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22217发布日期:2018-10-09 22:1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防止人、物体被电梯的轿厢门夹住,提出各种技术。例如,提出了如下技术:使用摄像机来拍摄轿厢门附近,根据在设定于轿厢门附近的检测区域内有没有使用者,进行电梯的门的开闭控制。

在这样的技术中,针对每个楼宇而预先固定能够检测使用者的检测区域的样式(形状、大小),并在全部楼层中通用的情况较多。然而,根据楼宇,在各楼层中候梯厅的规格有时不同,有时必须针对每个楼层而变更检测区域的样式。对此,存在如下方法:针对每个楼层而预先规定检测区域,每次变更为与电梯的当前的停止楼层对应的检测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上述方法中,在得不到表示电梯的当前的停止楼层的楼层信息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将检测区域变更为与该停止楼层对应的检测区域、即无法设定适合于该停止楼层的检测区域这样的不便。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对于在各楼层中候梯厅的规格不同的楼宇,即使在得不到电梯的楼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对于当前的停止楼层适合的检测区域。

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具备:摄像部,其设置于乘用轿厢内,能够拍摄从所述乘用轿厢内的门附近向候梯厅的方向的规定范围;存储部,其针对候梯厅的每种形状而存储不同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样式信息;设定部,其对由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拍摄图像与所存储的各所述样式信息进行比较,选择与该拍摄图像所呈现的候梯厅的形状对应的样式信息,设定由该样式信息所表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检测部,其对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内的使用者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门的门开闭。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系统,对于在各楼层中候梯厅的规格不同的楼宇,即使在得不到电梯的楼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对于当前的停止楼层适合的检测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区域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区域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三边框的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由边线/拐角提取部实施的提取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由边线/拐角匹配部实施的匹配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由边线/拐角匹配部实施的匹配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区域设定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再另一示意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由边线/拐角提取部实施的提取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另一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概略构成例的图。此外,在这里,以1台乘用轿厢为例进行说明,但在多台乘用轿厢的情况下也是相同的构成。

在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设置有摄像机12(也可以称为“摄像部”)。具体来说,在覆盖乘用轿厢11的出入口上部的挡板11a中,朝向候梯厅15侧地设置有摄像机12的镜头部分。摄像机12例如是车载摄像机等小型的监视用摄像机,具有广角镜头,能够在1秒钟内连续拍摄数帧画面(例如,30帧/秒)的图像。

摄像机12既可以始终是电源接通状态并始终进行拍摄,也可以在规定的时刻下成为电源接通状态(起动)而开始拍摄,并在规定的时刻下成为电源断开状态而结束拍摄。

具体来说,摄像机12也可以在乘用轿厢11的移动速度低于规定值时成为电源接通状态,在乘用轿厢11的移动速度为规定值以上时成为电源断开状态。在该情况下,当为了使乘用轿厢11停止于规定层而开始减速进而移动速度低于规定值时,摄像机12成为电源接通状态,开始拍摄。另一方面,当为了使乘用轿厢11前往规定层而开始加速从而移动速度达到规定值以上时,摄像机12成为电源断开状态,结束拍摄。

即,从为了使乘用轿厢11停止于规定层而开始减速进而移动速度低于规定值起,还包括乘用轿厢11停止于规定层的期间在内,到为了使乘用轿厢11从该规定层前往其他层而开始加速进而移动速度达到规定值以上为止,由摄像机12实施的拍摄继续地进行。

这样,通过切换摄像机12的电源接通/断开,与始终是电源接通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省电效果。

将摄像机12的拍摄范围设定为l1+l2(l1>>l2)。l1是候梯厅15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3向候梯厅15例如为3m。l2是乘用轿厢11侧的拍摄范围,从轿厢门13向轿厢背面例如是50cm。此外,l1、l2是进深方向的范围,关于宽度方向(与进深方向正交的方向)的范围,设为至少大于乘用轿厢11的横向宽度。

在各层的候梯厅15中,在乘用轿厢11的到达口开闭自如地设置有候梯厅门14。候梯厅门14在乘用轿厢11到达时,与轿厢门13卡合地进行开闭动作。此外,动力源(门马达)处于乘用轿厢11侧,候梯厅门14仅仅是跟随轿厢门13地进行开闭。在以下说明中,设为在打开轿厢门13时候梯厅门14也打开,在关闭轿厢门13时候梯厅门14也关闭。

由摄像机12连续地拍摄到的各图像(影像)通过图像处理装置20实时地进行解析处理。具体来说,图像处理装置20根据图像的亮度值的变化,检测离轿厢门13最近的使用者(的运动),判断所检测到的使用者是否有乘入乘用轿厢11的意向、判断是否存在所检测到的使用者的手、手臂被拉入到门套的风险等。根据需要,将由图像处理装置20实施的解析处理的结果反映到由电梯控制装置30实施的控制处理(主要是门开闭控制处理)中。

电梯控制装置30控制在乘用轿厢11到达候梯厅15时的轿厢门13的门开闭。详细地说,电梯控制装置30在乘用轿厢11到达候梯厅15时,打开轿厢门13,并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关门。

但是,在通过图像处理装置20检测到具有乘坐乘用轿厢11意向的使用者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30禁止轿厢门13的关门动作而维持开门状态(换言之,延长开门时间)。另外,在通过图像处理装置20检测到存在手、手臂被拉入到门套的风险的使用者的情况下,电梯控制装置30禁止轿厢门13的开门动作。或者,电梯控制装置30使轿厢门13的开门速度变慢。或者,电梯控制装置30对使用者进行警示,以使其远离轿厢门13。

此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将图像处理装置20从乘用轿厢11取出进行表示,但实际上,图像处理装置20与摄像机12一起收纳于挡板11a中。

在图像处理装置20中,具备存储部21、使用者检测部22、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以及区域设定选择部24等。存储部21逐次保存由摄像机12拍摄到的图像(拍摄图像),并且具有用于暂时保持使用者检测部22的处理所需的数据的缓存区域。

使用者检测部22根据拍摄图像的亮度值的变化,检测使用者检测区域内的离轿厢门13最近的使用者(的运动)。另外,使用者检测部22判断所检测到的使用者是否有乘入乘用轿厢11的意向、判断是否存在所检测到的使用者的手、手臂被拉入到门套的风险等。根据需要,将使用者检测部22的这些判断结果反映到由电梯控制装置30实施的轿厢门13的门开闭控制中。

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预先存储有表示作为初始设定而现场设定(校准)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多个区域设定信息(也称为“样式信息”)。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仅与使用者检测区域的样式(形状、大小)的种类相同数量地存储有区域设定信息。例如在5层楼的建筑物中,在针对每个楼层而使用者检测区域的样式不同的情况下,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存储5个区域设定信息。

区域设定信息是指将区域信息与边线/拐角信息对应起来而得到的数据。区域信息表示设定于规定楼层的使用者检测区域。边线/拐角信息由边线信息和拐角信息构成,边线信息表示由对应起来的区域信息所表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轮廓(换言之,使用者检测区域与该使用者检测区域以外的区域(物体)的边界线)。拐角信息表示由对应起来的区域信息所表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特征点。

例如,在规定的建筑物的1层中,关于作为初始设定而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根据将图2的(a)所示的区域信息与图2的(b)所示的边线/拐角信息对应起来而得到的区域设定信息,可知图2的(a)所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1构成为包括图2的(b)所示的多条边线ea1~ea7以及图2的(b)所示的多个拐角ca1、ca2。

同样地,在规定的建筑物的2层中,关于作为初始设定而设定的使用者检测区域,根据将图3的(a)所示的区域信息与图3的(b)所示的边线/拐角信息对应起来而得到的区域设定信息,可知图3的(a)所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e2构成为包括图3的(b)所示的多条边线eb1~eb7以及图3的(b)所示的多个拐角cb1、cb2。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形状以各楼层的候梯厅的规格(形状)、更详细地说各楼层的三边框的形状为基准来决定。

在这里,参照图4,说明三边框。

三边框是配置于候梯厅门14的周围的框,由从乘用轿厢11侧观察存在于左侧(从候梯厅15侧观察存在于右侧)的左框16a、存在于候梯厅15的上方的上框16b以及从乘用轿厢11侧观察存在于右侧(从候梯厅15侧观察存在于左侧)的右框16c这3个框构成。左框16a以及右框16c与建筑物的壁面w接触。

将左框16a的与地面相接的壁面w侧的角称为左角cl,将右框16c的与地面相接的壁面w侧的角称为右角cr。

另外,将构成左框16a的内侧面的多条边中的从候梯厅15的地面起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候梯厅15侧的边称为左边hla,将构成左框16a的内侧面的多条边中的与候梯厅15的地面相接的边称为左边hlb。

进一步地,将构成右框16c的内侧面的多条边中的从候梯厅15的地面起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候梯厅15侧的边右边称为hra,将构成右框16c的内侧面的多条边中的与候梯厅15的地面相接的边称为右边hrb。

即,图2所示的边线ea2是对应于图4所示的三边框的左边hla的边线。同样地,边线ea3是对应于三边框的左边hlb的边线,边线ea5是对应于三边框的右边hrb的边线,边线ea6是对应于三边框的右边hra的边线。另外,拐角ca1是对应于左角cl的拐角,拐角ca2是对应于右角cr的拐角。

此外,边线ea1、ea7是用于规定使用者检测区域的线段,是不实际存在于候梯厅15中的线段。另外,边线ea4是与构成候梯厅15侧的门槛的多条边中的、相对于候梯厅门14(轿厢门13)的门开闭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候梯厅15侧的边对应的边线。

此外,关于图3与图4的对应关系,由于和上述图2与图4的对应关系相同,所以,在这里省略其详细说明。

再次返回到图1的说明。区域设定选择部24设定对于乘用轿厢11当前停止的楼层适合的使用者检测区域。该区域设定选择部24还具备边线/拐角提取部24a以及边线/拐角匹配部24b等。

边线/拐角提取部24a从乘用轿厢11平层于规定楼层而轿厢门13成为全开状态后最先拍摄到的图像(下面记为“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边线以及拐角。更详细地说,边线/拐角提取部24a通过对全开时初始图像进行sobel边线检测、sift拐角特征点检测这样的公知的图像处理,从而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边线以及拐角。此外,将表示提取出的边线以及拐角的提取结果发送到边线/拐角匹配部24b。

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对由边线/拐角提取部24a的提取结果表示的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出的边线以及拐角与由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存储的区域设定信息中所包括的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边线以及拐角进行比较而进行匹配。边线/拐角匹配部24b计算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出的边线以及拐角与由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边线以及拐角的一致率(匹配率)来作为上述匹配的结果。

此外,将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存储的全部的区域设定信息依次作为对象而重复执行由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实施的该处理。

边线/拐角匹配部24b选择与所计算出的一致率中的最高的一致率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另外,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将由所选择出的区域设定信息中所包括的区域信息表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设定为乘用轿厢11当前停止的楼层的使用者检测区域。

接下来,参照图5的流程图,说明直至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处理装置20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为止的动作的一个例子。此外,在这里,设想将图2以及图3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预先存储于图像处理装置20内的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的情况。

首先,当从电梯控制装置30收到乘用轿厢11平层于规定层而轿厢门13转移到全开状态的主旨的状态信息时(步骤s1),图像处理装置20内的区域设定选择部24从摄像机12取得在轿厢门13成为全开状态后最先拍摄到的全开时初始图像(步骤s2)。

接下来,区域设定选择部24内的边线/拐角提取部24a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边线以及拐角(步骤s3)。在这里,设想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出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的情况。

当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出边线以及拐角时,区域设定选择部24内的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将该提取出的边线以及拐角与由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所存储的区域设定信息中包括的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作为对象来实施匹配(步骤s4)。然后,边线/拐角匹配部24b计算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出的边线以及拐角与由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边线以及拐角的一致率(步骤s5)。

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判定是否针对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存储的全部的区域设定信息而计算了一致率。即,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判定是否将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存储的全部的区域设定信息作为对象而执行了上述步骤s4、s5的处理(步骤s6)。

作为上述步骤s6的处理的结果,在判定为未针对全部的区域设定信息而计算出一致率的情况下(步骤s6的“否”),边线/拐角匹配部24b将尚未计算出一致率的区域设定信息作为对象,执行上述步骤s4、s5的处理。另一方面,作为上述步骤s6的处理的结果,在判定为针对全部的区域设定信息计算出一致率的情况下(步骤s6的“是”),前进到后述的步骤s7的处理。

在这里,具体说明上述步骤s4、s5的处理。

在这里,如上所述,设想将图2以及图3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预先存储于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的情况,所以,首先将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与图2的(b)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作为对象而进行匹配。在该情况下,如图7的实线所示,图2的(b)所示的边线ea2~ea6以及拐角ca1、ca2与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一致(匹配)。

即,图2的(b)所示的由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7条边线ea1~ea7以及2个拐角ca1、ca2中的、5条边线ea2~ea6以及2个拐角ca1、ca2与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一致,所以,一致率计算为“7/9(=约78%)”。

同样地,将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与图3的(b)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作为对象而进行匹配。在该情况下,如图8的实线所示,图3的(b)所示的边线eb4与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一致(匹配)。

即,在图3的(b)所示的由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7条边线eb1~eb7以及拐角cb1、cb2中,仅有1条边线eb4与图6所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一致,所以,一致率计算为“1/9(=约11%)”。

再次返回到图5的说明。当针对全部的区域设定信息计算出一致率后,边线/拐角匹配部24b选择与所计算出的一致率中的最高的一致率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步骤s7)。在这里,如上所述,与图2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对应的一致率是约78%,与图3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对应的一致率是约11%,所以,选择图2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

然后,区域设定选择部24将由在所选择出的区域设定信息中所包括的区域信息表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设定为乘用轿厢11当前停止的楼层的使用者检测区域(步骤s8),使此处的动作结束。

即,在这里,选择图2所示的区域设定信息,所以,将使用者检测区域e1设定为适合的使用者检测区域。

如上所述,当正常地设定用于检测使用者的使用者检测区域后,图像处理装置20内的使用者检测部22开始进行用于检测使用者的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边线/拐角匹配部24b计算边线以及拐角的一致率,但不限定于此,边线/拐角匹配部24b也可以仅计算边线的一致率或者仅计算拐角的一致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区域设定信息中所包括的边线/拐角信息以图2的(b)以及图3的(b)所示的方式存储于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图9所示的方式存储边线/拐角信息。即,如图9所示,边线/拐角信息是用于规定使用者检测区域的线段,也可以以除去不实际存在于候梯厅15中的线段的方式来存储。

据此,能够使得由边线/拐角信息所表示的不实际存在于候梯厅15中的线段与由边线/拐角提取部24a提取出的多余的边线错误地一致而设定不适合的使用者检测区域这样的可能性降低。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设想在全开时初始图像中未反映出人物的情况来进行了说明,但实际上如图10的(a)所示,在全开时初始图像中反映出人物,如图10的(b)所示,有可能由边线/拐角提取部24a提取出与该人物对应的多余的边线。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也仅仅是与由边线/拐角信息表示的边线以及拐角不一致的边线以及拐角增加,所以,使用者检测区域的设定精度不会大幅降低。但是,通过将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的边线以及拐角仅设为静止的边线以及拐角,也能够避免提取图10的(b)所示的与有运动的人物对应的边线(多余的边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存储有与设置楼宇的候梯厅的规格相应的区域设定信息的情况,但在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中,也可以还存储有与设置楼宇的候梯厅的规格无关而与标准的候梯厅的规格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也可以称为“标准样式信息”)。

据此,即使例如由于拍摄全开时初始图像时的拍摄环境(例如,拍摄环境过暗等)而未由边线/拐角提取部24a提取出边线以及拐角,区域设定选择部24也能够设定由与标准的候梯厅的规格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表示的使用者检测区域。即,即使未由边线/拐角匹配部24b选择区域设定信息,也能够避免不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这样的情形。

此外,也可以不进一步存储与标准的候梯厅的规格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而在与设置楼宇的候梯厅的规格相应的区域设定信息中,使用与标准的候梯厅的规格接近的规格的区域设定信息来代替与标准的候梯厅的规格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或者,也可以在与设置楼宇的候梯厅的规格相应的区域设定信息中,使用表示最小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区域设定信息来代替与标准的候梯厅的规格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

根据以上说明的一实施方式,电梯系统具备具有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和区域设定选择部24的图像处理装置20,其中,区域设定信息存储部23在初始设定时针对候梯厅的每种规格(形状)而存储不同的使用者检测区域的区域设定信息,区域设定选择部24从全开时初始图像提取边线以及拐角,选择与所提取出的边线以及拐角对应的区域设定信息,设定使用者检测区域。

据此,能够提供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对在各楼层中候梯厅的规格不同的楼宇,即使在得不到电梯的楼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对于当前的停止楼层适合的检测区域。与此相伴地,能够防止由于设定了不适合的检测区域所导致的、使用者的漏检测、使用者的过度检测。

另外,如上所述,对于在各楼层中候梯厅的规格不同的楼宇,即使在得不到电梯的楼层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设定对于当前的停止楼层适合的检测区域,所以,还能够得到在图像处理装置20和电梯控制装置30之间不需要增设用于交换楼层信息的布线等这样的优点。

此外,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括在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