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0503阅读:9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



背景技术:

桨叶是调距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在加工和装配桨叶时,通常通过吊带捆绑桨叶,以实现桨叶的吊装。但由于桨叶为异形结构,所以通过吊带并不容易实现桨叶的稳固捆绑,如果操作不当,将导致桨叶倾斜,无法实现平衡吊装,甚至造成桨叶的摔损,造成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桨叶不易吊装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所述吊装工装包括安装部件、吊装部件和连接臂,

其中,所述安装部件包括第一销轴、衬套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臂的一端,所述第一销轴的另一端用于穿过桨叶上的吊装孔,所述第一销轴的中部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桨叶的一侧相抵,所述衬套的一端套装在所述第一销轴的另一端上且与所述桨叶的另一侧相抵,所述衬套通过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销轴上;

所述吊装部件包括第二销轴和吊环,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安装在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销轴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边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销轴的外周壁,所述吊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销轴的另一端,且所述吊环位于所述连接臂和所述限位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螺杆和压板,所述压板的一侧与所述衬套的另一端相抵,所述第一销轴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孔,所述螺孔沿所述第一销轴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压板插装在所述螺孔内,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压板的另一侧相抵。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压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压板同轴布置,所述限位凸台插装在所述衬套的另一端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所述第一销轴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面,所述第一锥面插设在所述吊装孔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衬套的一端设有第二锥面,所述第二锥面插设在所述吊装孔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吊环上设有滑孔和吊孔,所述滑孔和所述吊孔间隔布置,所述第二销轴可滑动地插装在所述滑孔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滑孔与所述第二销轴间隙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螺母,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夹设在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间。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设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销轴的中部设有轴肩,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夹设在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轴肩之间。

在本发明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销轴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吊装孔与所述桨叶的叶梢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工装吊装桨叶时,首先将第一销轴插装至桨叶的吊装孔内,并套装上衬套,接着通过固定部件将衬套固定设置在第一销轴上,使得桨叶被限位凸起和衬套夹装固定在第一销轴上,然后分别将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固定安装至连接臂的两端,最后将吊带系装在吊环上,通过调整吊环在第二销轴上的位置,使得桨叶能够保持平衡吊装,在保持平衡之后,将吊环焊接固定在第二销轴上,以实现吊环的定位。通过安装部件实现了桨叶的吊装稳固性,通过吊装部件实现了桨叶的吊装平衡性,从而实现了桨叶稳固且平衡的吊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销轴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衬套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环的剖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安装部件,11-第一销轴,111-限位凸起,111a-第一锥面,112-第一螺母,12-衬套,12a-第二锥面,13-固定部件,131-螺杆,132-压板,133-挡板,134-限位凸台,2-吊装部件,21-第二销轴,211-限位板,212-第二螺母,213-轴肩,22-吊环,221-滑孔,222-吊孔,3-连接臂,a-桨叶,a1-叶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桨叶的吊装工装,桨叶上预先开设有吊装孔,吊装孔用于与吊装工装配合。如图1所示,该吊装工装包括安装部件1、吊装部件2和连接臂3。

其中,安装部件1包括第一销轴11、衬套12和固定部件13,第一销轴11的一端安装在连接臂3的一端,第一销轴11的另一端用于穿过桨叶a上的吊装孔,第一销轴11的中部设有限位凸起111,限位凸起111与桨叶a的一侧相抵,衬套12的一端套装在第一销轴11的另一端上且与桨叶a的另一侧相抵,衬套12通过固定部件13设置在第一销轴11上。

吊装部件2包括第二销轴21和吊环22,第二销轴21的一端安装在连接臂3的另一端,第二销轴21的另一端设有限位板211,限位板211的外边缘凸出于第二销轴21的外周壁,吊环22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销轴21的另一端,且吊环22位于连接臂3和限位板211之间。

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工装吊装桨叶a时,首先将第一销轴11插装至桨叶a的吊装孔内,并套装上衬套12,接着通过固定部件13将衬套12固定设置在第一销轴11上,使得桨叶a被限位凸起111和衬套12夹装固定在第一销轴11上,然后分别将第一销轴11和第二销轴21固定安装至连接臂3的两端,最后将吊带系装在吊环22上,通过调整吊环22在第二销轴21上的位置,使得桨叶a能够保持平衡吊装,在保持平衡之后,将吊环22焊接固定在第二销轴21上,以实现吊环22的定位。通过安装部件1实现了桨叶a的吊装稳固性,通过吊装部件2实现了桨叶a的吊装平衡性,从而实现了桨叶a稳固且平衡的吊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销轴11与第二销轴21之间的距离大于吊装孔与桨叶a的叶梢a1之间的距离。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销轴11与第二销轴21之间的距离大于吊装孔与叶梢a1之间的距离,所以在将第一销轴11安装至连接臂3上时,可以有充足的空间保证桨叶a、第一销轴11、第二销轴21和吊环22能够对齐于同一条直线上,从而便于桨叶a的平衡吊装。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3包括螺杆131和压板132,压板132的一侧与衬套12的另一端相抵,第一销轴11的另一端设有与螺杆131相匹配的螺孔,螺孔沿第一销轴11的长度方向延伸,螺杆131的一端穿过压板132插装在螺孔内,螺杆131的另一端设有挡板133,挡板133与压板132的另一侧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挡板133可以设置为六棱柱结构,从而能够与扳手等工具相匹配。在装配时,首先将螺杆131插装至压板132中,然后通过扳手拧动挡板133,使得螺杆131逐渐旋转至第一销轴11的螺孔内,随着螺杆131的移动,挡板133逐渐将压板132压抵在衬套12上,从而通过衬套12将桨叶a压紧在限位凸起111上,以实现桨叶a的固定。

图2为压板的剖视图,结合图2,具体的,压板132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134,限位凸台134与压板132同轴布置,限位凸台134插装在衬套12的另一端内,限位凸台134插装在衬套12内,以起到限制衬套12与限位凸台134之间的相对位移的作用。

图3为第一销轴的剖面图,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11的靠近第一销轴11的另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锥面111a,第一锥面111a插设在吊装孔内,从而能够更为稳固的与桨叶a相抵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桨叶a的一侧上对应吊装孔的边缘的位置设置环形的第一限位坡面,环形的第一限位坡面与吊装孔同轴布置,第一限位坡面的锥度与第一锥面111a的锥度相同,从而能够使得第一锥面111a与第一限位坡面稳固的相抵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锥面111a的锥度可以为75°~9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锥面111a的锥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图4为衬套的剖面图,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衬套12的一端设有第二锥面12a,第二锥面12a插设在吊装孔内,从而能够更为稳固的与桨叶a相抵在一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可以在桨叶a的另一侧上对应吊装孔的边缘的位置设置环形的第二限位坡面,环形的第二限位坡面与吊装孔同轴布置,第二限位坡面的锥度与第二锥面12a的锥度相同,从而能够使得第二锥面12a与第二限位坡面稳固的相抵在一起。

优选地,第二锥面12a的锥度可以为75°~9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锥面12a的锥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图5为吊环的剖视图,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吊环22上设有滑孔221和吊孔222,滑孔221和吊孔222间隔布置,第二销轴21可滑动地插装在滑孔221内,吊孔222用于捆绑起重机的吊带。

具体的,滑孔221与第二销轴21间隙配合,从而既能保证吊环22在第二销轴21上的稳定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销轴11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螺母112,连接臂3的一端夹设在第一螺母112和限位凸起111之间,以实现第一销轴11的可拆卸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销轴21的一端设有第二螺母212,第二销轴21的中部设有轴肩213,连接臂3的另一端夹设在第二螺母212和轴肩213之间,以实现第二销轴21的可拆卸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