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953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机,属于橡胶输送带分层设备。扒带钳,第二摆动臂(2)后端设有拉绳固定机构,与第二摆动臂(2)铰接的第一摆动臂(1)后端设有第一定滑轮(102),所述第一摆动臂(1)前端设有横向的第一夹板(101),第二摆动臂(2)前端对应设有横向的第二夹板(201),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面接触形成夹持皮带的虎口状钳口。增加与预分离皮带的接触面积,防止皮带在分离的过程中被撕裂,工作安全、可靠。电动牵引扒带机,电机(4)与减速箱(5)固定在一个固定座(7)上,绞盘(6)同轴固定连接减速箱(5)的输出轴,绞盘(6)上的拉绳(3)与拉绳固定机构固定连接,具有工作稳定的优点。
【专利说明】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机
【技术领域】
[0001 ] 扒带钳及电动牵弓I扒带机,属于橡胶输送带分层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橡胶输送带的各层之间粘结牢固,需要通过扒带钳夹持并将不需要的层分离下来,现有扒带钳的钳口与皮带的接触面很小,而输送带的宽度都很大,这样扒带钳只能夹持输送带很少的一部分,而且现有扒带钳的钳口尖锐,在拖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将钳口夹持的部分从皮带上撕下来,而此时的拉绳是张紧的,一旦皮带被夹持的部分断裂,整个扒带钳在拉绳的作用下会快速后退,很容易造成事故,非常危险。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安全、可靠的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扒带钳,包括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摆动臂和第二摆动臂,第一摆动臂后端设有第一定滑轮,第二摆动臂后端设有拉绳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摆动臂前端设有横向的第一夹板,第二摆动臂前端对应设有横向的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面接触形成夹持皮带的虎口状钳口。虎口状的钳口防止夹伤皮带造成皮带的分离的过程中被撕裂,横向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沿皮带宽度方向设置,增加与预分离皮带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皮带在分离的过程中被撕裂,工作安全、可靠。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的面上设有防滑花纹。增加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摩擦力,防止皮带的拖动的过程中滑落,工作稳定。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臂包括一水平部和一竖直部,竖直部上端一体连接水平部前端,第一夹板固定在竖直部下端。将第一夹板设置在第一摆动臂的下端,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对应,也设置在第二摆动臂的下端,这样就能够克服以往第一摆动臂与第二摆动臂对称设置,造成第二摆动臂下端容易划伤输送带表面的问题。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臂后端还设有一个与第一定滑轮平行的第二定滑轮,拉绳穿设在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之间。防止在放绳的过程中拉绳发生缠绕,使用方便。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圆周上均设有导向凹槽,拉绳在导向凹槽内滑动。能够将拉绳维持在一条线上,防止拉绳在拖动的过程中发生摆动,工作稳定。
[0009]优选的,所述拉绳固定机构包括拉绳固定孔、螺纹孔和固定螺栓,拉绳固定孔与螺纹孔相互垂直的开设在第二摆动臂后端,固定螺栓螺纹连接螺纹孔并压紧拉绳固定孔内的拉绳。固定方便,同时克服以往将拉绳弯曲打结或通过锁扣连接容易造成拉绳受剪切力、弯曲处容易损坏的缺点,并且在拉绳为钢丝绳时,能够克服钢丝绳刚性大,不易弯曲的缺点。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摆动臂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摆动臂的两侧,第一定滑轮安装在两个第一摆动臂之间。能够使拉绳位于扒带钳的重心线上,工作稳定,防止在拖动的过程中扒带钳发生摆动。[0011]一种电动牵引扒带机,包括电机、减速箱、绞盘和上述的扒带钳,电机与减速箱固定在一个固定座上,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绞盘同轴固定连接减速箱的输出轴,绞盘上的拉绳与拉绳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拉绳绕过绞盘的上侧与拉绳固定机构固定连接。能够有效增加第一摆动臂后端的高度,防止在拖动的过程中第一摆动臂向下翻转划伤输送带表面。
[0013]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环,固定座前端的两侧开设有防摆固定孔。通过固定环防止固定座在拖动的过程中发生前后位移,防摆固定孔能够防止固定座发生摆动,避免拉绳带动扒带钳摆动划伤输送带表面,工作稳定、可靠。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机的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1、使用安全,虎口状的钳口防止夹伤皮带造成皮带在分离的过程中被撕裂,横向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沿皮带宽度方向设置,增加与预分离皮带的接触面积,进一步防止皮带在分离的过程中被撕裂,工作安全、可靠。
[0016]2、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的面上设有防滑花纹,增加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的摩擦力,防止皮带的拖动的过程中滑落,工作稳定。
[0017]3、第一摆动臂后端还设有一个与第一定滑轮平行的第二定滑轮,拉绳穿设在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之间,防止在放绳的过程中拉绳发生缠绕,使用方便。
[0018]4、固定螺栓螺纹连接螺纹孔并压紧拉绳固定孔内的拉绳,固定方便,同时克服以往将拉绳弯曲打结或通过锁扣连接容易造成拉绳受剪切力、弯曲处容易损坏的缺点,并且在拉绳为钢丝绳时,能够克服钢丝绳刚性大,不易弯曲的缺点。
[0019]5、两个第一摆动臂对称设置在第二摆动臂的两侧,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安装在两个第一摆动臂之间,能够使拉绳位于扒带钳的重心线上,工作稳定,防止在拖动的过程中扒带钳发生摆动。
[0020]6、固定座前端的两侧开设有防摆固定孔,能够防止固定座发生摆动,避免拉绳带动扒带钳摆动划伤输送带表面,工作稳定、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扒带钳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扒带钳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扒带钳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扒带钳张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电动牵引扒带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第一摆动臂101、第一夹板102、第一定滑轮103、第二定滑轮2、第二摆动臂201、第二夹板202、拉绳固定孔203、螺纹孔204、固定螺栓3、拉绳4、电机5、减速箱6、绞盘7、固定座701、固定环702、防摆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扒带钳及电动牵引扒带机做进一步说明,其中实施例3为扒带钳的最佳实施例。[0028]实施例1
[0029]参照图1,该扒带钳,包括第一摆动臂I和第二摆动臂2,第一摆动臂I和第二摆动臂2的中部相铰接,第一摆动臂I包括一水平部和一竖直部,竖直部上端一体连接在水平部的前端,竖直部下端设有一横向的第一夹板101,第二摆动臂2前端对应设有一个横向的第二夹板201,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面接触形成虎口状的钳口,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沿输送带(图中未画出)的宽度方向夹持预分离的皮带,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的宽度为200?400mm。第一摆动臂I的后端转动设有第一定滑轮102,第二摆动臂2后端设有拉绳固定机构,拉绳3通过拉绳固定机构与第二摆动臂2固定连接,拉绳3通过第一定滑轮102改变方向后与动力机构连接(图中未画出)。
[0030]拉绳固定机构包括拉绳固定孔202、螺纹孔203 (图4中可见)和固定螺栓204,拉绳固定孔202与螺纹孔203相互垂直的开设在第二摆动臂2的后端,拉绳3的端部穿设在拉绳固定孔202内,固定螺栓204螺纹连接螺纹孔203并压紧拉绳3,将拉绳3固定在拉绳固定孔202内,固定方便,同时克服以往将拉绳3弯曲打结或通过锁扣连接容易造成拉绳3受剪切力、弯曲处容易损坏的缺点,并且拉绳3为钢丝绳时,能够克服钢丝绳不易弯曲的缺点。
[0031]工作过程: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夹持预分离的皮带,动力机构拉动拉绳3拉动第二摆动臂2,同时由于第一定滑轮102的作用使第一摆动臂I与第二摆动臂2相对摆动,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夹紧,动力机构继续拉动拉绳3使预分离的皮带从输送带上剥离。第一夹板101、第二夹板201与皮带面接触,虎口状的钳口防止皮带在分离的过程中被撕裂,使用安全。
[0032]实施例2
[0033]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摆动臂I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摆动臂2的两侧,第一定滑轮102设置在两个第一摆动臂I之间,第一夹板101位于第一摆动臂I竖直部的最下端,第二夹板201位于第二摆动臂2的下端,并且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接触的面位于竖直平面内。第二摆动臂2位于两个第一摆动臂I的中部,拉绳3拉动第二摆动臂2,使拉绳3位于扒带钳的重心线上,传动稳定,防止扒带钳发生偏转,同时能够防止拉绳3脱离第一定滑轮102,工作可靠。实施例1中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接触的面位于水平面内,这样在拖动的过程中,第二摆动臂2或第二夹板201的下端容易擦伤输送带的表面,而本实施例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接触的面位于竖直平面内,拖动的过程中即使扒带钳发生摆动也不会接触的输送带的表面,避免擦伤输送带表面。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
[0034]实施例3
[0035]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一摆动臂I后端还设有一个第二定滑轮103,拉绳3穿设在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之间,拉绳3在放绳的过程中容易在扒带钳处发生缠绕,尤其是拉绳3为钢丝绳时,钢丝绳刚性比较大,放绳时容易缠绕在第一定滑轮102处,本实施例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夹持拉绳3运动,防止拉绳3发生缠绕。较佳的,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的圆周上均开设有导向凹槽,拉绳3在导向凹槽内滑动,能够防止拉绳3发生摆动,工作稳定、可靠,较佳的,两个导向凹槽底部的间距为拉绳3直径的I?2倍。第二摆动臂2的后端位于第一摆动臂I的上方,拉绳固定孔202竖向设置,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对称位于拉绳固定孔202轴线的两侧,拉绳3竖直穿过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之间,这样拉绳3受到的剪切力最小,能够有效提高拉绳3的使用寿命,如果拉绳3绕过第一定滑轮102的夹角为钝角,拉绳3的另一侧容易向下压第二定滑轮103,会造成第一摆动臂I与第二摆动臂2无法夹紧,如果拉绳3绕过第一定滑轮102的夹角为锐角,则拉绳3会受到比较大的剪切力,降低拉绳3的使用寿命。
[0036]参照图4,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相对的面上设有防滑花纹,增加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的摩擦力,进一步夹紧皮带,防止皮带打滑从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之间滑脱,工作可靠,防滑花纹为菱形,还可以是三角形等其他花纹。
[0037]以上是扒带钳的三个实施例,扒带钳还可以采用上述的任意组合,拉绳固定机构还可以是固定孔等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扒带钳的电动牵引扒带机。
[0038]参照图5,该电动牵引扒带机,包括电机4、减速箱5、绞盘6和扒带钳,电机4与减速箱5均固定在一个矩形的固定座7上,电机4的输出轴与减速箱5的输入轴连接,绞盘6同轴固定连接减速箱5的输出轴,拉绳3盘绕在绞盘6上,拉绳3绕过第一定滑轮102固定连接第二摆动臂2的后端。拉绳3绕过绞盘6的上侧与扒带钳固定连接,这样能够有效增加第一摆动臂I后端的高度,防止在拖动的过程中第一摆动臂I向下翻转划伤输送带表面,并且较佳的,拉绳3在绞盘6与扒带钳之间是水平的,这样能够防止在拖动的过程中扒带钳向上或向下摆动,避免划伤输送带表面。电机4的接线上设有正反转开关,控制电机4正转或反转,实现拉绳3的收紧或放松。
[0039]固定座7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环701,通过固定环701将固定座7固定,固定座7前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防摆固定孔702,用绳状部件穿过防摆固定孔702并连接到固定处,能够防止拖拽的过程中固定座7发生摆动,工作稳定,可靠。
[0040]工作过程:通过固定环701和防摆固定孔702将固定座7固定在预定位置,首先电机4驱动绞盘6顺时针转动,放松拉绳3到需要分离皮带长度,第一摆动臂I与第二摆动臂2夹紧预分离的皮带,电机4驱动绞盘6逆时针转动,拉绳3拉动第二摆动臂2,并通过第一定滑轮102使第一摆动臂I与第二摆动臂2相对摆动夹紧皮带,拖动扒带钳将皮带从输送带上剥离下来。
[0041]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绳3可以采用钢丝绳或尼龙绳以及其他材质的绳。
[00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扒带钳,包括中部相铰接的第一摆动臂(I)和第二摆动臂(2),第一摆动臂(I)后端设有第一定滑轮(102),第二摆动臂(2)后端设有拉绳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臂(I)前端设有横向的第一夹板(101 ),第二摆动臂(2)前端对应设有横向的第二夹板(201),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面接触形成夹持皮带的虎口状钳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01)与第二夹板(201)相对的面上设有防滑花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臂(I)包括一水平部和一竖直部,竖直部上端一体连接水平部前端,第一夹板(101)固定在竖直部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臂(I)后端还设有一个与第一定滑轮(102)平行的第二定滑轮(103),拉绳(3)穿设在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扒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滑轮(102)与第二定滑轮(103)圆周上均设有导向凹槽,拉绳(3)在导向凹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固定机构包括拉绳固定孔(202),螺纹孔(203)和固定螺栓(204),拉绳固定孔(202)与螺纹孔(203)相互垂直的开设在第二摆动臂(2)后端,固定螺栓(204)螺纹连接螺纹孔(203)并压紧拉绳固定孔(202)内的拉绳(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扒带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臂(I)有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二摆动臂(2)的两侧,第一定滑轮(102)安装在两个第一摆动臂(I)之间。
8.一种电动牵引扒带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4)、减速箱(5)、绞盘(6)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扒带钳,电机(4)与减速箱(5 )固定在一个固定座(7 )上,电机(4)的输出轴与减速箱(5)的输入轴连接,绞盘(6)同轴固定连接减速箱(5)的输出轴,绞盘(6)上的拉绳(3)与拉绳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牵引扒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3)绕过绞盘(6)的上侧与拉绳固定机构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牵引扒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后端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环(701),固定座(7 )前端的两侧开设有防摆固定孔(702 )。
【文档编号】B65G15/32GK203781185SQ20142017828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4日
【发明者】冯金华, 冯文豪 申请人:冯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