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臂叠放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163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桁架臂叠放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桁架臂叠放装置,设置于下层桁架臂与上层桁架臂之间,下层桁架臂包括第一弦杆,上层桁架臂包括第二弦杆,其中,桁架臂叠放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座,支撑座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具有与第一弦杆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凹部,以使第一支撑部支撑于第一弦杆上,第二支撑部具有与第二弦杆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二支撑凹部,以使第二弦杆支撑于第二支撑部上。在桁架臂叠放的过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桁架臂叠放装置,不仅能够提高桁架臂叠放的稳定性,且能够使桁架臂多层叠放从而节省桁架臂的存放空间。
【专利说明】桁架臂叠放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桁架臂叠放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履带起重机弦杆桁架臂数量多,除一部分弦杆用于套装小桁架臂,剩余很多弦杆,尺寸大,占用空间多。
[0003]为了节省存储成本,人们希望将桁架臂叠加存放。然而,目前尚无专门的叠加存放装置,因此,桁架臂叠加存放的高度仅能达到两层,使得桁架臂的存放占用较多的空间;并且,桁架臂叠加存放时存在桁架臂整体滑落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桁架臂叠加放置的桁架臂叠放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桁架臂叠放装置,设置于下层桁架臂与上层桁架臂之间,下层桁架臂包括第一弦杆,上层桁架臂包括第二弦杆,其中,桁架臂叠放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撑座,支撑座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具有与第一弦杆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凹部,以使第一支撑部支撑于第一弦杆上,第二支撑部具有与第二弦杆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二支撑凹部,以使第二弦杆支撑于第二支撑部上。
[0006]其中,桁架臂叠放装置包括一对支撑座,桁架臂叠放装置进一步包括连接杆组件,连接杆组件连接于一对支撑座之间。
[0007]其中,支撑座进一步包括连接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连接杆组件连接于两连接部之间。
[0008]其中,连接杆组件的长度根据支撑座之间的间距可调。
[0009]其中,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一对支撑座的对应一个,另一端可滑动地相互嵌套。
[0010]其中,桁架臂叠放装置进一步包括卡箍组件,卡箍组件用于相对固定下层桁架臂与第一支撑部,和/或用于相对固定上层桁架臂与第二支撑部。
[0011]其中,第一支撑部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第一翼部,每一第一翼部上设置第一通孔,卡箍组件包括与每一第一翼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卡箍,每一第一卡箍的第一插置部插入对应的第一通孔后相对第一翼部固定。
[0012]其中,第一插置部的端部设置第一螺纹部,第一插置部插入第一通孔后第一螺纹部露出第一翼部进而通过第一螺母固定。
[0013]其中,第二支撑部的两侧设置一对第二翼部,每一第二翼部上设置第二通孔,卡箍组件包括与每一第二翼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卡箍,每一第二卡箍的第二插置部插入对应的第二通孔后相对第二翼部固定。[0014]其中,第二插置部的端部设置第二螺纹部,第二插置部插入第二通孔后第二螺纹部露出第二翼部进而通过第二螺母固定。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桁架臂叠放装置具有与下层桁架臂配合的第一支撑部和与上层桁架臂配合的第二支撑部,使得上层桁架臂通过桁架臂叠放装置稳定支撑于下层桁架臂上;进一步地,使用本实用新型桁架臂叠放装置后,桁架臂的叠放层数可以任意扩展,大大节省了桁架臂的存放空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桁架臂叠放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桁架臂叠放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桁架臂叠放装置应用于下层桁架臂和上层桁架臂之间的立体结构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桁架臂叠放装置应用于下层桁架臂和上层桁架臂之间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桁架臂叠放装置应用于下层桁架臂和上层桁架臂之间的主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桁架臂叠放装置3设置于下层桁架臂I和上层桁架臂2之间。下层桁架臂I包括第一弦杆10,上层桁架臂2包括第二弦杆20。
[0022]桁架臂叠放装置3包括一对支撑座30和连接杆组件31。
[0023]支撑座30包括第一支撑部301、第二支撑部302和连接部303。第一支撑部301和第二支撑部302通过连接部303连接设置。第一支撑部301具有与第一弦杆10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凹部304,以使第一支撑部301支撑于第一弦杆10上。第二支撑部302具有与第二弦杆20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二支撑凹部305,以使第二弦杆20支撑于第二支撑部302 上。
[0024]连接杆组件31连接于一对支撑座30之间。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组件31连接于两连接部13之间。连接杆组件31与连接部13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焊接、过盈配合或者铆接等。连接杆组件31的长度可调,即桁架臂叠放装置3能够应用于叠放不同尺寸规格的桁架臂中。本实施例中,连接杆组件31包括第一连接件311和第二连接件312。第一连接件311和第二连接件312的一端分别连接一对支撑座30的对应一个,另一端可滑动地相互嵌套。优选地,第一连接件311和第二连接件312均为中空的管材。
[0025]桁架臂叠放装置3的设置使得桁架臂能够多层叠放,因此大大节省了桁架臂的存放空间。连接杆组件31的设置使得桁架臂叠放装置3具有较好的水平平衡性,进一步提高了桁架臂叠放的稳定性。连接杆组件31的长度可调使得桁架臂叠放装置3能够叠放多种规格的桁架臂。
[0026]请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桁架臂叠放装置4包括支撑座40和卡箍组件41。支撑座40包括第一支撑部401和第二支撑部402。第一支撑部401支撑于第一弦杆10上,第二弦杆20支撑于第二支撑部40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401和第二支撑部402亦分别具有与第一弦杆10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一支撑凹部(未标示)和与第二弦杆20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二支撑凹部(未标示)。
[0027]卡箍组件41用于相对固定第一桁架臂I和第一支撑部401。具体地,第一支撑部401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第一翼部403,每一第一翼部403上设置第一通孔(未标不)。卡箍组件41包括与每一第一翼部403固定连接的第一卡箍411和第一螺母412。第一卡箍411的每一第一插置部413的端部设置第一螺纹部414。第一插置部413插入第一通孔后第一螺纹部414露出第一翼部403进而通过第一螺母412固定。
[0028]实际应用中,卡箍组件41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卡箍组件41的第一卡箍411的第一插置部413直接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使得第一卡箍411相对支撑座40固定等。
[0029]本实施例中,卡箍组件41的设置使得桁架臂叠放装置4能够牢固地固定至下层桁架臂1,进一步提高了桁架臂叠放的稳定性。
[0030]请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桁架臂叠放装置5包括支撑座50和卡箍组件51。支撑座50包括第一支撑部501和第二支撑部502。第一支撑部501支撑于第一弦杆10上,第二弦杆20支撑于第二支撑部502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501和第二支撑部502亦分别具有与第一弦杆10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一支撑凹部(未标示)和与第二弦杆20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二支撑凹部(未标示)。
[0031]与第二实施例桁架臂叠放装置4相比,本实施例中,卡箍组件51不仅包括第一^^箍511、第一螺母512,还包括第二卡箍513和第二螺母514。
[0032]第一支撑部501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第一翼部503,每一第一翼部503上设置第一通孔(未标不)。第 ^箍511与每一第一翼部503固定连接。第 ^箍511的每一第一插置部515的端部设置第一螺纹部516。每一第一插置部515插入第一通孔后第一螺纹部516露出第一翼部503进而通过第一螺母512固定。
[0033]第二支撑部502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第二翼部505,第二翼部505上设置第二通孔(未标不)。第二卡箍513与每一第二翼部505固定连接。第二卡箍513的的每一第二插置部517的端部设置第二螺纹部518。每一第二插置部517插入第二通孔后第二螺纹部518露出第二翼部505进而通过第二螺母514固定。
[0034]本实施例中,桁架臂叠放装置5不仅固定至下层桁架臂1,亦固定至上层桁架臂2,相对第二实施例桁架臂叠放装置4进一步提高了桁架臂叠放的稳定性。
[0035]实际应用中,为了确保祐1架臂叠放的稳定性,祐1架臂叠放装置5的卡箍组件51亦可以仅固定上层桁架臂2与第二支撑部502。
[0036]前述三个实施例的图示中,第一弦杆10、第二弦杆20的截面均为圆形,实际应用中,第一弦杆10、第二弦杆20的截面亦可以是椭圆形、方形等其他形状。
[0037]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于上层桁架臂I和上层桁架臂2之间的祐1架臂叠放装置3、4、5,该祐1架臂叠放装置3、4、5具有与下层祐1架臂I配合的第一支撑部301、401、501和与上层桁架臂2配合的第二支撑部302、402、502,使得上层桁架臂2通过桁架臂叠放装置3、4、5稳定支撑于下层桁架臂I上;进一步地,使用本实用新型桁架臂叠放装置3、4、5后,桁架臂的叠放层数可以任意扩展,大大节省了桁架臂的存放空间。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桁架臂叠放装置(3、4、5),设置于下层桁架臂(1)与上层桁架臂(2)之间,所述下层桁架臂(1)包括第一弦杆(10),所述上层桁架臂(2)包括第二弦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臂叠放装置(3、4、5)包括至少一支撑座(30、40、50),所述支撑座(30、40、50)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支撑部(301、401、501)和第二支撑部(302、402、502),所述第一支撑部(301、401、501)具有与所述第一弦杆(10)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凹部(304),以使所述第一支撑部(301、401、501)支撑于所述第一弦杆(10)上,所述第二支撑部(302、402、502)具有与所述第二弦杆(20)的外表面相配合的第二支撑凹部(305),以使所述第二弦杆(20)支撑于所述第二支撑部(302、402、50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臂叠放装置(3)包括一对所述支撑座(30),所述桁架臂叠放装置(3)进一步包括连接杆组件(31),所述连接杆组件(31)连接于所述一对支撑座(3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30)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部(301、401、50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02、402、502)之间的连接部(303);所述连接杆组件(13)连接于两所述连接部(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件(31)的长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311)和第二连接杆(312),所述第一连接杆(3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杆(312 )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一对支撑座(30)的对应一个,另一端可滑动地相互嵌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4、5),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臂叠放装置(4、5)进一步包括卡箍组件(41、51),所述卡箍组件(41、51)用于相对固定所述下层桁架臂(I)与所述第一支撑部(401、501),和/或用于相对固定所述上层桁架臂(2 )与所述第二支撑部(5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4、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401、501)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第一翼部(403、503),每一所述第一翼部(403、503)上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卡箍组件包括与每一所述第一翼部(403、503)固定连接的第一卡箍(411、511),每一所述第—^箍(411、511)的第一插置部(413、515)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后相对所述第一翼部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4、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置部(413、515)的端部设置第一螺纹部(414、516),所述第一插置部(413、515)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后所述第一螺纹部(414、516)露出所述第一翼部(403、503)进而通过第一螺母(412、512)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502)的两侧设置一对第二翼部(505),每一所述第二翼部(505)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卡箍组件包括与每一所述第二翼部(505)固定连接的第二卡箍(513),每一所述第二卡箍(513)的第二插置部(517)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后相对所述第二翼部(505)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桁架臂叠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置部(517)的端部设置第二螺纹部(518),所述第二插置部(517)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后所述第二螺纹部(518)露出所述第二翼部(505)进而通过第二螺母(514)固定。
【文档编号】B65G1/16GK203568300SQ20132070391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田湘龙, 黄振伟, 王锌, 魏振坡, 马芬芬, 杨慧杰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