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起重机在悬挂轨道上运行时打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015阅读:9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起重机在悬挂轨道上运行时打滑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挂起重机防滑辅助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止起重机在悬挂轨道上运行时打滑的装置。



背景技术:

悬挂起重机由两条端梁和一条主梁构成,主梁上安装电动葫芦,吊物升降和沿主梁运行,端梁由车轮悬挂在工字钢或H 型钢下方,由驱动机构通过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驱动端梁,带动整台起重机运行。正常环境使用是安全可靠的,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起重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就不能满足要求了。比如制碱化工行业、一些表面处理线,碱槽上方的起重机轨道上常年附着有滑腻的碱液。众所周知,起重机运行是靠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实现的,滑腻的碱液使车轮与轨道的摩擦系数大大下降,而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和正压力的乘积(F=μN),起重机运行到这一段打滑就在所难免了。

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机构中负责驱动的轮子只有一个或一组,其他的轮子均属从动轮,防滑效果较差,且驱动轮子与悬挂轨道之间的摩擦正压力只能由设备自身重力提供,无法人为增减,当遇到悬挂轨道摩擦系数下降后,打滑的几率就增大了,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起重机在悬挂轨道上运行时打滑的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悬挂式起重机在具有一定腐蚀或者油性环境中工作容易出现打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起重机在悬挂轨道上运行时打滑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悬挂轨道、起重机端梁和起重机主梁,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端安装在悬挂轨道上并能沿悬挂轨道来回滑动,另一端与起重机端梁铰接,所述起重机端梁中部安装有起重机主梁,所述起重机主梁上固定安装有反压力装置,所述反压力装置包括反压力轮,所述反压力轮铰接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下端连接支板底座,所述支板底座通过螺栓与焊接在起重机主梁上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悬挂轨道下表面还焊接有衬片,所述衬片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悬挂轨道平行,与所述反压力轮的运动轨迹重合。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一端安装在悬挂轨道上,另一端与起重机端梁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一驱动装置对称分布在起重机主梁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衬片的材料为钢,宽度为40毫米,厚度5毫米,长度与打滑的距离相适应且两端头呈斜面设置。

优选地,所述螺栓外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和蝶形弹簧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弹簧发生压缩形变1毫米需要的力为300-500N。

优选地,所述反压力轮自然状态与悬挂轨道的下表面距离为2毫米,反压力轮的材料为合金钢或钨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增加了反压力装置和衬片,有效的增加了起重机和悬挂轨道之间的正压力,从而有效的保证了足够摩擦力的来驱动起重机本身,消除打滑现象。

(2)本实用新型在反压力装置中设置了压力可调的弹簧,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压力要求的起重机,应用范围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材料耐腐蚀性强,强度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压力装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B 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5为衬片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第一驱动装置;2-悬挂轨道;3-第二驱动装置;4-起重机端梁;5-起重机主梁;6-反压力装置;61-反压力轮;62-轮轴;63-支撑板;64-支板底座;65-螺栓;66-弹簧;67-连接板;7-衬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结合附图1-5所示,一种防止起重机在悬挂轨道上运行时打滑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悬挂轨道2、起重机端梁4和起重机主梁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一端安装在悬挂轨道2上并能沿悬挂轨2道来回滑动,另一端与起重机端梁4铰接,所述起重机端梁4中部安装有起重机主梁5,所述起重机主梁5上固定安装有反压力装置6,所述反压力装置6包括反压力轮61,所述反压力轮61铰接在支撑板63上,所述支撑板63下端连接支板底座64,所述支板底座64通过螺栓65与焊接在起重机主梁5上的连接板67固定连接;所述悬挂轨道2下表面还焊接有衬片7,所述衬片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悬挂轨道2平行,与所述反压力轮61的运动轨迹重合。

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一端安装在悬挂轨道2上,另一端与起重机端梁4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与第一驱动装置1对称分布在起重机主梁5的两侧。

实施例中,所述衬片7的材料为钢,宽度为40毫米,厚度5毫米,长度与打滑的距离相适应且两端头呈斜面设置。

实施例中,所述螺栓65外套设有弹簧66,所述弹簧66为螺旋弹簧和蝶形弹簧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中,弹簧66发生压缩形变1毫米需要的力为300-500N,最大可压缩量为10毫米。

实施例中,所述反压力轮61自然状态与悬挂轨道2的下表面距离为2毫米,反压力轮61的材料为合金钢或钨钢。

实施例中各部件参数:

1.驱动装置:

数量:2部;

功率:400瓦/部;

2.悬挂轨道:

数量:1根;

长度:50米 ;

3.打滑段:从端头起10-25米,共计15米;

4.衬片:

长度15米,宽度为40毫米,厚度5毫米,材料为钢;

5.弹簧:蝶形弹簧,数量为2个,抗压性能:500牛顿每毫米,极限压缩量10毫米;

6.反压力轮与悬挂轨道间隙:2毫米;

7.正常摩擦系数μ=2,打滑临界摩擦系数μ=1,起重机自重200千克;

8.摩擦驱动力= F=μN=2*200*9.8=3920牛顿;

打滑临界摩擦力= F=μN=1*200*9.8=1960牛顿.

工作原理:

将第一驱动装置1和第二驱动装置3分别通电,运行起重机,当第一驱动装置1滑动行驶到10米位置时,即进入打滑状态,但是在惯性和第二驱动装置3的驱动作用下,起重机继续沿着悬挂轨道2滑动行驶,第一驱动装置1上的反压力轮61通过衬片7端头的斜面压在衬片7的下表面,由于衬片的厚度为5毫米,悬挂轨道2的下表面与反压力轮61之间的自然间隙只有2毫米,此时弹簧66的压缩量为:

衬片7的厚度-自然间隙=5-2=3毫米;

通过弹簧66的抗压性能500牛顿每毫米,可知,第一驱动装置1获得的增量正压力为:

3毫米*500牛*2=3000牛顿;

同理,当第二驱动装置3滑动行驶到10米的位置即进入打滑状态;此时,在惯性和第一驱动装置1的驱动下,起重机继续沿着悬挂轨道2滑动行驶,第二驱动装置3的反压力轮61通过衬片7的端头斜面压在衬片7的下表面,同样压缩量为3毫米,获得3000牛顿的增量正压力,由此可知,通过本装置起重机获得了增量正压力合计6000牛顿。

此时获得的摩擦力F=μN=1*(200*9.8+6000)=7960牛顿>1960牛顿的打滑临界摩擦力,消除打滑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