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井道的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13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节约井道的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行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节约井道的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对相同的住宅建筑而言,建筑物内公摊面积越小则住户实际住宅面积越大,针对目前房价不断上涨的现象,减小直行电梯井道等建筑物公摊面积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直行电梯一般为方形电梯轿厢1,轿厢导轨2及电梯轿架3位于电梯轿厢1的左右两侧,从而达到固定直行电梯及引导直行电梯行进的作用。

为保证直行电梯的结构安全可靠,各部件为无干涉设计,电梯井道4在直行电梯侧边宽度上略宽,以便给电梯轿架3和轿厢导轨2留出充足的空间,但这种方式使电梯井道4利用率降低,电梯井道4内空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约井道式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通过本技术方案,将原电梯轿厢四角进行削角处理,使电梯轿厢成为八角结构,电梯轿架、轿厢导轨安装在电梯轿厢对角线方向,占用削去电梯轿厢四角后节约出来的空间而非单独空间,从而达到节省井道并且有效提高井道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约井道的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包括电梯轿门、电梯井道和电梯轿厢,所述电梯井道截面为矩形,电梯轿厢设置在电梯井道内,电梯轿门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前面上,包括电梯轿架、轿厢导轨支架、轿厢导轨和电梯导靴,所述电梯轿厢的四角被削角处理使电梯轿厢为八角结构,利用电梯轿厢削掉四角后空出的电梯井道空间,所述电梯轿架设置在电梯轿厢被削掉四角处的对角线位置上,对角两侧轿厢导轨支架固定在与电梯轿架相对应的电梯井道对角处的侧壁上,轿厢导轨固定在所对应的轿厢导轨支架上,电梯导靴固定在电梯轿架的对角两侧,两侧电梯导靴分别与所对应的轿厢导轨相配合。

还包括对重装置、双轿顶轮和驱动装置,所述双轿顶轮沿对角方向设置在电梯轿架的上面上,所述对重装置由对重、对重导轨、对重导靴、双对重轮和对重导轨支架构成,所述对重设置在电梯轿厢后部的电梯井道内,对重两侧固定设置有对重导靴,若干对重导轨支架固定在电梯井道后壁上,对重导轨分别固定设置在对重导轨支架的内侧面上,对重导靴与所对应的对重导轨相配合,所述双对重轮设置在对重的上面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双对重轮和双轿顶轮相连。

所述驱动装置由曳引机、曳引轮和连接钢缆构成,曳引机和曳引轮同轴工作,所述曳引轮的两侧外缘分别与所对应的双对重轮和双轿顶轮的两侧外缘在垂直方向相重合,所述曳引机固定在位于电梯井道顶部的横梁上,连接钢缆穿过双对重轮的下方,经曳引轮,穿过双轿顶轮的下方,连接钢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双对重轮和双轿顶轮所对应位置的横梁上。

位于电梯井道后部一侧的轿厢导轨与位于同侧的对重导轨共同设置在共用导轨支架的内侧上,共用导轨支架为钝角形,共用导轨支架的一端固定在电梯井道的侧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节约井道式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通过本技术方案,将电梯轿厢四角进行削角处理,使电梯轿厢成为八角结构,电梯轿架、轿厢导轨安装在电梯轿厢对角线方向,占用削去电梯轿厢四角后节约出来的空间而非单独空间,在不改变电梯轿厢面积及载客量的情况下,保证井道面积达到最小,从而节约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梯轿厢、2轿厢导轨、3电梯轿架、4电梯井道、5电梯轿门、6轿厢导轨支架、7共用导轨支架、8电梯导靴、9双轿顶轮、10对重、11对重导轨、12对重导靴、13双对重轮、14对重导轨支架、15曳引机、16曳引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节约井道的小微型直行电梯结构,包括电梯轿门5、电梯井道4和电梯轿厢1,所述电梯井道4截面为矩形,电梯轿厢1设置在电梯井道1内,电梯轿门5设置在电梯轿厢1的前面上,包括电梯轿架3、轿厢导轨支架6、轿厢导轨2和电梯导靴8,所述电梯轿厢1的四角被削角处理使电梯轿厢1为八角结构,利用电梯轿厢1削掉四角后空出的电梯井道4空间,所述电梯轿架3设置在电梯轿厢1被削掉四角处的对角线位置上,对角两侧轿厢导轨支架6固定在与电梯轿架3相对应的电梯井道4对角处的侧壁上,轿厢导轨2固定在所对应的轿厢导轨支架6上,电梯导靴8固定在电梯轿架3的对角两侧,两侧电梯导靴8分别与所对应的轿厢导轨2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对重装置、双轿顶轮9和驱动装置,所述双轿顶轮9沿对角方向设置在电梯轿架3的上面上,所述对重装置由对重10、对重导轨11、对重导靴12、双对重轮13和对重导轨支架14构成,所述对重设置在电梯轿厢1后部的电梯井道4内,对重10两侧固定设置有对重导靴12,若干对重导轨支架14固定在电梯井道4后壁上,对重导轨11分别固定设置在对重导轨支架14的内侧面上,对重导靴12与所对应的对重导轨11相配合,所述双对重轮13设置在对重10的上面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双对重轮13和双轿顶轮9相连。

所述驱动装置由曳引机15、曳引轮16和连接钢缆构成,曳引机15和曳引轮16同轴工作,所述曳引轮16的两侧外缘分别与所对应的双对重轮13和双轿顶轮9的两侧外缘在垂直方向相重合,所述曳引机15固定在位于电梯井道4顶部的横梁上,连接钢缆穿过双对重轮13的下方,经曳引轮16,穿过双轿顶轮9的下方,连接钢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双对重轮13和双轿顶轮9所对应位置的横梁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电梯井道4后部一侧的轿厢导轨2与位于同侧的对重导轨11共同设置在共用导轨支架7的内侧上,共用导轨支架7为钝角形,共用导轨支架7的一端固定在电梯井道4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电梯轿架3为对角轿架设置,使得对重10可加长至几乎与电梯轿厢3宽度一致,从而使对重10的宽度大大变窄,形成细长形对重10,进一步充分利用电梯轿厢3后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轿顶轮和对重轮分别都是采用了双轮设计方案,不但提高了电梯轿厢3和对重10的稳定性,同时合适的满足了曳引轮16两侧外缘分别与双对重轮13和双轿顶轮9的外缘相重合,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使整个技术方案更加紧凑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