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317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内的劳动人口的下降和老龄化人口上升,过去的廉价劳动力将不复以往,很多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上涨的危机,将机器人引入到工业生产中来代替人工劳动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码垛,就是把物品按照一定的摆放形式整齐地堆叠好,从而能够使物品的存放、搬运、转移等活动变成单元化操作,从而大大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传统的码垛工作大多是由人工完成的,工作量大,效率低,耗费了大量的人工成本。为了应对这种现状,本文发明了码垛机器人,用于实现码垛自动化,提高码垛效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物料的浪费,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码垛机器人可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各异,被普遍应用于制造业、码垛、装配、焊接等诸多操作中。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不成模数的码垛机通过由砖板分离、链板机、一推、二推、旋转盘等来将制品前期凑成模数,存在着设备种类过多,液压、电路系统繁多,价格昂贵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以解决码垛机线路繁杂价格昂贵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包括砖板分离结构、输送结构、推送结构、 移动平台和码垛结构;

其中所述砖板分离结构与所述输送结构相接,所述输送结构与所述推送结构相接,所述推送结构的推动方向朝向所述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码垛结构相邻;

其中,砖板分离结构包括所述托板支撑结构和推砖结构;所述推砖结构包括动力单元和推砖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带动所述推砖单元运动,码垛结构为码垛机,移动平台上设有感应装置,根据制品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包型,进行码垛。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单元为减速机。

进一步的,所述推砖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托板支撑结构侧边的推砖板,该推砖板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砖板的数量为二,对称设置于所述托板支撑结构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推砖板在朝向所述托板支撑结构的一侧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推送结构包括推杆和推送减速机,所述推送减速机与所述推杆连接,推送减速机带动推杆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设有感应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利用移动平台可移动的特点,当推板机推来的制品成模数后,移至包夹装置进行码垛,移动平台上设有感应装置,根据制品的不同,包型可提前设定,有效的简化了码垛机的设备种类、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砖板分离结构,2-输送结构,3-推送结构,4-移动平台,5-码垛结构,11-推杆,12-推送减速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砌块成型机的码垛装置,包括砖板分离结构1、输送结构2、推送结构3、移动平台4和码垛结构5;工作流程是由砖板分离结构1将托转板和砖进行分离,由输送结构2运输到推送结构3上,再由推送结构3推送到移动平台上去,移动平台上设有感应装置,根据制品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包型,进行码垛。

其中所述砖板分离结构1与所述输送结构2相接,所述输送结构2与所述推送结构3相接,所述推送结构3的推动方向朝向所述移动平台4,所述移动平台4与所述码垛结构5相邻;

其中,砖板分离结构1包括所述托板支撑结构和推砖结构;所述推砖结构包括动力单元、传动单元和推砖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带动所述传动单元,进而带动所述推砖单元运动。所述动力单元为减速机。所述推砖单元为设置在所述托板支撑结构侧边的推砖板,该推砖板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所述推 砖板的数量为二,对称设置于所述托板支撑结构的两侧。所述推砖板在朝向所述托板支撑结构的一侧设有橡胶垫。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然后可以使推板来回撞击砖块,使砖块可以码齐。加橡胶垫的目的在于避免将砖撞坏。

所述推送结构包括推杆11和推送减速机12,所述推送减速机12与所述推杆11连接。推送减速机12利用一个传动结构控制推杆11往复运动,起到推动的目的。进而将砖块移动到移动平台上去,推送结构每次横向运输一批砖到移动平台上,当凑够一定的数量,感应装置得到感应,返回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移动平台将砖运输到码垛结构下面,进行码垛然后打包包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