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起重机及其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8076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起重机及其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动力系统的新能源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以起重机为例,起重机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吊车。根据其构造和性能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类型起重机械、臂架类型起重机和缆索式起重机四大类。以臂架类型起重机为例,此类起重机一般与汽车结合形成车载起重机,主要包括底盘、车体和伸缩臂架。由于车载起重机的重量大、负载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车载起重机往往采用大功率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车载起重机的下车行驶和上车吊重作业均由大功率发动机驱动。

然而,由于车载起重机的行驶时间和行驶距离一般较短,而吊重作业的时间较长,同时吊重作业只需用到大功率发动机50%左右的功率,如此造成了发动机功率和能量的浪费,同时不利于环保。

因此,如何避免现有技术中的车载起重机上的大功率发动机的能量浪费,降低能量消耗并有利于环保,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能够在保证正常行驶和吊重作业的基础上,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环保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动力系统的新能源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包括用于带动起重机运动的行驶驱动电机和用于驱动吊重液压系统运行的油泵电机,以及为所述行驶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供电的车载电池,所述行驶驱动电机、油泵电机和车载电池均设置于车体上。

优选地,所述车载电池设置于起重机的转台尾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为所述车载电池充电的发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用于驱动所述发电机运转的备用发动机。

优选地,所述行驶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车体底部,其输出轴与起重机行驶机构的转轴相连。

优选地,所述油泵电机、发电机和备用发动机均设置于所述转台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起重机,包括车体和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动力系统,其中,所述动力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系统。

优选地,所述新能源起重机具体为汽车起重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行驶驱动电机、油泵电机和车载电池,该三者均设置在车体上,共同完成起重机日常作业的所有动力操作。其中,行驶驱动电机用于带动起重机运动,主要用于完成起重机的下车行驶作业,即以功率相对较小的电机作为起重机行驶的动力,驱动履带或轮胎运转。油泵电机用于驱动吊重液压系统运行,主要用于完成起重机的上车吊重作业,即以功率相对较小的电机作为起重机吊重的动力,驱动油泵运转。车载电池主要用于对行驶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提供电能,使其正常运转。由于行驶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功率发动机,两者的功率都较小,因此能量消耗也较小;同时由于行驶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均通过车载电池提供能量,而电机对电池所提供的电能的利用率一般较高(远高于发动机对燃油的利用率),因此能量浪费程度非常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通过在车体上设置用于带动起重机运动的行驶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吊重液压系统运行的油泵电机以及用于为行驶驱动电机和油泵电机供电的车载电池,使得起重机在进行下车行驶作业和上车吊重作业时均通过功率较小而能量利用率较高的电机完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大功率发动机进行下车行驶和上车吊重作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起重机正常行驶和吊重作业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作业时的能量消耗,避免了能量浪费,提高了动力系统的环保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图1—图2中:

车体—1,行驶驱动电机—2,油泵电机—3,车载电池—4,转台—5,发电机—6,备用发动机—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行驶驱动电机2、油泵电机3和车载电池4,并且为了协同完成起重机的各种作业——主要包括下车行驶作业和上车吊重作业,该三者均设置在车体1上,而具体设置位置并不固定。

如图2所示,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其中,行驶驱动电机2主要用于带动起重机运动,即起重机下车行驶作业时的驱动部件。起重机上一般设置有轮胎、履带或轨道等,行驶驱动电机2即用于带动这些部件转动,实现起重机的行驶。为了提高行驶驱动电机2的工作效率,降低动力传递链的能量损耗,可将行驶驱动电机2设置于车体1的底部,与轮胎或履带接近的位置,并将其输出轴与轮胎或履带的转轴相连。此外,为了提高行驶驱动电机2对轮胎或履带等的驱动力,还可以与行驶驱动电机2 串接减速器,通过减速增扭的原理提高驱动力。

油泵电机3主要用于驱动吊重液压系统运行,即起重机上车吊重作业时的驱动部件。起重机的吊重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为主油泵,而主油泵的启动和运行需要油泵电机3的驱动,因此在泵油电机3的驱动下,主油泵即可维持起重机吊重作业时的各种压力油输出。同行驶驱动电机2一样,也可以在油泵电机3的输出端处串接减速器,从而提高主油泵的泵送压力。

车载电池4主要用于为行驶驱动电机2和油泵电机3提供电能,使其保持正常运行。一般的,该车载电池4可以为铅蓄电池、锂电池或燃料电池等,其电压一般为单个12V,而串联后一般为36~72V。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由于行驶驱动电机2和油泵电机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大功率发动机而言,两者的功率都较小,因此能量消耗也较小(当然是在保证起重机行驶作业和吊重作业的基础上);同时由于行驶驱动电机2和油泵电机3均通过车载电池4提供能量,而电机对电池所提供的电能的利用率一般较高(远高于发动机对燃油的利用率),因此通过行驶驱动电机2和油泵电机3完成起重机作业对能量浪费的程度非常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能源起重机的动力系统,通过在车体1上设置用于带动起重机运动的行驶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吊重液压系统运行的油泵电机3以及用于为行驶驱动电机2和油泵电机3供电的车载电池4,使得起重机在进行下车行驶作业和上车吊重作业时均通过功率较小而能量利用率较高的电机完成,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大功率发动机进行下车行驶和上车吊重作业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起重机正常行驶和吊重作业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了作业时的能量消耗,避免了能量浪费,提高了动力系统的环保性能。

此外,在关于车载电池4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往往将多块车载电池4串联成一个电池组。为了避免多块车载电池4过多地占用起重机车体1上的空间,可将各块车载电池4都设置在起重机的转台5的尾部,如此不仅能够节约车体1上的空间,还能够作为转台5的配重使用,节省成本。当然,为了配重的均衡,多块车载电池4需要在转台5的左右两侧对称分布。

起重机的负荷一般较大,因此车载电池4的电量消耗也较快。为此,本实施例在车体1上设置了发电机6,该发电机6与车载电池4连通,专用于为车载 电池4充电,保持其具有充电的电量,提高起重机动力系统的续航能力。

同理,发电机6的持续运转也需要驱动部件的带动,为此,本实施例还在车体1上设置了备用发动机7。该备用发动机7主要用于带动发电机6运转,在车载电池4电量较低时通过发电机6为其补充能量。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备用发动机7也能够直接用于驱动起重机行驶和吊重液压系统运行。

如此,新能源起重机的车体1上设置了行驶驱动电机2、油泵电机3、发电机6和备用发动机7,为了合理利用车体1上的空间,可将行驶驱动电机2设置在车体1的底部,并将其输出轴与起重机行驶机构的转轴相连。如此设置,可避免各类电缆同时在车体1的表面和底部分布,同时缩短电缆使用长度,有利于车体1上的各类部件的合理布置。同理,还可以将油泵电机3、发电机6和备用发动机7均设置在转台5上,随转台5同步转动。如此设置,油泵电机3由于设置在转台5上与泵送管路更接近,因此可以节省部分油路管线,避免油路管线进入车体1底部与行驶机构产生干涉。而发电机6和备用发动机7设置在转台5上与转台5同步旋转,则与车载电池4设置在转台5上作为配重相配合,使得发电机6和备用发动机7与车载电池4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避免对电缆产生缠绕或拉扯,有利于电缆的保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新能源起重机,包括车体1和设置在车身1上的动力系统,其中,该动力系统与前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新能源起重机具体指汽车起重机。当然,其余具有位移功能的起重机也同样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