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8505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筒自动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上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滚筒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人工上料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耗费的时间较长,并且耗费的人工力量较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大部分企业都在使用自动上料机构进行上料,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自动上料机构多用伸缩机构带动料斗进行翻转,但是伸缩机构带动料斗翻转容易造成料斗在翻转回原位的的时候发生卡顿现象,导致装置损坏,并且上料机构体积庞大,不容易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自动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滚筒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位于地面上,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横移滚轮组,且机架上安装有齿轮减速机,横移滚轮组由齿轮减速机提供动力,机架底部的中段安装有电子秤,电子秤的上侧配合设置有上料斗,上料斗内壁顶端设置有分流块,所述上料斗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支承板,上料斗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料斗转动轴,第一料斗转动轴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设有轴卡,上料斗的顶部穿通设置有第二料斗转动轴,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配重导轨,所述第一轴承在第一轨道内移动,配重导轨内设有配重块,第二料斗转动轴的端部位于第二轨道内,所述第一轴承、配重块和第二料斗转动轴均通过链条与机架顶部的电机连接,所述配重导轨内对应链条设置有链条夹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配重导轨均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二轨道的端部向远离配重导轨的一侧弯曲,弯曲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长度相等,第二轨道的长度为第二轨道长度的三分之二。

优选的,所述横移滚轮组包括与齿轮减速机传动配合的转轴,转轴上套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上设置有滚轮,转轴上还设置有滚轮座板,滚轮座板与机架底部固定连接,滚轮座板和第二轴承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处设有挡圈。

优选的,所述电机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传动轴,链条位于传动轴上,且传动轴的外壁套接有衬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齿轮减速机带动横移滚轮组的运动,使得该上料机构的移动变得简单便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通过电子秤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非常直观的观察到上料斗内物料的重量;通过电机控制链条的运动来分别带动第一轴承、配重块和第二料斗转动轴分别在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和配重导轨内滑动,当第二料斗转动轴位于第二轨道的端部时,上料斗的下段被链条提升,上料斗的底部高于上料斗的上沿,分流块对上料斗中的物料进行分流倾倒,实现自动上料的过程。整个过程控制简单,且利用上料斗进行上料的过程十分通畅,卡顿的现象大大降低,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上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4为A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6横移滚轮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料斗1,分流块101,第一料斗转动轴2,轴卡3,第一轴承4,第二料斗转动轴5,支承板6,横移滚轮组7,滚轮座板71,挡圈72,转轴73,第二轴承74,滚轮75,链条8,链条夹板9,配重块10,衬套11,配重导轨12,地面13,电子秤14,齿轮减速机15,电机16,第一轨道17,第二轨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滚筒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位于地面13上,机架的底部安装有横移滚轮组7,且机架上安装有齿轮减速机15,横移滚轮组7由齿轮减速机15提供动力,横移滚轮组7包括与齿轮减速机15传动配合的转轴73,转轴73上套接有第二轴承74,第二轴承74上设置有滚轮75,转轴73上还设置有滚轮座板71,滚轮座板71与机架底部固定连接,滚轮座板71和第二轴承74之间留有间隙,且间隙处设有挡圈72,通过齿轮减速机15带动横移滚轮组7的运动,使得该上料机构的移动变得简单便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机架底部的中段安装有电子秤14,电子秤14的上侧配合设置有上料斗1,通过电子秤14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非常直观的观察到上料斗1内物料的重量。

上料斗1内壁顶端设置有分流块101,上料斗1内腔的底部安装有支承板6,上料斗1中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料斗转动轴2,第一料斗转动轴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4上设有轴卡3,上料斗1的顶部穿通设置有第二料斗转动轴5,机架上设置有第一轨道17、第二轨道18和配重导轨12,第一轴承4在第一轨道17内移动,配重导轨12内设有配重块10,第二料斗转动轴5的端部位于第二轨道18内,第一轨道17、第二轨道18和配重导轨12均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二轨道18的端部向远离配重导轨12的一侧弯曲,弯曲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第一轨道17和第二轨道18长度相等,第二轨道18的长度为第二轨道18长度的三分之二。第一轴承4、配重块10和第二料斗转动轴5均通过链条8与机架顶部的电机16连接,电机16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传动轴,链条8位于传动轴上,且传动轴的外壁套接有衬套11,配重导轨12内对应链条8设置有链条夹板9,通过电机16控制链条8的运动来分别带动第一轴承4、配重块10和第二料斗转动轴5分别在第一轨道17、第二轨道18和配重导轨12内滑动,当第二料斗转动轴5位于第二轨道18的端部时,上料斗1的下段被链条8提升,上料斗1的底部高于上料斗1的上沿,分流块101对上料斗1中的物料进行分流倾倒,实现自动上料的过程。整个过程控制简单,且利用上料斗1进行上料的过程十分通畅,卡顿的现象大大降低,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齿轮减速机15带动横移滚轮组7的运动,使得该上料机构的移动变得简单便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通过电子秤14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非常直观的观察到上料斗1内物料的重量;通过电机16控制链条8的运动来分别带动第一轴承4、配重块10和第二料斗转动轴5分别在第一轨道17、第二轨道18和配重导轨12内滑动,当第二料斗转动轴5位于第二轨道18的端部时,上料斗1的下段被链条8提升,上料斗1的底部高于上料斗1的上沿,分流块101对上料斗1中的物料进行分流倾倒,实现自动上料的过程。整个过程控制简单,且利用上料斗1进行上料的过程十分通畅,卡顿的现象大大降低,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