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慢回弹的电梯用液压极限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1461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缓慢回弹的电梯用液压极限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缓冲装置安装在电梯井道底部,当电梯轿厢故障坠落时,能够起到最后的缓冲、制停和保护作用,以免轿厢直接撞底,减少电梯坠落对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的危害。现在应用于电梯的缓冲装置一般是弹簧缓冲器,虽然弹簧缓冲器能快速吸收撞击能量,但是其反弹力大,弹性势能快速释放可能再次给乘客带来的伤害,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缓慢释放弹性势能的电梯极限缓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慢回弹的电梯用液压极限缓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缓慢回弹的电梯用液压极限缓冲装置,包括底座及缸体,所述底座有两个且其之间的空隙构成导向槽;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下盖,所述下盖上端固定设置有缸体,所述缸体上端为开口且可拆卸安装有上盖;所述缸体上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对撞座,所述对撞座上端设置有外缓冲垫;所述对撞座下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依次穿过上盖及下盖延伸至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槽内的挡块连接;所述对撞座与上盖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弹簧,所述上缓冲弹簧套设在活塞杆外;所述挡块与下盖之间设置有下缓冲弹簧,所述下缓冲弹簧套设在活塞杆外;所述缸体内的活塞杆上设置有与缸体内部适配的活塞,所述活塞将缸体分隔成上腔及下腔,所述上腔及下腔内均充满液压油;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多个连通上腔及下腔的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上端设置有下行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处的的活塞杆内设置有竖直的调压通道,所述调压通道通过调压孔与下腔连通,所述调压通道通过阻尼孔与上腔连通;所述阻尼孔下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单向阻尼块,所述单向阻尼块通过复位弹簧与滑槽底部相连,所述单向阻尼块上端延伸至阻尼孔内且与阻尼孔上壁存在间隙;所述单向阻尼块为矩形柱状,且其上端朝向调压通道一侧设置有45°的倾斜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盖及下盖与活塞杆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盖与缸体内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与活塞杆及缸体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碰撞下行时,对撞座压缩上缓冲弹簧并使活塞杆下行,从而带动挡块下行,进而拉伸下缓冲弹簧,同时活塞也向下移动,由于单向阀的设置,下腔的液压油大部分会快速从过油孔进入到上腔,因此轿厢坠落过程中获得的动能在合理的时间和运动距离内被外缓冲垫、上缓冲弹簧及下缓冲弹簧吸收消耗掉,从而免除或减轻了轿厢坠落给乘用人员造成的伤害;另外还有部分液压油会经调压孔、调压通道从阻尼孔进入上腔,由于单向阻尼块上端朝向调压通道一侧设置有45°的倾斜面,因此液压油对其有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克服复位弹簧(其设计阻力较小)将单向阻尼块压入至滑槽内,撤除单向阻尼块对阻尼孔内液压油形成的流阻。

而在碰撞至极点后,上缓冲弹簧及下缓冲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活塞杆上行,此时单向阀关闭,上腔的液压油不能通过过油孔进入下腔,仅能从阻尼孔内单向阻尼块上方的间隙处流入调压通道,并从调压孔进入下腔,从而使流阻增大,使的极限缓冲装置的回弹变的缓慢,避免了弹性势能快速释放可能再次给乘客带来的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上缓冲弹簧、下缓冲弹簧及缸体内液压油的三重作用,实现了合理的时间和运动距离内的极限缓冲;同时有又能在反弹时有效减缓反弹,避免了弹性势能快速释放可能再次给乘客带来的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缓慢回弹的电梯用液压极限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下盖,3-缸体,4-下腔,5-活塞,6-调压孔,7-上腔,8-密封圈,9-上盖,10-活塞杆,11-外缓冲垫,12-对撞座,13-上缓冲弹簧,14-阻尼孔,15-单向阻尼块,16-滑槽,17-复位弹簧,18-调压通道,19-单向阀,20-过油孔,21-下缓冲弹簧,22-挡块,23-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缓慢回弹的电梯用液压极限缓冲装置,包括底座1及缸体3,所述底座1有两个且其之间的空隙构成导向槽23;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下盖2,所述下盖2上端固定设置有缸体3,所述缸体3上端为开口且可拆卸安装有上盖9;所述缸体3上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对撞座12,所述对撞座12上端设置有外缓冲垫11;所述对撞座12下端设置有活塞杆10,所述活塞杆10依次穿过上盖9及下盖2延伸至导向槽23内,并与导向槽23内的挡块22连接;所述对撞座12与上盖9之间设置有上缓冲弹簧12,所述上缓冲弹簧12套设在活塞杆10外;所述挡块22与下盖2之间设置有下缓冲弹簧21,所述下缓冲弹簧21套设在活塞杆10外;所述缸体3内的活塞杆10上设置有与缸体3内部适配的活塞5,所述活塞5将缸体3分隔成上腔7及下腔4,所述上腔7及下腔4内均充满液压油;所述活塞5上设置有多个连通上腔7及下腔4的过油孔20,所述过油孔20上端设置有下行开启的单向阀15;所述活塞5处的的活塞杆10内设置有竖直的调压通道18,所述调压通道18通过调压孔6与下腔4连通,所述调压通道18通过阻尼孔14与上腔7连通;所述阻尼孔14下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滑槽16,所述滑槽16内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单向阻尼块15,所述单向阻尼块15通过复位弹簧17与滑槽16底部相连,所述单向阻尼块15上端延伸至阻尼孔14内且与阻尼孔14上壁存在间隙;所述单向阻尼块15为矩形柱状,且其上端朝向调压通道18一侧设置有45°的倾斜面。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碰撞下行时,对撞座12压缩上缓冲弹簧13并使活塞杆10下行,从而带动挡块22下行,进而拉伸下缓冲弹簧21,同时活塞5也向下移动,由于单向阀19的设置,下腔4的液压油大部分会快速从过油孔20进入到上腔7,因此轿厢坠落过程中获得的动能在合理的时间和运动距离内被外缓冲垫11、上缓冲弹簧13及下缓冲弹簧21吸收消耗掉,从而免除或减轻了轿厢坠落给乘用人员造成的伤害;另外还有部分液压油会经调压孔6、调压通道18从阻尼孔14进入上腔7,由于单向阻尼块15上端朝向调压通道18一侧设置有45°的倾斜面,因此液压油对其有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克服复位弹簧16(其设计阻力较小)将单向阻尼块15压入至滑槽16内,撤除单向阻尼块15对阻尼孔14内液压油形成的流阻。

而在碰撞至极点后,上缓冲弹簧13及下缓冲弹簧21释放弹性势能带动活塞杆10上行,此时单向阀19关闭,上腔7的液压油不能通过过油孔20进入下腔4,仅能从阻尼孔14内单向阻尼块15上方的间隙处流入调压通道18,并从调压孔6进入下腔4,从而使流阻增大,使的极限缓冲装置的回弹变的缓慢,避免了弹性势能快速释放可能再次给乘客带来的二次伤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