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给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473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片材给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给送片材的片材给送装置、以及一种配置有片材给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例如复印机和传真机的图像形成装置通常设置有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部处的盒,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抽出盒,并且将由给送辊给送的片材存储在盒中。存储在盒中的片材的侧边缘位置由侧边缘管制部件管制,片材的后边缘位置由后边缘管制部件管制。侧边缘管制部件和后边缘管制部件分别以对应于片材尺寸的方式而被可移动地支撑。

迄今为止,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64840已经提出了一种配置有片材给送盖的图像形成装置,片材给送盖可以相对于其上支撑片材的片材给送单元而打开和关闭,以为了减小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并且在打开状态中片材可以放置在片材给送盖上。

根据上述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64840中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状态为构造成管制片材的后边缘位置的后边缘管制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片材给送盖上。用户首先在打开状态中将片材放在片材给送单元以及片材给送盖上。然后,相对于片材给送单元移动侧边缘管制部件以管制片材的侧边缘位置,并且相对于片材给送盖移动后边缘管制部件以管制片材的后边缘位置。由此,图像形成装置稳定地给送片材,而不会引发片材的歪斜给送或卡住。

然而,在堆叠小尺寸片材(例如,明信片尺寸片材)的状态下,片材的后边缘可能够不着片材给送盖上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后边缘管制部件将不会管制片材的后边缘位置,片材的给送变得不稳定,从而易于发生片材的歪斜给送或卡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给送装置包括: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包括构造成支撑片材的支撑部分、以及构造成给送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片材的给送部分;枢转部分,所述枢转部分在片材给送方向上设置在支撑部分的上游并且相对于主体部分可枢转地支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枢转部分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中与支撑部分一起支撑片材;滑动部分,所述滑动部分可滑动地支撑在枢转部分上;第一管制部分,所述第一管制部分构造成抵靠滑动部分并且管制滑动部分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第二管制部分,所述第二管制部分构造成管制支撑在支撑部分上的片材的位置;以及跨越支撑部分和滑动部分形成的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构造成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在支撑部分和滑动部分之间引导第二管制部分。

参考附图,根据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片材给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3a是示出了片材给送托盘的透视图。

图3b是示出了形成在引导部分上的孔的放大视图。

图4a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4b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仰视透视图。

图5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前视透视图。

图5b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后视透视图。

图6a是示出了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的透视图。

图6b是示出了定位于第二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的透视图。

图6c是示出了定位于第三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的透视图。

图6d是示出了定位于第四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的透视图。

图7a是示出了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的透视图。

图7b是剖面a7-a7的剖面视图,示出了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

图7c是剖面b7-b7的剖面视图,示出了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后边缘管制部件。

图8a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爪部分抵靠片材给送托盘的肋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b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爪部分抵靠片材给送托盘的肋部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8c是剖面a8-a8的剖面视图,示出了滑动部件的爪部分抵靠片材给送托盘的肋部的状态。

图9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倾斜表面抵靠滑动部件的爪部分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b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倾斜表面抵靠滑动部件的爪部分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9c是从后边缘管制部件的倾斜表面抵靠滑动部件的爪部分的状态的前侧获取的透视图。

图10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二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b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二位置中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10c是从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二位置中的状态的前侧获取的透视图。

图11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爪部分抵靠滑动部件上的孔的前边缘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b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爪部分抵靠滑动部件上的孔的前边缘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11c是剖面a11-a11的剖面视图,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的爪部分抵靠滑动部件上的孔的前边缘的状态。

图12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三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2b是从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三位置中的状态的上侧获取的透视图。

图12c是剖面a12-a12的剖面视图,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三位置中的状态。

图13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四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3b是剖面a13-a13的剖面视图,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四位置中的状态。

图14a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爪部分与片材给送托盘上的肋部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4b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爪部分与片材给送托盘上的肋部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14c是示出了滑动部件的爪部分与片材给送托盘上的肋部之间的接合被释放的状态的剖面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6是示出了片材给送托盘定位于关闭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7a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片材给送装置的透视图。

图17b是示出了片材给送装置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18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二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8b是剖面a18-a18的剖面视图,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二位置中的状态。

图19a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在滑动部件之上移动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9b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在滑动部件之上移动的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20是示出了后边缘管制部件定位于第四位置中的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整体结构)

首先,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作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00是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激光束打印机。如图1和2中所示,打印机100包括构造成给送片材的片材给送装置102、以及构造成在从片材给送装置102给送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101a。

图像形成部分101a采用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熟知技术。具体地说,首先,图像形成部分101a通过从激光扫描器单元照射的激光束而在处理盒内的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显影单元将静电潜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接下来,图像形成部分101a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从片材给送装置102给送的片材上,并且之后通过定影单元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片材上,据此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片材给送装置102包括:设置在用作主体部分的打印机主体101上的底板12、构造成给送放置在底板12上的片材s且用作给送部分的给送辊20、以及以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01可打开/可关闭的状态支撑的片材给送托盘11。用作支撑部分的底板12支撑片材s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用作枢转部分的片材给送托盘11能够支撑片材s的上游侧。如下所述,用作滑动部分的滑动部件15可滑动地支撑在片材给送托盘11上,片材给送托盘11与滑动部件15一起构成上游片材支撑部分104。上游片材支撑部分104在片材给送方向上设置在底板12的上游。

沿着与片材给送方向正交的片材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分12a形成在底板12上,并且一对侧部管制板13和13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引导部分12a上。侧部管制板13和13管制支撑在底板12上的片材s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部分的位置。此外,构造成管制片材s的前边缘(即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下游端位置)的前边缘管制表面12b形成在底板12上。

片材给送托盘11构造成能够在作为第一位置的打开位置(参考图1)和作为第二位置的关闭位置(参考图16)之间围绕用作支轴的枢转轴11g而枢转,并且在片材给送托盘定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片材给送托盘用作打印机主体101的侧壁。后边缘管制部件14通过位于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滑动部件15而在片材给送方向上可移动地得以支撑,如下所述。

为了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用户将片材给送托盘11从关闭位置枢转至打开位置,并且打开打印机主体101内的其中存储片材的片材存储空间103。然后,用户将片材s插入至片材存储空间103中,并且将片材s放在底板12和片材给送托盘11上,以便通过侧部管制板13和13、前边缘管制表面12b和后边缘管制部件14而管制片材s的位置。由此,当片材被给送辊20给送时,片材s将不会偏离,并且可以稳定地给送片材,而不会引发片材的歪斜给送或卡住。

(关于后边缘管制部件的操作的结构)

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关于用作第二管制部分的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操作的结构。如图3a中所示,片材给送托盘11包括构造成可滑动地支撑滑动部件15的一对引导部分11b和11b、以及用作第一管制部分的抵接表面11c,滑动部件15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下游端15c(参考图4a)抵靠所述抵接表面。格状的肋部11h形成在片材给送托盘11的除了光滑表面11k(所述光滑表面用作滑动部件15的移动轨迹)之外的区域中,从而减少对片材s的摩擦力,并且改进片材给送托盘11的刚度。

在片材给送托盘11定位于关闭位置中的状态下向上突出的肋部11a和11d形成在片材给送托盘11的光滑表面11k上。孔11e和11f分别形成在该对引导部分11b和11b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对称位置处,如图3a和3b中所示。

如图4a和4b中所示,在滑动部件15上形成构造成抵靠片材给送托盘11的抵接表面11c的下游端15c、构造成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孔11e和11f接合的钩15f和15f、以及用作一对第二引导件的引导部分15g和15g。钩15f呈细长形,并且构造成能够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弹性地变形。

此外,在滑动部件15上形成孔15d和15e、抵接表面15h和15i以及爪部分15a。抵接表面15h设置在滑动部件15的底表面上,并且构造成与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用作第一止动件的肋部11d接合。用作接合部分和弹性部件的爪部分15a形成为呈细长形,并且构造成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弹性地变形,并且包括倾斜表面15a1以及向下突出的突出部分15b。

如图5a和5b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包括接合部分14e和14e、以及由用户抓持的把手部分114。通过与滑动部件15上的该对引导部分15g和15g接合的接合部分14e和14e,后边缘管制部件14相对于滑动部件15在片材给送方向上可移动地得以支撑。引导部分15g和15g形成为沿着片材给送方向突出,以便与接合部分14e和14e的上部局部地干涉,并且后边缘管制部件14被维持防止从滑动部件15向上脱离。如图1中所示,底板12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具有矩形切口12f,切口12f包括抵接表面12d以及用作一对第一引导件的引导部分12e和12e。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部分14e和14e与底板12的引导部分12e和12e接合,并且在片材给送方向上可移动地受引导。

如图5a和5b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具有爪部分14d、以及从下边缘部分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延伸的肋部14b。沿着片材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14a和14f形成在肋部14b的头端和基部处,并且用作朝向滑动部件15向下突出的突出部分的接合爪114d形成在爪部分14d的头端处。

(后边缘管制部件的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操作。在下文描述中,将仅仅描述该对引导部分11b、该对引导部分12e、该对引导部分15g、该对孔11e、该对孔11f、该对接合部分14e和该对钩15f中的一个,而将不再描述另一个。

如图6a至6d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操作,以便后边缘管制部件14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管制具有不同长度的各种尺寸的片材的后边缘,即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置。在此,与图6a中所示的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位置相对应的片材称为第一尺寸片材,与图6b中所示的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位置相对应的片材称为第二尺寸片材。与图6c中所示的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位置相对应的片材称为第三尺寸片材,与图6d中所示的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位置相对应的片材称为第四尺寸片材。第一尺寸片材是能够给送至片材给送装置102中的最大尺寸的片材,而第四尺寸片材是能够给送入至片材给送装置102中的最小尺寸的片材。

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管制第一尺寸片材的后边缘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管制第二尺寸片材的后边缘的位置称为第二位置。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管制第三尺寸片材的后边缘的位置称为第三位置,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管制第四尺寸片材的后边缘的位置称为第四位置。

首先,将描述用于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的操作。如图7a和7b中所示,在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下,接合部分14e的后边缘抵靠滑动部件15的抵接表面15i,并且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上游的移动得以管制。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爪114d以微小间隙与滑动部件15的孔15d接合,并且以游隙管制后边缘管制部件14相对于滑动部件15移动。

如图7c中所示,滑动部件15的钩15f与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孔11f接合,并且抵接表面15h以数毫米的间隙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肋部11d接合。因而,即使滑动部件15从图7c中所示的位置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上游移动,滑动部件15的抵接表面15h抵靠肋部11d,并且防止滑动部件15与片材给送托盘11脱离。即,肋部11d将滑动部件15定位在位于片材给送方向的上游处的第一滑动位置中。如上所述,以游隙管制滑动部件15相对于片材给送托盘11移动。

如图8c中所示,如果用户试图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则爪部分14d抵靠滑动部件15的孔15d,后边缘管制部件14与滑动部件15成一体并且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然后,滑动部件15的钩15f弹性变形并脱离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孔11f,并且如图8a和8b中所示,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抵靠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用作第二止动件的肋部11a。即,肋部11a将滑动部件15定位在位于片材给送方向的下游处的第二滑动位置中。

然后,滑动部件15的钩15f接合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用作定位部分的孔11e。例如,后边缘管制部件14在该位置中管制a4尺寸片材的后边缘位置、在第一位置中管制法定尺寸片材的后边缘位置、在第二位置中管制信函尺寸片材的后边缘位置、以及在第四位置中管制明信片尺寸片材或不规则尺寸片材的后边缘位置。

如果用户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图8a中所示的位置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则如图9a至9c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爪部分14d从滑动部件15的孔15d中移出。然后,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用作释放部分的倾斜表面14a抵靠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

在该状态下,如图10a至10c中所示,如果用户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下游移动,则倾斜表面14a被爪部分15a按压,并且爪部分15a在与片材给送方向交叉的箭头w的方向上移动。因而,爪部分15a的突出部分15b从肋部11a脱开,并且使得后边缘管制部件14能够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然后,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爪部分14d(或者接合爪114d)以微小间隙与滑动部件15的用作被接合部分的孔15e接合。由此,管制后边缘管制部件14相对于滑动部件15移动,并且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被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倾斜表面14a维持在受压的状态中。

在该状态中,如果用户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14和滑动部件15一体地移动,并且滑动部件15的钩15f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孔11e分离。然后,滑动部件15的下游端15c抵靠片材给送托盘11的抵接表面11c。由此,管制滑动部件15相对于片材给送托盘11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此时,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于第二位置中。根据本实施例,抵接表面11c形成在片材给送托盘11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处,但是布置方案不限于该示例。换言之,抵接表面11c可以布置在片材给送托盘11上的任意位置处,只要抵接表面11c抵靠滑动部件15以使得滑动部件15的下游端15c不在底板12上移动即可。即,滑动部件15的下游端15c在竖直方向上与底板12不重叠。

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爪部分14d与滑动部件15的孔15d和15e之间的摩擦力被设计成大于滑动部件15的钩15f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孔11e和11f之间的摩擦力。

如图11a至11c中所示,如果用户试图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第二位置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下游移动,则倾斜表面14a和肋部14b推压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但同时仅仅后边缘管制部件14移动。然后,如图12a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移动至滑动部件15在滑动方向上的下游端,并且此时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在第三位置中。还可以在滑动部件15上形成这样的孔,在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于第三位置中的状态下,爪部分14d可以与所述孔接合。

在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于第三位置中的状态下,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肋部14b与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分离,并且爪部分15a回复至自由状态。此时,如图12b和12c中所示,片材给送托盘11的肋部11a在片材给送方向上被爪部分15a的突出部分15b和基部边缘部分夹持。因而,以游隙管制滑动部件15相对于片材给送托盘11移动。

如图13中所示,如果用户试图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从第三位置进一步向下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部分14e从滑动部件15的引导部分15g移至底板12的引导部分12e。即,引导部分12e和15g组成连续引导部分30,所述连续引导部分用作跨越底板12和上游片材支撑部分104连续地形成的引导部分。连续引导部分30在底板12和上游片材支撑部分104之间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可移动地引导后边缘管制部件14。然后,连续引导部分30管制后边缘管制部件14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后边缘管制部件14由底板12的引导部分12e引导并且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的状态下,如图13a和13b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部分14e的前边缘端抵靠底板12的抵接表面12d。此时,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在第四位置中,所述第四位置管制可以由片材给送装置102给送的具有最小尺寸的片材的后边缘。此外,如前所述,由于滑动部件15被管制相对于片材给送托盘11移动,因此用户不能移动滑动部件15。

接下来,将描述用于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操作。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基本操作类似于参考图6a至13b所述的操作,但是滑动部件的爪部分15a从片材给送托盘11的肋部11a移出的操作与上述操作不同。因而,将主要描述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从片材给送托盘11的肋部11a移出的操作,并且省略与前文所述类似的描述。

在用户试图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第四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进而移动至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形成在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肋部14b上的倾斜表面14f抵靠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在这种状态下,如图11c中所示,如果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上游移动,则在肋部14b已经使爪部分15a在片材宽度方向上变形的状态下,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爪114d与滑动部件15的孔15e接合。

如果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上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爪114d抵靠孔15e的边缘部分,并且后边缘管制部件14与滑动部件15一体地移动。如图14a至14c中所示,如果形成在滑动部件15的爪部分15a上的突出部分15b移动经过了肋部11a,则滑动部件15的钩15f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孔11e接合。

如果用户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上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爪114d从孔15e移出,并且仅仅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上游移动。然后,如图15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14的接合部分14e的后边缘抵靠滑动部件15的抵接表面15i,并且爪部分14d与孔15d接合。

如果用户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上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14与滑动部件15一体地移动,并且滑动部件15的钩15f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孔11e脱离。然后,如图7c中所示,滑动部件15的钩15f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孔11f接合,并且后边缘管制部件14定位在第一位置中。如前所述,如果使后边缘管制部件1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上游移动,则滑动部件15的抵接表面15h抵靠片材给送托盘11的肋部11d,并且滑动部件15被管制相对于片材给送托盘11移动。

如上所述,后边缘管制部件14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片材给送方向上定位在片材给送托盘11的后边缘的上游,所述第四位置在片材给送方向上与片材给送托盘11的前边缘相比定位在下游。因而,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确定地管制具有各种尺寸的片材的后边缘,并且可以稳定地给送片材,而不会引发片材的歪斜给送或卡住。例如,甚至在片材的上游边缘未位于片材给送托盘11之上的小尺寸片材中,也可以确定地管制片材的上游端的位置。此外,滑动部件15可以通过操作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以互锁的方式移动,而无需从片材给送托盘11上移出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而可以改进可操作性。

此外,滑动部件15的下游端15c和片材给送托盘11的抵接表面11c彼此抵靠,从而防止滑动部件15的下游端15c在底板12上方移动。因而,滑动部件15不会跨越底板12和片材给送托盘11设置,并且即使在片材给送托盘11枢转时也可以防止损坏滑动部件15。

此外,在给送后边缘够不着片材给送托盘11的小尺寸片材(例如,明信片尺寸片材)的状态下,如图16中所示,可以以片材给送托盘11定位于关闭位置中的状态而给送片材。此外,在整个后边缘管制部件14由底板12的引导部分12e支撑的状态下,片材给送托盘11能够移动至关闭位置。如上所述,通过在片材给送托盘11对应于片材尺寸而关闭的状态下使用片材给送装置102,可以阻挡片材传输期间的操作噪声或传输噪声,并且可以降低噪声。此外,通过使用其中片材给送托盘11关闭的装置,可以以更紧凑的状态使用图像形成装置。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采用这样的结构,其中根据第一实施例形成在滑动部件15上的爪部分15a替换为杆26。因而,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要么在图中未示出,要么标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17b中所示,用作滑动部分的滑动部件25通过枢转轴25a而以可枢转的方式支撑用作接合部分和枢转部件的杆26,并且杆26被弹簧(未示出)沿着逆时针方向偏压。如图17b和19b中所示,杆26包括第一端部分26a和第二端部分26b,所述第一端部分能够抵靠后边缘管制部件24的肋部24b以及形成在滑动部件25上的止动件25j,所述第二端部分能够抵靠片材给送托盘21的肋部21a。第一端部分26a和第二端部分26b相互设置在相对两侧处,其中枢转轴25a设置在中心处。

(后边缘管制部件的操作)

作为第二管制部分的后边缘管制部件24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下文中,将仅仅详细地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部分,而省略对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结构的描述。

如图17a和17b中所示,在后边缘管制部件24定位于第一位置中的状态下,接合部分14e抵靠滑动部件25的抵接表面15i,并且爪部分14d与孔15e接合。在这种状态下,杆26的第一端部分26a抵靠后边缘管制部件24的肋部24b,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分与滑动部件25的止动件25j分离。

如果用户试图使后边缘管制部件2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向下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24的爪部分14d抵靠孔15e的边缘部分,并且后边缘管制部件24与滑动部件15一体地移动。然后,如图18a中所示,滑动部件25的下游端15c抵靠用作枢转部分的片材给送托盘21的抵接表面11c。此时,后边缘管制部件24定位于第二位置中。

如果用户试图使后边缘管制部件24沿着片材给送方向进一步向下游移动,则后边缘管制部件24的爪部分14d与孔15e脱离,并且如图19a中所示,仅仅后边缘管制部件24移动。然后,如图19b中所示,杆26的第一端部分26a与后边缘管制部件24的肋部24b分离,并且杆26通过弹簧(未示出)而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杆26的第一端部分26a停止而处于抵靠滑动部件25的止动件25j的状态中,并且此时,杆26的第二端部分26b在片材给送方向上与片材给送托盘21的肋部21a相对。由此,通过肋部21a而管制滑动部件25在片材给送方向上向上游的移动。

然后,后边缘管制部件24经过第三位置,并且从滑动部件15的引导部分15g转移至底板12的引导部分12e,并且如图20中所示,后边缘管制部件24移动至第四位置。为了使后边缘管制部件沿着片材给送方向从第四位置朝着第一位置向上游移动,后边缘管制部件24的肋部24b按压杆26的第一端部分26a,并且第二端部分26b和肋部21a之间的接合被释放。

如上所述,杆26可以将滑动部件25锁定至片材给送托盘21以及从片材给送托盘上释放滑动部件,而且后边缘管制部件24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而连续地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四位置。因而,即使将后边缘够不着片材给送托盘11的片材(例如明信片尺寸片材)放在底板12上,也可以确定地管制片材的后边缘位置,而无需将后边缘管制部件14从片材给送托盘11中移出。

由于滑动部件25和杆26由分离的构件形成,因此滑动部件25和杆26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改进设计的自由度。例如,滑动部件25可以由具有高刚度的材料制成以支撑片材,而杆26可以由具有高可滑动性的材料制成,从而杆可以枢转。

在第二实施例中,杆26设置成对用户可见,但是杆26可以设置在滑动部件25的内侧上,使得杆26不接触片材。由此,可以减少传输故障的发生率,并且可以改进外观。

已经参考采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打印机100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采用喷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喷墨系统中液体墨水通过喷嘴排出,以便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此外,后边缘管制部件14不限于管制在片材给送方向上的上游端位置。此外,后边缘管制部件14可以管制片材在片材宽度方向上的边缘的位置。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的这些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