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40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成型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



背景技术:

纸箱成型机也叫开箱机,由于成品的瓦楞纸箱一般都会折成扁平状以利于堆放和运输,因此在用于包装时,需再将纸箱展开,并将底部的盖片折起,然后在底面贴上胶带,才可用以盛装待包装的物品。这一过程如果用人工完成,则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下,而传统的开箱机性能不稳定,操作调整复杂,储存的纸箱数量少,纸箱成型效率较低,纸箱成型机是指自动完成开箱、成形、下底折叶折曲,并现时完成下部分胶带粘贴,将叠成纸板的箱板打开,箱子底部按一定程序折合,并用胶带密封后输送给装箱机的专用设备,又名纸箱开箱机,往往纸板和纸箱时处在一个平面,这样对于成型机的成本要求变高,而且不利与纸箱的成型,对此,我们提出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包括两根纸板运输架和两根纸箱运输架,所述纸板运输架之间通过纸板传送带连接,所述纸箱运输架之间通过纸箱传送带连接,且纸板传送带位于纸箱传送带的左侧上方,所述纸板运输架和纸箱运输架之间设有观察平台,所述观察平台上设有控制器,且靠近观察平台的纸板运输架上依次设有纸板固定装置、纸箱成型装置、纸箱成型平台和纸箱推杆。

所述纸板固定装置包括横杆,且横杆固定安装在纸板运输架的顶端,所 述横杆的下端连接有纸板伸缩推杆,所述纸板伸缩推杆的下端连接有压板,所述纸箱成型装置的两端均与纸板运输架的侧面连接,所述纸箱推杆位于纸板运输架的下部左侧,所述纸箱成型平台通过伸缩杆与底座连接,所述纸板伸缩推杆、纸箱推杆和伸缩杆均与控制器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纸箱推杆、观察平台和纸箱传送带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高度。

优选的,所述纸箱成型装置包括左成型装置和右成型装置,且左成型装置和右成型装置分别位于纸板运输架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通过设有的纸板固定装置、纸箱成型装置,纸箱成型平台和纸箱推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可以使得纸板在从上而下的过程中就会实现纸板到纸箱的一个转换,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成型所需要的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成型的质量,通过观察平台还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便于直接观察,不仅提高了成型效率,而且提高了成型的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纸箱成型平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纸箱成型平台的侧视图。

图中:1纸板运输架、2纸箱运输架、3纸板传送带、4纸箱传送带、5纸箱成型装置、6纸箱推杆、7观察平台、71控制器、8纸箱成型平台、81底座、9横杆、91纸板伸缩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上而下式的纸箱成型机,包括两根纸板运输架1和两根纸箱运输架2,所述纸板运输架1之间通过纸板传送带3连接,所述纸箱运输架2之间通过纸箱传送带4连接,且纸板传送带3位于纸箱传送带4的左侧上方,所述纸板运输架1和纸箱运输架2之间设有观察平台7,所述观察平台7上设有控制器71,且靠近观察平台7的纸板运输架1上依次设有纸板固定装置、纸箱成型装置5、纸箱成型平台8和纸箱推杆6。

所述纸板固定装置包括横杆9,且横杆9固定安装在纸板运输架1的顶端,所述横杆9的下端连接有纸板伸缩推杆91,所述纸板伸缩推杆91的下端连接有压板,所述纸箱成型装置5的两端均与纸板运输架1的侧面连接,所述纸箱成型装置5包括左成型装置和右成型装置,且左成型装置和右成型装置分别位于纸板运输架1的两侧,可以保证纸箱成型的质量,所述纸箱推杆6位于纸板运输架1的下部左侧,所述纸箱成型平台8通过伸缩杆与底座81连接,所述底座81、纸箱推杆6、观察平台7和纸箱传送带4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高度,便于纸箱的运输,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纸板伸缩推杆91、纸箱推杆6和伸缩杆均与控制器71为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当纸板移动到纸箱成型平台8上时,通过纸板伸缩推杆91推动压板使得纸板固定,通过伸缩杆缩短使得纸箱成型平台8下移,使得纸板在经历过纸箱成型装置5的工作之后,完成从纸板到纸箱的转换,然后通过纸箱推杆6把纸箱推到观察平台7和纸箱传送带4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 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