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多个中央操作的锁定元件的无菌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696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中央操作的锁定元件的无菌容器,并且尤其涉及包括可通过至少一个共同操作杆经由操作带来操作的多个锁定元件的无菌容器,其中操作元件的数量小于由后者可操作的锁定元件的数量。



背景技术:

对绝大多数临床活动和手术来说,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和/或任何其他工具的无菌性是必不可少的。出于所述原因,例如使用装备/填充有医疗器械的无菌容器(也称为灭菌容器)。

然后,例如在高压釜中在装备/填充状态下加热灭菌容器持续预定时间段达到预定灭菌温度,直到粘附到医疗器械的可能微生物已经被杀死。

在灭菌过程期间,例如在高压釜中,在无菌容器内形成冷凝物。为了从无菌容器中移除所述冷凝物,在包括冷凝物的主动排放的容器系统中,使用无菌容器中主导的正压与灭菌室内主导的负压之间的压力差来排放冷凝物。

常规无菌容器通常包括可附接到容器槽的盖或门、以及盖或门通过其来保持闭合并锁定在无菌容器上的一个或两个锁定元件。在此类常规无菌容器中,在冷凝物的主动排放期间,由于无菌容器内部与灭菌室之间的压力差,可能发生容器槽的变形以及容器主体和容器盖的相应变形,这些变形可能允许超压泄漏或发生压力补偿。

但是,此类变形导致以下事实:在这种不受控制的压力补偿之后,将没有足够的压力保留在无菌容器中以用于成功地排放无菌容器中容纳的全部冷凝物。这会在无菌容器内产生不期望的残余水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冷凝物的主动排放的无菌容器,其中由于压力差造成的无菌容器变形在很大程度上被避免或者相应地不会导致任何压力损失。

所述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容器来实现。有利的进一步发展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包括冷凝物的主动排放的无菌容器包括可通过(至少)一个共同操作杆经由(至少)一个操作带来操作的多个可操作锁定元件。即,多个锁定元件或锁定单元(与容器周边间隔开)被(功能上)组合成一个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装置或操作单元(独立于所述结构的可能的另外锁定机构)来共同地致动。因此,操作力等同于已知现有技术的操作力,然而通过由一个操作单元共同/中央操作的多个锁定单元的布置来提高闭合安全性。

因此,关键想法在于以下事实:在容器周边(也称为容器圆周)上彼此间隔开或者与开口间隔开的多个锁定元件提供无菌容器的容器盖/门与容器槽之间的稳定多点连接,这增加了无菌容器抵抗变形的阻力。以此方式,避免了由于灭菌过程期间的变形而引起的泄漏,并且可以利用无菌容器内部与灭菌室之间的压力补偿,用于以受控和有效的方式来排放灭菌容器中形成的冷凝物。

换言之,在容器槽和容器盖处定位了布置在其上的多对锁定元件,其中每对锁定元件中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可移动地保持为在容器槽上或容器盖上不可拆卸,并且可以与相同对的另一个锁定元件进行锁定接合。至少一个优选柔性的操作带(也被称作致动带)包括在其上安装/形成的接合构件/接合部分(诸如突起/凹槽、孔等),其没有固有的锁定功能,即其不直接定位在锁定力通量内,而是操作/致动一对相应锁定元件的可移动锁定元件以用于锁定/解锁。以此方式,操作带的尺寸只需要根据操作功能来确定,因为它本身不需要吸收任何锁定力。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有利实施方案,无菌容器包括两个操作杆,其中的每一个联接到多个(多于一个)锁定元件并且共同实现用于打开和闭合无菌容器的双手操作。所述两个操作杆优选布置在无菌容器的相对侧上。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至少一个)操作杆被设计成当其被带入锁定位置时超过偏心点,从而防止至少一个操作杆无意中和自动弹开到打开位置中(自锁)。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在与联接到其的操作带的(至少一个)操作杆相对的端部处设置弹性拉伸元件(优选为弹簧),其优选紧固在无菌容器(盖或槽)上。在打开无菌容器盖或者将操作杆偏移到打开位置期间,拉伸元件用于辅助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在返回打开位置时经由(至少一个)操作杆通过操作带来推回原处。此外,拉伸元件减少无菌容器的锁定机构内的游隙。

锁定元件可以优选为钩形或爪形的枢转元件、可移动锁定销或可移动蘑菇形锁定螺栓。在通过枢轴元件锁定时,通过将操作杆操作成处于锁定位置,向联接到其并沿容器或盖/门周边延伸的操作带施加张力(或压力),从而致使支撑在容器槽或盖上的枢轴元件枢转,使得它们接合在对应的相对件(诸如孔眼、闩锁或类似的底切)中,这致使无菌容器被锁定。当蘑菇型锁定螺栓或锁定销被用作锁定元件时,操作带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楔形曲柄或凸起,当对操作带施加张力/压力时,所述楔形曲柄或凸起沿操作带的纵向移动从而致使闭合锁定销/蘑菇型锁定螺栓在基本上与操作带纵向成直角地延伸的方向上位移,直到锁定销/蘑菇型锁定螺栓与对应的相对件(诸如凹槽或孔眼)啮合为止。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操作带基本上遵循无菌容器的盖/门的轮廓(周边)。换言之,操作带至少部分地基本上沿着无菌容器的盖的外边缘或内边缘延伸。再换言之,操作带沿着面向无菌容器的容器槽的容器盖内表面延伸。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设置了基本上围绕无菌容器的盖的整个周边行进的单件式操作带。换言之,这种柔性操作带形成围绕无菌容器的盖的周边行进的(开放)环。操作带可以是缆线牵引装置、杆系统和/或扁平条。

可替代地,还可以设置多个操作带,所述操作带在无菌容器的盖的周边上是圆周的以用于相应的限定部分。例如,可以设置两个操作带,每个所述操作带围绕无菌容器的盖的相应一半行进。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操作带优选地经由无菌容器(槽或盖)上的轴承元件在盖的拐角处被支撑和/或引导。这有助于操作杆的操作。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操作带专门用于操作联接到操作带的锁定元件。这就是说除了操作锁定元件的所述主要功能之外,操作带没有其他辅助功能。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操作带也是在容器盖或容器槽上不可释放的。以此方式,即使在重复打开和闭合无菌容器的情况下,操作带也不会从后者脱离并且因此被保护免受损坏,这有助于延长无菌容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任选地将必须单独要求的另一个有利实施方案,每对锁定元件的单独锁定元件包括内部锁定元件,其被支撑以便在容器槽或容器盖上可移动和/或枢转,并且其可操作地接合在操作带(2)中以用于致动移动/锁定/解锁。

每个锁定元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锁定构件。在所述背景下,操作性接合可以被理解为以下事实:相应的锁定构件未固定到操作带而仅由所述操作带可操作。换言之,操作带仅适于以操作方式作用在锁定构件上,而没有任何锁定构件紧密地连接到操作带。

附图说明

从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另外优点和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菌容器,其包括两个操作杆和闭合的操作带;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菌容器,其包括操作杆和闭合的操作带;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菌容器,其包括两个操作杆和两个操作带;

图4示出用于操作带的导轨在无菌容器密封件内的插入;以及

图5a-c示出各种类型的锁定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包括冷凝物的(主动)排放的无菌容器1,所述无菌容器1具有可通过两个共同操作杆3经由两个操作带2操作的多个锁定元件4。即使这里例举了包括冷凝物的主动排放的无菌容器,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任何其他无菌容器。

更具体地说,无菌容器1包括容器槽1a和容器盖1b,其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目前两个)闭合或锁定机构来彼此锁定,每个闭合或锁定机构由(至少)一个操作杆3、联接到操作杆3的一个操作带2、以及联接到操作带2的多个锁定元件4组成。即,沿着容器盖(或门)的周边间隔开的多个锁定元件或锁定单元4经由作为力传递装置的共同操作带2来联接或可操作地联接到相应的操作杆或操作单元3。

在所述具体实施方案中,两个操作带2通过端侧重叠、或通过适当的伸缩式联接元件来进行组合,以便形成围绕无菌容器1的盖的整个周边行进并基本上遵循其轮廓的闭合环。两个操作带2优选在无菌容器的打开操作期间、以及在无菌容器的闭合或锁定操作期间连续地处于张力下;因此,作为操作带的替代,还可以使用缆线牵引装置(例如,由钢丝绳制成的)。

每个操作杆2具有两个臂5、6,其中的一个臂5紧密连接到无菌容器或一个操作带2的端侧,并且另一个臂6可移动地连接到另一个操作带2的端侧,使得通过容器盖上或容器槽上的适当轴承7利用臂5和6将操作带2支撑在关节点区域中,使得它们可以经由操纵杆3在纵向上位移而不从容器盖或容器槽中脱离。

当操作杆3中的一个被致动或操作时,操作杆3的可移动支撑臂移动并且因此允许操作杆的另一个臂被折叠,其中两个操作带2相对于彼此在纵向方向上移动。有利地,每个操作杆都被设置尺寸,使得在折叠操作杆的一个臂5时超过偏心点,从而防止操作杆3无意中自动弹开(自锁在闭合位置中)。

根据图1的锁定机构的功能可以被描述如下:

为了通过容器槽来锁定容器盖,设置在无菌容器的相对侧上的两个操作杆3被顺序地或并行地折叠到闭合位置中。在这样做时,两个操作带2在其端侧重叠或伸缩式联接构件的区域中朝向彼此移动,使得联接到相应操作带的锁定元件4被共同操作。如果每个操作杆3的一个臂5固定地铰接到容器盖或容器槽,则每个操作杆独立地且单独地作用在操作带2上。但是,如果每个操作杆3的一个臂5铰接到一个操作带并且另一个臂6铰接到相应的另一个操作带,则两个操作杆中的每一个作用于多个锁定元件联接到的每个操作带。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菌容器1,其包括仅一个操作杆3和仅一个操作带2。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与图1相似或类似的部件。

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操作带2也是以基本上跨过容器盖的整个周边的扁平带或杆系统的形式。由于操作带2优选在无菌容器1的打开操作期间、以及在无菌容器1的闭合或锁定操作期间连续地处于张力下,因此作为杆系统的替代方案,还可以使用缆线牵引装置(例如,由钢丝绳制成的)。

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操作杆3的臂5固定联接到容器盖或容器槽,并且另一个臂铰接到操作带2的一端。操作带2的另一端优选经由安装在容器盖上或容器槽上的偏置弹簧(图3中未详细示出)来保持在拉伸应力下。

当一个操作杆3因此折叠到闭合位置时,操作带2的自由端朝向偏置弹簧移动,其中弹簧被进一步拉伸。因此,联接到操作带2的锁定元件4被致动以用于将容器盖锁定到容器槽。

图3所示的无菌容器1同样包括两个操作杆3和两个操作带2。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与先前附图中相似或类似的部件。

在所述实施方案中,两个操作带2彼此分开配置,并且其中的每一个仅围绕无菌容器1的盖的整个周边的一半行进。以此方式,它们围绕容器盖形成开放环。一个操作带2与每个操作杆3相关联。操作带2在其与相应操作杆3相对的端部处包括以螺旋弹簧形式的拉伸弹簧8,其提供通过将相应操作杆3折叠到闭合位置而施加的力的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有助于使锁定元件4返回打开位置,并且减小杠杆与操作带之间以及操作带与锁定元件4之间的游隙。

在无菌容器1的盖的拐角处,操作带2此外还经由辊7来支撑,以便有助于通过相应的操作带2来操作锁定元件4。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无菌容器1的截面图,根据所述截面图,操作带2相对于无菌容器的盖1a和无菌容器1的密封件9的布置是明显的。整个闭合机构设置在密封件9的外部,并且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突出到无菌容器1的内部中。密封件9设置在无菌容器1的盖1a与容器槽1b之间。在无菌容器1的闭合操作期间,通过作为上述锁定元件4的实例的可旋转闩锁、偏心机构或斜面将盖1a拉到容器槽1b上。在所述情况下,密封件9构成弹性部件。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操作带2例如是以杆系统和/或缆线牵引装置的形式,并且在由密封件9和盖1a的壁形成的空腔内延伸。换言之,密封件9搁置在无菌容器1的容器槽1b的边缘上,并且因此位于容器槽1b与无菌容器1的盖1a之间。在被从容器槽1a突出的容器盖1b以屋顶状的方式遮蔽的区域中,操作带2延伸到容器槽1b的外侧(在外侧)。

图5a至图5b示出以枢转地铰接到容器盖或容器槽的钩形或爪形枢转元件形式的锁定元件4,其通过操作带2从打开位置(图5a,无菌容器被打开和解锁)枢转到锁定位置(图5b,无菌容器被闭合和锁定)。在所述图中,操作带2优选是缆线牵引装置。当操作缆线牵引装置2时,以钩形枢转元件形式的锁定元件从解锁位置向外枢转约90°(参见图5a),直到处于其与相对件10(在所述实施方案中所述相对件10以销的形式)相啮合的锁定位置(参见图5b)。在所述实施方案中,围绕枢转点11可旋转地支撑锁定元件4。

作为替代方案和/或此外,如图5c所示,无菌容器1还可以包括以锁定销形式的至少一个锁定元件4。这种锁定元件4基本上由安装成可在平台或保持器上轴向移动的销组成。楔形曲柄或坡道12设置在操作带2上。当操作带2被操作时,楔形曲柄12沿着操作带2的纵向方向并且在锁定元件/销4的平台/保持器的下方移动,从而导致锁定销位移到其轴向方向,所述轴向方向基本上与操作带2的纵向方向成直角地延伸,直到锁定销插入以容器槽或容器盖(锁定位置)上的孔眼或凹槽形式的相对件10中。这在这种锁定销被弹簧偏置时是有利的,使得当操作杆再次展开时,它将自动返回解锁位置。

总之,本发明涉及包括可通过至少一个共同操作杆经由至少一个操作带来操作的多个锁定元件的无菌容器。这允许以可靠的方式来主动排放冷凝物并且控制压力补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