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棉板输送辊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782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岩棉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棉板输送辊道结构。



背景技术:

辊道输送线适用于底部是平面的物品输送,主要由辊筒、机架、支架、支腿、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具有输送量大、运转轻快、效率高、能实现多种共线分流的输送特点。

岩棉板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辊道输送至仓库,而将岩棉板从生产设备转移到输送辊道的过程,传统方式为四个工人搬抬,这样不仅耗费人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在搬运过程中若四个人动作不能同步,则容易造成岩棉板损坏,产生过多报废岩棉板,同时工人容易受伤,既不安全又增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状而提供一种节省劳力、安全快捷的岩棉板辊道输送线。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岩棉板输送辊道结构,包括辊筒、辊筒支架和辊道支架,辊筒支架有两条,支撑着滚筒两端,其特征在于,两条辊筒支架中的一条上有两道槽口,两槽口的宽度与间距与叉车的叉齿相匹配。

所述的辊筒支架高度为叉车的叉齿高度相当。

所述的槽口形状包括矩形或梯形。

所述的槽口中心点的间距为叉车的两根叉齿之间间距为600mm。

所述的辊道支架底部设有三种支脚,其中第一种支脚为方形立柱状,起到支撑整个辊道结构的作用;

第二种支脚:包括成对设置的支撑杆,连接两支撑杆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下的卡槽;

第三种支脚:包括两根相互连接直径不同的圆柱形立柱,其中直径小的立柱位于直径大的立柱下方,并在其底部设有方形垫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只需一名叉车司机操作叉车即可,比传统方式节约了三位劳动力,不许手动搬运,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

(2)叉车运送岩棉板时,叉齿插入废弃岩棉中,不会损坏成品岩棉板。

(3)由于辊筒支架上有两道槽口,正好落入叉齿,因此叉齿不会对辊筒造成损伤;同时由于槽口为等腰梯形,方便叉齿落入,不会对槽口造成损伤。

(4)提高操作安全性,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为辊筒,2为辊筒支架,3为辊道支架、4为第一种支脚、5为第二种支脚、6为第三种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岩棉板输送辊道结构,包括辊筒1、辊筒支架2和辊道支架3,辊筒支架2有两条,支撑着滚筒两端,辊筒支架某一条有两道槽口。

所述的辊筒支架2高度为叉车的叉齿高度的1.2倍,槽口形状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上底边长度为叉车叉齿宽度的1.2倍,下底边长度等于叉车叉齿的宽度,槽口中心点的间距为叉车的两根叉齿之间间距,优选的,为600mm。

所述的辊道支架3底部设有三种支脚,其中第一种支脚4为方形立柱状,起到支撑整个辊道结构的作用;

第二种支脚5:包括成对设置的支撑杆,连接两支撑杆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支撑杆下的卡槽,可以使辊道支架3卡设在轨道上,并移动起到移动支撑的作用;

第三种支脚6:包括两根相互连接直径不同的圆柱形立柱,其中直径小的立柱 位于直径大的立柱下方,并在其底部设有方形垫块,其中小直径立柱与大直径立柱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从而调节辊道支架3的高度。

岩棉板经过适当包装,使得每包的重量为叉车向上搬运货物的一般重量,每包底部装入废弃岩棉块,方便叉车的叉齿进入,同时防止叉齿直接接触成品岩棉块,对其造成损伤,导致成品报废。

当叉车驾驶员操作叉车,将岩棉板安放在辊道上时,叉齿正好落入辊筒支架上的槽口内,因此叉齿不会对辊筒造成损伤。

而且可以选择辊道支架3的不同支脚适应不同的场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