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6868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输送线;位于一个所述输送线上的至少两个循环工位以及位于另一所述输送线上对应位置的对应的循环工位,所述托架在所述循环工位间循环流动;设于每个循环工位处的至少两对顶升回流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输送装置利用顶升回流机构辅助电池注液托架在平行输送线之间循环流动,可承受较大负载物的平稳循环输送。该装置结构布局简单紧凑、易于安装拆卸、成本较低,且输送效率高、速度可控。
【专利说明】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注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池在注液过程中,托架经常需要回流循环使用,而目前的托架循环只是简单的使用气缸横推夹具,使夹具滑到另一输送线上。不能满足大型物件的传送及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电池注液托架不能满足大型物件的传送运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输送线;位于一个所述输送线上的至少两个循环工位以及位于另一所述输送线上对应位置的对应的循环工位,所述托架在所述循环工位间循环流动;设于每个循环工位处的至少两对顶升回流机构;以及设于每对所述循环工位外侧的限位挡板。
[000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
[000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一个输送线与另一所述输送线之间的间隔中,且在每对循环工位之间的过渡辊。
[0007]—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线上具有第一循环工位和第二循环工位,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具有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工位和所述第二循环工位对应的第三循环工位和第四循环工位。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顶升回流机构包括:同步带,其可操作为将所述托架从所述第一循环工位或所述第四循环工位向所述第三循环工位或所述第二循环工位传送,或在所述第三循环工位或所述第二循环工位接收从所述第一循环工位或所述第四循环工位传送来的所述托架;或者将所述托架从所述第二循环工位或所述第三循环工位向所述第四循环工位或所述第一循环工位传送,或在所述第四循环工位或所述第一循环工位接收从所述第二循环工位或所述第三循环工位传送来的所述托架;以及与所述同步带相连,可操作为顶起和落下所述同步带的顶升气缸和直线轴承。
[0008]一些实施例中,每对顶升回流机构的顶升气缸可操作为同步地顶起和落下。
[0009]—些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输送线的传送方向垂直。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回流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同步带连接,以驱动所述同步带的驱动带轮和电机。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升回流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顶升气缸与所述同步带之间,可操作为使所述同步带的顶起高度与所述过渡辊高度相同的定位顶升气缸。
[0012]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输送装置利用顶升回流机构辅助电池注液托架在平行输送线之间循环流动,可承受较大负载物的平稳循环输送。该装置结构布局简单紧凑、易于安装拆卸、成本较低,且输送效率高、速度可控。【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循环输送装置中顶升回流机构的侧视图。
[0015]图3为图1的循环输送装置的俯视图,示出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流动方式。
[0016]附图标记:
[0017]101第一输送线 102第二输送线
[0018]200 顶升回流机构 201-1、201-2、202-1、202-2 第一、第
[0019]二、第三、第四顶升回流机构
[0020]210同步带220顶升气缸
[0021]230直线轴承240驱动带轮
[0022]250电机260定位顶升气缸
[0023]301、302过渡辊 401、402限位挡板
[0024]500 托架A-1、A-2、B-1、B_2 第一、第二、第
[0025]三、第 四循环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的总体结构。
[0028]从该图中可见,该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输送线,第一输送线101和第二输送线102。两条平行输送线上具有位置一一对应的两对循环工位A-1、A-2和B-1、B-2,电池注液托架500可以在这四个循环工位之间循环流动(例如图3中所示的A-1 — B-1 — B-2 — A-2逆时针方式,或相反的顺时针方式)。
[0029]在图1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两条输送线,然而应理解,这只是优选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预期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的多条平行的输送线,以及更多对循环工位,以实现托架500在更多循环工位间的循环流动。
[0030]根据本实用新型,每个循环工位上各设有一个顶升回流机构,用于以顶升回流的方式,辅助托架500在平行输送线间的过渡。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四个循环工位第一循环工位A-1、第二循环工位A-2和第三循环工位B-1、第四循环工位B-2处共分别设有两对顶升回流机构:第一顶升回流机构201-1、第二顶升回流机构201-2和第三顶升回流机构
202-1、第四顶升回流机构202-2。
[0031]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设于每对所述循环工位外侧的限位挡板,用于对在输送线上的电池注液托架进行限位。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以设有限位挡板401和402。应理解,限位挡板的具体形式不限于所图示的形式,例如其可以是一块或多块挡板。
[0032]图示的实施例中,在每对循环工位之间,还包括设于第一输送线101所述与第二输送线102之间的间隔中的过渡辊301和302。过渡辊用于当托架500在两条平行输送线上对应的一对循环工位之间转移时,起过渡支撑滚动的作用,以帮助托架平稳转移。[0033]参见图2,示出了顶升回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应理解图2所示的顶升回流机构仅为一种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还预期其他形式的顶升回流机构,只要其能够实现顶升回流的目的。
[0034]从图2可见,每个顶升回流机构200可以包括同步带210、顶升气缸220和直线轴承230。顶升气缸220通过直线轴承230与同步带210连接,以顶起和落下同步带210,进而顶起或落下承载于同步带210上的电池注液托架500。
[0035]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包括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方式。例如在图2中所示的顶升回流机构200中,同步带210、顶升气缸220、直线轴承230三者的连接方式即为间接连接,通过托板与连接轴相连,以使顶起和落下操作更便利、更稳定。
[0036]同步带210用于从一条输送线上的一个循环工位向另一条输送线上与其对应的循环工位传送电池注液托架500,和/或在一条输送线上的一个循环工位接收从另一输送线上与其对应的循环工位传送来的电池注液托架500。同步带210可以连接驱动带轮240和电机250,以由电机250驱动驱动带轮240,进而驱动同步带210传送。同步带210的传送方向优选与两条平行线的传送方向垂直,以提高循环输送的效率和平稳性。类似地,同步带210与驱动带轮240和电机25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直接或间接的连接。
[003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每对顶升回流机构的顶升气缸220可操作为同步地顶起和落下。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更有利于托架500在两条平行输送线间平稳过渡。
[0038]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升气缸220与同步带210之间,还连接有定位顶升气缸260,其同样间接地通过托板和连接轴与同步带210和顶升气缸220相连。定位顶升气缸260的作用在于限定顶升的高度,优选地使同步带210的顶起高度与过渡辊301、301的高度相同。
[0039]本实用新型的循环输送装置布局简单紧凑、成本较低、易于安装拆卸;利用顶升回流机构辅助电池注液托架在平行输送线之间循环流动。与现有技术简单地使用气缸横推托架,使托架滑倒另一输送线的方式相比,顶升回流的循环流动方式不仅能够承受更高的负载物,且减小了摩擦,使得托架的循环过渡更加平稳,安全,输送效率高,每阶段的速度均可以通过调节运行参数得以控制。
[0040]参考图3的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以图1的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将电池注液托架在第一输送线101与第二输送线102之间的四个循环工位间循环输送(即,A-1 — B-1 — B-2 — A-2)的操作方式。
[0041]运行中,电池注液托架500到达第一输送线101的第一循环工位A-1处时,第一顶升回流机构201-1顶升,使同步带及其上的托架500脱离第一输送线101 ;位于第二输送线102上对应的第三循环工位B-1处的第三顶升回流机构202-1同时顶升。
[0042]随后,第一顶升回流机构201-1和第三顶升回流机构202-1各自的同步带210,在电机205和驱动带轮240的带动下运转,带动托架500向第三循环工位B-1输送。越过第一输送线101,接触过渡辊301后,由过渡辊301支撑滚动。
[0043]电池注液托架500在接触到第三顶升回流机构202-1后,可继续由第三顶升回流机构202-1、第一顶升回流机构201 -1和过渡棍301共同地,在相同的输送方向,向着第三循环工位B-1传输。
[0044]托架500离开第一循环工位A-1后,由第三顶升回流机构202-1继续带动其向位于第二输送线102上的对应的第三循环工位B-1移动。托架500到达第三循环工位B-1后,第三顶升回流机构2021下降,使托架500落到第二输送线102上。
[0045]第二输送线102可以带动托架500向第四循环工位B_2流动,并通过第四顶升回流机构202-2、第二顶升回流机构201-2和过渡辊302,以类似方式,将托架500循环输送到第二循环工位A-2。
[0046]最终,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循环输送装置,以图3中所示的循环方式,实现了电池注液托架在两条平行输送线之间的“ 口字形”循环输送。这种输送方式过渡平稳,可承受较大的负载物。这是现有技术中简单使用气缸横推进行托架循环所难以实现的。
[0047]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池注液托架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装置包括: 平行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输送线; 位于一个所述输送线上的至少两个循环工位以及位于另一所述输送线上对应位置的对应的循环工位,所述托架在所述循环工位间循环流动; 设于每个循环工位处的至少两对顶升回流机构;以及 设于每对所述循环工位外侧的限位挡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101)和第二输送线(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输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一个输送线与另一所述输送线之间的间隔中,且在每对循环工位之间的过渡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线(101)上具有第一循环工位(A-1)和第二循环工位(A-2),所述第二输送线(102)上具有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循环工位(A-1)和所述第二循环工位(A-2)对应的第三循环工位(B-1)和第四循环工位(B-2);并且 所述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两对顶升回流机构(201-1、201-2、202-1、202-2)和两个过渡辊(301、30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顶升回流机构(201-1、201-2,202-1,202-2)包括: 同步带(210),其可操作为将所述托架从所述第一循环工位(A-1)或所述第四循环工位(B-2)向所述第三循环工位(B-1)或所述第二循环工位(A-2)传送,或在所述第三循环工位(B-1)或所述第二循环工位(A-2)接收从所述第一循环工位(A-1)或所述第四循环工位(B-2)传送来的所述托架;或者将所述托架从所述第二循环工位(A-2)或所述第三循环工位(B-1)向所述第四循环工位(B-2)或所述第一循环工位(A-1)传送,或在所述第四循环工位(B-2)或所述第一循环工位(A-1)接收从所述第二循环工位(A-2)或所述第三循环工位(B-1)传送来的所述托架;以及 与所述同步带(210)相连,可操作为顶起和落下所述同步带(210)的顶升气缸(220)和直线轴承(23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顶升回流机构(201-1、201-2;202-1、202-2)的顶升气缸(220 )可操作为同步地顶起和落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210)的传送方向与所述输送线的传送方向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回流机构(201-1、201-2、202-1、202-2)还包括与所述同步带(210)连接,以驱动所述同步带(210)的驱动带轮(240)和电机(25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循环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回流机构(201-1、201-2、202-1、202-2 )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顶升气缸(220 )与所述同步带(210 )之间,可操作为使所述同步带(210)的顶起高度与所述过渡辊(301、302)高度相同的定位顶升气缸(260)。
【文档编号】B65G47/56GK203512647SQ201320628350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李攀攀, 薛群, 李桂禧, 阳如坤 申请人:深圳市吉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