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和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2170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和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和操作方法,主要用于玻璃纤维生产工序中实现标识标签在线自动打印、自动贴覆到产品外表面上。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纤维检装工序生产过程中,产品即单个纱团上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和不同品种规格的区分要求,在纱团外表面上用标签作好相关信息的标识,当前实现此操作的方法为单个纱团上用的标签事先由生产工艺员提前离线统一打印好,然后发放到相应的操作工人手中,再由操作工人根据现场所生产产品规格由人工从标签底纸上剥离下来后再一对一地在合适位置上粘贴到每个纱团上去,以此来实现对不同产品纱团作好不同的信息标识的效果。

针对目前完全依靠人工模式将提前打印好的纱团标签一张一张地粘贴到纱团上去的操作方法和生产过程,整个操作过程环节多,涉及操作人员也多,效率低下;同时易产生不同品种标签之间“串门”、预打标签数量多余浪费或者预打标签数量不够用等问题;另外,由于每位操作员之间的实际操作经验、水平等存在差异,经常会产生实际标签粘贴的高低位置、角度等不一致,甚至会超出工艺标准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工业化实际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和操作方法,将原来需要人工完成的不同操作步骤和作业过程采用设备及其系统自动完成。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包括控制电脑、打印部件、电子秤、纱团输送装置,电子秤的称重部件安装在输送装置下,其特征是还设置有贴标引擎气缸、吸标装置、气动转换阀门、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贴标检测开关、工作状态灯、显示装置、操作按钮、机箱,机箱设置在电子秤相对于产品输送方向的后方,控制电脑与打印部件、贴标引擎气缸、气动转换阀门、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贴标检测开关、电子秤、工作状态灯、显示装置、操作按钮均连接,控制电脑、打印部件、贴标引擎气缸、气动转换阀门、贴标检测开关、工作状态灯、显示装置、操作按钮均安装在机箱上,贴标引擎气缸前部安装吸标装置,气动转换阀门一端与供气抽气装置连接,气动转换阀门另一端与贴标引擎气缸连接,吸标装置与负压装置连接,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纱团输送路线上并用来检测纱团接近信号,贴标检测开关用来检测纱团与吸标装置之间的压力,打印部件上设置标签纸,标签纸的输出口与吸标装置前端对应。

本发明所述吸标装置设置有吸标阀门、弹簧、调节手柄、滑动导轨、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滑动导轨安装在机箱上,贴标引擎气缸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吸标装置滑动安装在贴标引擎气缸前部,调节手柄与固定支架、机箱连接,弹簧安装在贴标引擎气缸和吸标装置之间,吸标装置前端开有通气小孔,吸标装置通过吸标阀门与负压装置连接,贴标检测开关固定在贴标引擎气缸前部。

本发明所述贴标引擎气缸前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安装连接管,连接管上套装有弹簧,连接管与吸标装置滑动连接,贴标检测开关安装在连接板上,所述贴标检测开关采用感应开关,贴标检测开关与吸标装置后部铁块配合。

本发明所述吸标装置前端附有软基材料,软基材料上开有通气小孔。

本发明所述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输送装置上,也可以安装在机箱上。

本发明所述输送装置采用输送板链。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操作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上述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进行并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电脑中预设置好产品标签打印模板,通常包括产品规格、生产工号、生产日期信息;

产品经输送装置送至电子秤上,完成称重操作,纱团完成称重后由输送装置继续输送;

控制电脑将电子秤传来的称重数据与产品其它信息(产品规格、生产工号、生产日期)组合,打印在一张标签纸上;

标签纸被传送至吸标装置前,控制电脑启动负压装置,吸标装置将标签纸吸住;

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感应到纱团的接近信号并发送至控制电脑,控制电脑启动气动转换阀门,使得贴标引擎气缸带动吸标装置向前移动,吸标装置将标签纸贴在输送装置送过来的产品上;

贴标检测开关检测到产品与吸标装置之间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发出检测信号给控制电脑,控制电脑接收到检测信号后转换气动转换阀门方向同时关闭负压装置,使得贴标引擎气缸带动吸标装置向后退回原位,转第一步等待下一个循环。

本发明设计合理,简洁实用,能够自动完成标签打印和贴标动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操作差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贴标引擎气缸、吸标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包括:控制电脑、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1、打印部件2、贴标引擎气缸3、吸标装置4、气动转换阀门、贴标检测开关6、标签纸7、电子秤8、输送装置9、纱团10、连接气管11、机箱12、工作状态灯13、显示装置14、操作按钮15。控制电脑与打印部件2、贴标引擎气缸3、气动转换阀门5、贴标检测开关6、电子秤8、工作状态灯13、显示装置14、操作按钮15均连接,控制电脑、打印部件2、贴标引擎气缸3、气动转换阀门、贴标检测开关6、工作状态灯13、显示装置14、操作按钮15均安装在机箱12上,贴标引擎气缸3前部(图3左为前,右为后)安装吸标装置4,气动转换阀门一端与供气抽气装置连接,气动转换阀门另一端通过连接气管11与贴标引擎气缸3连接,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1用来检测纱团10接近信号,贴标检测开关6用来检测纱团10与吸标装置4之间的压力是否足够,以便确定标签纸7是否贴好,打印部件2上设置标签纸7,标签纸7的输出口与吸标装置4前端对应。

本实施例所述吸标装置4设置有吸标阀门5、弹簧16、调节手柄17、滑动导轨18、固定支架19,固定支架19通过滑动导轨18安装在机箱12上,贴标引擎气缸3安装在固定支架19上,吸标装置4滑动安装在贴标引擎气缸3前部,调节手柄17通过其丝杆与固定支架19、机箱12相连接,可通过调节手柄17的转动调节改变固定支架19在机箱12上的位置,从而改变调整吸标装置4与打印部件2的相对位置。弹簧16安装在贴标引擎气缸3和吸标装置4之间,起减震作用;吸标装置4前端附有软基材料,其上开有通气小孔,负压装置通过吸标阀门5与吸标装置4连接,产生负压时吸住经打印部件2在线打印后转送过来的单张标签纸7,实现吸力的调节与控制;贴标检测开关6固定在贴标引擎气缸3前部,当吸标装置4向前推进并触碰到纱团10外表面时,由于受反作用力的作用,弹簧16受压缩;当贴标检测开关6感应到置于吸标装置4后部铁块时,在线打印和贴标系统的控制电脑驱动气动转换阀门动作,转换压缩空气作用力方向,贴标引擎气缸3缩回到原位,等待下一轮贴标动作。

本实施例所述贴标引擎气缸3前部设置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上安装两个连接管21,两个连接管21上均套装一个弹簧16,连接管21与吸标装置4滑动连接。

在线自动打印及贴标系统运行过程及操作方法:

第一阶段:根据生产产品的不同品种规格,在控制电脑中预设置好产品标签打印模板,可包括产品规格、生产工号、生产日期等相关打印信息,并可根据实际生产的产品规格在控制电脑的显示装置14(触摸屏)上实现实时选择;产品即纱团10外表面经过包膜后进入称重及贴标生产环节,当纱团10输送至电子秤8时,通过稳定一定时间后称重数据同时传输到在线打印及贴标系统的控制电脑,并与在控制电脑中预设置好的标签模板信息进行整合,而后由控制电脑内部经处理转换成标签打印指令后发送至打印部件2,打印部件2接收到动作指令后自动执行打印操作,并将纱团10重量、产品名称等相关信息打印在标签纸7上,完成打印过程。

第二阶段:标签打印好后则被打印部件2剥离底纸,并随着打印部件2的卷绕单元继续转动,剥离底纸后的标签被转送到吸标装置4的前表面上,吸标装置4前端通气小孔通过负压装置产生负压,对转送过的单张标签纸7起到吸附作用,此时单张标签纸7被负压吸附在吸标装置4前表面上,等待贴标;纱团10完成称重后,由输送装置9继续输送,当纱团接近检测传感器1感应到纱团10的接近信号时后,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脑,并由控制电脑向气动转换阀门发出动作指令,并随即动作转换压缩空气流动方向,贴标引擎气缸3向纱团10方向作推进动作,吸标装置4则连同一起动作,当纱团10在输送装置9上移动时,吸标装置4轻触到纱团10表面,此时吸附在吸标装置4上的标签纸7随即被顺利贴覆到纱团10圆柱表面上,贴标引擎气缸3在贴标检测开关6检测到吸标装置4的接近信号时,完成整个自动贴标过程。标签贴覆的高度可按生产工艺要求作适当调整。

通过以上标签自动打印和自动贴标的两个流程及方法,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及工作。

采用本专利申请系统及生产方法开展在线自动打印和贴标作业,与原背景技术相比,不仅可以简化人工操作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可以进一步稳定并提高纱团标签贴覆的总体质量,也避免了原由于纱团标签需人工提前打印备用而产生的浪费或短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满足了不同下游客户对产品标签标识的特殊或个性化需求,并便捷地实现可调可设。此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实际,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关键点有以下几点:

1、依靠控制电脑对各接收、反馈数据作中央信息处理,前后程序及动作实现连贯对接;

2、标签在线自动打印后结合送标和吸标两个动作实现标签纸7成功剥离和吸附在吸标装置4前表面上;

3、贴标引擎气缸3连同吸标装置4一起向前推进动作的时间点与纱团10在输送装置9上的相对位置点的匹配性及协同性,确保标签纸7准确地贴覆到合适的位置点,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凡是本发明设计构思的简单变形或等效替换,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