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299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起重机,特别是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吊车。臂架式起重机包括:起升机构、变幅机构、旋转机构。依靠这些机构的配合动作,可使重物在一定的圆柱形空间内起重和搬运。臂架式起重机多装设在车辆上或其他形式的运输(移动)工具上,这样就构成了运行臂架式旋转起重机。如汽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浮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等。

随着海洋、内河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对于港口移动式起重机需求日益增加,移动式港口起重机快速发展,国内外港口码头对设备轻量化、能耗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起重机塔身机构为了保证结构强度,用料多,塔身材料厚度厚,从而造成整个起重机的重量大大增大,增加移动式起重机的能耗,同时塔身结构较大,受风面积大,港口风大容易对塔身造成损伤,严重时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行走机构、转台、上塔架、下塔架、变幅油缸和吊臂,转台转动设置在底座行走机构上侧,下塔架下端固定在转台上,上塔架下端可拆卸固定在下塔架上端,吊臂一端铰接在上塔架侧面,变幅油缸下端铰接在转台侧面,变幅油缸上端铰接在吊臂下侧,所述上塔架主要由两侧支架和桁架杆构成,两侧支架相互平行并且竖直固定在下塔架上端,若干桁架杆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两侧支架之间并且桁架杆两端固定在两侧支架内侧,两侧支架上端吊臂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钢丝绳滑轮耳座,两侧支架由变径部分和等径部分组成,变径部分的支架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增大并且最下侧宽度与下塔架宽度相等,等径部分上下宽度一致并与下塔架宽度相等,所述下塔架为六面俱全的长方体支架,底座行走机构与吊臂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重。

进一步地,所述上塔架下侧还设置有若干组交叉设置的加强筋,加强筋交叉设置并且固定在两侧支架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两侧支架为工字梁支架,包含侧板及垂直于侧板设置并且固定在侧板外轮廓上的侧边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下塔架四个侧面均上开有一个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下塔架左右两侧通风口为竖直设置的U型孔,下塔架前后两侧通风口为带倒角的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孔。

进一步地,还包含两根拉杆,拉杆设置在起重机与吊臂相对的一侧,两根拉杆下端铰接在转台上,两根拉杆上端分别铰接在两侧支架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上塔架和下塔架可拆卸固定的方式为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塔架下端焊接固定在转台上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新型塔架由上塔架和下塔架组成,通过高强度螺栓法兰连接,方便拆卸、运输。

2、下塔架直接焊接在转台结构上,侧面腹板开人孔、减重孔,内部布置起升机构,合理、充分利用空间。

3、上部塔架两侧采用变截面工字梁设计,与塔架结构受力默契配合,极大的实现轻量化设计。

4、两侧工字梁通过桁架式杆系连接,力的传递简单明确,重量更轻,还极大的减小了塔架的迎风面积,降低风载荷影响。

5、下塔架顶部采用焊接形式,提高了抵抗臂架传递来的扭力影响,使得整机稳定性更好,操作人员驾驶舒适性更高。

6、新型的塔架结构应用于移动式起重机上,降低了原有结构形式的整机重量、重心位置。

7、新型塔架结构通过拉杆与转台、配重连接,直接将臂架吊载带来的力流传递给配重,利用配重平衡受力,完美的实现的力流的传递。

8、通过降低整机的重量、重心,整机的轮压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减小行走机构的功率,减少设备对码头基建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塔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包含底座行走机构1、转台2、上塔架3、下塔架4、变幅油缸5和吊臂6,转台2转动设置在底座行走机构1上侧,下塔架4下端固定在转台2上,上塔架3下端可拆卸固定在下塔架4上端,吊臂6一端铰接在上塔架3侧面,变幅油缸5下端铰接在转台2侧面,变幅油缸5上端铰接在吊臂6下侧,变幅油缸5伸缩控制吊臂6沿着铰接部位上下转动。

上塔架3主要由两侧支架7和桁架杆8构成,两侧支架7相互平行并且竖直固定在下塔架4上端,若干桁架杆8由上至下水平设置在两侧支架7之间并且桁架杆8两端固定在两侧支架7内侧,两侧支架7上端吊臂一侧的侧面设置有钢丝绳滑轮耳座9,两侧支架7由变径部分10和等径部分11组成,变径部分10的支架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增大并且最下侧宽度与下塔架4宽度相等,等径部分11上下宽度一致并与下塔架4宽度相等。上塔架3下侧还设置有若干组交叉设置的加强筋12,加强筋12交叉设置并且固定在两侧支架7边沿。两侧支架7为工字梁支架,包含侧板及垂直于侧板设置并且固定在侧板外轮廓上的侧边支架。

下塔架4为六面俱全的长方体支架,底座行走机构1与吊臂6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配重13。下塔架4四个侧面均上开有一个通风口14。下塔架4左右两侧通风口14为竖直设置的U型孔,下塔架4前后两侧通风口14为带倒角的上底边大于下底边的梯形孔。

一种新型塔架结构移动式起重机还包含两根拉杆15,拉杆15设置在起重机与吊臂6相对的一侧,两根拉杆15下端铰接在转台2上,两根拉杆15上端分别铰接在两侧支架7侧面。上塔架3和下塔架4可拆卸固定的方式为法兰连接。下塔架4下端焊接固定在转台2上侧。新型塔架由上塔架和下塔架组成,通过高强度螺栓法兰连接,方便拆卸、运输。下塔架直接焊接在转台结构上,侧面腹板开人孔、减重孔,内部布置起升机构,合理、充分利用空间。上部塔架两侧采用变截面工字梁设计,与塔架结构受力默契配合,极大的实现轻量化设计。两侧工字梁通过桁架式杆系连接,力的传递简单明确,重量更轻,还极大的减小了塔架的迎风面积,降低风载荷影响。下塔架顶部采用焊接形式,提高了抵抗臂架传递来的扭力影响,使得整机稳定性更好,操作人员驾驶舒适性更高。新型的塔架结构应用于移动式起重机上,降低了原有结构形式的整机重量、重心位置。新型塔架结构通过拉杆与转台、配重连接,直接将臂架吊载带来的力流传递给配重,利用配重平衡受力,完美的实现的力流的传递。通过降低整机的重量、重心,整机的轮压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减小行走机构的功率,减少设备对码头基建的要求。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