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紧装置、集装箱门结构和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0641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锁紧装置、集装箱门结构和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集装箱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锁紧装置、集装箱门结构和集装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为方便货物的装载和卸出,通常设置有便于开启的门结构。另外为满足集装箱相关规范的要求,该门结构应设置有锁杆,而集装箱门框则对应地设置有锁座。

例如,在现有的一种集装箱中,为更好地实现锁紧,在集装箱端门处上下平行布置两个沿横向延伸的锁杆,并且位于每个锁杆的两端的锁头形成为爪型结构。由此,当锁杆沿锁定方向旋转时,爪型结构的锁头可从未插入锁座的解锁位置旋转到插入锁座的锁定位置,以实现锁紧。反过来,当锁杆沿解锁方向旋转时,锁头解除与锁座的配合,并且由于爪型结构此时横向向内突伸并且抵靠锁座或与之相邻的门框,整个锁杆产生向外的作用力,即朝向箱门开启方向的作用力,由此带动箱门向外开启。为了避免这种向外的作用力使集装箱门变形,这就要求在开启箱门时,将两根锁杆同时解锁。

然而,当使用者由于集装箱内部货物挤压或其他情况而必须分别解锁两根锁杆时,如上所述,一个锁杆的动作会产生朝向箱门开启的方向的作用力,而另一个锁杆此时仍未解锁,锁头与锁座仍然处于紧密配合中,这样容易造成门扇变形,或造成任意一个锁头或锁座的损坏,进而影响门扇的密封效果及锁紧装置的使用寿命。

另外,特别是对于散货型集装箱,为防止在箱门开启过程中,箱内货物在重力作用下冲出而造成安全事故,其卸料门通常需要从侧面开启,然而从侧面同时操作两根锁杆相对比较困难,而分别解锁又容易造成门扇变形或锁紧装置损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箱门锁紧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紧装置,用于集装箱,其包括:

第一锁紧装置,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

第一锁杆,所述第一锁杆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集装箱的门扇;

第一锁头,所述第一锁头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杆上;

第一锁座,所述第一锁座固定连接至所述集装箱的箱体上,与所述第一锁头配合以锁紧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以及

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包括:

第二锁杆,所述第二锁杆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门扇;

第二锁头,所述第二锁头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杆上;

第二锁座,所述第二锁座固定连接至所述箱体上,与所述第二锁头配合以锁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

其中,至少所述第一锁头设置为在解除与所述第一锁座的配合时不产生使门扇外开的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和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能够分别解锁。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头设置为钩型结构,所述钩型结构沿所述第一锁杆的径向向外突出,并且所述钩型结构的最远端距所述第一锁杆的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锁座的安装位置的所述箱体的表面距所述第一锁杆的轴线的最小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锁杆的锁头设置为爪型结构,所述爪型结构沿所述第二锁杆的径向向外突出,并且所述爪型结构的最远端距所述第二锁杆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锁座的安装位置的所述箱体的表面距所述第二锁杆的轴线的最小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锁杆手柄和第二锁杆手柄,所述第一锁杆手柄和所述第二锁杆手柄分别垂直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锁杆和所述第二锁杆。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紧时,所述第一锁头的背离所述第一锁座的外侧轮廓为弧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杆设有限位部,当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和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均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限位部遮挡所述第二锁杆手柄,使得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的所述第二锁杆无法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箱门,用于集装箱,其包括:

门扇,所述门扇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集装箱的箱体;以及

如前所述的任一种锁紧装置。

可选地,所述门扇以上翻门或侧开门的形式连接至所述集装箱。

可选地,所述门扇通过铰链铰接至所述箱体,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铰链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铰链的距离。

可选地,当所述门扇以上翻门的形式设置时,所述第二锁杆手柄靠近所述箱体的与所述门扇相邻的一个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其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箱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其箱门的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并且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需要分别进行锁紧或解锁。具体地,锁紧时,需要先锁紧第二锁紧装置再锁紧第一锁紧装置,解锁时需要先解锁第二锁紧装置再解锁第一锁紧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其箱门的两个锁杆需要按顺序分别解锁,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避免了需要同时操作所造成的不便,而且可以方便地从箱门的侧面进行操作,提高了集装箱的卸载效率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正面视图,其中第一锁杆和第二锁杆均锁紧;

图2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侧面局部视图,其中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均锁紧;

图3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侧面局部视图,其中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均解锁;

图4A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B为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A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B为图2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6为图1所示集装箱的侧面局部视图,其中第一锁紧装置锁紧,第二锁紧装置解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它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图1示意性的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

如图1所示,集装箱1包括箱体3和箱门2。箱门2包括锁紧装置10和门扇20。门扇20以上翻门的形式通过四个铰链30铰接于箱体3的端面的靠近底部的位置,并可绕铰链30向上枢转以开启集装箱1或向下枢转以关闭集装箱1。当然,门扇20也可以其他形式(比如侧开门)布置于箱体3的其他面上,铰链30的数量可视门扇20具体的尺寸大小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用于集装箱1的锁紧装置10包括第一锁紧装置10a和第二锁紧装置10b。第一锁紧装置10a包括第一锁杆100、第一锁头101和第一锁座401。第二锁紧装置10b包括第二锁杆200、第二锁头201和第二锁座402。

第一锁杆100和第二锁杆200分别通过安装座300安装于门扇20上,并可分别绕各自的轴线在安装座300内旋转。第一锁杆100和第二锁杆200分别与门扇20的铰链30所在的侧边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锁杆100距铰链30的距离小于第二锁杆200距铰链30的距离。

第一锁杆1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锁头101,并且在箱体3上与第一锁头101对应的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与第一锁头101配合的第一锁座401。具体地,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一锁头101为钩型结构,包括围绕第一锁杆100固定的本体部101a和从本体部101a径向向外突出的钩型部101b。第一锁座401为焊接至箱体3的与第一锁头101对应位置的限位挡板。其中,钩型部101b的在与第一锁座401配合时背离第一锁座401的一侧的外轮廓大致为弧形,并且设置钩型部101b的外轮廓上的点距第一锁杆100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小于箱体3的安装有第一锁座401处的表面距第一锁杆100的轴线的最小距离。

如图2所示,在门扇20关闭的状态下,第一锁头101在虚线所示位置处随第一锁杆100顺时针旋转,当转过一定角度后,钩型部101b被第一锁座401阻挡导致第一锁杆100无法继续旋转,此时,第一锁紧装置10a锁紧。解锁时,操作第一锁杆100带动第一锁头101逆时针旋转,钩型部101b与第一锁座401脱离。由于钩型部101b的外轮廓上的点距第一锁杆100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小于箱体3的安装有第一锁座401处的表面距第一锁杆100的轴线的最小距离,因此在第一锁头101随第一锁杆100逆时针转动以解锁的过程中,第一锁头101最外侧的钩型部101b不与箱体3发生接触,换句话说,第一锁头101在解锁时不会产生向外开启门扇20的作用。因此第一锁紧装置10a的解锁过程不会影响门扇20的关闭状态。

优选地,在第一锁杆100上设有第一锁杆手柄102,以便于对第一锁杆100进行操作。在门扇20的表面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一锁杆手柄座501。当第一锁紧装置10a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一锁杆手柄102紧贴门扇20的表面并由第一锁杆手柄座501固定,以使第一锁紧装置10a保持锁紧状态。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避免因为第一锁杆手柄102突出于集装箱1之外造成危险,方便对集装箱1进行吊装或其他操作。

第二锁杆2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锁头201,并且在箱体3上与第二锁头201对应的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与第二锁头201配合的第二锁座402。具体地,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二锁头201为爪型结构,包括围绕第二锁杆200固定的本体部201a和从本体部201a向外突出的爪型部201b。第二锁座402包括基座部402a和卡座部402b,基座部402a用以焊接至箱体3的表面,卡座部402b设置在基座部402a上,用以与第二锁头201配合。设置爪型部201b的端部距第二锁杆200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锁杆200的轴线距第二锁座402的基座部402a的表面的距离,并且基座部402a具有一定的宽度使得爪型部201b在箱体3的表面上的投影落在基座部402a的宽度范围内。

如图3所示,由于爪型部201b的端部距第二锁杆200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锁杆200的轴线距第二锁座402的基座部402a的表面的距离,当第二锁紧装置10b处于解锁状态时,爪型部201b的最外端抵靠基座部402a的表面,并使得在第二锁座402的作用力下,第二锁杆200带动门扇20远离箱体3一段距离,门扇20无法完全关闭。

需要锁紧第二锁紧装置10b时,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下,操作第二锁杆200带动第二锁头201逆时针旋转,爪型部201b的最外端不再抵靠基座部402a,此时门扇20在自身重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向箱体3移动至完全关闭的状态。继续逆时针旋转第二锁杆200,第二锁头201的爪型部201b接触并抵靠在第二锁座402的卡座部402b上,第二锁杆200无法继续旋转,此时,第二锁紧装置10b锁紧。解锁时,操作第二锁杆200带动第二锁头201顺时针旋转,爪型部201b与第二锁座402的卡座部402b脱离,旋转过一定角度之后,爪型部201b的端部接触基座部402a的外表面。由于爪型部201b的端部距第二锁杆200的轴线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锁杆200的轴线距第二锁座402的基座部402a的表面的距离,因此当继续顺时针旋转第二锁杆200时,基座部402a给与爪型部201b以方向大致向外的力,使第二锁杆200带动门扇20打开并远离箱体3一定的距离,当爪型部201b与基座部402a大致垂直时,距离达到最大,第二锁紧装置10b完全解锁。如此,爪型结构的锁头设计使得第二锁紧装置10b在解锁时与第二锁座402产生相互作用力,这样有利于门扇20的顺利开启,同时也可以防止处于锁紧状态的第二锁头202因为震动或其他原因而松动导致解锁。

优选地,在第二锁杆200上设有第二锁杆手柄202,以便于对第二锁杆200进行操作。在门扇20的表面的相应位置设置有第二锁杆手柄座502。当第二锁紧装置10b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锁杆手柄202紧贴门扇20的表面并由第二锁杆手柄座502固定,以使第二锁紧装置10b保持锁紧状态。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避免因为第二锁杆手柄202突出于集装箱1之外造成危险,方便对集装箱1进行吊装或其他操作。

由前述可知,当第二锁紧装置10b锁紧时,第一锁紧装置10a可以顺利解锁。反过来,当第一锁紧装置10a锁紧时,第二锁紧装置10b由于在解锁时受阻而无法解锁。更具体地,图6为第一锁紧装置10a处于锁紧状态时强行解锁第二锁紧装置10b的示意图。此时,第二锁紧装置10b处于解锁的状态,由于第二锁头201的爪型结构设计,使得第二锁头201与第二锁座402相互作用,产生沿门扇20的开启方向的力F。由于第二锁头201与第二锁杆200、第二锁杆200与门扇20、门扇20与第一锁杆100以及第一锁杆100与第一锁头101之间均为刚性连接,因此第二锁头201所产生的力F会对整个锁紧装置10与门扇20产生作用,从而导致诸如门扇20发生变形,第一锁杆100与第一锁座401卡紧甚至损坏或加剧第二锁头201与第二锁座402之间的磨损等状况发生。

因此,对于锁紧装置10,解锁时需要先解锁第一锁紧装置10a,再解锁第二锁紧装置10b;而锁紧时需要先锁紧第二锁紧装置10b,再锁紧第一锁紧装置10a。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紧装置10,其第一锁紧装置10a和第二锁紧装置10b能够实现按次序分别进行锁紧或解锁。

优选地,在第一锁杆100的与第二锁杆手柄202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限位挡板103。当第一锁紧装置10a和第二锁紧装置10b均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锁杆手柄202被限位挡板103遮挡限位,此时无法进行操作第二锁杆手柄202。只有当第一锁紧装置10a解锁,限位挡板103随第一锁杆100转过一定的角度不再遮挡第二锁杆手柄202时,才可进行操作,从而防止在第一锁紧装置10a处于锁紧状态时对第二锁杆200误操作强行解锁而造成损坏。

进一步优选地,当集装箱1为散货型集装箱时,在开启门扇20的过程中,箱内货物容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箱内冲出,从而给门扇20正面的操作者带来危险,为安全起见,往往需要从侧面开启门扇20。因此,将第二锁杆手柄202设置为靠近集装箱1的与安装有门扇20的侧面相邻的侧面,从而方便操作者从侧面对第二锁杆200进行操作以开启门扇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从图2的角度观察,其箱门2的关闭步骤如下:

S01:将门扇20绕铰链30向下枢转以关闭;

S02:将第二锁杆手柄202绕第二锁杆200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第二锁头201与第二锁座402配合从而锁紧第二锁紧装置10b;

S03:操作第二锁杆手柄座502将第二锁杆手柄202固定;

S04:将第一锁杆手柄102绕第一锁杆100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锁头101与第一锁座401配合从而锁紧第一锁紧装置10a;

S05:操作第一锁杆手柄座501将第一锁杆手柄102固定;

此时,集装箱1的箱门2关闭并被锁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1,从图2的角度观察,其箱门2的开启步骤如下:

S06:操作第一锁杆手柄座501以松开第一锁杆手柄102;

S07:将第一锁杆手柄102绕第一锁杆100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第一锁头101与第一锁座401解除配合从而使第一锁紧装置10a解锁;

S08:操作第二锁杆手柄座502以松开第二锁杆手柄202;

S09:将第二锁杆手柄202绕第二锁杆200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以使第二锁头201与第二锁座402解除配合从而使第二锁紧装置10b解锁;

S10:将门扇20绕铰链30向上枢转以开启。

此时,集装箱1的箱门2被解锁并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其箱门的两个锁杆需要按顺序分别解锁,仅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避免了需要同时操作所造成的不便,而且可以方便地从箱门的侧面进行操作,提高了集装箱的卸载效率以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