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拨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0854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拨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拨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轴承座、一第一回转轴、至少一个拨料组件和一使所述第一回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转轴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座内;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摆动杠、第二回转轴、拨料叉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摆动杠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轴上,另一端枢接所述第二回转轴,所述拨料叉固定在所述第二回转轴上,所述传动装置驱动第二回转轴随第一回转轴角度同步地转动。本实用新型以托移管料的方式来代替现有的拨料钩滚落管料的方式,避免了摩擦和冲击,由于在运行过程中管料不滚动、无冲击,因而可以托起更重的管料,实现了大无缝钢管的横向运输,使得大无缝钢管的生产成为可能。
【专利说明】一种拨料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钢管生产设备,具体为一种无缝钢管生产中用于管料输送的拨料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无缝钢管生产中管坯或者钢管经常需要横向输送,对于短距离的横向运输,现行横向输送机械多数采用的是拨料钩。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拨料钩的工作状态示意图。拨料钩I具有水平部和倾斜部,该水平部与倾斜部形成一大于90°小于180°的角。水平部与倾斜部相连的一端与回转轴2连接,另一端与液压缸3的活塞杆连接。初始时,水平部位于输入辊道4管料5的下方,其上表面呈水平状态,倾斜部的上表面则呈倾斜状态。开始工作后,液压缸3的活塞杆向上推动水平部,水平部与倾斜部相连端随回转轴2在原位转动,另一端则绕回转轴2向上翘起,使得水平部的上表面由水平变为倾斜,倾斜部的上表面则变为水平,同时,向上运动的拨料钩I的水平部与管料5接触后,管料5被拨料钩I抬起,脱离输入辊道4,并沿水平部与倾斜部表面滚落至输出辊道6。
[0003]图2所示为现有的另一种拨料钩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在拨料钩I表面的一端形成有一圆弧形凹槽,与圆弧形凹槽相连的为一圆弧形凸面,具有圆弧形凹槽一端的下部与液压缸3活塞杆连接,具有圆弧形凸面部分的下部与回转轴2连接。初始时,拨料钩I的凹槽位于输入辊道4管料的下方,开始工作后,液压缸3的活塞杆向上推动拨料钩1,拨料钩I的凹槽端向上运动,另一端则随回转轴2在原位转动,向上运动的拨料钩I凹槽与管料5接触后,管料5被拨料钩I抬起,并沿圆弧形凸面所形成的倾斜面向下滚落至输出辊道6。
[0004]上述传统横向输送机械仅适用于小直径的管料横向输送,大直径的管料以此方式进行横向输送会受到过大的冲击,而导致设备(如输出辊道)或者管料损坏。因此,使用现有的拨料机构存在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拨料机构。
[0006]一种拨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轴承座、一第一回转轴、至少一个拨料组件和一使所述第一回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回转轴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座内;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摆动杠、第二回转轴、拨料叉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摆动杠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轴上,另一端枢接所述第二回转轴,所述拨料叉固定在所述第二回转轴上,所述传动装置驱动第二回转轴随第一回转轴角度同步地转动。
[0007]所述动力装置为一液压缸,一驱动摇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回转轴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所述驱动摇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
[0008]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链轮、一第二链轮和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轴上,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回转轴上,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链条进行角度同步。[0009]所述拨料叉包括至少一挡板和一托架,所述至少一挡板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相固定,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至少一挡板的上部。
[0010]所述托架呈V形。
[0011]所述拨料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轴承座和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0012]本实用新型一种拨料机构利用回转轴的带动以及链条的传动,将放置在输入辊道的管料抬起一定高度,沿一定弧线移到输出辊道;本实用新型以托移管料的方式来代替现有的拨料钩滚落管料的方式,避免了摩擦和冲击,从而改善了机构的受力状况。托移管料的输送方式对于辊道间距较短、不便于设置其它需要大回转半径回转平移机构的横向输送管料的运行更平稳;另外,由于在运行过程中管料不滚动、无冲击,因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拨料机构可以托起更重的管料,实现了大无缝钢管的横向运输,使得大无缝钢管的生产成为可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的一种拨料钩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4]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拨料钩的工作状态不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料机构的主视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拨料机构的俯视图。
[0017]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8]1、拨料钩2、回转轴
[0019]3、液压缸4、输入`辊道
[0020]5、管料6、输出辊道
[0021]7、底座8、轴承座
[0022]9、第一回转轴 100、摆动杠
[0023]101、第一链轮 102、第二回转轴
[0024]103、第二链轮 104、挡板
[0025]IO5、链条IO6、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拨料机构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拨料机构,包括底座7、轴承座8、第一回转轴9、液压缸3和拨料组件。
[0028]在底座7上固定有液压缸3和五个同轴的轴承座8,第一回转轴9可转动地安装于轴承座8内。一驱动摇臂(图中未显不)的一端与第一回转轴9相固定,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液压缸3的活塞杆,使得第一回转轴9可在液压缸3的带动下转动。
[0029]在第一回转轴9上还固定有八个拨料组件,拨料组件包括摆动杠100、第二回转轴102、挡板104、托架106和传动装置,其中,传动装置包括第一链轮101、第二链轮103和链条 105。
[0030]摆动杠100和第一链轮101均固定在第一回转轴9上。摆动杠100的一端与第一回转轴9相固定,另一端枢接第二回转轴102,当第一回转轴9转动时,摆动杠100带动第二回转轴102在输入辊道4和输出辊道6之间摆动。
[0031]第二链轮103和挡板104固定在第二回转轴102上。第二链轮103的位置与第一链轮101的位置相对应,并通过链条105进行角度同步。在挡板104的上部固定有开口向上的V形托架106,托架106用以支承管料5,挡板104和托架106构成可以托举管料5的拨料叉。
[0032]初始时,托架106位于输入辊道管料5的下方,液压缸3通过推动驱动摇臂来带动第一回转轴9转动,第一回转轴9的转动带动摆动杠100摆动、第一链轮101转动,摆动杠100的摆动使得托架106向上运动将管料5抬起脱离输入辊道4,随着摆动杠100的运动,管料5被移至输出辊道6 ;同时在链条105的带动下,第二链轮103转动并带动第二回转轴102转动,由于摆动杠100与第二回转轴102为枢接,且在摆动杠100摆动的同时,第二回转轴102亦在第二链轮103的带动下转动,使得在管料5的运行过程中,托架106的开口始终保持向上。
[0033]本实用新型中,液压缸也可为其他能驱动第一回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所替换。
[0034]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链轮、第二链轮、链条也可被其他能带动第二回转轴随第一回转轴转动的传动装置所替代。
[0035]本实用新型的拨料机构通过使回转轴转动同时利用链传动,将放置在输入辊道的管料抬起一定高度,沿一定弧线移到输出辊道;本实用新型以托移管料的方式来代替现有的拨料钩滚落管料的方式,避免了摩擦和冲击,从而改善了机构的受力状况。托移管料的输送方式对于辊道间距较短、不便于设置其它需要大回转半径回转平移机构的横向输送管料,运行更平稳;另外,由于在运行过程中管料不滚动、无冲击,因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拨料机构可以托起更重的管料,实现了大无缝钢管的横向运输,使得大无缝钢管的生产成为可能。
[0036]除非特别限定,本实用新型所用术语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
[0037]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出于示例性目的,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其他替换、改变和改进,因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拨料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轴承座、一第一回转轴、至少一个拨料组件和一使所述第一回转轴转动的动力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回转轴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至少两个轴承座内; 所述拨料组件包括摆动杠、第二回转轴、拨料叉和传动装置,其中,所述摆动杠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轴上,另一端枢接所述第二回转轴,所述拨料叉固定在所述第二回转轴上,所述传动装置驱动第二回转轴随第一回转轴角度同步地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一液压缸,一驱动摇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回转轴上,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前端与所述驱动摇臂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第一链轮、一第二链轮和一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固定在所述第一回转轴上,所述第二链轮固定在所述第二回转轴上,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通过所述链条进行角度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叉包括至少一挡板和一托架,所述至少一挡板与所述第二回转轴相固定,所述托架固定在所述至少一挡板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呈V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轴承座和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文档编号】B65G47/52GK203529413SQ20132068517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良夫, 秦臻, 王爱国, 方秋玲 申请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太原重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