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标准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68687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标准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非标准集装箱。其包括顶角件和分别具有两个中间角柱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顶角件包括分别固定设置于每个中间角柱的顶部的第一顶角件、第二顶角件、第三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并且每个顶角件均包括设置于其顶壁并与该中空腔室连通的用于起吊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起吊位孔,其中,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之间设置有供标准起吊设备起吊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辅助起吊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标准集装箱能够采用全球通用的标准起吊设备进行起吊,使得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操作简单,提高了起吊工作的效率,并且降低了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非标准集装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非标准集装箱。
【背景技术】
[0002]北美地区广泛使用的53英尺内陆箱为宽顶起吊箱,根据美国铁路标准,宽顶起吊箱的中间顶角件的起吊位孔采用宽位起吊,即起吊位孔中心距为2448mm。所使用的宽顶起吊吊具带有可调整起吊位的结构,由此能够起吊起吊位孔中心距为标准中心孔距(2260mm)的集装箱,由此可以看出,上述吊具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0003]但是,上述宽顶起吊吊具主要在美国的码头和堆场使用,墨西哥和加拿大虽然也有此种宽顶起吊吊具,但仅是为了操作进出美国的宽顶起吊箱。而其他种类的集装箱例如标准海运箱等,其起吊孔中心距为标准中心孔距,所以主要还是采用标准吊具。目前在中国的码头和堆场均没有上述带有可调整起吊位结构的宽顶起吊吊具,只能采用标准吊具吊运标准中心孔距的集装箱。而对于宽顶起吊箱,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采用吊索具起吊,用吊索具上的钩子勾住非标转中心孔距的集装箱上的顶角件(即起吊位),把箱子运至船上,但是,采用此种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二是,在宽顶起吊箱的起吊位上装设两组转换工装,由该工装提供标准中心孔距的起吊位,然后使用标准吊具起吊,但是,此种起吊方法使用了转换工装,增加了起吊集装箱的成本。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非标准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标准集装箱,其包括:侧壁,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平行于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纵向中心线间隔设置的第一中间角柱和第二中间角柱,并且所述第二侧壁包括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线间隔设置的第三中间角柱和第四中间角柱,其中所述第一中间角柱和所述第四中间角柱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中间角柱和所述第三中间角柱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中间角柱和所述第二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中间角柱和所述第四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侧壁的纵向长度;顶角件,其包括第一顶角件、第二顶角件、第三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所述第一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角柱的顶部,所述第二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角柱的顶部,所述第三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中间角柱的顶部,所述第四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中间角柱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顶角件、所述第二顶角件、所述第三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均为具有中空腔室的壳体,均包括设置于其顶壁并与该中空腔室连通的用于起吊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起吊位孔;其中,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之间设置有供标准起吊设备起吊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辅助起吊部。
[0006]优选地,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顶角件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顶角件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所述备用起吊孔分别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起吊位孔设置于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四顶角件的所述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三顶角件的所述起吊位孔的中心距均为2260_。
[0008]优选地,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顶角件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所述备用起吊孔分别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起吊位孔设置于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四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的中心距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三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的中心距均为2260mm。
[0010]优选地,在设置有所述备用起吊孔的所述顶角件中,所述起吊位孔和所述备用起吊孔之间的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设置有大体竖直向下延伸的筋部。
[0011]优选地,所述筋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壁并且所述筋部的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筋部两侧的水流通孔。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和所述第三顶角件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框架门楣,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框架门楣的上表面的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和所述第二顶角件的凹陷部和覆盖所述凹陷部并固定于所述凹陷部的周缘的角件板,并且所述角件板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所述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穿过其中的起吊通孔,其中,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通孔与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为2260mm,靠近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通孔与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为2260mm。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和所述第三顶角件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框架门楣,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框架门楣的上表面,并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所述第二顶角件、所述第三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的凹陷部和分别覆盖所述凹陷部并固定于所述凹陷部的周缘的角件板,并且所述角件板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所述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穿过其中的起吊通孔,其中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通孔和靠近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通孔的中心距为2260_,靠近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通孔和靠近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通孔的中心距为2260mm。
[001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标准集装箱能够采用全球通用的标准起吊设备进行起吊,使得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操作简单,提高了起吊工作的效率,并且降低了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成本。
[0015]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16]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00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非标准集装箱的俯视图;
[00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非标准集装箱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顶角件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顶角件的沿A-A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3]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标准集装箱,其包括具有中间角柱的侧壁和顶角件,顶角件固定设置于中间角柱。下面将结合附图对该非标准集装箱进行详细描述。
[0025]非标转集装箱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并且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互平行,并且需要说明的是,非标转集装箱的纵向中心线为平行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即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其中,第一侧壁包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间隔设置的第一中间角柱和第二中间角柱,并且第二侧壁包括平行于纵向中心线间隔设置的第三中间角柱和第四中间角柱。其中第一中间角柱和第四中间角柱相对于非标准集装箱的纵向中心线(参见图1)对称设置,第二中间角柱和第三中间角柱相对于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第一中间角柱和第二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中间角柱和第四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均小于侧壁的纵向长度。中间角柱的设置用于承载非标准集装箱的重量。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顶角件包括第一顶角件100、第二顶角件200、第三顶角件300和第四顶角件400,第一顶角件100固定设置于第一中间角柱的顶部,第二顶角件200固定设置于第二中间角柱的顶部,第三顶角件300固定设置于第三中间角柱的顶部,第四顶角件400固定设置于第四中间角柱的顶部。并且第一顶角件100、第二顶角件200、第三顶角件300和第四顶角件400均为具有中空腔室110的壳体,参见图3和图4,并且均包括设置于其顶壁120并与该中空腔室110连通的用于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起吊位孔121。由此可以通过吊具卡紧起吊位孔来起吊非标准集装箱。该吊具可以是宽顶起吊吊具。
[0027]其中,如图1,第一顶角件100的起吊位孔121和第四顶角件400的起吊位孔421之间以及第二顶角件200的起吊位孔221和第三顶角件300的起吊位孔321之间设置有供标准起吊设备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辅助起吊部。由于非标准集装箱上设置有供标准起吊设备起吊用的该辅助起吊部,所以不用采用其它的转换工装,仅采用全球通用的标准起吊设备进行起吊,使得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操作简单,提高了起吊工作的效率,并且降低了起吊非标准集装箱的成本。
[0028]辅助起吊部可以是能够供标准起吊设备起吊该非标准集装箱的任意结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标准集装箱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辅助起吊部包括分别设置于第一顶角件100的顶部120的备用起吊孔122和第二顶角件200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222,参见图1和图3所示,备用起吊孔分别相对于对应的起吊位孔设置于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如图1所示,设置于第一顶角件100的顶部120的备用起吊孔122相对于第一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121设置于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而设置于第二顶角件200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222相对于第二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221设置于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由此通过在第一顶角件和第二顶角件上设置备用起吊孔来实现能够采用标准起吊设备进行起吊。具体起吊时,仅需标准起吊设备上的起吊锁具分别卡持于第一顶角件和第二顶角件上的备用起吊孔中以及第三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中进行起吊即可。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内侧”是相对于非标准集装箱本身而言的。
[0030]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适于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操作,如图1所示,第一顶角件100的备用起吊孔122与第四顶角件400的起吊位孔421的中心距以及第二顶角件200的备用起吊孔222与第三顶角件300的起吊位孔321的中心距均为2260mm。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标准集装箱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辅助起吊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每个顶角件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即每个顶角均设置有备用起吊孔,备用起吊孔分别相对于对应的起吊位孔设置于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参见图2所示,第一顶角件100’上设置有备用起吊孔122’,第二顶角件200’上设置有备用起吊孔222’,第三顶角件300’上设置有备用起吊孔322’,第四顶角件400’上设置有备用起吊孔422’。采用标准起吊设备起吊时,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卡持于上述四个备用起吊孔中进行起吊。图中第一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121’,第二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221’,第三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321’,第四顶角件上的起吊位孔421’用于宽顶起吊吊具起吊。
[003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顶角件100的备用起吊孔122’与第四顶角件400’的备用起吊孔422’的中心距以及第二顶角件200’的备用起吊孔222’与第三顶角件300’的备用起吊孔322’的中心距均为2260mm。
[0033]如图3和图4所75,在设置有备用起吊孔的顶角件中,起吊位孔121和备用起吊孔122之间的壳体的顶壁120的内侧设置有大体竖直向下延伸的筋部123。从而能够提高顶角件的结构强度,提高其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0034]进一步地,筋部123向下延伸至壳体的底壁并且筋部123的下端设置有连通筋部123两侧的水流通孔124。在中空腔室110中出现积水时能够及时地将积水排出,由此在较大地提高顶角件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少外界环境对顶角件的使用寿命的影响。
[003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的是,第一中间角柱和第二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可以为40英尺,并且第三中间角柱和第四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40英尺,以此来适应起吊吊具的尺寸。
[0036]需要说明的是,按照国际度量衡换算:1英尺=304.8mm (毫米)。
[00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标准集装箱的又一个实施例(未示出),第一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之间以及第二顶角件和第三顶角件之间分别设置有如图1的中间框架门楣3。但是,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起吊部包括设置于中间框架门楣3的上表面的分别靠近第一顶角件和第二顶角件的凹陷部和覆盖凹陷部并固定于凹陷部的周缘的角件板,并且角件板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穿过其中的起吊通孔。角件板为刚性板件,将其边缘焊接于凹陷部的周缘。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能够穿过起吊通孔卡持在凹陷部中。其中,靠近第一顶角件的起吊通孔与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为2260mm,靠近第二顶角件的起吊通孔与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为2260mm。进行起吊时,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分别卡持在靠近第一顶角件的凹陷部、靠近第二顶角件的凹陷部、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中,然后进行起吊。
[00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标准集装箱的再一个实施例(未示出),第一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之间以及第二顶角件和第三顶角件之间分别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中间框架门楣3。但是,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起吊部包括设置于中间框架门楣的上表面,并且分别靠近第一顶角件、第二顶角件、第三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的凹陷部和分别覆盖凹陷部并固定于凹陷部的周缘的角件板,并且角件板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穿过其中的起吊通孔。角件板为刚性板件,将其边缘焊接于凹陷部的周缘。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能够穿过起吊通孔卡持在凹陷部中。其中靠近第一顶角件的起吊通孔和靠近第四顶角件的起吊通孔的中心距为2260_,靠近第二顶角件的起吊通孔和靠近第三顶角件的起吊通孔的中心距为2260mm。进行起吊时,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分别卡持在靠近第一顶角件的凹陷部、靠近第二顶角件的凹陷部、靠近第三顶角件的凹陷部和靠近第四顶角件的凹陷部中,然后进行起吊。
[0039]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侧壁,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平行于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纵向中心线间隔设置的第一中间角柱和第二中间角柱,并且所述第二侧壁包括平行于所述纵向中心线间隔设置的第三中间角柱和第四中间角柱,其中所述第一中间角柱和所述第四中间角柱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中间角柱和所述第三中间角柱相对于所述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中间角柱和所述第二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中间角柱和所述第四中间角柱之间的距离均小于所述侧壁的纵向长度; 顶角件,其包括第一顶角件、第二顶角件、第三顶角件和第四顶角件,所述第一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中间角柱的顶部,所述第二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中间角柱的顶部,所述第三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中间角柱的顶部,所述第四顶角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四中间角柱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顶角件、所述第二顶角件、所述第三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均为具有中空腔室的壳体,均包括设置于其顶壁并与该中空腔室连通的用于起吊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起吊位孔; 其中,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位孔和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之间设置有供标准起吊设备起吊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辅助起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顶角件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顶角件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所述备用起吊孔分别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起吊位孔设置于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四顶角件的所述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三顶角件的所述起吊位孔的中心距均为22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分别设置于每个所述顶角件的顶部的`备用起吊孔,所述备用起吊孔分别相对于对应的所述起吊位孔设置于所述非标准集装箱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四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的中心距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与所述第三顶角件的所述备用起吊孔的中心距均为2260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所述备用起吊孔的所述顶角件中,所述起吊位孔和所述备用起吊孔之间的所述壳体的顶壁的内侧设置有大体竖直向下延伸的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筋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底壁并且所述筋部的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筋部两侧的水流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和所述第三顶角件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框架门楣,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框架门楣的上表面的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和所述第二顶角件的凹陷部和覆盖所述凹陷部并固定于所述凹陷部的周缘的角件板,并且所述角件板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所述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穿过其中的起吊通孔,其中,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通孔与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为2260_,靠近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通孔与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位孔的中心距为226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标准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顶角件和所述第三顶角件之间分别设置有中间框架门楣,所述辅助起吊部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框架门楣的上表面,并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所述第二顶角件、所述第三顶角件和所述第四顶角件的凹陷部和覆盖所述凹陷部并固定于所述凹陷部的周缘的角件板,并且所述角件板上设置有用于允许所述标准起吊设备的起吊锁具穿过其中的起吊通孔,其中靠近所述第一顶角件的起吊通孔和靠近所述第四顶角件的起吊通孔的中心距为2260mm,靠近所述第二顶角件的起吊通孔和靠近所述第三顶角件的起吊通孔的中心距 为2260mm。
【文档编号】B65D90/02GK203529192SQ20132062841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黄田化, 尚智明, 孙吉栋, 渠祥乐, 刘元君 申请人: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集冷链研究院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 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