能提供一种更可靠的图像稳定装置,该图像稳定装置能够防止因片材歪斜而导致的不良图像质量和卡纸。<第一变型 > 虽然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供给辊2的直径(pD是固定值,但是,当(pD 变小时本发明仍然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在传统实例中,当(pD变小时,根据关系式(3)中的关系,Q1变大。然后,根据关系式(6)中的关系,θ4取一个小值。作为结果的是,根据关系式(7),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τ取一个小值,并且提升/将地板22的提升速度增加,从而引起噪音。 然而,通过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能提供一种具有减少的噪音的小型图像形成装置,该小型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将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延长τ ^ (秒)。〈第二变型〉此外,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供给辊2的旋转速度ω(度/秒)是固定值,但是,当供给辊2的旋转速度变大时,本发明仍然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在传统实例中,当ω增加时,根据关系式(7),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τ取一个小值,并且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速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噪音。然而,通过使用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构造,能提供一种具有减少的噪音的高速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将提升/降低板22的提升时间延长τ ^ (秒)。<第二实施例 >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一和第二变型,带齿弹簧31是压缩弹簧,其被用作在供给辊保持件观和供给辊30之间传递一定量的驱动力的部件。取而代之地,如图9的阴影部分所示,还优选的是应用这样一种构造,S卩,该构造设置了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摩擦部件32。因此,根据在供给辊保持件观和供给辊30之间设置摩擦部件32这样一种简单而廉价的构造,能实现耐用而可靠的片材供给装置。此外,如图10的阴影部分所示,还优选的是应用这样一种构造,即,该构造设置了片簧33而不是带齿弹簧31。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一和第二变型中,虽然供给辊30设置在供给辊2的轴向两侧,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一侧设置供给辊30的构造也是优选的。虽然已经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作为实例进行了描述,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文的实施例的构造,并且本发明包括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公开的技术理念的范围内得到的各种变型。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改进、等同结构和功能。本发明要求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46195号(提交日为2010年6月观日)的权益,因此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被参考引入。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供给装置,包括片材堆叠部,该片材堆叠部和堆叠在该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一起被提升和降低; 附接至供给轴的供给辊,该供给辊随着所述供给轴沿一个方向的旋转从初始供给位置开始旋转,并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向所述片材堆叠部施加作用力,并使被堆叠的所述片材压靠所述供给辊;以及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随着所述供给轴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提升和降低所述片材堆叠部,其中在所述供给辊和所述供给轴之间设置有预定的空转段,在所述空转段中,所述供给辊没有随着所述供给轴的旋转而工作,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在所述供给辊完成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的供给后使所述供给辊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以及当片材供给操作开始时,在所述凸轮部件开始同所述供给轴一起旋转并通过了所述空转段的时候,所述供给辊开始旋转并且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然后通过所述返回机构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中所述供给轴通过供给辊保持件来支撑所述供给辊,在供给辊保持件侧和供给轴侧中的一侧上设置有凹进部,在供给辊保持件侧和供给轴侧中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凸出部,并且所述凹进部和所述凸出部形成所述空转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返回机构包括与所述供给辊共轴地被所述供给轴支撑的另外的供给辊,所述另外的供给辊能够在预定的转矩内沿所述一个方向和所述供给辊一起工作;传送辊,该传送辊将从所述片材堆叠部送出的片材朝下游侧传送;以及所述供给辊形成在围绕所述供给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所述供给辊从所述初始供给位置开始旋转,所述供给辊具有抵接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的旋转下游侧端部,并且将片材从旋转上游侧端部供送出,并且所述供给辊通过所述另外的供给辊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所述另外的供给辊伴随由所述传送辊朝所述下游侧传送的所述片材一起旋转。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片材供给装置,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片材堆叠部,该片材堆叠部和堆叠在该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一起被提升和降低; 附接至供给轴的供给辊,该供给辊随着所述供给轴沿一个方向的旋转从初始供给位置开始旋转,并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偏压部件,该偏压部件向所述片材堆叠部施加作用力,并使被堆叠的所述片材压靠所述供给辊;以及凸轮部件,该凸轮部件随着所述供给轴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提升和降低所述片材堆叠部,其中,在所述供给辊和所述供给轴之间设置有预定的空转段,在所述空转段中,所述供给辊没有随着所述供给轴的旋转而工作,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在所述供给辊完成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的供给后使所述供给辊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以及当片材供给操作开始时,在所述凸轮部件开始同所述供给轴一起旋转并通过了所述空转段的时候,所述供给辊开始旋转并且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然后通过所述返回机构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以及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由所述片材供给装置供给的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供给轴通过供给辊保持件来支撑所述供给辊,在供给辊保持件侧和供给轴侧中的一侧上设置有凹进部,在供给辊保持件侧和供给轴侧中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凸出部,并且所述凹进部和所述凸出部形成所述空转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返回机构包括与所述供给辊共轴地由所述供给轴支撑的另外的供给辊,所述另外的供给辊能够在预定的转矩内沿所述一个方向和所述供给辊一起工作;传送辊,该传送辊将从所述片材堆叠部送出的片材朝下游侧传送,其中所述供给辊形成在围绕所述供给轴的预定角度范围内,所述供给辊从所述初始供给位置开始旋转,所述供给辊具有抵接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的旋转下游侧端部,并且将片材从旋转上游侧端部供送出,并且所述供给辊通过所述另外的供给辊返回至所述初始供给位置,所述另外的供给辊伴随由所述传送辊朝所述下游侧传送的所述片材一起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片材供给装置包括片材堆叠部、供给辊、偏压部件以及凸轮部件,其中在供给辊和供给轴之间设置有预定的空转段,在该空转段中供给辊没有随着供给轴的旋转而工作,片材供给装置包括返回机构,该返回机构在供给辊完成片材堆叠部上的片材的供给后使供给辊返回至初始供给位置,并且当片材供给操作开始时,在所述凸轮部件开始同所述供给轴一起旋转并通过了所述空转段的时候,所述供给辊开始旋转并且将所述片材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供送出然后通过所述返回机构返回所述初始供给位置。
文档编号B65H1/12GK102367104SQ20111016990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8日
发明者泷口正俊, 野田晋弥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