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口铁罐身空罐倒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9595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马口铁罐身空罐倒罐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马口铁罐身空罐倒罐机。



背景技术:

电阻焊机生产的马口铁食品或化工等用品罐,从焊机到缩劲、滚筋、翻边、封底和喷涂等工序,其流程有时需要改变罐的运动方向,其中就可能包括倒罐。实现倒罐要求的方式可有多种方式,如用提升机和留槽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马口铁罐身空罐倒罐机,实现罐在输送链或输送带变换时罐的速度不存在突然变为零,即瞬间静止。它可解决生产线的倒罐要求,尤其能简单稳定地解决多品种罐型,无损伤,中高速生产线低嘈声倒罐的环保要求。

马口铁罐身空罐倒罐机,主要包括:回转磁轮组合、倒罐传输带、磁盒和运输带,所述的回转磁轮组合位于倒罐传输带末端,倒罐传输带另一端设有传动轮,倒罐传输带内部设有磁盒,倒罐传输带下方设有运输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带的末端位于磁盒下方,磁盒设置于倒罐传输带底部和/或顶部内侧,磁盒位于回转磁轮组合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磁轮组合主要由外导轮和内转轮、磁块组成,两外导轮分别安装在内转轮两侧外圈,磁块位于两外导轮之间,磁块分布在内转轮外围,保证每个位置均能对罐体进行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导轮外表面为球面结构,在倒罐传输带在运输时,足够平稳,确保罐体能够顺利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转轮通过调节件安装在支架,可利用调节件来控制内转轮与传动轮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倒罐传输带自身的张紧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的倒罐传输带外围设有一圈导轨,导轨通过若干调整柱固定在支架上,确保罐体在运输时,不会偏离轨道,能够顺利运输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倒罐传输带安装在支架上,倒罐传输带与运输带能沿传输方向相向前后平移,倒罐传输带与运输带之间存有供罐身通过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由倒罐传输带中段的磁盒和回转磁轮组合实现倒罐,由其前段和后段的辅助输送线连接组成。它可解决生产线的倒罐要求,尤其能简单稳定地解决多品种罐型,无损伤,中高速生产线低嘈声倒罐的环保要求。罐盒和磁轮磁吸住在其下方的前段输送线送来的罐的端面,经回转磁轮组合转动实现罐的两端面上下方向倒罐后,由连接倒罐装置出口的后段输送线输送到下一工位,罐体的运动过程中,在接替过程前后速度方向一致,减少相对速度大小,避免产生拉伤、碰撞等损伤,避免产生碰撞嘈声,影响环境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转磁轮组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马口铁罐身空罐倒罐机,主要包括:回转磁轮组合1、倒罐传输带2、磁盒3和运输带4,所述的回转磁轮组合1位于倒罐传输带2末端,倒罐传输带2另一端设有传动轮7,倒罐传输带2内部设有磁盒3,倒罐传输带2下方设有运输带4,运输带4的末端位于磁盒3下方,磁盒3设置于倒罐传输带2底部和/或顶部内侧,磁盒3位于回转磁轮组合1的一侧,磁盒3吸住罐体,使其罐体在倒罐传输带2底部外侧进行运输,再配合回转磁轮组合1实现罐体的倒罐,磁盒3使其运作过程中稳定性容易控制好。

上述方案,所述的回转磁轮组合1主要由外导轮11和内转轮12、磁块13组成,两外导轮11分别安装在内转轮12两侧外圈,磁块13位于两外导轮11之间。所述的外导轮11外表面为球面结构,无封底或盖的罐体,更容易吸附在外导轮11表面上。,内转轮12通过调节件14安装在支架6,可利用调节件来控制内转轮12与传动轮5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倒罐传输2带自身的张紧情况,确保罐体在传输时,足够平稳。

上述方案,所述的倒罐传输带2外围设有一圈导轨5,导轨5通过若干调整柱51固定在支架6上,导轨7可根据罐体的大小通过调整柱51进行调节,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所述的倒罐传输带2安装在支架6上,倒罐传输带2与运输带4能沿传输方向相向前后平移,倒罐传输带2与运输带4之间存有供罐身通过的间隙,避免产生拉伤、碰撞等损伤,避免产生碰撞嘈声,影响环境等。

运作时,首先将需要罐体有序的放置在运输带4上,运输带4将其罐体运输至磁盒3下方,在下磁盒3磁力的作用下,罐体先磁吸在磁盒3上,吸住在其下方的运输带4送来的罐体端面;然后罐体经过转动的回转磁轮组合1,其内部的磁块13对罐体保持足够地吸引力,避免罐体掉落;最后罐体被运输至倒罐传输带2顶部,并由上磁盒3磁力的作用下,保证罐体平稳地输送,更好地控制罐体的稳定性,从而该设备能够进行高速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