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01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座式起重机,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橡胶压板式:该结构采用钢管围住机房顶缺口,钢板构起支架,橡胶板固定在支架上端护住钢丝绳以保证出绳。该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安装简便,但是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该出绳口需要在机房顶部开大孔,不利于机房顶结构的坚固稳定;2、钢丝绳与橡胶板摩擦,致使橡胶板极易磨损;3、由于橡胶板不密封,加上橡胶板的磨损,漏雨严重。

二、大小圈转盘式:如专利号201020528249.7的结构所示,该结构由大支撑的直线槽以及大圆盘盖的圆弧槽、小圆盘盖上的出口套组成,当卷筒放绳或者收绳时,钢丝绳便在直线槽内左右移动。钢丝绳的移动通过弧形槽带动大圆盘盖绕中心轴转动,同时通过出口套带动小圆盘盖绕自身中心转动,又与大圆盘盖一起随大圆盘中心轴转动,保证钢丝绳顺利通过。这种结构形式能有效克服钢丝绳通过机房顶导致漏雨的问题,但是结构复杂,占用面积大,空间布置困难,当钢丝绳的横移行程较大时,难以实施。

三、摇架式:该结构是在机房顶出绳口处布置一个筒体结构,在筒体结构的前后端装置转座,在转座上布置一个罩壳,罩壳顶部设置出口套,出口套的出口处通过密封元件密封。当钢丝绳横移时,罩壳左右摆动。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但是承受波动载荷能力较差,整体结构较为庞大。在钢丝绳处于两端极限位置时,雨水在大风作用下容易进入机房。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牢固,密封良好,维修便利,整体尺寸较小,尤其适于布置在长钢丝绳行程的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结构,包括筒体、罩壳、橡胶板、滑车及出绳托辊组,筒体设置在机房的上方且与机房的顶端相连,罩壳围包在筒体的外侧,罩壳底部均布有若干个漏水孔,橡胶板设置在罩壳内且位于筒体的上方,滑车的底部与橡胶板相连,罩壳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供钢丝绳和滑车横向移动的开口槽,滑车中部开设有第一出绳口,出绳托辊组设置在滑车的顶端,出绳托辊组包括多个出绳托辊,多个出绳托辊配合形成围包钢丝绳的第二出绳口。

所述开口槽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下折弯的挡雨板。

所述罩壳包括结构相同的左罩壳和右罩壳,所述左、右罩壳内均开设有滑槽,各滑槽内均设置有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滑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滑槽及上、下导轨相适配的行走轮。

所述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筒体长度方向布置且与筒体固连的支撑板,各支撑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橡胶板的橡胶板托辊。

位于同一所述支撑板上的相邻两个橡胶板托辊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

所述橡胶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重块。

所述出绳托辊组包括两个出绳托辊,两个出绳托辊呈一字型布置,第二出绳口位于两个出绳托辊的相交位置处。

所述出绳托辊组包括三个出绳托辊,三个出绳托辊呈Y型布置,第二出绳口位于三个出绳托辊的相交位置处。

所述出绳托辊组包括四个出绳托辊,四个出绳托辊呈十字型布置,第二出绳口位于四个出绳托辊的相交位置处。

所述第一出绳口的口径比钢丝绳的外径大4~8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绳罩结构整体尺寸较小,密封良好,结构牢固,易于拆卸维护,可承受大风、碰撞等外部载荷,不易损坏,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出绳罩结构特别适用于在钢丝绳长行程横移的出绳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滑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滑车架与橡胶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其中,

1、罩壳 101、滑槽 102、上导轨 103、下导轨 104、挡雨板 105、左罩壳 106、右罩壳 107、开口槽 2、筒体 3、橡胶板托辊 4、橡胶板 5、滑车 501、滑车架 502、压板 503、第一出绳口 504、行走轮 6、出绳托辊 7、钢丝绳 8、左 支撑板 9、右支撑板 10、第二出绳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门座式起重机的出绳罩结构,包括筒体2、罩壳1、橡胶板4、滑车5及出绳托辊组,筒体2设置在机房的上方且与机房的顶端相连,筒体2顶端中央开设有出绳口,罩壳1围包在筒体2的外侧,罩壳1底部均布有若干个用于将雨水排出的漏水孔,橡胶板4设置在罩壳1内且位于筒体2的上方,橡胶板4的整体宽度大于筒体2的宽度;滑车5包括滑车架501及设置在滑车架501左右两侧的行走轮504,为便于拆卸,滑车架501与橡胶板4通过压板502固定,滑车架50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出绳口503,第一出绳口503的口径比钢丝绳7的外径大4~8mm;出绳托辊组设置在滑车架501的顶端,出绳托辊组包括四个出绳托辊6,四个出绳托辊6呈十字型布置,四个出绳托辊6的相交位置处配合形成围包钢丝绳7的第二出绳口。

所述罩壳1包括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的左罩壳105和右罩壳106,左、右罩壳的两端通过螺栓副连接紧固,左罩壳105顶端面的中部与右罩壳106顶端面的中部均设置有开口结构,两者配合形成供钢丝绳7和滑车5横向移动的开口槽107,开口槽107的四周均设置有向下折弯的挡雨板104;所述左、右罩壳内均开设有滑槽101,滑槽101的长度根据滑车5的行程确定,各滑槽101内均设置有上导轨102和下导轨103,上导轨102和下导轨103均采用耐磨防锈材质,所述行走轮504与滑槽101及上、下导轨相适配,行走轮504与滑槽101的内壁之间存在安全间隙,减少了因钢丝绳7波动而对滑槽101造成的伤害。

所述筒体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筒体2长度方向布置且与筒体2固连的左支撑板8和右支撑板9,左、右支撑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橡胶板4的橡胶板托辊3,各橡胶托辊3均包括尼龙托辊、轴承、轴及支撑架,橡胶板4在滑车5的带动下移动并带动橡胶板托辊3转动;位于同一所述支撑板上的相邻两个橡胶板托辊3之间的距离为200mm~300mm,若滑车5的行程较长,可在橡胶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重块,用于减少橡胶板4的变形;所述橡胶板4的厚度适中,避免了橡胶板4在出绳口的正上方因自重而过度下垂,造成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出绳托辊组的结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图2所示的四个出绳托辊6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出绳托辊的结构形式,例如,当出绳托辊组由两个出绳托辊组成时,两个出绳托辊呈一字型布置,第二出绳口10位于两个出绳托辊的相交位置处;当出绳托辊组由三个出绳托辊组成时,三个出绳托辊呈Y型布置,第二出绳口10位于三个出绳托辊的相交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起重机在做收绳或者放绳动作时,出绳托辊组本身会因钢丝绳7在缠绕过程中的横向移动而做水平运动,出绳托辊组带动滑车5做水平运动,进而带动橡胶板4做水平运动,运动过程中,雨水雾水等会从橡胶板4的四周流下,并从罩壳1底端的漏水孔内排出。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