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50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送机。



背景技术:

传送机又称输送机,适用于颗粒或粉状物料的水平输送,倾斜输送,垂直输送等形式。输送距离根据机型不同而不同,一般从2米到70米。

现有公开技术申请号为:201220281008.6的一种传送机,包括传送架、传动链、挡板、张紧轮及第三电机,所述传动链的外表面上均布有凸块,张紧轮可滑动连接的设于传动链的下方,张紧轮的一侧与传动链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挡板可滑动的设于传动链的外侧,传动链通过传送机构与第三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与自动化钢管下料冲槽缩口的生产线,起到很好的传送作用;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其他其他管件的传送,传送平稳、精准;但该传送机无法调节传送物料的角度,传送方向比较单一,且该传送机在搬运时不够便捷,耗费人力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解决了传送机无法调节传送物料的角度,传送方向比较单一,且传送机在搬运时不够便捷,耗费人力比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其结构包括调速盘面、防滑槽、传送杆、传送带、传送箱、转轴、把手、滑轮、设备箱、物料箱、转轮、驱动以及电机;所述调速盘面设于所述传送箱表面,所述防滑槽与所述传送箱连接,所述传送 杆与所述传送箱连接,所述传送带与所述传送箱连接,所述传送箱与所述设备箱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设备箱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设备箱连接,所述滑轮设于所述设备箱底部,所述传送箱与所述物料箱连接,所述传送带与所述转轮连接,所述驱动设于所述转轮内部,所述驱动与所述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箱内侧设有凹槽与所述传送杆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设于所述传送杆表面与所述传送箱内侧边缘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穿过所述传送箱与所述设备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通过铰链与所述设备箱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通过所述驱动与所述电机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通过铰链与设备箱活动连接,实现了随意调节把手高度的功能,通过防滑槽与传送箱连接,可以避免传送物料时物料从传送带滑落,通过转轴穿过传送箱与设备箱连接,解决了传送机无法调节传送物料的角度,传送方向比较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的传送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一种新型可调节角度的传送机,其结构包括调速盘面1、防滑槽2、传送杆3、传送带4、传送箱5、转轴6、把手7、滑轮8、设备箱9、物料箱10、转轮11、驱动12以及电机13;所述调速盘面1设于所述传送箱5表面,所述防滑槽2与所述传送箱5连接,所述传送杆3与所述传送箱5连接,所述传送带4与所述传送箱5连接,所述传送箱5与所述设备箱9连接,所述转轴6与所述设备箱9连接,所述把手7与所述设备箱9连接,所述滑轮8设于所述设备箱9底部,所述传送箱5与所述物料箱10连接,所述传送带4与所述转轮11连接,所述驱动12设于所述转轮11内部,所述驱动12与所述电机13连接。所述传送箱5内侧设有凹槽与所述传送杆3配合。所述传送带4设于所述传送杆3表面与所述传送箱5内侧边缘连接。所述转轴6穿过所述传送箱5与所述设备箱9连接。所述把手7通过铰链与所述设备箱9活动连接。所述转轮11通过所述驱动12与所述电机13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通过铰链与设备箱活动连接,实现了随意调节把手高度的功能,通过防滑槽与传送箱连接,可以避免传送物料时物料从传送带滑落,通过转轴穿过传送箱与设备箱连接,解决了传送机无法调节传 送物料的角度,传送方向比较单一的问题。

首先,通过手持设于设备箱9表面的把手7推动将本传送机使滑轮8转动将设备推动至需要传送物料的位置,通过抬起传送箱5使转轴6转动调节传送方向,然后接通电源,将物料放置于传送带4上方,通过调节传送箱5表面的调速盘面1调节转轮11的转动速度,使物料在传送带4表面以设定速度传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