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8197阅读:1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行业对二次导线批量化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电器制造行业,原来手工操作的二次线下线、剥线作业,目前由大的加工中心所取代。但在中小型企业中各种经济型的全自动电脑下线、剥线设备应用更为普遍,这种设备没有自带的放线设施,市场提供的专用放线架只能使用小盘的二次线,如要使用大盘二次线,就必须购置带有动力源的专用放线架,但这种线架体积大,造价高,而且需要电动机作为动力,很不实用。本自动下线机辅助放线架,就是基于解决以上不足而设计开发的,是一款结构简单,经济实用的新型放线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以解决上述线架体积大、造价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包括设置在二次线轮端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立杆,所述立杆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通过可调节结构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线环和第二导线环;所述第一导向杆位于所述立杆的下端,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所述立杆的上端,所述第一导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二次线轮的半径,所述第二导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二次线轮的半径;二次线轮的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线环和所述第二导线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底座直接固定设置在二次线轮端面上,在执行二次下线的操作时,将先从第一导线环中穿入,然后从第二导线环穿出,由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与立杆固定连接,在下线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与立杆固就在底座上转动,实现自动下线的导线功能;同时,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通过可调结构与立杆固定连接,在实际产品下线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设备位置调整高度,以及线的拉力,确保自动下线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架体积小,结构简单,下线可靠。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通过可调节结构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导向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三导线环,所述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线环、所述第三导线环和所述第二导线环,所述第三导向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第三导向杆及相关结构,进一步优化了线在下线过程中的张力,提高了下线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第三导线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线环的长度,且所述第三导线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线环的长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三个导线环的长度不一致,使得先在三个导线环中呈圆弧状,这样线在径向上受到的张力就会相对减小,避免线受到损伤。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环的下端连接有引线环,所述引线环的下端低于所述二次线轮的顶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引线环的设置可以完全避免在下线的过程中,线蹭到二次线轮的顶板。

进一步,所述可调节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套环7,所述套环7滑动套设在所述立杆上,并可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套环结构将导向杆滑动套设在立杆上,这种连接结构比较可靠,同时调整比较方便。

进一步,所述套环7上旋合有螺钉,旋紧所述螺钉可使其一端与所述立杆挤压接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螺钉的固定可调结构连接,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所述底座通过轴承与所述立杆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轴承的转动比较平稳,可靠性较高,比较耐用,使用寿命较长。

进一步,所述立杆与所述二次线轮共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立杆与二次线轮共轴,使得立杆以二次线轮的轴线转动,整个下线过程立杆匀速转动,下线平稳。

进一步,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插入所述二次线轮的轮孔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延伸段插入二次线轮的轮孔中,提高了底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与二次线轮一起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1、底座,02、立杆,03、第一导向杆,031、第一导线环,04、第二导向杆,041、第二导线环,05、第三导向杆,051、第三导线环,06、引线环,07、套环,08、线,09、二次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结构图及与二次线轮一起的使用状态图参考图1至图3,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包括设置在二次线轮端面上的底座01,底座01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立杆02,立杆02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杆03和第二导向杆04,第一导向杆03的一端和第二导向杆04的一端通过可调节结构与立杆02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杆03的另一端和第二导向杆04的另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线环031和第二导线环041;第一导向杆03位于立杆02的下端,第二导向杆04位于立杆02的上端,第一导向杆03的长度大于二次线轮的半径。还包括第三导向杆05,第三导向杆05的一端通过可调节结构与立杆02固定连接,第三导向杆0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三导线环051,第三导向杆05位于第一导向杆03和第二导向杆04之间。其中线08从第一导线环031穿入,经过第三导线环051,然后从第二导线环041穿出至下线机。

由于将底座直接固定设置在二次线轮端面上,在执行二次下线的操作时,将先从第一导线环中穿入,然后从第二导线环穿出,由于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与立杆固定连接,在下线的过程中,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与立杆固就在底座上转动,实现自动下线的导线功能;同时,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通过可调结构与立杆固定连接,在实际产品下线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设备位置调整高度,以及线的拉力,确保自动下线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支架体积小,结构简单,下线可靠。通过增加第三导向杆及相关结构,进一步优化了线在下线过程中的张力,提高了下线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01通过轴承与立杆02转动连接,立杆02与二次线轮共轴;底座01的下端设置有延伸段,延伸段插入二次线轮的轮孔中。

立杆与二次线轮共轴,使得立杆以二次线轮的轴线转动,整个下线过程立杆匀速转动,下线平稳;延伸段插入二次线轮的轮孔中,提高了底座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线环051的长度小于第一导线环031的长度,且第三导线环051的长度大于第二导线环041的长度,使得设置在三个圆心里的线8呈圆弧状,在下线的过程中,会产生线径方向上的拉力和垂直于线径的张力,这样线在线径向上受到的拉力就会相对减小,避免线受到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线环031的下端连接有引线环06,引线环06的下端低于二次线轮的顶板。

采引线环的设置可以完全避免在下线的过程中,线蹭到二次线轮的顶板。

在本实施例中,可调节结构包括与第一导向杆03的一端、第二导向杆04的一端和第三导向杆05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套环07,套环07滑动套设在立杆02上,并可与立杆02固定连接;套环07上旋合有螺钉,旋紧螺钉可使其一端与立杆02挤压接触。

通过螺钉的固定可调结构连接,方便用户的使用。通过套环结构将导向杆滑动套设在立杆上,这种连接结构比较可靠,同时调整比较方便。

在具体实施例中,根据具体使用情况,第三导线环051的圆心还可以位于第二导线环041的圆心和第一导线环031的圆心之间连线的左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线自动下线机辅助支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