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自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475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筒自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输送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筒自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带卷输送中,为防止塌卷,卷芯普遍设置套筒,在重卷处理线中,开卷机开卷结束后会剩下一个套筒在芯轴上,而卷取机在卷取前要在芯轴上放置一个套筒,在开卷机与卷取机芯轴通用的情况下,为减少套筒储备量,开卷机的套筒卸下来后是要运输到卷取机处循环利用的,而带材处理线短则几十米,长则上百米,这就涉及到套筒运输的问题。

现行普遍采用人工运输套筒,其具体方式如下:当开卷结束后,上卷小车运行到芯轴正下方,与此同时,芯轴胀缩油缸驱动芯轴收缩松开套筒,然后小车活动鞍座由液压缸驱动上升将套筒托起,然后小车向线外移动至套筒存放架,同时活动鞍座落下使套筒与存放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然后拨叉机构由液压缸驱动将小车上的套筒移动到套筒存放架上,等待由工人通过天车或者叉车运输到卷取机处,此时小车向储料位移动去取下一个卷料;

但上述方式依赖人工操作,不仅增加了不安全的因素,而且效率低下,因为卸套筒与上卷用的是同一个小车,在小车卸套筒的时候就占用了其上卷的时间,而且一般存储架只能存放三四个套筒,如果工人疏忽忘记将套筒及时运走,则会导致存放架储满而不能正常卸套筒与上卷,从而影响下一个周期的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套筒自动运输装置,可将套筒自动输送,进而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套筒自动运输装置,包括导轨、基台、输送装置、入口机械手臂、出口机械手臂、入口套筒存放架和出口套筒存放架,所述基台设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两端,所述基台下方设有导轨,所述基台可在所述导轨上往复滑动,且所述基台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入口机械手臂和所述出口机械手臂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台上,所述入口套筒存放架设置于所述入口机械手臂的一侧,所述出口套筒存放架设置于所述出口机械手臂的一侧;所述入口机械手臂和所述出口机械手臂的工作端摆动幅度为0至360度;所述输送装置的两端还设置有升降鞍座,所述升降鞍座可上下往复运动。

优选的,所述入口机械手臂和所述出口机械手臂结构相同,所述入口机械手臂包括卡爪、转动臂和转动梁,所述转动臂一端与所述基台铰接,所述卡爪的上端与所述转动梁的下端铰接,所述转动梁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臂另一端铰接,且所述转动梁可沿所述转动梁与所述转动臂的铰接点转动360度。

优选的,所述入口套筒存放架的表面倾斜角度为0度至30度,且所述入口套筒存放架的表面较低的一端远离所述输送装置,且所述入口套筒存放架的表面较低的一端设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出口套筒存放架靠近所述输送装置的一端设有设有拨片,所述拨片可上下升降,所述拨片靠近所述输送装置的一侧还设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采用链条输送线。

优选的,所述升降鞍座的表面为弧状。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的上方覆盖有踏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实现套筒自动运输,可大大提高生产的安全性与生产效率;

(2)本发明即使出现机械故障,也不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侧视图与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入口机械手臂第一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入口机械手臂第二结构图;

图5为升降鞍座结构图;

图6为出口套筒存放架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输送装置;2、入口机械手臂;21、转动臂;22、转动梁;23、卡爪;3、出口机械手臂;4、入口套筒存放架;5、出口套筒存放架;6、升降鞍座;7、挡板;8、拨片;9、挡块;10、导轨;11、基台;12、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套筒自动运输装置,包括导轨10、基台11、输送装置1、入口机械手臂2、出口机械手臂3、入口套筒存放架4、出口套筒存放架5,所述基台11设于所述输送装置1的两端,所述基台11下方设有导轨10,所述基台11可在所述导轨10上往复滑动,且所述基台1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输送装置1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入口机械手臂2和所述出口机械手臂3分别设置于所述基台11上,入口套筒存放架4设置于入口机械手臂2的一侧,出口套筒存放架5设置于出口机械手臂3的一侧;入口机械手臂和出口机械手臂的的工作端摆动幅度为0至360度;输送装置1的两端还设置有升降鞍座6,升降鞍座6可上下往复运动;入口机械手臂2和出口机械手臂3结构相同,入口机械手臂2包括卡爪23、转动臂21和转动梁22,转动臂21一端与基台11铰接,卡爪23的上端与转动梁22的下端铰接,转动梁22的一端与转动臂21另一端铰接,且转动梁22可沿转动梁22与转动臂21的铰接点转动360度;入口机械手臂2通过卡爪23夹住套筒,然后基台11带动入口机械手臂2在导轨10上沿水平方向移动,然后升降鞍座6向上升托住套筒的下部,卡爪23松开套筒,通过升降鞍座6将套筒降落至输送装置1处,通过输送装置1将套筒输送至另一端,然后升降鞍座6向上运动,通过出口机械手臂3的转动使卡爪23抓住套筒,将套筒送入下一工序,进而实现套筒的自动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若输送装置1产生故障,入口机械手臂2通过转动梁22将卡爪23移动至入口套筒存放架4上方,进而将套筒放置在入口套筒存放架4上后,然后由人工取走,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若输送装置1靠近出口机械手臂2的一端无套筒,则出口机械手臂3从出口套筒存放架5上抓取套筒,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其中,入口套筒存放架4的表面倾斜角度为0度至30度,且入口套筒存放架4的表面较低的一端远离输送装置1,且入口套筒存放架4的表面较低的一端设有挡板7;当输送装置1发生故障,入口机械手臂2将套筒放置在入口套筒存放架4上,通过倾斜坡面和挡板7格挡的作用,套筒自动叠加在入口套筒存放架4上;出口套筒存放架5靠近输送装置1的一端设有设有拨片8,拨片8可上下升降,拨片8靠近输送装置1的一侧还设有挡块9;通过拨片8和挡块9可格挡套筒,当输送装置1端部无套筒,通过拨片8上下运动递补套筒供给出口机械手臂2,通过挡块9避免套筒滑落。

其中,输送装置1采用链条输送线;链条输送线承载重量大,输送可靠,使用寿命长;升降鞍座6的表面为弧状,此结构与套筒的轮廓贴合,可提高套筒的稳固性。输送装置1的上方覆盖有踏板12,套筒的运输在踏板12下方进行,通过踏板12发挥保护作用,确保作业的安全。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工作方式如下:

第一阶段:通过转动臂21与转动梁22的转动配合,使卡爪23夹住套筒的预设位置,如此可确保卡爪23夹持的稳固性,然后基台11带动入口机械手臂2在导轨10上沿水平方向移动将套筒从开卷机芯轴上取下,再通过转动梁22的转动将套筒转移至升降鞍座6上方;

第二阶段:升降鞍座6向上升托住套筒的下部,然后卡爪23松开套筒,通过升降鞍座6将套筒降落至输送装置1处,通过输送装置1将套筒输送至另一端;

第三阶段:升降鞍座6向上运动,通过出口机械手臂3的转动使卡爪23抓住套筒,再通过转动梁22的转动,将套筒转移至卷取机芯轴位置,将套筒送入下一工序,进而实现套筒的自动输送,提高了生产效率;

若输送装置1产生故障,入口机械手臂2通过转动梁22将卡爪23移动至入口套筒存放架4上方,进而将套筒放置在入口套筒存放架4上后,然后由人工取走,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若输送装置1靠近出口机械手臂2的一端无套筒,则出口机械手臂3从出口套筒存放架5上抓取套筒,以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较于传统的人工转移套筒,本发明实现了套筒个自动输送,可避免人员操作的安全事故,进而提高了提高安全性与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