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852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用于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流水线苗盘自动进给,依次添放,落盘快速及时,盘间距均匀、可调,为后续各项播种工序放置位置均匀的苗盘。
背景技术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目前,水稻工厂化育秧播种设备主要以播种流水线为主,可一次完成填土、淋水、播种、覆土各项工序,自动化程度较高,但苗盘送入播种流水线仍采用人工作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专人专门负责将苗盘放置在播种流水线的输送装置上,工作量约每小时放盘400盘左右,使育秧用工量增加,育秧成本增加;工作人员与播种流水线工作配合不协调,人工放盘不及时,致使播种生产率下降;人工放盘时,苗盘之间的间距不均匀,也会影响播种质量和生产率,如果放置的苗盘间距太小,影响后续填土、淋水、播种、覆土各工位处感器对苗盘的识别、定位,甚至不能正确识别、定位,从而影响相应播种各工序的作业质量和播种生产率,如果放置的苗盘间距太大,导致播种生产率低,育秧播种不能适时完成。因此,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苗盘自动放置、苗盘放置间距的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苗盘人工进给工作不协调、费时、费工及放盘不可靠等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苗盘自动进给、放盘及时、盘间距均匀、可调的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包括苗盘输送总成、苗盘进给总成、气动总成和控制

苗盘输送总成包括机架、从动链轮、滚轮、减速电动机、主动链轮、从动轴、尼仑轴承、主动轴,滚轮安装在从动轴上,多个从动链轮分别固定在从动轴一端,动链轮间采用链传动,从动轴通过尼仑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减速电动机固定在机架上,减速电动机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主动链轮与最近的从动链轮构成链传动;
苗盘进给总成包括下气缸、下导杆、下直线轴承、上气缸、上导杆、上直线轴承、左支架、苗盘、连板、右支架、光电传感器,左支架、右支架固定在下端固定在机架上,左支架、右支架通过连板相连;左支架、右支架外侧均设有两层固定板,每层固定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左支架、右支架下层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两组下气缸、下直线轴承,在左支架、右支架上层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两组上气缸、上直线轴承,下导杆、上导杆分别与下直线轴承、上直线轴承构成移动配合,下导杆、上导杆一端分别与下气缸、上气缸连接,下导杆、上导杆另一端可穿过左支架、右支架上的孔到达左支架、右支架内侧;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右支架下端一侧;装置由控制器控制;
气动总成包括空气压缩机、限压阀、下三位二通阀、上三位二通阀,空气压缩机通过高压气路与下三位二通阀、上三位二通阀连接,高压气路上设有限压阀控制气路压力,下三位二通阀输出端通过高压管与下气缸连接,上三位二通阀通过高压管与上气缸连接,装置由控制器控制。本发明带来的增益效果是,实现了一次加装一组苗盘,然后苗盘依次自动添放至播种流水线,苗盘进给与播种流水线播种工序协调一致,苗盘间距均匀、可调,提高了水稻工厂化播种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播种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主剖视 图2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俯视 图3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A— A右剖视 图4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气动控制 图5是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的控制 图中机架I、从支链轮2、滚轮3、下气缸4、下导杆5、下直线轴承6、上气缸7、上导杆
8、上直线轴承9、减速电动机10、左支架11、苗盘12、连板13、右支架14、主动链轮15、光电传感器16、从动轴17、尼仑轴承18、主动轴19、控制器20、空气压缩机21、限压阀22、下三位二通阀23、上三位二通阀24。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包括苗盘输送总成、苗盘进给总成、气动总成和控制器20
苗盘输送总成包括机架I、从动链轮2、滚轮3、减速电动机10、主动链轮15、从动轴17、尼仑轴承18、主动轴19,滚轮3安装在从动轴17上,多个从动链轮2分别固定在从动轴17一端,动链轮2间采用链传动,从动轴17通过尼仑轴承18安装在机架I上;减速电动机10固定在机架I上,减速电动机10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15,主动链轮15与最近的从动链轮2构成链传动;
苗盘进给总成包括下气缸4、下导杆5、下直线轴承6、上气缸7、上导杆8、上直线轴承
9、左支架11、苗盘12、连板13、右支架14、光电传感器16,左支架11、右支架14固定在下端固定在机架I上,左支架11、右支架14通过连板13相连;左支架11、右支架14外侧均设有两层固定板,每层固定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左支架11、右支架14下层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两组下气缸4、下直线轴承6,在左支架11、右支架14上层的固定板上分别固定两组上气缸7、上直线轴承9,下导杆5、上导杆8分别与下直线轴承6、上直线轴承9构成移动配合,下导杆5、上导杆8 一端分别与下气缸4、上气缸7连接,下导杆5、上导杆8另一端可穿过左支架11、右支架14上的孔到达左支架11、右支架14内侧;光电传感器16固定在右支架14下端一侧;装置由控制器控制;气动总成包括空气压缩机21、限压阀22、下三位二通阀23、上三位二通阀24,空气压缩机21通过高压气路与下三位二通阀23、上三位二通阀23连接,高压气路上设有限压阀22控制气路压力,下三位二通阀23输出端通过高压管与下气缸4连接,上三位二通阀24通过高压管与上气缸7连接,装置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具有PLC可编程控制器、光电传感器、继电器,用于控制整机各组成部件协调动作。其中,上导杆、下导杆采用气动驱动,也可以通过液压或者电机配合齿轮来驱动;8个气缸在左右支架上各固定4个,其中上气缸每侧2个,共4个,下气缸每侧2个,共4个,并且所有上气缸位于同一高度,下气缸也位于同一高度,上下气缸安装高度相差为一个苗盘的高度,上气缸水平间距与下气缸的水平间距不一,相互错开,以避免苗盘受力集中而发生疲劳破坏;上导杆与下导杆能够直线运动,其通过直线轴承支承,穿过支架所设的孔,伸出时承载苗盘,收回时使苗盘下放,其伸入端为楔形,具有引导作用;左右支架通过连板联接成一体,并紧贴苗盘,以使苗盘准确定位。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启动育秧播种流水线后,系统复位,控制器控制下三位二通·阀通过下气缸驱动下推杆未端至左支架、右支架内侧并伸出一定长度,控制器控制上三位二通阀通过上气缸驱动上推杆未端使其与左支架、右支架内侧相平,人工将一组苗盘放在左支架、右支架内侧的下推杆上,同时控制器控制减速电动机工作,减速电动机驱动主动链轮,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链轮转动,并将动力由各相互构成链传动的从动链轮传动至各从动轴,进而使与从动轴同轴的滚轮转动,进行苗盘输送工作;复位完成后,当控制器接收到光电传感器“无苗盘”信号,控制器控制减速电动机停止工作,滚轮停止转动,控制器控制上三位二通阀通过上气缸驱动上推杆未端伸入到左支架、右支架内侧一定长度,使苗盘组由下而上第二只苗盘的侧边缘放置在上推杆末端,然后控制器控制下三位二通阀通过下气缸驱动下推杆,使下推杆未端收缩至左支架、右支架内侧齐平,最下面的一个苗盘落放在滚轮上并遮挡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将“有苗盘”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下三位二通阀通过下气缸驱动下推杆未端至左支架、右支架内侧并伸出一定长度,然后控制上三位二通阀通过上气缸驱动上推杆未端使其与左支架、右支架内侧相平,剩余苗盘下移至下推杆;同时,控制器控制减速电动机工作使苗盘向填土工位移动,当苗盘被输送离开放盘工位并不再遮挡光电传感器时,光电传感器向控制器发出“无苗盘”信号,控制器适当延时保持苗盘间距后,控制减速电动机停止,重复上述过程再进行自动放盘。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苗盘输送总成、苗盘进给总成、气动总成和控制器(20) 苗盘输送总成包括机架(I)、从动链轮(2)、滚轮(3)、减速电动机(10)、主动链轮(15)、从动轴(17)、尼仑轴承(18)、主动轴(19),滚轮(3)安装在从动轴(17)上,多个从动链轮(2)分别固定在从动轴(17) —端,动链轮(2)间采用链传动,从动轴(17)通过尼仑轴承(18)安装在机架⑴上;减速电动机(10)固定在机架⑴上,减速电动机(10)输出轴设有主动链轮(15),主动链轮(15)与最近的从动链轮(2)构成链传动; 苗盘进给总成包括下气缸(4)、下导杆(5)、下直线轴承(6)、上气缸(7)、上导杆(8)、上直线轴承(9)、左支架(11)、苗盘(12)、连板(13)、右支架(14)、光电传感器(16),左支架(11)、右支架(14)固定在下端固定在机架(I)上,左支架(11)、右支架(14)通过连板(13)相连;左支架(11)、右支架(14)外侧均设有两层固定板,每层固定板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左支架(11)、右支架(14)下层的固定板上分別固定两组下气缸(4)、下直线轴承¢),在左支架(11)、右支架(14)上层的固定板上分別固定两组上气缸(7)、上直线轴承(9),下导杆(5)、上导杆(8)分别与下直线轴承(6)、上直线轴承(9)构成移动配合,下导杆(5)、上导杆(8) 一端分别与下气缸(4)、上气缸(7)连接,下导杆(5)、上导杆(8)另一端可穿过左支架(11)、右支架(14)上的孔到达左支架(11)、右支架(14)内侧;光电传感器(16)固定在右支架(14)下端ー侧;装置由控制器控制; 气动总成包括空气压缩机(21)、限压阀(22)、下三位二通阀(23)、上三位二通阀(24),空气压缩机(21)通过高压气路与下三位二通阀(23)、上三位二通阀(23)连接,高压气路上设有限压阀(22)控制气路压力,下三位二通阀(23)输出端通过高压管与下气缸(4)连接,上三位二通阀(24)通过高压管与上气缸(7)连接,装置由控制器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播种苗盘自动进给装置,由苗盘输送总成、苗盘进给总成、气动总成和控制器等组成;盘进给总成由下气缸、下导杆、下直线轴承、上气缸、上导杆、上直线轴承、左支架、右支架、光电传感器等组成,四组下气缸、下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左支架、右支架下层同高度的固定板上,四组上气缸、上直线轴承分别固定在左支架、右支架上层同高度的固定板上,上导杆、下导杆分别与上直线轴承、下直线轴承构成移动配合并分别与上气缸、下气缸连接,上导杆、下导杆的位置由三位二通阀通过控制器控制。本发明能够自动实现苗盘自动进给,苗盘间距均匀、可调,提高了水稻工厂化播种流水线的自动化程度和播种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力。
文档编号B65G59/06GK102674017SQ20121016147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曹林, 王俊, 王永维, 程绍明, 韦真博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