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978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封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封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袋的封口工序一般都是由手工完成,其工作原理是:将预热的铁片或者类似物加热,再将塑料袋的开口折合在铁片上,一边挤压一边抽出铁片完成封口,这种方法在操作上比较麻烦,稍有不慎就会烫伤使用人员或者将塑料袋烫坏。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机械封口的设备,这些设备的结构都很复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封口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封口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包装传送带,并且,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包装传送带的一侧按照包装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袋口压紧装置、袋口封口装置以及袋口清理装置,其中,所述袋口压紧装置、所述袋口封口装置以及所述袋口清理装置上设置有贯通的袋口走道,并且,所述袋口压紧装置上位于袋口走道内设置有若干气体冲压管,所述气体冲压管与设置于所述袋口压紧装置上的气罐连接,所述袋口封口装置上位于所述袋口走道内设置有上下相对应的电热板,两电热板在设置于所述袋口封口装置内的伸缩装置的控制下做相互贴合和相互分离运动,所述袋口清理装置内位于所述袋口走道内设置有若干滚轴,所述滚轴上设置有若干毛刷。

其中,位于所述袋口压紧装置段的袋口走道的进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直径,并且,该出口端直径小于位于所述袋口封口装置段的袋口走道的进口端直径。

其中,所述气体冲压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其中,所述袋口清理装置上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袋口清理装置上的袋口走道相连。

其中,所述包装传送带上设置有若干独立的置物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能够自动的对塑料袋的袋口进行封口,并且,对封口后的袋口进行清理,不仅在保证高效率的封口,还能提高封口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口机的正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口机的侧视图。

图中:

1、机架;2、包装传送带;3、袋口压紧装置;4、袋口封口装置;5、袋口清理装置;6、袋口走道;7、气体冲压管;8、气罐;9、毛刷;10、控制阀;11、置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口机。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口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包装传送带2,并且,所述机架1上位于所述包装传送带2的一侧按照包装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袋口压紧装置3、袋口封口装置4以及袋口清理装置5,其中,所述袋口压紧装置3、所述袋口封口装置4以及所述袋口清理装置5上设置有贯通的袋口走道6,并且,所述袋口压紧装置3上位于袋口走道6内设置有若干气体冲压管7,所述气体冲压管7与设置于所述袋口压紧装置3上的气罐8连接,所述袋口封口装置4上位于所述袋口走道6内设置有上下相对应的电热板,两电热板在设置于所述袋口封口装置4内的伸缩装置的控制下做相互贴合和相互分离运动,所述袋口清理装置5内位于所述袋口走道内设置有若干滚轴,所述滚轴上设置有若干毛刷9。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包装袋的袋口相互贴合,可将位于所述袋口压紧装置3段的袋口走道6的进口端直径设置为大于出口端直径,并且,将该出口端直径设置为小于位于所述袋口封口装置4段的袋口走道6的进口端直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气体的冲压,还可在所述气体冲压管7上设置有控制阀1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清理和冷却封口后的袋口,还可在所述袋口清理装置5上设置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袋口清理装置5上的袋口走道6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包装传动带2能够更好的配合所述袋口压紧装置3、所述袋口封口装置4以及所述袋口清理装置5工作,还可在所述包装传送带2上设置有若干独立的置物槽11。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而且还能够自动的对塑料袋的袋口进行封口,以及对封口后的袋口进行清理,不仅在保证高效率的封口,还能提高封口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