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应急箱的电梯桥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372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应急箱的电梯桥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桥厢,具体是指一种带有应急箱的电梯桥厢。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电梯的搭乘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能乘即可,开始更多地关注搭乘的舒适性、安全性。由于电梯是机械产品,存在使用磨损的情况,同时电梯还是公用产品,乘客对产品的熟悉程度难以预料。因此,在电梯的日常使用中出现意外在所难免。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目前在电梯运行系统中紧急照明,应急通话功能已全面覆盖。但是在极端情况下,特别是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中,电梯桥厢密闭的空间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恐慌的情绪,使人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在电梯桥厢内放置一些必需的应急品则可以很好的缓解人们的恐慌情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电梯桥厢内没有设置必需的应急品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给被困于电梯内的人们提供帮助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应急箱的电梯桥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应急箱的电梯桥厢,包括桥厢,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式安装在桥厢内壁上的应急箱,所述应急箱上设有箱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桥厢内壁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卡槽,所述应急箱上设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条,所述应急箱通过卡条与卡槽配合后安装在固定座上并能沿卡槽滑动,所述应急箱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座上。

所述固定座设置为一对,所述卡条为设置在应急箱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螺钉设置在固定座上并将卡条固定在固定座上。

所述箱门上设有电插锁,所述应急箱上设有与电插锁相配合的锁孔,所述应急箱上还设有与电插锁电连接的控制单元。

所述的控制单元由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驱动电路,与驱动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变压电路,以及串接在整流滤波电路和驱动电路之间的开关K组成;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插锁相连接。

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正极则经电感L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串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2,以及与电容C2相并联的电容C3组成;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经开关K后与驱动电路相连接、其负极输出端则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共同形成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MOS,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LD管脚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4,N极与驱动芯片U1的LD管脚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开关K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5,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P极则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其CS管脚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RL管脚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GATE管脚则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其VIN管脚则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POTR管脚则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和源极均与变压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则与变压电路相连接。

所述变压电路由变压器T,三极管VT3,N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3,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1,以及与电阻R1相并联的电容C6组成;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 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接地、其副边的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则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其副边的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则与二极管D2的N极共同形成该变压电路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则与电插锁相连接。

所述驱动芯片U1为AX9021集成芯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应急箱,可以在应急箱内存放些必要的应急品,如矿泉水、毛巾、手电筒等,当有人被困于电梯内时则可以使用这些应急物品,如此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采用电插锁来锁紧应急箱的箱门,且电插锁与应急照明灯电源相连接,只有出现地震、台风等紧急情况电梯断电而自动启用应急照明灯电源时电插锁才能通电,被困于桥厢内的人才可以打开应急箱,而当电梯正常运行时则无法打开应急箱。如此则可以确保应急箱内的物品在最需要的时候被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箱与桥厢采用可拆卸式连接,这样则方便对应急箱进行清理或更换。

4、本实用新型的电插锁由控制单元进行控制,该控制单元可以对电插锁的工作电压进行处理,从而使电插锁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箱的箱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应急箱的电梯桥厢,包括桥厢1,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式安装在桥厢1内壁上的应急箱3。该应急箱3通过可拆卸式安装在桥厢1内壁上则便于对应急箱3进行清理或更换。

如图2、3所示,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桥厢1内壁上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设有卡槽21,所述应急箱3上设有与卡槽21相配合的卡条4,所述应急箱3通过卡条4与卡槽21配合后安装在固定座2上并能沿卡槽21滑动,所述应急箱3通过螺钉7固定在固定座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2可以竖直或水平的固定在桥厢1内壁上,而卡条4则根据固定座2的固定方式相应的设置。

另外,该固定座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对,所述卡条4为设置在应急箱3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螺钉7设置在固定座2上并将卡条4固定在固定座2上。

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拿取应急箱3内的应急物品,所述应急箱3上设置有用于开、关应急箱3的箱门5。且所述箱门5上设有电插锁6,所述应急箱3上设有与电插锁6相配合的锁孔,所述应急箱3上还设有与电插锁6电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还与电梯控制系统的应急照明灯电源相连接。

当电梯正常运行时,应急照明灯电源并没有启用,应急箱3则无法打开。当遇到地震、台风等紧急情况使电梯的正常供电电源断开从而使电梯停运时,应急照明灯电源则自动启动,给电插锁6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的控制单元可以对电插锁6的工作电压进行处理,如图5所示,其由整流滤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驱动电路,与驱动电路输出端相连接的变压电路,以及串接在整流滤波电路和驱动电路之间的开关K组成;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插锁6相连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则与应急照明灯电源相连接。

所述的整流滤波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器U,电容C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感L1组成。其中,电容C1的负极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其正极则经电感L1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电容C2则串 接在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和负极输出端之间,电容C3与电容C2相并联。

所述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经开关K后与驱动电路相连接、其负极输出端则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所述电容C1的正极和负极共同形成该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则与应急照明灯电源相连接。该整流滤波电路可以对电压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电压变为平顺的直流电。

所述驱动电路由驱动芯片U1,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场效应管MOS,正极与驱动芯片U1的LD管脚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4,N极与驱动芯片U1的LD管脚相连接、P极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经开关K后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5,N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P极则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组成。

连接时,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管脚与二极管整流器U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其CS管脚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RL管脚则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GATE管脚则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其VIN管脚则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POTR管脚则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场效应管MOS的漏极和源极均与变压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则与变压电路相连接。为了达到更好的驱动效果,所述驱动芯片U1优选为AX9021集成芯片来实现。

所述变压电路把电压变换为12V电压输出给电插锁6,其由变压器T,三极管VT3,电阻R1,电容C6以及二极管D3组成。

其中,二极管D3的N极与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其P极则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1则串接在三极管VT3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电容C6与电阻R1相并联。所述三极管VT3的基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接地、其副边的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则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其副边的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则与二极管D2的N极共同形 成该变压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开关K设置在箱门5上,当紧急情况发生后,人们只需按下开关K,从而使电插锁6得电,其锁舌收缩,从而打开应急箱3。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