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调节的中间位置的转移工件支架用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605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调节的中间位置的转移工件支架用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转移工件或工件支架的装置,具有支承组件,其可固定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其中设置了引导组件,该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续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相互平行地布置,其中牵引件确定了输送方向(11),其中设置了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利用该升降驱动装置能使引导组件相对于支承组件关于垂直于输送方向(11)定向的升降方向(12)运动,其中横向方向(13)垂直于输送方向及升降方向(11;12)定向,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62),该第一弹簧在未操作的状态下将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保持在中间位置中。按本发明设置了可调节的第一止挡部(86)用于第一弹簧(62)。
【专利说明】具有可调节的中间位置的转移工件支架用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转移工件或工件支架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DE 30 12 355 C2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移工件支架的装置,该装置也称作升降-横向单元。该装置包括支承组件,用该支承组件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上一级的输送装置上、也就是双带输送器上。此外设置了引导组件,该引导组件包括两个连续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相互平行地布置。所述牵引件是扁平带或齿带。所述牵引件分别通过驱动轮以及两个转向轮引导,所述转向轮可转动地支承在引导组件上。在所述转向轮之间笔直地延伸着牵引件,其中所述牵引件确定了输送方向。在那里,装载工件的典型的板状的工件支架位于牵引件上,其中所述牵引件又支承在引导组件上。此外设置了气动缸形式的升降驱动装置,用该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将引导组件相对于支承组件关于升降方向进行运动,其中该升降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定向。在此,横向方向垂直于输送方向以及升降方向定向。此外设置了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将升降驱动装置在未操作的状态下保持在中间位置中。
[0003]在中间位置中,该装置的牵引件大致位于上一级输送装置的牵引件下方大约I到3_,其中该装置具有止挡部,该止挡部突出于上一级输送装置的牵引件。在将装置安装到上一级输送装置上时,必须精确地遵循该中间位置,以便给出了所述装置的无缺陷的功能。在此,特别是支承组件必须非常精确地对准上一级输送装置,这一点是烦复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用于转移工件或工件支架的装置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的装配。在此,该装置应该是成本经济的。此外应该实现装置的选样(Kollekt1n),这些装置在长度和宽度方面是不同的,其中所述装置还具有许多相同的部件。
[0005]根据独立权利要求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所述目的:设置可调节的用于第一弹簧的第一止挡部。由此能够将具有较大的位置公差的支承组件装配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该装置的中间位置可以随后通过调节所提出的第一止挡部简单地进行调节。
[0006]所述牵引件例如可以涉及平皮带、齿皮带或输送链,尤其辊子链。
[0007]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改善方案。
[0008]可以将单独的连接部件固定地与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进行连接,其中在连接部件中拧入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形成了用于第一弹簧的第一止挡部。通过将调节螺栓布置在连接部件中可以简单地接近完成装配的装置的第一止挡部。在此要注意,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典型地布置在所述装置内部,在这里该装置借助于螺栓扳手或类似工具很难到达。
[0009]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型材体,该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延伸,其中第一和/或第二牵引件包围对应的第一型材体并且可运动地支承在其上,其中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经由对应的连接部件固定地与第一型材体连接。该第一型材体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切成不同长度,从而能够提供沿输送方向不同长度的装置。所述第一型材体优选设有至少一个沉割的尤其T形的槽,从而将其它部件,尤其是连接部件固定在其上。所述牵引件的可运动的支承能够可选地借助于转向辊子或者借助于滑动引导部产生。通过牵引件的所提出的布置方案实现了所述第一止挡部或者说调节螺栓不被牵引件或第一型材体遮盖,从而可以很好地接近。
[0010]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关于横向方向布置在对应的第一型材体旁边并且优选直接与之相邻地布置。由此能够将连接部件构造得特别小并且由此节省材料。此外使得由有待运输的工件的重量引起的弯曲应力最小化。此外为了调节目的可以很好地接近第一止挡部。
[0011]所述连接部件可以具有第一和第二支臂,所述支臂沿横向方向延伸,其中这些支臂相互远离指向,其中这些支臂沿升降方向错开地布置,其中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支臂上。由此使得装置的结构高度最小化。优选将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和对应的第一型材体关于升降方向至少分段地布置在相同的区域内。
[0012]优选所述第一型材体固定在第二支臂上,其中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布置在对应的连接部件的对置的一侧上。
[0013]所述连接部件可以具有第三支臂,该第三支臂沿着升降方向延伸,其中在第三支臂上至少间接地可转动地支承驱动轴,其中第一和/或第二牵引件与驱动轴处于驱动连接之中。已知通过驱动轴驱动牵引件。通过将驱动轴的旋转支承固定在连接部件的第三支臂上能够独立于装置的结构大小将相应的部件构造成一样的。
[0014]可以为所述第三支臂分配单独的轴承部件,在所述轴承部件中可旋转地支承所述驱动轴,其中可以关于第三支臂沿升降方向调节轴承部件的位置。由此能够调节牵引件的拉应力。优选设置单独的旋转轴承、尤其径向滚动轴承,其容纳在轴承部件中。
[0015]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能够包括双重作用的气动缸,其活塞杆沿升降方向延伸,其中连接部件固定地与活塞杆的自由端部连接。优选该连接部件固定在活塞杆的自由端部上。特别简单并且成本经济地将连接部件固定在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上,并且可以为装置的所有结构尺寸构造成相同的。
[0016]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包括两个弓I导条,所述弓I导条沿输送方向隔开地布置,其中气动缸布置在引导条之间,其中引导条在第一端部上固定地与连接部件连接。通过引导条应该提供线性引导用于升降驱动装置的两个相互相对运动的结构组。特别简单并且成本经济地将引导条按提出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连接部件上,并且可以对于装置的所有尺寸构造成相同的。
[0017]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包括壳体,在该壳体中关于升降方向可线性运动地支承两个引导条,其中该壳体具有气缸孔,与活塞杆连接的活塞容纳在该气缸孔中。特别紧凑地构造相应的升降驱动装置,从而能够容易地将多个升降驱动装置安置在所述装置中。
[0018]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沿输送方向与对应的引导条相邻地布置。由此,当第一弹簧在升降驱动装置操作时压在一起时,使得作用到线性引导上的弯曲应力最小化。
[0019]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可以包括耦合部件,该耦合部件在对置于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上固定地与第二引导条连接。通过所述耦合部件和连接部件将引导条以固定的距离进行保持。相应的结构组具有较高的刚性,从而在负载之下也不夹住线性引导件。
[0020]在壳体与耦合部件之间可以在预应力的作用下安装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其中第一弹簧容纳在壳体中并且支承在其上。在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优选具有比至少一个第二弹簧更大的刚性,从而在调节止挡部时相对于第二弹簧仅仅小幅度地将第一弹簧压在一起。可以由单独的张紧装置将所述第一弹簧置于预应力之下,由此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调整所述调节螺栓时由于第二弹簧的增加的预应力将第一弹簧压到一起。如果将所述装置运动到上面的位置中,那么优选取消张紧装置与调节螺栓之间的接触。优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在相应的升降驱动装置的所有位置中都处在预应力之下。
[0021]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带有多个杆臂的杆装置,所述杆臂不可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其中为每个杆臂分配升降驱动装置,其耦合部件与对应的杆臂的自由端部运动耦合。由此使得所有与提出的杆装置连接的升降驱动装置同步运动。由此排除了引导组件相对于支承组件的倾斜位置。
[0022]在该引导组件上可以设置第二止挡部,该第二止挡部沿升降方向突出于第一牵引件或第二牵引件。当所述装置处于中间的升降位置中时,用第二止挡部拦住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运行的工件支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附图示出:
图1是按本发明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按图1的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连接部件的总共四个变型方案的透视图;以及图4是按本发明的升降驱动装置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图1示出了按本发明的装置10的透视图,其中图2示出了该装置10的分解图。该装置10包括支承组件20,该支承组件在这种情况下包括两个第二型材体21,所述第二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11延伸。根据所述装置10的宽度也可以存在更多或者更少的第二型材体21。该第二型材体21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其中该第二型材体优选具有沉割的、尤其T形的固定槽。在第二型材体21的两个端部上分别固定了固定板28,用该固定板能够将支承组件20固定在上一级(未示出的)输送装置上。与图1和2中的视图不同,所述第二型材支架21能够通过其它沿横向方向13延伸的型材体固定地相互连接。
[0025]在第二型材体21下面固定、尤其固定拧紧共同的承载板25,该承载板优选借助于激光束切割由铝板或钢板制成。替代地也可以设置多个单独的承载板25。在此在承载板25上总共固定了三个升降驱动装置60,其中根据所述装置10的宽度和长度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的升降驱动装置60。所述两个第一升降驱动装置23直接相邻地布置在对应的第一型材体50旁边并且固定在其上,该第一型材体沿着输送方向11延伸。所述两个第一型材体50通过两个第三型材体52固定地相互连接,所述第三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横向方向13延伸。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装置24关于升降方向12布置在承载板25和第三型材体60之间并且固定地与之连接。在第三型材体69上固定了盖板47,该盖板完全覆盖在两个第一型材体50之间的中间空间。
[0026]两个第一型材体50分别是用于第一和第二牵引件41 ;42的滑动引导部48的组件,其在此构造成优选按DIN8187或DIN8188的双向-辊子链。在此,连续的平行的牵引件41 ;42包围对应的第一型材体50。然而也可以考虑,借助于在引导组件40上的可自由旋转的转向辊来引导所述牵引件41 ;42。所述第一型材体50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型材体优选以挤压方法由铝制成。所述第一型材体50具有多个沉割的尤其T形的固定槽。
[0027]在引导组件40下方布置了具有传动装置44和驱动轴46的电动机43。驱动轴46的两个例如构造成径向球轴承的旋转轴承51分别容纳在对应的轴承部件85中,该轴承部件可移动地固定在连接部件80a的第三支臂83上,从而能够张紧牵引件41 ;42。在例如构造成六边形轴的驱动轴46上,在两个外部的端部上分别不可相对转动地安置了齿轮46,该齿轮由对应的牵引件41 ;42缠绕。由此能够由电动机43使牵引件41 ;42运动。
[0028]在第一型材体50上分别固定了两个止挡部49,所述止挡部沿升降方向12向上突出于对应的牵引件40 ;41。两个止挡部49优选由钢板制成并且优选借助于T形头螺钉与第一型材体50拧紧。在此,所述止挡部能够沿着对应的沉割的凹槽移动。
[0029]杆装置26具有多个固定在对应的第二型材体21上的旋转轴承27。在该旋转轴承27中可转动地支承、优选滑动支承圆柱形的轴29。在该轴29上固定了多个杆臂30,所述杆臂不可彼此相对运动。所述杆臂30的端部接合到耦合件(图3中标号71)中,从而升降驱动装置60同步运动。
[0030]图3示出了连接部件80a-80d的总共四个变型方案的透视图。在此,用附图标记80表示所有四个连接部件80a-80d的共同的坯件。该坯件80优选以铸造方法、尤其以压铸方法由铝或锌制成。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支臂81 ;82 ;83。第一和第二支臂81 ;82沿横向方向13延伸,其中它们指向相反的方向。在此,将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固定在第一支臂81之下,这一点参照图4更为精确地解释。第二支臂82用于固定对应的第一型材体(图2中标号50),该第一型材体优选在使用T形头螺钉的情况下在上部固定在第二支臂82上,该T形头螺钉插入到第一型材体上沉割的凹槽中。第一和第二支臂81 ;82沿升降方向12相互错开地布置,其中该第二支臂82布置在第一支臂81的下方。
[0031]在第一支臂81上,在两个沿输送方向11指向的端部上分别设置了固定突起87,该固定突起沿着升降方向12向上延伸。在固定突起87的上部端面上优选在使用T形头螺钉的情况下固定了第二型材体(图2中标号21),该T形头螺钉接合到第二型材体上的沉割的凹槽中。由此在第一支臂81和第二型材体之间实现自由空间,从而保持调节螺栓(图4中标号84)例如对于正面孔扳手或类似工具来说保持可被接近。
[0032]第三支臂83沿升降方向12向下远离第一和第二支臂81 ;82。该第三支臂具有圆形的凹口用于夹紧对应的轴承部件(图2中标号85)的夹紧螺栓。
[0033]获得了连接部件的在图2中用于两个外部的升降驱动装置的第一变型方案80a,方法是将两个固定突起87与坯件80分开。获得了在图2中用于中间的升降驱动装置的第二变型方案80b,方法是将第二和第三支臂83与坯件80分开。
[0034]当从第一变型方案80a出发分开第三支臂83时,获得了连接部件的第三变型方案80c。该第三变型方案80c需要用于沿输送方向11特别长的装置,从而沿输送方向11必须连续布置两个升降驱动装置。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之间装配了连接部件的第四变型方案80d,从坯件80出发获得了该第四变型方案,方法是将第一支臂81与固定突起分开。第四变型方案80d唯一地用于将轴承部件固定在第一型材体上。
[0035]只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谈及上方和下方,这就涉及在装置运行中与升降方向12重合的重力方向。
[0036]图4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升降驱动装置60的纵剖图。该装置的所有升降驱动装置60相同地构成,其中第一支臂81能够可选地设置在连接部件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变型方案(图3中标号80a;80b ;80c)上。在第一支臂81中间固定了沿升降方向12延伸的活塞杆65的自由端部。在对置的端部上将圆形的活塞66固定地与活塞杆65连接。该活塞66可线性运动地容纳在壳体61的圆柱形的气缸孔67中。该气缸孔67利用单独的盖子72气密地封闭。该活塞66将两个压力室相互分开,所述压力室分别具有用于压缩空气的(未示出的)接口。相应地,前面所述的部件产生了双作用的气动缸64。
[0037]关于输送方向11在两侧直接在气缸孔67旁边布置了两个第一弹簧62。该第一弹簧62构造成螺旋弹簧的形式,该螺旋弹簧沿升降方向12延伸。该第一弹簧利用张紧机构73预张紧到固定的长度上。可独立预装配的由张紧机构73和第一弹簧62构成的组件容纳在壳体61的对应的盲孔中。在第一支臂81中与两个第一弹簧62齐平地分别拧入调节螺栓81,该调节螺栓用作可调节的第一止挡部86用于对应的第一弹簧62。在此,尤其在升降驱动装置60的所示的中间位置中,调节螺栓84贴靠在张紧机构73上。所述调节螺栓85例如可以用正面孔扳手进行调节,该正面孔扳手嵌入调节螺栓84的上侧上相应的盲孔中。如果活塞66通过压缩空气输入向下运动,那么张紧机构73连同第一弹簧62沿升降方向12压在一起。
[0038]与两个第一弹簧62同轴地分别布置了第二弹簧63,该第二弹簧在预应力下装入壳体61的底部与耦合部件71中对应的盲孔之间。耦合部件71经由两个圆柱形的引导条68固定地与第一支臂81连接,其中两个第一弹簧62关于输送方向11布置在引导条68之间。引导条68穿过壳体61,其中所述引导条在那里沿着升降方向12可线性运动地支承在滑动套筒74中。在此,引导条68的第一端部69与第一支臂81拧紧,其中引导条68的对置的第二端部70与耦合部件71拧紧。
[0039]还要指出耦合部件71中间的圆形的孔75。在这里进行在杆臂(图2中标号30)和升降装置60之间的运动耦合。
[0040]附图标记列表 10装置
11输送方向 12升降方向 13横向方向 20支承组件 21第二型材体 25承载板 26杆装置
27杆装置的旋转轴承28用于上一级输送装置的固定板
29轴
30杆臂
40引导组件
41第一牵引件
42第二牵引件
43电动机
44传动装置
45驱动轴
46齿轮
47盖板
48滑动引导部
49第二止挡部
50第一型材体
51驱动轴的旋转轴承
52第三型材体
60升降驱动装置
61壳体
62第一弹簧
63第二弹簧
64气动缸
65活塞杆
66活塞
67气缸孔
68引导条
69引导条的第一端部70引导条的第二端部71耦合部件72盖子73张紧机构74滑动套筒75孔
80连接部件的坯件80a连接部件的第一变型方案80b连接部件的第二变型方案80c连接部件的第三变型方案80d连接部件的第四变型方案81第一支臂82第二支臂83第三支臂84调节螺栓85轴承部件86第一止挡部87固定突起。
【权利要求】
1.用于转移工件或工件支架的装置(10),具有支承组件(20),其能够固定在上一级输送装置上,其中设置了引导组件(40),所述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续的牵引件(41 ;42),所述牵引件相互平行地布置,其中所述牵引件确定了输送方向(11),其中设置了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利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能够使所述引导组件(40)相对于支承组件(20)关于垂直于输送方向(11)定向的升降方向(12)运动,其中横向方向(13)垂直于所述输送方向以及升降方向(11 ;12)定向,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62),所述第一弹簧在未操作的状态下将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保持在中间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设置了能调节的第一止挡部(86 )用于第一弹簧(62 )。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单独的连接部件(80a ;80b ;80c)固定地与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60)连接,其中将调节螺栓(84)拧入所述连接部件(80a ;80b ;80c)中,所述调节螺栓形成了用于第一弹簧(62)的第一止挡部(86)。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型材体(50),所述第一型材体以恒定的横截面形状沿输送方向(11)延伸,其中第一牵引件和/或第二牵引件(41 ;42)包围对应的第一型材体(50)并且能运动地支承在所述第一型材体上,其中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通过对应的连接部件(80a ;80c)固定地与所述第一型材体(50)连接。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关于横向方向(13)布置在对应的第一型材体(50)旁边并且优选直接与其相邻地布置。
5.按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80a ;80c)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81 ;82),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沿横向方向(13)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相互背离指向,其中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沿升降方向(12)错开地布置,其中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60)固定在第一支臂(81)上。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引述权利要求3,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材体(50)固定在第二支臂(82)上,其中对应的升降驱动装置(60)布置在对应的连接部件(80a ;80c)的对置的一侧上。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80a)具有沿升降方向(12)延伸的第三支臂(83),其中在第三支臂(83)上至少间接地能转动地支承驱动轴(45),其中第一牵引件和/或第二牵引件(41 ;42)与所述驱动轴(45)驱动连接。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为第三支臂(83)配备单独的轴承部件(85),在所述轴承部件中能转动地支承驱动轴(45),其中轴承部件(85)关于第三支臂(83)的位置能够沿升降方向(12)进行调节。
9.按权利要求2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双重作用的气动缸(64),其活塞杆(50)沿升降方向(12)延伸,其中连接部件(80a ;80b ;80c)固定地与所述活塞杆(50)的自由端部连接。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两个沿输送方向(11)间隔开布置的引导条(68),其中所述气动缸(64)布置在所述引导条(68)之间,其中所述引导条(68)在第一端部(70)上固定地与所述连接部件(80a ;80b ;80c)进行连接。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壳体(61),在所述壳体中关于升降方向(12)能线性运动地支承两个引导条(68),其中所述壳体(61)具有气缸孔(67),在所述气缸孔中容纳与所述活塞杆(50 )连接的活塞(66 )。
12.按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第一弹簧(62),所述第一弹簧沿输送方向(11)与对应的引导条(68)相邻地布置。
13.按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升降驱动装置(60)包括耦合件(71 ),所述耦合件在相对于第一端部(69)的第二端部(70)上固定地与第二引导条(68)连接。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引述权利要求10, 其特征在于,在壳体(61)和耦合部件(71)之间在预应力下装入至少一个第二弹簧(63),其中第一弹簧(62)容纳在壳体(61)中并且支承在其上。
15.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多个杆臂(30)的杆装置(26),所述杆臂不能相对转动地相互连接,其中为每个杆臂(30)配备升降驱动装置(60),其耦合部件(71)与对应的杆臂(30)的自由端部运动I禹合。
16.按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引导组件(40)上设置第二止挡部(49),所述第二止挡部沿升降方向(12)突出于第一牵引件或第二牵引件(41 ;42)。
【文档编号】B65G47/53GK104370098SQ201410391279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2日
【发明者】M.基贝尔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