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速降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1160阅读:1147来源:国知局
缓速降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垂直缓降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垂直缓降控制技术领域,现有的方案多少采用电力、机械设施实现的垂直运输设备,如厢式电梯、建筑工程上的塔吊等。此类设备的运行大多依赖于电机、滑轮、钢索等,若运行过程中电机、滑轮、钢索等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轻则毁物重则伤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物体在重力作用下降落过程中速度不好控制的难题,根据非牛顿流体的自然特性,无需外加电气设备、机械绳索等设备,能保证实现安全可靠地缓速降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缓速降落装置,包括通道,以及沿着通道上下运动的活动体,所述通道包括上层活动区和下层缓降区,所述缓降区的内壁上挂有至少一个缓冲袋,所述缓冲袋内填充有非牛顿流体。

所述缓速降落装置由至少两个通道竖直方向连接构成。

所述缓速降落装置最顶层的一个通道的底部设有缓冲池、缓冲沙坑或缓冲软垫。

所述活动体的底部固定有减速锥,所述减速锥为向下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

每个所述缓冲袋均为具有弹性的密封袋子,其内部填充有35%~85%的非牛顿流体。

每个所述通道内的缓冲袋设有3-8个,每个所述缓冲袋上设有悬挂板,所述悬挂板上设有挂钩,每个所述缓冲袋均通过挂钩悬挂在缓降区的同一高度位置。

一种电梯,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缓速降落装置,所述通道为电梯井,所述活动体为电梯厢。

所述电梯井底部设有采集非牛顿流体漏液情况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输出信号至电梯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信号输出报警信号至报警单元。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摆脱机械、电力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利用缓降通道中非牛顿流体所产生的阻力对物体重力的抵消作用,可达到自然降速。适用于一些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在高层楼房的紧急逃生过程中充当安全逃生通道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缓速降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活动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缓冲袋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通道;2、活动区;3、缓降区;4、活动体;5、减速锥;6、缓冲袋;7、非牛顿流体;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通道1为圆筒形缓降管道,缓速降落装置由至少两个通道1竖直方向连接构成,即通道1上下多节串联组装而成,每个通道1根据要求设计管道的最大通行直径,如图2所示。

通道1包括上层活动区2和下层缓降区3,缓降区3的内壁上挂有至少一个缓冲袋6,每个缓冲袋6中装有35%~85%的非牛顿流体7并密封。此袋具有一定的弹性,耐摩擦、耐挤压啊,不易变形回塑力强。非牛顿流体7袋牢固安装在通道1内壁,每个通道1内的缓冲袋6设有3-8个,每个缓冲袋6上设有悬挂板,悬挂板上设有挂钩8,每个缓冲袋6均通过挂钩8悬挂在缓降区3的同一高度位置,其结构如图4所示。

活动体4可以沿着通道1活动,活动体4的底部固定有减速锥5,减速锥5为向下逐渐变小的锥形结构,用于接触缓冲袋6,由于正常运转,活动体4运行速度慢,会使得缓冲袋6变形,活动体4能在很小阻力的作用下穿过通道1的缓冲区,而在失控时,缓冲袋6则对活动体4产生一定支撑力,并且每个通道1的缓冲区均如此,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活动体4失控状态下的安全性。另外还可以在缓速降落装置最顶层的一个通道1的底部设有缓冲池、缓冲沙坑或缓冲软垫,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缓冲装置可在楼房的安全逃生降落通道1、低成本的垂直安全运输等领域应用。若用作电梯,则通道1为电梯井,所述活动体4为电梯厢。每节通道1在每个楼层高度都设有安全出入口,方便人或物的进入。

物体在垂直降落过程中,若无其他外力作用则以重力加速度g做加速运动,垂直降落速度快,降落过程难以控制。本发明在物体垂直降落的管道内通过合理布置非牛顿流体7密封袋,使得物体在垂直降落过程中不但受到重力的作用,同时还受到来自管道壁上非牛顿流体7给予的阻力。降落速度越大阻力越大,降落速度越小则阻力也越小。由于非牛顿流体7给予的阻力作用,使得物体降落过程中保证降落速度较小在可控范围内,且不受电机、滑轮、绳索等的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缓速降落装置,包括通道,以及沿着通道上下运动的活动体,所述通道包括上层活动区和下层缓降区,所述缓降区的内壁上挂有至少一个缓冲袋,所述缓冲袋内填充有非牛顿流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摆脱机械、电力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利用缓降通道中非牛顿流体所产生的阻力对物体重力的抵消作用,可达到自然降速。适用于一些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在高层楼房的紧急逃生过程中充当安全逃生通道会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鲍广喜;卢桂馥;汪军;刘涛;修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