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403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产品供料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供料机构。



背景技术:

装满产品的托盘为满盘,在满盘的运输供料过程中,现有的设备不能实现准确而高效地转运,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供料机构,以实现满盘产品准确而高效地转运,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产品供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品供料机构,装满产品的托盘为满盘,不装产品的托盘为空盘,包括产品抓取装置以及位于产品抓取装置两侧的满盘运输装置和空盘运输装置,满盘运输装置包括从上而下叠放有满盘的满盘定位架、位于满盘定位架底部两侧托住最底下满盘的满盘支撑板、位于最底下满盘正下方的顶部托起满盘的承托轴Ⅱ,满盘支撑板连接有控制其夹紧或松开满盘的满盘气缸,承托轴Ⅱ连接有控制其上下运动的马达Ⅱ;空盘运输装置包括从上而下叠放有空盘的空盘定位架、位于空盘定位架底部两侧托住最底下空盘的空盘支撑板、位于最底下空盘正下方的顶部托起空盘的承托轴Ⅰ,空盘支撑板连接有控制其夹紧或松开空盘的空盘气缸,承托轴Ⅰ连接有控制其上下运动的马达Ⅰ;产品抓取装置包括夹取产品的夹爪、控制夹爪抓紧或松开产品的夹爪气缸、控制夹爪气缸上下运动的升降气缸以及连接于升降气缸侧面的将夹爪上的产品运输到其他工位的搬送电缸Ⅰ,承托轴Ⅱ与承托轴Ⅰ的顶部下方穿设安装有搬送电缸Ⅱ,搬送电缸Ⅱ将满盘从承托轴Ⅱ运输到夹爪下方,而后将被夹爪夹完产品的空盘运输到承托轴Ⅰ。

进一步地,搬送电缸Ⅰ和搬送电缸Ⅱ的运动方向水平且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产品抓取装置上方罩设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化供料机构,高效;产品抓取装置外有保护罩,安全;空盘、满盘定位架让托盘有序堆放,避免倾倒。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其中:1.满盘,2.空盘,3.满盘定位架,4.满盘支撑板,5.承托轴Ⅱ,6.满盘气缸,7.马达Ⅱ,8.空盘定位架,9.空盘支撑板,10.承托轴Ⅰ,11.空盘气缸,12.马达Ⅰ,13.夹爪气缸,14.升降气缸,15.搬送电缸Ⅰ,16.搬送电缸Ⅱ,17.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产品供料机构,装满产品的托盘为满盘1,不装产品的托盘为空盘2,包括产品抓取装置以及位于产品抓取装置两侧的满盘运输装置和空盘运输装置,满盘运输装置包括从上而下叠放有满盘1的满盘定位架3、位于满盘定位架3底部两侧托住最底下满盘1的满盘支撑板4、位于最底下满盘1正下方的顶部托起满盘1的承托轴Ⅱ5,满盘支撑板4连接有控制其夹紧或松开满盘的满盘气缸6,承托轴Ⅱ5连接有控制其上下运动的马达Ⅱ7;空盘运输装置包括从上而下叠放有空盘2的空盘定位架8、位于空盘定位架8底部两侧托住最底下空盘2的空盘支撑板9、位于最底下空盘2正下方的顶部托起空盘2的承托轴Ⅰ10,空盘支撑板9连接有控制其夹紧或松开空盘的空盘气缸11,承托轴Ⅰ10连接有控制其上下运动的马达Ⅰ12;产品抓取装置包括夹取产品的夹爪、控制夹爪抓紧或松开产品的夹爪气缸13、控制夹爪气缸13上下运动的升降气缸14以及连接于升降气缸14侧面的将夹爪上的产品运输到其他工位的搬送电缸Ⅰ15,承托轴Ⅱ5与承托轴Ⅰ10的顶部下方穿设安装有搬送电缸Ⅱ16,搬送电缸Ⅱ16将满盘1从承托轴Ⅱ5运输到夹爪下方,而后将被夹爪夹完产品的空盘2运输到承托轴Ⅰ10。

搬送电缸Ⅰ15和搬送电缸Ⅱ16的运动方向水平且相互垂直。

产品抓取装置上方罩设有保护罩17。

满盘支撑板固定住最底下满盘,其上有数个满盘。马达Ⅱ带动承托轴Ⅱ上升,直到承托轴Ⅱ托住最底下满盘,满盘气缸带动满盘支撑板松开最底下满盘,马达Ⅱ带动承托轴Ⅱ下降一个托盘的高度,此时,倒数第二个满盘位于满盘支撑板内侧,满盘气缸带动满盘支撑板夹紧倒数第二个满盘,马达Ⅱ带动承托轴Ⅱ和最底下满盘继续下降,将最底下满盘放在搬送电缸Ⅱ上,搬送电缸Ⅱ将最底下满盘搬送到夹爪气缸的夹爪下方,升降气缸向下,夹爪气缸控制夹爪夹住第一个产品,升降气缸上升,搬送电缸Ⅰ控制升降气缸平移,将第一个产品搬送到其他工位。夹爪气缸返回抓取第二个产品,当所有产品抓取完后,搬送电缸Ⅱ将空托盘搬送到左面承托轴Ⅰ正上方,马达Ⅰ带动承托轴Ⅰ上升直到顶住上面的最底下空盘,空盘气缸带动空盘支撑板松开最底下空盘,马达Ⅰ带动承托轴Ⅰ继续上升一个空盘的高度,空盘气缸带动空盘支撑板前进,托住所有空盘,马达Ⅰ带动承托轴Ⅰ下降。循环本模式开始搬送下一个满盘,继续供料。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