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837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包括一个水平布置的管状气室,气室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引气管相通,气室由封闭端向引气管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来与各振打气锤的排气管相通的进气口,气室的外壁上设有夹套,夹套内充填有吸声材料;一个设置于管状气室下方用来蓄水的的水槽,引气管另一端的排气口设置在水槽下部。通过设置截面积突变的气室进行抗性消声,并利用气室外壁的夹套进行阻性消声,再经过水槽排放时其振动能量被水进一步吸收,使得噪音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噪音可降低至30dB。这种消声装置结构简单,不仅能够明显降低噪音,而且排气顺畅。
【专利说明】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振打气锤为冲击式结构的落粉装置。利用空气动力原理,通过调节供气压力来调整敲击力度。对设备的外壁进行敲击,以防止粉体在管路、料斗、料仓输送中产生的粘附、堵塞等。广泛应用于化工、化肥、食品、陶瓷、玻璃、水泥、制药、塑料、燃料等粉体加工行业。比如在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复合肥成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在溜槽中粘结和结块,生产中通常通过多组气锤对溜槽进行不间断敲击来防止溜槽结料。但振打气锤排气时会产生声响巨大的“噼啪”声,这种低频噪声可达10dB,形成了较大的噪声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能够降低振打气锤排气时发出的噪音,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声污染。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一个水平布置的管状气室,气室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直径同气室一致的引气管相通,气室由封闭端向引气管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来与各振打气锤的排气管相通的进气口,气室的外壁上设有夹套,夹套内充填有吸声材料;一个设置于管状气室下方用来蓄水的的水槽,引气管另一端的排气口设置在水槽下部。气锤排气管排出的压缩气体进入气室时,由于气室截面积突变,发生抗性消声,同时气室外壁夹套内的吸声材料对通过气室的气流进行吸声形成阻性消声。当压缩空气收引气管引入至水槽的水下时,其振动能量被水进一步吸收,使得噪音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噪音可降低至30dB。这样在减小噪声的同时,也不影响或减少气流的通过。
[0005]进一步的,各进气口依次相隔15?25cm布置。
[0006]进一步的,夹套内充填的吸声材料为水。
[0007]进一步的,气室直径为7?10cm。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截面积突变的气室进行抗性消声,并利用气室外壁的夹套进行阻性消声,再经过水槽排放时其振动能量被水进一步吸收,使得噪音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噪音可降低至30dB。这种消声装置结构简单,不仅能够明显降低噪音,而且排气顺畅,不会影响或减少气流的通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管状气室I呈水平布置,气室I直径为7?10cm。气室I 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直径同气室一致的引气管3相通,气室I由封闭端向引气管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来与各振打气锤5的排气管7相通的进气口,各进气口依次相隔15?25cm布置,本例中进气口为3个。气室I的外壁上设有夹套2,夹套2内充填有吸声材料,该吸声材料为水,也可以是其它吸声材料。
[0011]水槽4设置于管状气室I下方,水槽内蓄有水。引气管3另一端的排气口 31设置在水槽下部的水面下方。本例中,引气管3与气室I为同一管材制成的整体构件。
[0012]气锤5前后气缸内的气体经过通过电磁阀6控制进、排气。当排气管7排出的压缩气体进入气室I时,由于气室截面积突变,发生抗性消声,同时气室外壁夹套2内的水对通过气室的气流进行吸声形成阻性消声。当压缩空气收引气管3引入至水槽4的水下时,其振动能量被水进一步吸收,使得噪音进一步降低,最终其噪音可降低至30dB。这样在减小噪声的同时,也不影响或减少气流的通过。
【权利要求】
1.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一个水平布置的管状气室(I),气室一端封闭,另一端与直径同气室一致的引气管⑶相通,气室⑴由封闭端向引气管⑶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来与各振打气锤(5)的排气管(7)相通的进气口,气室(I)的外壁上设有夹套(2),夹套(2)内充填有吸声材料;一个设置于管状气室(I)下方用来蓄水的的水槽(4),引气管(3)另一端的排气口(31)设置在水槽⑷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其特征是:各进气口依次相隔15?25cm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其特征是:夹套(2)内充填的吸声材料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振打气锤的消声装置,其特征是:气室(I)直径为7?1cm0
【文档编号】B65D88/66GK204264735SQ201420550173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杨荣生, 杨爱保, 朱道兴 申请人: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