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的下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162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的下梁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梯的下梁组件。



背景技术:

轿架是电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轿架由上梁、下梁及两个侧梁固定成框形,内部承载轿厢,以带动轿厢进行升降运行。在电梯的内部组装设备固件中,下梁装置是安装在轿厢下部且与轿底托架相连,主要起着承载整个轿厢重量的作用,它决定了一台电梯的稳定性。

而目前一般的电梯的轿架多数是通过一个下梁组件加拉条螺杆组件与轿底托架连接,但由于拉条螺杆组件在实际安装以及运行中会影响到井道部件,从而对电梯的设计产生制约。部分电梯的下梁主体为用螺栓螺母连接,这种弊端在于当下梁在长期的运作中,有些螺栓螺母会松动,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的下梁组件,通过对部件之间进行焊接,提高了下梁组件的强度,并且在使用时,保证了下梁组件与轿厢在刹车后的较大静载荷。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梯的下梁组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框架横梁和框架纵梁;框架横梁设置为3条,其中一条横梁上安装有补强板,框架横梁通过加强筋与设置在框架纵梁之间的中间横梁连接;框架纵梁的一端设有套管,框架横梁、框架纵梁和中间横梁均呈U型,加强筋为L型。

优选的,框架纵梁的底板上设有两组呈弧形排列的第一螺孔。

优选的,中间横梁设置有2条,其中一条开口向上设置,另一条开口向下设置。

优选的,中间横梁的底板上设有椭圆形螺孔,侧面上设有六角螺孔。

优选的,框架横梁、框架纵梁和加强筋的厚度为4.5mm。

优选的,中间横梁的厚度为10mm,补强板的厚度为6mm。

优选的,套管的直径为25mm,厚度为2.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框架横梁、框架纵梁、中间横梁、加强筋、补强板和套管进行焊接,提高了下梁组件的强度,并且在使用时,保证了下梁组件与轿厢在刹车后的较大静载荷;同时套管件作为轿厢斜拉杆的连接件,能够根据轿厢高度不同,对轿厢高度进行准确定位,保证了轿厢、轿底和轿架的准确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的下梁组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的下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纵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间横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补强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的侧视图;

其中,1、框架纵梁;2、框架横梁;3、中间横梁;4、加强筋;5、补强板;6、套管;11、第一螺孔;31、椭圆形螺孔;32、六角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梯的下梁组件,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框架横梁2和框架纵梁1;框架横梁2设置为3条,其中一条横梁上安装有补强板5,框架横梁2通过加强筋4与设置在框架纵梁1之间的中间横梁3连接;框架纵梁1的一端设有套管6,框架横梁2、框架纵梁1和中间横梁3均呈U型,加强筋4为L型。

本实用新型的优化实施例,如图3所示,框架纵梁1的底板上设有两组呈弧形排列的第一螺孔11;中间横梁3呈U型且设置有2条,其中一条开口向上设置,另一条开口向下设置,开口向下设置的中间横梁3用于卡固加强筋4,使加强筋4安装更为牢固,并且起到支撑中间横梁3的作用;中间横梁3的底板上设有椭圆形螺孔31,用于与不同的螺钉配合使用,更为方便;侧面上设有六角螺孔32;框架横梁2、框架纵梁1和加强筋4的厚度为4.5mm;中间横梁3的厚度为10mm,补强板5的厚度为6mm;套管6的直径为25mm,厚度为2.5mm。

加强筋4焊接在中间横梁3的U型槽内;位于中间横梁3上方的框架横梁2开口向上设置,位于中间横梁3下方的框架横梁2开口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的下梁组件安装于电梯轿厢下方,且与轿底相互连接。

该下梁组件由框架横梁2、框架纵梁1、中间横梁3、加强筋4、补强板5和套管6组成;框架横梁2、框架纵梁1、中间横梁3、加强筋4和补强板5的材质为Q235-A钢板;套管6的直径为25mm,厚度为2.5mm,套管6作为轿厢斜拉杆的连接件,根据轿厢高度不同,能对其进行计算,保证轿厢、轿底和轿架的准确连接。通过将框架横梁2、框架纵梁1、中间横梁3、加强筋4、补强板5和套管6进行焊接,提高了下梁组件的强度,并且在使用时,保证了下梁组件与轿厢在刹车后的较大静载荷。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