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94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络纱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络纱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络纱机。



背景技术:

络纱机是一种其具有多个的卷绕装置,将所述筒管装载在输送媒体上,并能供给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的卷绕装置位置,能够设有与该卷绕装置的安装尺寸关系有互换性的筒管供给装置。由此,根据自动络纱机卷绕的纱线品种数目等,能够易于任意地增减筒管供给装置的数目。

现有技术申请号:201220045347.4的一种自动络纱机,具备通过自动运转从喂纱筒管卷绕纱线形成卷装的多个卷绕装置、和控制多个卷绕装置的动作的机体控制主体;卷绕装置具备切换自动运转带来的卷绕作业的执行或停止的自动运转开关;机体控制主体具备不管多个卷绕装置的自动运转开关的切换状态如何,都向使喂纱筒管的准备作业变成能够执行的状态的喂纱筒管准备模式转变的控制器。但是该络纱机无法折叠,庞大的体积不便于移动操作和运输,闲置时占用空间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络纱机,解决了现有络纱机无法折叠,庞大的体积不便于移动操作和运输,闲置时占用空间也较大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络纱机,其结构包括外壳、机身、络线区,所述外壳由前盖和上盖组成,所述前盖和上盖分别位于机身前方和上方与机身连接,所述机身设有过线区、指示灯区、控制扳手,所述络线区设有电机、槽筒、络线筒,所述电机、槽筒、络线筒与上盖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杆滑撑与机身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前盖设有前侧盖、前正盖和架线杆。

进一步的,所述前侧盖与前正盖连接,架线杆设于前正盖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区由猪尾圈、过线杆、蜡座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灯区由工作灯和故障灯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络线筒上设有升降扳手。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扳手与上盖连接。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络纱机,通过对络纱机结构的折叠,实现了络纱机便于移动操作和运输,闲置时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折叠络纱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折叠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猪尾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过线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蜡座的结构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槽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升降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参考图1—图10,一种折叠络纱机,其结构包括外壳1、机身2、络线区3,所述外壳1由前盖10和上盖11组成,所述前盖10和上盖11分别位于机身2前方和上方与机身2连接,所述机身2设有过线区20、指示灯区21、控制扳手22,所述络线区3设有电机30、槽筒31、络线筒32,所述电机30、槽筒31、络线筒32与上盖11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杆滑撑33与机身2连接。所述前盖10设有前侧盖100、前正盖101和架线杆102,所述前侧盖100与前正盖101连接,架线杆102设于前正盖101上方,所述过线区20由猪尾圈200、过线杆201、蜡座202组成,所述指示灯区21由工作灯210和故障灯211组成,所述络线筒32上设有升降扳手320,所述升降扳手320与上盖11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络纱机,通过对络纱机结构的折叠,实现了络纱机便于移动操作和运输,闲置时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折叠络纱机,其结构包括外壳、机身、络线区,所述外壳由前盖和上盖组成,所述前盖和上盖分别位于机身前方和上方与机身连接,所述机身设有过线区、指示灯区、控制扳手,所述络线区设有电机、槽筒、络线筒,所述电机、槽筒、络线筒与上盖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杆滑撑与机身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叠络纱机,通过对络纱机结构的折叠,实现了络纱机便于移动操作和运输,闲置时占用空间较小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超
技术研发日:2017.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