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35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垃圾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运输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垃圾车,特别是一种需要与压缩式垃圾车或垃圾压缩站对接的对接式垃圾车。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的负责垃圾运输的垃圾车越来越重要,例如,一种能够与压缩式垃圾车和压缩式垃圾站对接的对接式垃圾车在垃圾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接式垃圾车主要包括位于车架上方的垃圾箱和举升机构,举升机构能够驱动该垃圾箱运动以进行对接和卸料作业。现阶段,对接式垃圾车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I、垃圾车的垃圾箱与底盘车架平行,并采用举升机构将垃圾箱平行举升到位后,打开垃圾箱后门,再由安装在举升机构上油缸向后倾翻垃圾箱,以实现卸料。2、垃圾车的垃圾箱与底盘车架平行,并采用举升机构将垃圾箱平行举升到位或举升到与水平成一定夹角。打开垃圾箱的后门,由垃圾箱前侧的推铲向后推出垃圾,以实现卸料。3、垃圾车的垃圾箱与底盘车架平行,并采用举升机构局部举升垃圾箱尾部以与垃圾站或其他垃圾处理装置对接,然后打开垃圾箱的后端,由垃圾箱前侧的推铲向后推出垃圾,以实现卸料。其中,在这几种对接式垃圾中,无论如何实现对接和卸料,由于在初始装置下,均将垃圾箱设置为和底盘车架平行,因此在垃圾运输的过程中,垃圾内富含的污水将流到垃圾箱的后门,尽管后门均设置有密封件,但仍无法满足对污水的密封,因而会造成污水从需要密封的后门处流出,造成二次污染。针对此问题,现阶段的主要技术手段均集中在如何加强后门的密封,使得后门的密封结构复杂化,也增加了相应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车,该垃圾车对后门的密封性要求不高,并有效解决了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后门泄漏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车,该垃圾车包括车架、位于该车架上方的垃圾箱和举升机构,所述垃圾箱通过所述举升机构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垃圾箱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优选地,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垃圾箱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优选地,所述垃圾箱包括位于该垃圾箱底部的底板,在所述初始位置,该底板以第一角度向前下方倾斜,在所述工作位置,该底板以第二角度向后下方倾斜。优选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剪式升降机构和驱动该剪式升降机构运动的举升油缸,所述剪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优选地,所述剪式升降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铰接点相互铰接的第九杆和第十杆,所述车架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垃圾箱设置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支座,所述第九杆的后端通过第二铰接点铰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九杆的前端在第三铰接点处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十杆的后端通过第四铰接点铰接在所述第三支座上,所述第十杆的前端在第五铰接点处与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优选地,所述第二滑槽形成在所述垃圾箱的底部,所述第三支座从所述垃圾箱的底部向下凸出。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九杆的中点和所述第十杆的中点的后方,并且所述举升油缸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驱动所述剪式升降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滑槽平行于所述垃圾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滑槽相对于所述车架向前下方倾斜。 优选地,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九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前端,所述第十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前端。优选地,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第九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的后端,所述第十杆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的后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垃圾车在初始位置时,垃圾箱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因此垃圾中的污水会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污水积存在后门的几率大大降低,有效解决了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后门泄漏的问题,并且对后门的密封要求不高,降低了相应的成本。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位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举升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位于工作位置时的机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举升机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位于初始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举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车架2垃圾箱3举升机构11第一支座12第一滑槽21底板22第二滑槽23后门24推铲25第二支座26第三支座31第九杆32第十杆33举升油缸34连杆机构35第一杆36第二杆37第三杆51第一止挡件52第二止挡件36a第一腰36b第二腰36c连接杆α第一角β第二角a第一铰接点b第二铰接点c第三铰接点d第三铰接点e第五铰接点X第八铰接点 Y 第九铰接点Z第十铰接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通常是在本发明提供的垃圾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I和图3所示的图面方向。如图I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车,特别是一种对接式垃圾车,该垃圾车包括车架I、位于该车架I上方的垃圾箱2和举升机构3,垃圾箱2通过举升机构3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进行卸料)之间移动,其中,垃圾箱2的内部设置有能够沿该垃圾箱2的箱体前后移动的推铲24,并且垃圾箱2的后端设置有可举升的后门23,该后门23和垃圾箱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对垃圾箱2进行密封。其中,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初始位置,本发明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垃圾车在初始位置时,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因此垃圾中的污水会沿底部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污水积存在后门23的几率大大降低,有效解决了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后门23泄漏的问题,并且对后门23的密封要求不高,降低了相应的成本。需要说明的是,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举升机构3的种类、结构,以及垃圾箱2和举升机构的连接方法等,因此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在此只介绍 其中的两个优选实施方式,该两个优选实施方式只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两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举升机构的设置方式,在本文中使用了术语“车架”,该“车架”的含义包括底盘车架和为了安装车辆上装而设置在底盘上的副车架。其中,在本文中均使用“车架”指代底盘车架和副车架,需要理解的是,这种术语的使用并不能够用于限制本发明。例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实际上,剪式升降机构和连杆机构均设置在副车架上。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在工作位置,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因此,在卸料过程中,垃圾箱2内的污水可以沿垃圾箱2底部从垃圾箱2的后端流出,而不积存在垃圾箱2内。从而提高本发明的实用性。在卸料过程中,首先打开后门23,并通过推铲24将垃圾从垃圾箱2的内部推出,以完成卸料,由于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因此污水不会积存在垃圾箱2内,而能够通过推铲24的运动随垃圾一起卸出。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垃圾箱2包括位于该垃圾箱2底部的底板21,在初始位置,该底板21以第一角度α向前下方倾斜,在工作位置,该底板21以第二角 度β向后下方倾斜。其中,本发明对第一角度α和第二角度β不做限定,只要第一角度α能够使污水朝垃圾箱2前方流动,第二角度β能够使污水朝垃圾箱2的后方流动即可。在实际设置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通过配置的举升机构的规格决定。如图所示,优选地,举升机构3包括剪式升降机构和驱动该剪式升降机构运动的举升油缸33 (在图3中示意的表示),该剪式升降机构设置车架I上。具体地,如图2和图4所示,剪式升降机构可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九杆31和第十杆32,并且车架I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2,垃圾箱2设置有第二滑槽22和第三支座26,其中,第九杆31的后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铰接在车架I上,第九杆31的前端在第三铰接点c处与第一滑块铰接,该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容纳在所第二滑槽22内,第十杆32的后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铰接在第三支座26上,第十杆32的前端在第五铰接点e处与第二滑块铰接,该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容纳在第一滑槽12内。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道的是,虽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为表示,但是其形式有多种,例如为容纳在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22内的销轴或其他可滑动的部件,本发明对此类改变不做限制。为了更方便地使剪式升降机构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优选地,第二滑槽22形成在垃圾箱2的底部,第三支座26从垃圾箱2的底部向下凸出。因此,在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的初始状态时,位于垃圾箱2前端的第三铰接点c和位于垃圾箱2后端的第四铰接点d仍能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由于这两个铰接点c、d是剪式升降机构中用于支持垃圾箱2的部分,因此位于同一水平线能够使得垃圾箱2在初始位置时对剪式升降机构的压力更加均衡,因此使得该剪式升降机构的结构更加合理、稳定。另外,在实际工作工程中,向下凸出的第三支座26还至少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具体地,在保持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的初始状态中,如图I和图2所示,第九杆31的前端位于第二滑槽22的前端,第十杆32的前端位于第一滑槽12的前端,并且剪式升降机构完全折叠以支撑垃圾箱2,此时若不设置向下凸出的第三支座26,则如要保证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需要使得第十杆32的后端继续向上延伸,即相对于第九杆31和第十杆32相互铰接的第一铰接点a,加长了第十杆32,因此,使得第十杆的后端所受力矩更大,导致该剪式升降机构不稳定,因此设置向下凸出的第三支座26可以提高剪式升降机构的稳定性。另外,当垃圾箱2位于工作位置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九杆31的前端位于第二滑槽22的后端,第十杆32的前端位于第一滑槽12的后端。通过合理设计剪式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从而使得污水在卸料过程中从后门处流出。其中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设置第一铰接点a分别位于第九杆31的中点和第十杆32的中点的后方,即该第一铰接点相对于整体剪式升降机构向后方偏置,并且举升油缸3通过该后置的第一铰接点a驱动所述剪式升降机构。因此,在举升油缸3举升剪式升降机构时,通过后置第一铰接点a,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位于第一铰接点a前方的杆件长度大于其后方长度,因此,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的前端运动幅度更大,以使举升机构3举升垃圾箱2前端的幅度大于举升垃圾箱2后端的幅度,即垃圾箱2能够在举升的同时逆时针转动,从而在达到如图3所示的工作位置,此时,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以方便完成垃圾的卸料工作。为了配合该运动轨迹,还优选地设置第二滑槽22平行于垃圾箱2的底部,第一滑槽12则相对于车架I向前下方倾斜。因此,在垃圾箱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22并不平行,其中平行与垃圾箱2底部的第二滑槽22朝向前下方倾斜的 角度小于形成在车架I上的第一滑槽12向前下方倾斜的角度。因此,更利于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在剪式升降机构完成上述的举升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使得该剪式升降机构结构更加合理。除此之外,为了减轻垃圾箱2在运输过程中对剪式升降机构的冲击,还可以通过设置剪式升降机构的规格,使的在初始位置时,垃圾箱2的前端可抵靠在车架I上,剪式升降机构只需承受来自垃圾箱2后端的压力。又或者进一步地,在不影响剪式升降机构工作的情况下,将设置在垃圾箱2底部的向下凸出的第三支座或类似凸出物直接抵靠在车架I上,从而在初始装置时,垃圾箱2不会对剪式升降机施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以上的形式,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本发明对此类更改不做限制。在如图5至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剪式升降机构不同,其中所设置的举升机构3由举升油缸33和连杆机构34相互配合来实现垃圾箱2的举升,其中同样能够实现在初始位置时,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并且进一步地实现在工作位置时,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另外通过巧妙设计,通过和连杆机构34的配合,可只使用一个举升油缸33即可依次实现垃圾箱2的前端举升和后端举升,因此操作方便且可靠性高。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工作位置实际上为两个,其中在第一工作位置时,垃圾箱2的后端举升以方便完成和垃圾压缩车或压缩站的对接,而在第二工作位置时,垃圾箱2的前端举升以实现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垃圾箱2的工作位置时的姿态,实际上是在第二工作位置时完成的。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该第二实施方式。具体地,举升机构3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举升油缸33和连杆机构34,举升油缸33能够通过连杆机构34举升垃圾箱2的后端,以使垃圾箱2从初始位置进入工作位置中的第一工作位置以进行垃圾车的对接作业,然后举升垃圾箱2的前端,以使垃圾箱2从第一工作位置进入工作位置中的第二工作位置,即实现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其中,连杆机构设置在车架I上。其中,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在垃圾箱2在初始位置时,为了降低垃圾箱内部的污水积存在后门23的几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初始位置,可以将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地设置。因此污水会产生向前流动的趋势,因此,有效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即垃圾箱2处于初始位置时,污水从后门23泄漏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本发明的实用性。其中实现这种设置方式的技术手段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举升机构3实现。另外,也可通过在垃圾箱2后部设置从底部向下凸出的支撑座,在垃圾箱2位于初始位置时,该支撑座能够可拆卸地固定在车架I上,从而通过向下凸出的支撑座实现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对于此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设置方式,只要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内。回到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在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举升机构3中,优选地,举升油缸33的如端(如图8中的缸体端)绞接在垃圾箱2的如部,后端(如图8所示的活塞杆端)与连杆机构34的前端相连,连杆机构34的后端铰接在垃圾箱2的后部。其中,当举升油缸33驱动连杆机构34运动时,即如图5到图6的向后运动时,垃圾箱2从初始位置进入第一工作位置,即通过铰接在垃圾箱2后部的连杆机构34举升垃圾箱2的后端,使得垃圾箱2的的后端顺时针转动以完成对接作业;其中,通过设计连杆机构34的死点位置或者其他辅助的止挡件,连杆机构34会在垃圾箱2进入第一工作位置时,使 连杆机构停止向后运动,当连杆机构34停止运动后,使得举升油缸33继续工作,此时铰接在垃圾箱2前部的举升油缸产生向前驱动的力,从而将以连杆机构34的后端为支点,而举升垃圾箱2的前端,以使得垃圾箱2的前端逆时针转动,从而从第一工作位置进入第二工作位置,即将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以使得垃圾箱内的垃圾和污水产生向后运动的趋势,此时配合推铲24的卸料作业,垃圾和污水将从打开的后门23处有效的卸出,以完成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卸料作业。能够实现上述工作过程中的连杆机构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各种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设计,这些设计都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中,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具体地,连杆机构34包括第一杆35、第二杆36和第三杆37,第一杆35的第一端与举升油缸33的后端铰接,第二杆35的第二端铰接在车架I上,第二杆36的第一端同时与举升油缸33的后端和第一杆35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杆36的第二端与第三杆37的第一端通过第八铰接点X铰接,第三杆37的第二端通过第九铰接点Y铰接在垃圾箱2的后部,并且第三杆37通过位于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第十铰接点Z铰接在车架I上。在上述具体机构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只是为了方便说明连杆机构的整体机构,其具体使用的部件结构不一定为“杆状”,而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能够实现连杆机构作用的任意部件。其中,在如图9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垃圾箱2运动的稳定和可靠,连杆机构3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三杆37,为了使得该两个第三杆37同步运动,优选地,第二杆36呈等腰三角形结构,且该等腰三角形结构的对称轴在车架I上的投影与车架I的中心轴线重合,该等腰三角形结构的顶角与第一杆35的第一端铰接,即由该顶角作为上述的第二杆36的第一端,并且该等腰三角形结构的第一腰36a和第二腰36b分别与该两个第三杆37铰接,以通过该两个腰36a、36b同步驱动该两个第三杆37,从而实现垃圾箱2的稳定举升和运动。其中,为了进一步地保证该等腰三角形结构的稳定,可设置作为底边的连接杆36c连接两个腰36a、36b。另外,可在两个第三杆37之间设置连接梁等结构,以保证连杆机构34的结构稳定以及两个第三杆37的运动同步。因此,在上述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杆36设置为等腰三角形结构,只需将一个举升油缸33的后端与第一杆35的第一端铰接,举升油缸33的前端与垃圾箱2铰接即可完成垃圾箱2的稳定地后端举升和前端举升。使得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举升机构33结构更加简单、方便操作,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垃圾箱2在举升过程中的稳定。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垃圾箱2的横向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一套举升机构33,且第二杆36为直杆,两个油缸33分别同步驱动相应的连杆机构34进行垃圾箱2的举升,因此同样能够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完成本发明的目的。对于此类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改变形式,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另外,为了方便实现连杆机构34的运动能够和垃圾箱2的运动轨迹相配合,即实现在初始位置时,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在第一工作位置时,垃圾箱2的后端举升并完成和指定垃圾处理区域的对接;以及在第二工作位置时,垃圾箱2的前端举升并且使其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在如图5至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车架I上设置有限定连杆机构34向后运动的第一止挡件51,该第一止挡件51设置在第一杆35的后方。以及优选地,车架I上设置有限定连杆机构34向前运动的第二止挡件52,该第二止挡
件51设置在第一杆35的前方。下面对连杆机构的详细运动过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垃圾箱2位于初始位置时,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以使得垃圾箱2内的垃圾和污水产生向前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污水不会积存在后门23处,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污水的从后门的泄漏的问题。在此状态下,为了承受垃圾箱2向下的压力,通过合理设计连杆机构中各个杆件的关系,垃圾箱2的后部通过第九铰接点Y能够将连杆机构34中的第一杆35向前抵压在第二止挡件52上,而此时位于垃圾箱2前部的举升油缸33呈现活塞杆缩回在缸体内的不工作状态,并且该举升油缸33的活塞杆端与第一杆35的第一端铰接,从而举升油缸33和连杆机构34 (即举升机构3)能够共同维持垃圾箱2处于初始位置中,此时位于车架I上的第十铰接点Z、第一杆35与车架I的铰接点以及第二止挡件52共同承受垃圾箱I向下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计连杆机构34向前运动的死点位置,或者将第二止挡件52设置在其他能够止挡连杆机构34向前运动的位置,同样可以完成上述工作状态。另外在实际中,在垃圾箱2上述的初始状态时,为了减小垃圾箱2在运输过程中对举升机构3的冲击,可以将垃圾箱2的前端直接抵压在车架I上,使得举升机构3只需承受来自垃圾箱2后端的压力,从而有效降低举升机构所受的压力,有利于提升其使用寿命,以及垃圾箱2的稳定性。诸如此类,在本发明的构思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方式同样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如图6所示,在垃圾箱2从初始位置进入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即在举升机构3举升垃圾箱2的后端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垃圾箱2的重心位置,在油缸开始工作时,即活塞杆伸出时,将首先驱动连杆机构34的第一杆35脱离第二止挡件52,并逆时针转动到抵压在第一止挡件51上,从而通过第二杆36将油缸的力向后传递,此时由于第三杆37通过第十铰接点Z铰接在车架I上,因此,在驱动油缸33的作用下,第九铰接点Y将以第十铰接点Z为圆心顺时针转动,即通过合理设计第八铰接点X、第九铰接点Y和第十铰接点Z的位置关系,实现通过第三杆37的第九铰接点Y使垃圾箱2的后端顺时针转动,以完成向上举升。从而通过设置连杆机构34的向后运动的死点位置或第一止挡件51的位置,使得垃圾箱2进入第一工作位置,即与指定的垃圾处理区域对接,例如与压缩式垃圾车或垃圾压缩站对接。需要注重强调的是,此时第九铰接点Y的运动轨迹为顺时针转动的弧形,即具有向后上方运动的弧形轨迹,因此垃圾箱2的后端在顺时针转动以向上举升的同时,垃圾箱2的整体也向后移动,即垃圾箱2可以更进一步地接近或进入指定的垃圾处理区域,例如压缩式垃圾车的填装器内,使得垃圾箱2整体对接工作更加精确,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在卸料过程中,垃圾泄漏到非指定区域而造成的二次污染现象。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设计连杆机构34尤其是第三杆37上第八、第九和第十铰接点X、Y、Z的位置关系而增加在垃圾箱2后端举升的后移程度。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举升机构3包括设置在车架I上的第一支座11,以及设置在垃圾箱2上的第二支座25,并且将第三杆37设计为三角形结构,该三角形结构的三个角分别与第二杆36的第二端、第一支座11以及第二支座25铰接。更优选地,该三角形机构为钝角三角形,其中钝角部与第一支座铰接,即作为第十铰接点Z,而其他两个锐角部分别与第二支座和第二杆36的第二端铰接,即分别作为第八铰接点X和第二铰接Y。因此,相比直线杆,该三角形结构能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I)能够有效地提升了第三杆37的结构强度;2)在保证垃圾箱2的底部在初始位置先前下方倾斜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垃圾箱2的后端更靠近车架1,使得对接式垃圾车的更加紧凑,从而增加整车稳定性;3)通过该三角形结构,能够增加第九铰接点Y的举升高度和后移长度,更加方便对接式垃圾车的垃圾箱2的对接工作;4)能够改变举升垃圾箱2后端的力臂长度,从而加大举升垃圾箱2后端和举升前端所需力大小的差值。从而能够更方便地实现第二实施方式中首先进行垃圾箱2的后端举升再进行前端举升的目的。 如图7所示,在垃圾箱2从第一工作位置进入第二工作位置时,由于第一杆35抵压在第一止挡件51上,连杆机构34不能继续向后运动,此时举升油缸33继续工作,即活塞杆继续伸出,此时铰接在垃圾箱2前部的举升油缸33将举升垃圾箱2的前端,此时垃圾箱2的前端将以连杆机构34中第三杆37的第九铰接点Y为圆点进行逆时针转动,此时通过设置举升油缸33的行程能够实现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即,使得垃圾箱2进入第二工作位置。此时配合推铲24的由前向后运动,垃圾和污水将从打开的后门23处卸出垃圾箱2,从而进入指定的垃圾处理区域,例如压缩式垃圾车中。至此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的卸料过程完成。并可以在卸料完成后,通过收缩驱动油缸,而使得垃圾箱2通过第一工作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除了上述的工作过程之外,在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还可以在不需要对接作业时直接进行卸料作业,此时,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垃圾箱2可以直接进行向后下方倾斜即进入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工作位置而完成卸料,即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垃圾车的垃圾箱2还包括与上述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不同的第三工作位置。具体地,在第二实施方式提的举升机构3的基础上,举升机构3包括可解锁的锁定件(未图示),该锁定件能够在初始位置时锁定连杆机构34,此时,当举升油缸33工作时,举升油缸33将直接举升垃圾箱2的前端,使得垃圾箱2的前端以举升油缸33的后端为圆心逆时针转动,以使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从而使垃圾箱2从初始位置直接进入第三工作位置,即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倾斜并完成卸料工作。虽然没有图示上述工作过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多种相应的技术方案,例如在初始位置时,将上述锁定件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杆35的后方,即可锁定连杆机构34使之在举升油缸33工作时不向后运动。当需要连杆机构34运动时,只需将该锁定件拆卸即可实现对连杆机构34的解锁。本发明对这种方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工作工程,各种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垃圾车在卸料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的的高位卸料,同时也可以进行第三工作位置的低位卸料,并且举升机构的结构简单合理、设计巧妙。特别是,在进一步地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和连杆机构34的配合,不仅只需要设置一个举升油缸33即可更加稳定地完成垃圾箱2的举升运动,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并且可靠性高,而且能够使得垃圾箱2在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既能够实现后端举升还能同时实现整体后移,从而效果更好地完成卸料之前的对接作业,避免垃圾洒落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此,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能够很好地完成本发明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发明两个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垃圾车有效解决了在初始位置例如运 输过程中的污水泄漏问题,并且能够在卸料过程中,能够使垃圾中的污水得到卸出,另外,对于对接式垃圾车而言,在垃圾箱2从初始位置运动到工作位置时,通过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剪式升降机构,特别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杆机构的举升,垃圾箱2的尾部同时能够完成了与压缩式垃圾车或压缩式垃圾站的对接工作,使得在卸料过程中,污水和垃圾不会外流,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因此,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ー种垃圾车,该垃圾车包括车架(I)、位于该车架(I)上方的垃圾箱(2)和举升机构(3),所述垃圾箱(2)通过所述举升机构(3)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干,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傾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垃圾箱(2)的底部向后下方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2)包括位于该垃圾箱(2)底部的底板(21),在所述初始位置,该底板(21)以第一角度(α )向前下方倾斜,在所述エ作位置,该底板(21)以第二角度(β )向后下方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3)包括剪式升降机构和驱动该剪式升降机构运动的举升油缸(33),所述剪式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I)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式升降机构包括通过第一铰接点(a)相互铰接的第九杆(31)和第十杆(32),所述车架(I)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2),所述垃圾箱(2)设置有第二滑槽(22)和第三支座(26),所述第九杆(31)的后端通过第二铰接点(b)铰接在所述车架(I)上,所述第九杆(31)的前端在第三铰接点(c)处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二滑槽(22)内,所述第十杆(32)的后端通过第四铰接点(d)铰接在所述第三支座(26)上,所述第十杆(23)的前端在第五铰接点(e)处与第ニ滑块铰接,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第一滑槽(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22)形成在所述垃圾箱(2)的底部,所述第三支座(26)从所述垃圾箱(2)的底部向下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点(a)分别位于所述第九杆(31)的中点和所述第十杆(32)的中点的后方,并且所述举升油缸(3)通过所述第一铰接点(a)驱动所述剪式升降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22)平行于所述垃圾箱(2)的底部,所述第一滑槽(12)相对于所述车架(I)向前下方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九杆(31)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2)的前端,所述第十杆(32)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2)的前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第九杆(31)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二滑槽(22)的后端,所述第十杆(32)的前端位于所述第一滑槽(12)的后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车,该垃圾车包括车架(1)、位于该车架(1)上方的垃圾箱(2)和举升机构(3),所述垃圾箱(2)通过所述举升机构(3)在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垃圾箱(2)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垃圾车在初始位置时,垃圾箱的底部向前下方倾斜,因此垃圾中的污水会向前流动,从而使得污水积存在后门的几率大大降低,有效解决了在垃圾运输过程中,污水从后门泄漏的问题,并且对后门的密封要求不高,降低了相应的成本。
文档编号B65F3/24GK102658941SQ20121015454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李洪超, 杨锋, 肖庆麟 申请人: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