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544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其包括有基座,基座上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若干辊轴,辊轴外包覆有棍套,所述辊轴中心开有轴向盲孔,盲孔内插套有支管,所述支管出水端为渐缩口位于盲孔内,支管进水端连接有主管,主管与盲孔中心平齐并固定于横梁上,所述盲孔开口端正下方设有浊水回收池,浊水回收池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连接有水泵,水泵与冷却水主管进水端相连。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辊道采用敞开式内冷却的结构,通过支管的渐缩型出水口将冷却水提高一定压力注入盲孔内,吸收辊轴热量后直接由盲孔开口端流出,冷却效果大大提高,辊轴内部易清理维护,且整个辊道的冷却水可循环利用,非常经济环保。
【专利说明】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型材加工运输辊道,尤其涉及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
[0003]【背景技术】:
[0004]传统的带有内冷却功能的辊道通常也是采用水冷的方式,但是传统的辊道中,辊轴上同时连接有进水管与出水管,采用封闭式水冷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成本高,维护麻烦,辊轴内部难以清理,而且冷却效果不理想,除此之外,传统的带有内冷却功能的辊道对冷却水未能及时回收利用,且收集浊水的浊水池占用面积大,未能充分利用空间,不够经济环保。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采用敞开式内冷却的结构,不仅冷却效果大大提高,辊轴内部易清理维护,且整个辊道的冷却水可循环利用,非常经济环保。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8]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包括有基座,基座上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上安装有辊轴,辊轴外包覆有棍套,所述辊轴中心开有轴向盲孔,盲孔内插套有支管,所述支管出水端为渐缩口位于盲孔内,支管进水端连接有主管,主管与盲孔中心平齐并固定于横梁上,所述盲孔开口端正下方设有浊水回收池,浊水回收池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连接有水泵,水泵与冷却水主管进水端相连。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支管与主管均为镀锌金属管,所述支管与主管焊接连接,所述主管尾端为密封。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主管通过位于支管两侧的连接件固定于横梁上,所述连接件为L型金属片,且金属片底部螺接固定于横梁上,金属片顶部设有弧形开口,主管位于弧形开口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支管渐缩口 口径小于支管直径的5?10_。
[0012]作为优选,所述辊轴盲孔直径大于支管直径的15?25mm,且支管渐缩口端与盲孔底面间距为5(T70mm。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辊道采用敞开式内冷却的结构,通过支管的渐缩型出水口将冷却水提高一定压力注入盲孔内,吸收辊轴热量后直接由盲孔开口端流出,冷却效果大大提高,辊轴内部易清理维护,且整个辊道的冷却水可循环利用,浊水回收池位于辊道下方,充分利用占地面积,非常经济环保。
[0015]【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A剖视图。
[0018]图中:1、基座;2、横梁;3、辊轴;4、棍套;5、支管;6、主管;7、浊水回收池;8、连接件;31、盲孔。[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一2所示,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包括有基座1,基座I上固定有横梁2,所述横梁2上安装有辊轴3,辊轴3外包覆有棍套4,所述辊轴3中心开有轴向盲孔31,盲孔31内插套有支管5,所述支管5出水端为渐缩口位于盲孔31内,支管5进水端连接有主管6,主管6与盲孔31中心平齐并固定于横梁2上,所述盲孔31开口端正下方设有浊水回收池7,浊水回收池7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连接有水泵,水泵与冷却水主管6进水端相连。
[0021]具体地,所述的支管5与主管6均为镀锌金属管,所述支管5与主管6焊接连接,所述主管6尾端为密封。
[0022]具体地,所述的主管6通过位于支管5两侧的连接件8固定于横梁2上,所述连接件8为L型金属片,且金属片底部螺接固定于横梁2上,金属片顶部设有弧形开口,主管6位于弧形开口内。
[0023]具体地,所述的支管5渐缩口 口径小于支管5直径的5?10mm。
[0024]具体地,所述辊轴3盲孔31直径大于支管5直径的15?25mm,且支管5渐缩口端与盲孔31底面间距为5(T70mm。
[0025]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工作原理为:水泵将沉淀池中的冷却水抽上后打入冷却水主管6中,冷却水再经由支管5注入至辊轴3的盲孔31内,由于支管5出水口为渐缩口,故带有一定压力,冷却水流经辊轴3内壁吸收热量后直接从盲孔31开口端流出,浊水流入至盲孔31开口端正下方的浊水回收池7,浊水回收池7流入沉淀池沉淀并冷却,依此循环,不仅冷却效果大大提高,辊轴内部易清理维护,且整个辊道的冷却水可循环利用,占用面积小,非常经济环保。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包括有基座(I),基座(I)上固定有横梁(2 ),所述横梁(2)上安装有辊轴(3),辊轴(3)外包覆有棍套(4),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3)中心开有轴向盲孔(31),盲孔(31)内插套有支管(5),所述支管(5)出水端为渐缩口位于盲孔(31)内,支管(5)进水端连接有主管(6),主管(6)与盲孔(31)中心平齐并固定于横梁(2)上,所述盲孔(31)开口端正下方设有浊水回收池(7 ),浊水回收池(7 )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连接有水泵,水泵与冷却水主管(6)进水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5)与主管(6)均为镀锌金属管,所述支管(5)与主管(6)焊接连接,所述主管(6)尾端为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管(6)通过位于支管(5 )两侧的连接件(8 )固定于横梁(2 )上,所述连接件(8 )为L型金属片,且金属片底部螺接固定于横梁(2)上,金属片顶部设有弧形开口,主管(6)位于弧形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管(5)渐缩口口径小于支管(5)直径的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循环式内冷却的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3)盲孔(31)直径大于支管(5)直径的15?25mm,且支管(5)渐缩口端与盲孔(31)底面间距为50?70mm。
【文档编号】B65G13/00GK203593348SQ201320810213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钱奕好, 严国英, 姚青山 申请人:浙江富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