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移动式电动上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83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向移动式电动上纱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用于玻璃纤维生产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向移动式电动上纱机。



背景技术:

电子级玻璃纤维纱生产过程中,需通过人工的方式逐个将丝饼车上的原丝上到捻线机的纱架,每个原丝的重量在10kg左右,最大上纱高度1.97米,目前一个上纱工的每天上纱量约为720个原丝,每天搬运原丝重量约为7吨,劳动强度大,需要由身高较高和体能较好的员工完成。

此外,参见图1,现有的捻线机具有上下两层纱架,上层纱架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参见图2,而放置原丝的丝饼车的上层纱架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对齐,这给一次转运多个原丝的搬运工作也带来了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向移动式电动上纱机,能够同时搬取多个原丝,并完成原丝在捻线机和丝饼车纱架之间的位置转换,减少了员工作业强度,取代人工上纱,提高了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向移动式电动上纱机,包括全向移动平台、上纱机构以及设在所述全向移动平台上并可驱动上纱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上纱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至少一个上纱单元,所述上纱单元包括背板以及设在所述背板前侧的上托架和下托架,所述上托架具有可托举原丝并使原丝自动滚动至上平衡点的上左倾斜面和上右倾斜面,所述下托架具有可托举原丝并使原丝自动滚动至下平衡点的下左倾斜面和下右倾斜面,所述上托架和下托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使上平衡点和下平衡点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等于捻线机上层纱架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距离。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左倾斜面或下右倾斜面位于上平衡点的正下方。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托架和下托架均包括呈V形设置在背板前侧的左托板和右托板,所述上托架的左托板顶部形成上左倾斜面,所述下托架的左托板顶部形成下左倾斜面,所述上托架的右托板顶部形成上右倾斜面,所述下托架的右托板顶部形成下右倾斜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表面上设有原丝保护材料。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上纱单元以及可以调节相邻两个上纱单元间距的调节机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机架上的横向导轨、横向移动电机和设在所述横向移动电机输出端并可驱动上纱单元沿横向导轨运动的第一丝杠或同步带。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设有辅助可视定位装置,所述辅助可视定位装置可发出用于辅助定位的光线标记。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向移动电机和设在所述竖向移动电机输出端并可驱动所述机架升降的第二丝杠。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上纱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上,以将丝饼车上不同高度位置的原丝转移到捻线机纱架上。

而升降机构安装在全向移动平台上,利用全向移动平台的特点,可在狭窄通道内灵活前后移动及左右平移,将多个原丝同时送上捻线机纱架。

员工现场通过遥控或站在全向移动平台上操控,完成上纱机整体移动、上纱机构升降及水平移动、取放原丝等动作。

当上纱机构从丝饼车的原丝下方托举取下上下两个原丝时,利用原丝的圆柱形外形特质,原丝滚落到上平衡点和下平衡点处,由于上平衡点和下平衡点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等于捻线机上层纱架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距离,从而自然完成原丝从丝饼车的正列位置到捻线机纱架的偏心位置转换,然后再将原丝上到捻线机纱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同时搬取多个原丝,并完成原丝在捻线机和丝饼车纱架之间的位置转换,减少了员工作业强度,取代人工上纱,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捻线机上下两层纱架分布示意图;

图2是丝饼车上下两层纱架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参见图1,捻线机有上下两层纱架,呈平行四边形分布,上层纱架相对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为固定偏心距离;相邻两列之间的纱架间距为固定尺寸,大于丝饼车上的原丝列间距。

参见图2,丝饼车左右两侧各n个弧形板,每侧n1层×n2列,成矩形分布,原丝放置在弧形板上,层与层、列与列的间距均为固定尺寸。

参见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向移动式电动上纱机,包括全向移动平台3、上纱机构以及设在所述全向移动平台3上并可驱动上纱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4,所述上纱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至少一个上纱单元2,所述上纱单元2包括背板21以及设在所述背板21前侧的上托架22和下托架23,所述上托架22具有可托举原丝并使原丝自动滚动至上平衡点的上左倾斜面221和上右倾斜面222,所述下托架23具有可托举原丝并使原丝自动滚动至下平衡点的下左倾斜面231和下右倾斜面232,所述上托架22和下托架23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并使上平衡点和下平衡点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等于捻线机上层纱架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距离。原丝放置在丝饼车的弧形板上,特制的上纱机构采用从原丝外部托举的方式搬取原丝,由于电子纱不耐磨,接触原丝易使原丝的纤维断裂,设计合适的托举结构、特殊的材料安装在托架与原丝接触部位,避免伤及原丝。

上纱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4上,以将丝饼车上不同高度位置的原丝转移到捻线机纱架上。

而升降机构4安装在全向移动平台3上,全向移动平台3为现有技术,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利用全向移动平台3的特点,可在狭窄通道内灵活前后移动及左右平移,将多个原丝同时送上捻线机纱架。

员工现场通过遥控或站在全向移动平台3上操控,完成上纱机整体移动、上纱机构升降及水平移动、取放原丝等动作。

具体的,当上纱机构从丝饼车的原丝下方托举取下上下两个原丝时,利用原丝的圆柱形外形特质,原丝滚落到上平衡点和下平衡点处,由于上平衡点和下平衡点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等于捻线机上层纱架与下层纱架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错开的距离,从而自然完成原丝从丝饼车的正列位置到捻线机纱架的偏心位置转换,然后再将原丝上到捻线机纱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同时搬取多个原丝,并完成原丝在捻线机和丝饼车纱架之间的位置转换,减少了员工作业强度,取代人工上纱,提高了效率。

其中,为了保证上托架22和下托架23能够同时托举丝饼车上下两层纱架上的原丝,所述下左倾斜面231或下右倾斜面232位于上平衡点的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托架22和下托架23均包括呈V形设置在背板前侧的左托板和右托板,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间留有间隙,左托板和右托板的边缘均采用圆角设计,左托板和右托板的端部均设有端部连接板,左托板和右托板的端部连接板与背板21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托架22的左托板顶部形成上左倾斜面221,所述下托架23的左托板顶部形成下左倾斜面231,所述上托架22的右托板顶部形成上右倾斜面222,所述下托架23的右托板顶部形成下右倾斜面232。为了避免伤及原丝,所述左托板和右托板表面上设有原丝保护材料。

所述机架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上纱单元2以及可以调节相邻两个上纱单元2间距的调节机构。各上纱单元2的背板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由于捻线机相邻两列之间的纱架间距为固定尺寸,大于丝饼车上的原丝列间距,当所述机架上沿水平方向设有至少两个上纱单元时,其需要通过调节机构调节间距。其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在机架1上的横向导轨11、横向移动电机和设在所述横向移动电机输出端并可驱动上纱单元2沿横向导轨11运动的丝杠或同步带。当每个上纱单元2托举原丝后,以其中一个上纱单元为基准,在调节机构的带动下,其他上纱单元2可在水平方向上分别横向移动,转换成与纱架间距相同的列间距。

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竖向移动电机和设在所述竖向移动电机输出端并可驱动所述机架升降的第二丝杠,或者采用液压缸。上述竖向移动电机和横向移动电机均通过设置于全向移动平台3上的控制箱5控制。

所述机架1上设有辅助可视定位装置6,所述辅助可视定位装置6可发出用于辅助定位的光线标记,光线标记可直接照射在前方的捻线机或丝饼车上,并形成十字形或其他形状的光标,依靠可视辅助定位装置完成准确定位。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