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032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漆包线的生产过程中,金属线,如铜线包漆和烘干后,需要对其进行涂敷润滑油,然后,进行涂油过程,在这中间需要用导向部件将漆包线导向涂油设备,一般的漆包线导向部件采用导轮,然而,在金属线的绕线、输导过程中,容易出现跳线的现象,即金属线在绕过金属轮时容易从金属轮上滑脱而失去正常运输路线,从而不利于漆包线的生产;与此同时,金属轮在使用过程中,附着在金属线上的杂物会堆积在金属轮上,金属轮也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氧化,这都会影响金属线包漆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防止金属线在包漆过程中出现跳线、掉落的情况,使得金属线的输导过程更加稳定、平顺,同时保护金属轮不受杂物附着和侵蚀,延缓金属轮表面被氧化的速度,从而,延长金属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其中,包括用于包裹在金属轮上的包轮部和用于施力拿取的手拿部,所述包轮部包括外包部和内包部,所述外包部为圆盘形面板,所述内包部为自所述外包部的表面边缘向远离所述外包部一侧方向延展、并逐渐向所述外包部的中轴线方向靠拢的弧形面板,所述手拿部为从所述外包部的上半部分侧面自下而上、并逐渐收窄的面板,所述手拿部包括弧顶部,所述弧顶部为自所述手拿部远离所述外包部一侧的端部向所述手拿部的侧面延展的弧形凸面,所述外包部包括含轴孔,所述含轴孔为贯穿所述外包部的圆形通孔,所述含轴孔与所述外包部具有同一中轴线,在所述内包部的内表面还有用于防止所述内包部脱落的内防脱条,所述内防脱条包括顺滑面和逆阻面,所述顺滑面为自所述内包部的内表面向所述外包部的内表面方向延展的弧形凸面,所述逆阻面为垂直所述内包部的内表面向所述顺滑面的顶部延展的平面,所述内包部上还有通气冲刷部,所述通气冲刷部包括连通管和通上管,所述连通管为自所述内包部的内侧表面靠近所述顺滑面和所述逆阻面处向所述内包部的外侧表面一侧相向延伸至连通的弧形通管,所述通上管为自内包部的外侧表面向内延伸至连通所述连通管的通管。

在金属线绕在金属轮上输导前,将防脱装置安装在金属轮上,将所述包轮部套接在金属轮的两侧,通过包住所述金属轮的轮圈外表和内侧固定在金属轮上,同时,可以通过所述手拿部来转动所述包轮部来调整所述手拿部的位置、角度,从而灵活地配合不同输导方向的金属线,即将所述手拿部针对性地转到金属线在金属轮上容易跳线的区域,来加强金属线输导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通过包裹在金属轮上的所述外包部和所述内包部来保护金属轮表面,避免金属轮表面太过容易得被油和漆污染、侵蚀、氧化,延长金属轮的使用寿命,在所述内包部套接在金属轮上的时候,金属轮的表面会先接触所述顺滑面后再贴合所述内包部的内侧表面,此时所述顺滑面不会引起阻碍作用,当所述内包部在金属轮表面有脱落的趋势时,所述逆阻面会对金属轮表面起到反脱落作用,即增大金属轮表面与所述内包部的内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特别地,当所述内包部套接在金属轮上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所述内包部的内表面、所述顺滑面或所述逆阻面、金属轮表面三者之间的气体挤压,一旦形成封闭空间,则不利于所述内包部套接至金属轮上,所述通气冲刷部则可以起到连通外界气体的作用,与此同时又可以从所述通上管的上口向所述连通管内通水,以便清洗所述顺滑面和所述逆阻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手拿部还包括用于增加施力表面的施力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施力槽为垂直所述手拿部远离所述内包部一侧的表面向所述内包部一侧延伸的凹槽。

可以通过用手指扣住所述施力槽的凹槽侧面来旋转所述手拿部,避免因所述手拿部的外侧表面因沾染水、油、漆或其他容易产生打滑的附着物而不容易拆卸、拖动、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所述手拿部上还有用于手指扣住施力的指扣槽,所述指扣槽为贯穿所述手拿部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指扣槽包括受力直边和受力弧边,所述受力直边为自所述施力槽的表面靠近所述弧顶部处自上而下、开口逐渐变大的倾斜直边,所述受力弧边为连接自两侧的所述受力直边的下端向下凸出的弧形边。

所述指扣槽用于手指伸入后扣住来拆卸位于金属轮上的所述包轮部,两侧的所述受力直边承受向两个方向倾斜向上的施力,避免手指在施力的时候发生打滑的现象出现,同时,如果需要旋转所述包轮部,也可以施力于所述受力弧边上,因为随着所述包轮部的转动,所施推力的方向也可以通过所述受力弧边来相应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手拿部还包括用于增大与金属丝接触表面的弧贴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弧贴部为自所述手拿部靠近所述内包部一侧的表面的边缘向所述手拿部的表面和所述手拿部的侧面延展的弧形面。

当金属线在意外越过金属轮时,金属线会贴在所述手拿部的内侧表面上,所述弧贴部起到增大与金属线的接触表面以防止金属线“嵌入”所述手拿部内部的作用,实现金属线即使发生“跳线”也能继续输导。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所述外包部靠近所述内包部一侧的表面有用于防止所述包轮部在金属轮上打滑的防滑部,所述防滑部由防滑凸起以所述外包部的中轴线为轴心圆周阵列形成,所述防滑凸起为垂直所述外包部的靠近所述内包部一侧的表面向所述内包部一侧顶起的半圆形凸起粒。

通过所述防滑部增加所述外包部和金属轮之间的摩擦力,即使在长久使用而发生老化、塑化的情况下依旧能保证所述包轮部的包裹稳定性,使得所述包轮部不容易发生旋转,只能通过手动旋转的方式来实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所述手拿部来调整位置、角度,灵活地配合不同输导方向的金属线,同时,包裹在金属轮上的所述外包部和所述内包部可以保护金属轮表面,避免金属轮表面太过容易得被油和漆污染、侵蚀、氧化,延长金属轮的使用寿命。

2.当所述内包部在金属轮表面有脱落的趋势时,所述逆阻面会对金属轮表面起到反脱落作用,即增大金属轮表面与所述内包部的内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3.可以通过用手指扣住所述施力槽的凹槽侧面来旋转所述手拿部,避免因所述手拿部的外侧表面因沾染水、油、漆或其他容易产生打滑的附着物而不容易拆卸、拖动、旋转。

4.所述受力直边避免手指在施力的时候发生打滑的现象出现,同时,所施推力的方向也可以通过所述受力弧边来相应变化。

5.所述弧贴部起到增大与金属线的接触表面以防止金属线“嵌入”所述手拿部内部的作用,实现金属线即使发生“跳线”也能继续输导。

6.通过所述防滑部增加所述外包部和金属轮之间的摩擦力,即使在长久使用而发生老化、塑化的情况下依旧能保证所述包轮部的包裹稳定性,使得所述包轮部不容易发生旋转,只能通过手动旋转的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的正面斜视图。

图2为导轮环套装置的背面斜视图。

图3为导轮环套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内防脱条的放大图。

图中:11、外包部,12、内包部,21、手拿部,22、施力槽,23、指扣槽,24、受力直边,3、弧贴部,4、防滑凸起,51、顺滑面,52、逆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包漆机金属线的防脱装置的正面斜视图,一种防脱落的包漆机导轮环套装置,其中,包括用于包裹在金属轮上的包轮部和用于施力拿取的手拿部21,包轮部包括外包部11和内包部12,外包部11为圆盘形面板,内包部12为自外包部11的表面边缘向远离外包部11一侧方向延展、并逐渐向外包部11的中轴线方向靠拢的弧形面板,手拿部21为从外包部11的上半部分侧面自下而上、并逐渐收窄的面板,手拿部21包括弧顶部,弧顶部为自手拿部21远离外包部11一侧的端部向手拿部21的侧面延展的弧形凸面,外包部11包括含轴孔,含轴孔为贯穿外包部11的圆形通孔,含轴孔与外包部11具有同一中轴线,如图3、图4所示,在内包部12的内表面还有用于防止内包部12脱落的内防脱条,内防脱条包括顺滑面51和逆阻面52,顺滑面51为自内包部12的内表面向外包部11的内表面方向延展的弧形凸面,逆阻面52为垂直内包部12的内表面向顺滑面51的顶部延展的平面,内包部12上还有通气冲刷部,通气冲刷部包括连通管和通上管,连通管为自内包部12的内侧表面靠近顺滑面51和逆阻面52处向内包部12的外侧表面一侧相向延伸至连通的弧形通管,通上管为自内包部的外侧表面向内延伸至连通连通管的通管。在金属线绕在金属轮上输导前,将防脱装置安装在金属轮上,将包轮部套接在金属轮的两侧,通过包住金属轮的轮圈外表和内侧固定在金属轮上,同时,可以通过手拿部21来转动包轮部来调整手拿部21的位置、角度,从而灵活地配合不同输导方向的金属线,即将手拿部21针对性地转到金属线在金属轮上容易跳线的区域,来加强金属线输导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通过包裹在金属轮上的外包部11和内包部12来保护金属轮表面,避免金属轮表面太过容易得被油和漆污染、侵蚀、氧化,延长金属轮的使用寿命,在内包部12套接在金属轮上的时候,金属轮的表面会先接触顺滑面51后再贴合内包部12的内侧表面,此时顺滑面51不会引起阻碍作用,当内包部12在金属轮表面有脱落的趋势时,逆阻面52会对金属轮表面起到反脱落作用,即增大金属轮表面与内包部23的内侧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特别地,当内包部12套接在金属轮上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内包部12的内表面、顺滑面51或逆阻面52、金属轮表面三者之间的气体挤压,一旦形成封闭空间,则不利于内包部12套接至金属轮上,通气冲刷部则可以起到连通外界气体的作用,与此同时又可以从通上管的上口向连通管内通水,以便清洗顺滑面51和逆阻面52。如图2所示,手拿部21还包括用于增加施力表面的施力槽22。施力槽22为垂直手拿部21远离内包部12一侧的表面向内包部12一侧延伸的凹槽。可以通过用手指扣住施力槽22的凹槽侧面来旋转手拿部21,避免因手拿部21的外侧表面因沾染水、油、漆或其他容易产生打滑的附着物而不容易拆卸、拖动、旋转。在手拿部21上还有用于手指扣住施力的指扣槽23,指扣槽23为贯穿手拿部21的通孔。指扣槽23包括受力直边24和受力弧边,受力直边24为自施力槽22的表面靠近弧顶部处自上而下、开口逐渐变大的倾斜直边,受力弧边为连接自两侧的受力直边24的下端向下凸出的弧形边。指扣槽23用于手指伸入后扣住来拆卸位于金属轮上的包轮部,两侧的受力直边24承受向两个方向倾斜向上的施力,避免手指在施力的时候发生打滑的现象出现,同时,如果需要旋转包轮部,也可以施力于受力弧边上,因为随着包轮部的转动,所施推力的方向也可以通过受力弧边来相应变化。手拿部21还包括用于增大与金属丝接触表面的弧贴部3。弧贴部3为自手拿部21靠近内包部12一侧的表面的边缘向手拿部21的表面和手拿部21的侧面延展的弧形面。当金属线在意外越过金属轮时,金属线会贴在手拿部21的内侧表面上,弧贴部3起到增大与金属线的接触表面以防止金属线“嵌入”手拿部21内部的作用,实现金属线即使发生“跳线”也能继续输导。如图1、图4所示,在外包部11靠近内包部12一侧的表面有用于防止包轮部在金属轮上打滑的防滑部,防滑部由防滑凸起4以外包部11的中轴线为轴心圆周阵列形成,防滑凸起4为垂直外包部11的靠近内包部12一侧的表面向内包部12一侧顶起的半圆形凸起粒。通过防滑部增加外包部11和金属轮之间的摩擦力,即使在长久使用而发生老化、塑化的情况下依旧能保证包轮部的包裹稳定性,使得包轮部不容易发生旋转,只能通过手动旋转的方式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