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656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轿厢制造技术,尤其是一种导风均匀、噪音小的电梯吊顶。



背景技术:

根据GB7588-2003-《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电梯轿厢的上部和下部必须设有通风孔,且上部和下部的通风面积均不得小于轿厢面积的1% 。目前,轿厢上部的通风基本上都是通过电梯专用风扇来实现的,但是多数轿厢上部的风扇及导风装置设置不够合理,引起轿厢内噪音大,且导风不够流畅,影响电梯乘坐的舒适度。

现有的轿厢上部通风基本上都是将轿厢风扇的风口直接从轿顶插入轿厢内,此种结构轿厢的装饰吊顶的后端板组件必须相应地开设导风槽,但为了装饰吊顶的美观,导风槽又不能加工成贯通整个吊顶后端板组件高度的贯通槽,使得吹入轿厢的风会吹到端板组件的下面产生哨声,增大了轿厢内噪音,导风效果不顺畅;另外,这种结构加工不方便,吊顶整体结构不够美观,导风槽加工后形成有尖角,吊顶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划伤工人。如中国专利CN204057586U公开的电梯轿厢的轿顶结构,包括轿顶基板、照明灯具和通风口,还包括吊顶板,所述通风口设于所述吊顶板上,避免了在轿顶基板上直接安装通风口的不便,但是,该结构在通风过程中气流仍然会对通风口的板材直接冲击产生哨声,不利于降低通风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用于解决现有电梯轿厢顶部通风不顺畅、噪声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包括轿顶板,所述轿顶板的左侧设有左顶槽架,所述轿顶板的右侧设有右顶槽架,所述轿顶板的后侧还设有风扇安装座,所述轿顶板的后侧还设有与所述左顶槽架和所述右顶槽架固定相连的导风端板,所述导风端板包括连接体和导风板,所述连接体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连接体的直角边与所述左顶槽架和所述右顶槽架固定相连,所述导风板固定在所述连接体的斜边上,所述连接体的上边的长度小于所述连接体的下边的长度,所述连接体的上边与所述轿顶板相连且位于所述风扇安装座的下方,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风扇安装座上的通风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导风板上均设有拉铆孔,铆钉穿过拉铆孔将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体的两端均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体的内侧与所述通孔相应的位置焊接有连接螺母,螺栓与所述连接螺母配合将所述导风端板固定在所述左顶槽架和所述右顶槽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安装座包括两个固定短板和一个固定横板,所述固定短板、所述固定横板与所述轿顶板的后沿构成引风腔,所述轿顶板上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位置与所述导风板在所述轿顶板上的投影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轿顶板下方固定具有倾斜导风板的导风端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风扇安装座上的通风口的下方,由此使得经过通风口吹出的气流直接作用在倾斜的导风板上,由导风板对气流进行导流、扩散使得进入轿厢空气流动更加均匀,提供乘客的舒适感;经过通风口的气流作用在倾斜的导风板上,避免了气流垂直作用在板材上产生的震动、噪声,提高轿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的仰视图;

图5图4中的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风端板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包括轿顶板10,轿顶板10的左侧设有左顶槽架11,轿顶板10的右侧设有右顶槽架12,轿顶板10的后侧还设有风扇安装座13,轿顶板10的后侧还设有与左顶槽架11和右顶槽架12固定相连的导风端板20,导风端板20包括连接体21和导风板22,连接体21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连接体21的直角边与左顶槽架11和右顶槽架12固定相连,导风板22固定在连接体21的斜边上,连接体21的上边的长度小于连接体21的下边的长度,连接体21的上边与轿顶板10相连且位于风扇安装座13的下方,导风板22位于风扇安装座13上的通风口14的下方。该实施例中的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通过在轿顶板下方固定具有倾斜导风板的导风端板,所述导风板位于所述风扇安装座上的通风口的下方,由此使得经过通风口吹出的气流直接作用在倾斜的导风板上,由导风板对气流进行导流、扩散使得进入轿厢空气流动更加均匀,提供乘客的舒适感;经过通风口的气流作用在倾斜的导风板上,避免了气流垂直作用在板材上产生的震动、噪声,提高轿厢的舒适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风均匀的电梯吊顶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连接体21与导风板22上均设有拉铆孔,铆钉23穿过拉铆孔将连接体21与导风板22固定连接为一体,由此可快速第实现导风端板20的加工制造,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导风端板20可作为一个整体与轿顶板进行组装,加工效率高。具体而言,连接体21与导风板22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拉铆孔,即连接体21的上、下沿各设有一组拉铆孔,导风板22的上、下沿对应地各设有一组拉铆孔。在该实施例中,连接体21的两端均设有通孔,连接体21的内侧与所述通孔相应的位置焊接有连接螺母24,螺栓与连接螺母24配合将导风端板20固定在左顶槽架11和右顶槽架12上,由此实现导风端板20的固定,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装配效率高。具体而言,连接体21的两端各设有三个通孔,每个通孔处相应地焊接固定一个连接螺母。螺栓穿过弹垫、平垫等于连接螺母配合将导风端板固定在轿顶板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风扇安装座13包括两个固定短板131和一个固定横板132,固定短板131、固定横板132与轿顶板10的后沿15构成引风腔,轿顶板10上设有通风口14,通风口14的位置与导风板22在轿顶板10上的投影位置相对,由此使得经过风扇30产生的空气经过通风口14吹出的空气直接作用在倾斜的导风板上,避免了气流垂直作用在板材上产生的震动、噪声,提高轿厢的舒适性。在上述实施例中,左顶槽架11和右顶槽架12上还安装有照明灯40,由此可满足轿厢内的照明需求,使得该吊顶集成化程度高,便于组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