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198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包括:落网机构和对齐输出机构,落网机构包括镜像设置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包括:支撑架、第一气缸、旋转臂和托网管,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和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旋转轴;第一气缸设置在两根立柱上;旋转臂的一端与旋转轴连接并旋转轴转动;旋转臂的另一端连接托网管;对齐输出机构包括:底座、输送机构、四个对齐机构和动力机构;输送机构固定在底座上用于将网片输出的;对齐机构两两对应分别设置在输送机构的外侧;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网片码放整齐、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从而提高了网片的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筋网生产线上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属于钢筋网焊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钢筋网在焊接生产后,需要将网片堆垛整齐并输出到焊接设备外。一般的钢筋网生产设备,没有网片堆垛输出装置,多采用人工将网片拉出,再码放整齐,这种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或者采用传统的落网堆垛机构,然后再用辊道或者小车将堆垛输出,这种方式机械结构庞大复杂,价格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堆垛输出效率高、码放整齐、劳动强度低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包括:落网机构和对齐输出机构,
[0005]所述落网机构包括镜像设置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
[0006]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和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旋转轴;
[0007]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的第一气缸;
[0008]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并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转动的两个旋转臂;
[0009]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上随所述旋转臂的转动而托起以托住落下的网片或者打开以放下所托住的网片的托网管;
[0010]所述对齐输出机构包括:
[0011]底座;
[0012]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伸出所述底座的用于将网片输出的输送机构;
[0013]两两对应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外侧的用于对落在所述输送机构上的网片进行对齐的四个对齐机构;
[0014]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传动的动力机构;
[0015]四根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与四个所述对齐机构一一对应并位于所述对齐机构的外侧。
[0016]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带座轴承,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带座轴承装配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座轴承,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铰接。
[0017]作为优选,所述对齐机构包括推板、第二气缸、固定柱和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一转动臂为拐角型,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板铰接,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中部拐点与所述固定柱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的伸出或回缩推动所述推板前后运动以对齐网片。[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柱朝向后面的上部,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通过套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连接在同一根所述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推板铰接,连接在同一根所述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中部拐点分别与所述固定柱的相对的两侧面铰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第二转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推板铰接。
[0019]作为优选,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轴和两条并行的输出链条,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并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两条所述输出链条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下向前输送落于其上的网片。
[0020]作为优选,所述输出链条的末端设置用于感应网片位置的感应机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可以托住由上道焊接工序出来的网片,并使该网片自动落下,落下的网片被对齐机构自动对齐,当网片码放到设定数量后,有输送机构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网片码放整齐、劳动强度低的优点,从而提高了网片的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的落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图3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的对齐输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5]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0026]附图标记说明[0027]1801-对齐机构1802-第一气缸[0028]1803-旋转臂1804-托网管[0029]1805-立柱1806-旋转轴[0030]1807-连接臂·1808-带座轴承[0031]1809-底座1810-输送机构[0032]1811-电机1812-固定板[0033]1813-推板1814-第二气缸[0034]1815-固定柱1816-第一转动臂[0035]1817-套环1818-连接杆[0036]1819-第二转动臂1820-驱动轴[0037]1821-输出链条1822-感应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39]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用于对由焊接设备焊接后形成的网片进行堆垛输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包括:图2所示的落网机构和图3所示的对齐输出机构。
[0040]如图2所示,所述落网机构包括镜像设置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支撑架、两个第一气缸1802、两个旋转臂1803和托网管1804,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1805和连接在两根立柱1805之间的旋转轴1806,旋转轴1806呈水平设置;每根立柱1805上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气缸1802,第一气缸1802用于驱动旋转轴1806转动;两个旋转臂1803的一端均与旋转轴1806固定连接;托网管1804呈水平设置且与旋转轴1806平行,托网管1804架在两个旋转臂1803的另一端上且与两个旋转臂1803固定连接,托网管1804随着旋转轴1806及旋转臂1803的旋转而向上托起托住网片,或者向下打开落下网片。
[00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气缸1802的缸体固定在立柱1805的中上部,立柱1805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带座轴承1808,旋转轴1806通过带座轴承1808装配在立柱1805上,即旋转轴1806的两端部装配在带座轴承1808上,但旋转轴1806的两端却分别伸出带座轴承1808。旋转轴180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连接臂1807,连接臂1807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1802的气缸杆铰接。
[0042]如图2所示,落网机构的常态为第一气缸1802的气缸杆回缩,两根托网管1804托起处于托网状态,当由焊接设备焊接后的网片落下时,两根托网管1804共同托住一片落下的网片,然后第一气缸1802动作而驱动旋转轴1806旋转,从而带动两个旋转臂1803及托网管1804向下转动而向两边打开,使落于两根托网管1804上的网片落下,之后第一气缸1802复位,等待托住下一片落下的网片,如此重复,直至网片堆垛到设定的数量。
[0043]如图3所示,所述对齐输出机构包括:底座1809、四个对齐机构1801、输送机构1810和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电机1811和减速机,底座1809为矩形框状,输送机构1810固定在底座1809上并伸出底座1809用于将网片输出;四个对齐机构1801两两对应的设置在输送机构1810的外侧用于对落在输送机构1810上的网片进行对齐;电机1811为输送机构1810提供动力,使其传动以向外输送网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四根立柱1805分别设置在底座1809的四个角上,而四个对齐机构1801与四根立柱1805 —一对应位于底座1809内靠近四个角处。如图3所示,所述对齐机构1801分别固定在一块固定板1812上,固定板1812固定连接在输送机构1810上。
[0044]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对齐机构1801包括推板1813、第二气缸1814、固定柱1815和第一转动臂1816,第二气缸1814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柱1815上,固定柱1815固定在固定板1812上,第一转动臂1816为拐角型,如图4所示,拐角的度数大于90度。第一转动臂1816的一端与第二气缸1814的气缸杆铰接,另一端与推板1813铰接,第一转动臂1816的中部拐点与固定柱1815铰接,第二气缸1814的气缸杆的伸出或回缩推动推板1813前后运动以对齐网片。
[0045]继续结合图4,对齐机构1801的具体结构为:第二气缸1814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柱1815朝向后面的上部,第二气缸1814的气缸杆通过套环1817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1818,连接杆1818的两端分别铰接一个第一转动臂1816的一端,连接在同一根连接杆1818的两端上的第一转动臂1816的另一端分别与推板1813的下部铰接,连接在同一根连接杆1818上的第一转动臂1816的中部拐点分别与固定柱1815的相对的两侧面铰接;固定柱1815的上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第二转动臂1819的一端铰接,第二转动臂1819的另一端分别与推板1813的上部铰接。从推板1813的上部和下部同时推动推板1813前后运动,保证了其运动的平稳性,以保证对网片的对齐效果。
[0046]继续结合图1和图3,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1810包括驱动轴1820和两条并行的输出链条1821,驱动轴1820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图中未示出)连接并在电机1811的驱动下旋转,两条输出链条1821通过驱动轮(图中未示出)连接在驱动轴1820上,并在驱动轴1820的带动下向前输送落于其上的网片。
[0047]另外,输出链条1821的末端设置用于感应网片位置的感应机构1822,以便在网片被输送到位后,控制电机1811停止转动。
[0048]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落网机构和对齐输出机构,所述落网机构包括镜像设置的两部分,每一部分均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立柱和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旋转轴;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上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的第一气缸;一端与所述旋转轴连接并随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转动的两个旋转臂;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上随所述旋转臂的转动而托起以托住落下的网片或者打开以放下所托住的网片的托网管;所述对齐输出机构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伸出所述底座的用于将网片输出的输送机构;两两对应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构外侧的用于对落在所述输送机构上的网片进行对齐的四个对齐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输送机构传动的动力机构;四根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与四个所述对齐机构一一对应并位于所述对齐机构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带座轴承,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带座轴承装配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带座轴承,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气缸杆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机构包括推板、第二气缸、固定柱和第一转动臂,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一转动臂为拐角型,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推板铰接,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中部拐点与所述固定柱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的伸出或回缩推动所述推板前后运动以对齐网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固定柱朝向后面的上部,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杆通过套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一个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连接在同一根所述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推板铰接,连接在同一根所述连接杆上的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中部拐点分别与所述固定柱的相对的两侧面铰接;所述固定柱的上端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一个第二转动臂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推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轴和两条并行的输出链条,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装配在一起的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轴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并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两条所述输出链条连接在所述驱动轴上,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带动下向前输送落于其上的网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网堆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链条的末端设置用于感应网片位置的感应机构。
【文档编号】B65G57/03GK203428545SQ20132046067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中盼 申请人:河北骄阳丝网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