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579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盒,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包装盒的容置空间、侧板强度的增强结构。



背景技术:

包装盒用于产品包装、物品存储以及运输,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最为常见的包装盒,多呈立方体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大批量盒体的累加,在货物集装运输中应用最多,具有优势,但在单一产品的包装上,无论从款式还是结构强度上,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从侧板强度为入手点去分析立方体状的包装盒结构,立方体的侧面均为矩形,在不考虑顶面是否塌陷的前提下,其承受的重力由四个矩形侧板均匀分担,在矩形板体本身的强度难以支撑以及受到碰撞或冲击时,容易垮塌。专利号为201220497599.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包装盒,水平放置时整体呈放倒的三棱柱状,其中一对相对的侧板采用三角形板体,从几何常识中可知,三角形板体的强度优于矩形侧板的强度,从而带来侧板强度的加强,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再如申请号为201310687239.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包装盒,其四个侧板均采用三角形板体,其顶端和低端线接合在一起,同样采用三角形板体增强侧壁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

以上两种包装盒虽然采用三角形板体增加了侧板以及整体的结构强度,但是均缩小顶板、底板的面积,乃至舍弃了平行的顶板和底板结构,失去了竖直方向上承载物体和堆叠的能力,实用性降低,且减少包装盒的容纳空间,没能在包装盒的结构强度、容纳空间以及实用性上做到兼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在采用三角形板体以增加整体强度以及容纳空间的基础上,同时保有平行的顶板、底板结构提高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盒,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和底板,两者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相重合,顶板和底板均为凸多边形,顶板的边为顶边,底板的边为底边,顶边和底边的数量相同,从包装盒的正上方向下俯视,顶边与底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次成对,且每一对顶边和底边相互交叉,每一顶边均连接有顶三角形板,每一底边均连接有底三角形板,相邻的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之间相邻接的一边重合构成共用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留了平行的顶板、底板结构,以适于包装盒的稳定摆放,其顶部提供一水平的承载空间,可以放置物体,亦可适应竖直方向上的堆叠,顶板和底板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相重合,重心置于包装盒水平中心,稳定不易倾倒,提高包装盒的实用性,同时,包装盒的侧面由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相互穿插围合而成,不仅每一块三角形板的强度均高于矩形侧板,而且由其构成的包装盒的侧壁整体的强度以及竖直方向承载能力,均得到大大提高,此外,采用该结构的包装盒的容纳空间,相较同等面积的顶板和底板的棱柱、棱台的容纳空间更大,容纳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实用性、强度以及容纳空间上达到共同进步。

进一步地,顶板和底板均为四边形。

通过上述设置,四边形的顶板和底板使包装盒摆放较为稳固,在堆叠时候的稳定性更高,易于实用。

更进一步地,顶板和底板均为正方形。

通过上述设置,正方形的顶板、底板使包装盒整体更加规整,并且使每一顶三角形板均为相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每一底三角形板均为相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使得加工制作难度和成本均得到降低。

更进一步地,顶板和底板的面积相同。

通过上述设置,使顶板和底板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从而使得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均呈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使包装盒展开后整体呈条状,易于生产加工,每一顶边和底边之间连接的顶三角形板的底三角形板受力均匀,更有利于承力的分散,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更高。

进一步地,每一顺次成对的顶边和底边交叉呈45度。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每一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均为等边三角形,细化至每一三角形板,每块三角形板的受力于其自身上均均匀承力,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的强度,提升包装盒整体的强度。

进一步地,共用边构成相邻的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的枢接轴,所述顶三角形板中相对设置的其中一对,各自均沿其垂直于顶边的中线设有折痕。

通过上述设置,折痕使得其中一对顶三角形板可绕折痕翻折,同时亦需要其余各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联动配合,实现在包装盒顶板打开时,其上端开口不会过于死板僵硬,可沿折痕折动顶三角形板,改变开口的形状,适于装入长宽比稍大的物件。

更进一步地,带折痕的该一对顶三角形板靠近顶边的一侧设有穿绳部。

通过上述设置,在穿绳部上穿设绳子,可将多个同款包装盒横向或纵向串联在一起,构成联结性更强的整体,在单个包装盒在使用时,亦可以在相对包装盒对称设置的两个穿绳部上跨接绳子,即可通过握住绳子,将包装盒提起,使用更加多样。

更进一步地,该穿绳部位设置为穿透顶三角形板的穿绳孔。

通过上述设置,穿绳孔的设置,在连接或单独使用时,仅需将绳子穿入孔中即可,操作方便,并且穿绳孔穿透顶三角形板,起到透气功能,方便需要通风的物件存放。

更进一步地,穿绳孔设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折痕的两侧。

通过上述设置,将多个同款包装盒横向或纵向串联在一起,构成联结性更强的整体时,只需将并排的多个包装盒的两个穿绳孔对准,通过绳子顺次穿过即可,操作方便,在单个包装盒使用时,既可以在相对包装盒对称设置的两个穿绳孔上跨接绳子,亦可以在两侧各自用绳子穿设呈倒U形,再通过拿握两各呈倒U形的绳子提起包装袋,使用更加多样。

更进一步地,两个穿绳孔于折痕两侧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通过绳子拿握使,包装盒更加平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包装盒的侧面由顶三角形板和底三角形板相互穿插围合而成,结构强度高,同时顶面、底面平行且中心相重,适于实用,结合该两种结构,还能使得包装盒整体的容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顶板、底板均为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的立体展示图;

图2为从实施例一正上方向下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平面展开图;

图4为实施例一穿绳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实施例一穿绳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多个实施例一横向串联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顶板、底板均为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时的立体展示图;

图8为从实施例二正上方向下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的平面展开图;

附图标记:1、顶板;11、顶板中心;12、顶边;121、第一顶边;122、第二顶边;123、第三顶边;124、第四顶边;2、底板;21、底板中心;22、底边;221、第一底边;222、第二底边;223、第三底边;224、第四底边;3、顶三角形板;31、折痕;32、穿绳孔;4、底三角形板;5、共用边;6、绳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中难以明显观察的折痕以及受角度限制被遮挡的结构,以虚线示意,以便清楚阐释本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包装盒,包括呈正方形的顶板1和底板2,两者的中心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合(图中,顶板中心11、底板中心21),以使得包装盒整体水平中心的竖直方向上,不易倾倒,顶板1包括有四条顶边12,每一顶边12均连接有顶三角形板3,底板2包括有四条底边22,每一底边22均连接有底三角形板4,顶三角形板3、底三角形板4的一边与顶边12、底边22相重合,相邻的顶三角形板3和底三角形板4之间相邻接的一边重合构成共用边5,由此形成由多个顶三角形板3和底三角形板4相互穿插围合而成的侧壁结构,采用三角形板体有利于提高每一块侧板以及整体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共用边5构成相邻的顶三角形板3和底三角形板4的枢接轴,所述顶三角形板3中相对设置的其中一对,各自均沿其垂直于顶边12的中线设有折痕31,在顶板1开启时,翻折折痕31使包装盒的上开口可以形变,折痕31的两侧对称布置有穿绳孔32。

结合图1、2,图2中将底板2以虚线方式示意,顶板1、底板2为形状、大小均相同且中心重合但相互交错的正方形,以沿顺时针方向为例,第一顶边121和第一底边221成对,第二顶边122和第二底边222成对,第三顶边123和第三底边223成对,第四顶边124和第四底边224成对,每一对顶边12和底边22交叉呈45度,使正方形的顶板1和底板2整体在角度上相错45度,由此使得每一顶三角形板3和底三角形板4均呈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利于生产加工。

参照图3,包装盒整体展开后的平面形大体呈条形,由瓦楞纸或硬纸板等具有一定强度的纸板、纸片制成,其首尾的等边三角形的侧边通过胶水粘合,其顶板1和底板2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相互插叠呈立体的交错层叠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展开图示意下,能够得出其交错层叠的结构,故在此不做赘述。

图4至图6中为本实施例顶板1打开时的示意,但其重点在于对穿绳孔32的多种使用状态做示意,故图中未示出顶板1打开时的具体构造,顶板1参照图3或其他现有技术理解即可。

参照图4,当顶板1开启,翻着相对设置的折痕31,包装盒的上开口形状由原正方形形变为六边形,可以一定程度放入长宽比较大的物件,当双手抬起包装盒不便时,可通过将绳子6穿入穿绳部以提供单手提拉的携带方式,如图中,将两条绳子6分别跨接相对设置的穿绳孔32,形成跨接包装盒顶部开口的两个大C形,绳子6的中部供人手提握。

参照图5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穿绳方式示意,将位于同一顶三角形板3上的一对穿绳孔32穿入绳子6,形成两侧均连接有倒U形的绳子6,同样绳子6的中部供人手提握。

图6为将多个同款包装盒横向串联在一起,构成联结性更强的整体时的结构示意,只需将并排的多个包装盒的两个穿绳孔32对准,通过绳子6顺次穿过即可形成排,有利于提高堆叠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7、图8、图9,为顶板1和底板2均为三角形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和平面展开图。

以上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等同地概括得到顶板1、底板2为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更多边数的凸多边形的包装盒的实施例。

顶板1、底板2为凸多边形与其容纳空间的提升有着必然的联系,相较同等面积的顶板1、底板2的棱柱、棱台的容纳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容纳能力更强,容纳空间更大。

以实施例一为例做分析,其原因在于,由顶板1沿着包装盒的侧面向下至底板2,竖直高度不同的每一水平面的平面几何图形的周长相等,但愈往中间水平层靠近,该平面几何图形愈趋近于等边八边形,即面积在增大,从几何原理解释,相同的周长,愈趋近于圆的图形的面积愈大,由此,可将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等效成上、下两头面积小,中间面积最大的鼓状空间体,由此其容纳空间均大于同等面积的顶板1、底板2的棱柱、棱台的容纳空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