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5566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进出料系统的大转盘输瓶装置,属于医药冻干分装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转盘大致运用在烘箱出料、轧盖机进料,这些都处在A级工作区,对层流的要求非常高,而转盘运行的稳定性决定了倒瓶率。现有的转盘输瓶机构是通过电机驱动,再经过三角传送带将动力传送到中间的主轴来实现转盘的驱动。这种结构有一些弊端,就是层流到了盘面位置无法通过只能溢散形成乱流这不符合GMP要求。

现在也有部分转盘已经将转盘中间镂空,可以安装尘埃粒子检测仪和浮游菌检测。但是大部分存在运行盘面不稳定的缺陷。在运行时,容易导致西林瓶倒瓶或者药物挂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转盘盘面不镂空影响层流通过以及转盘运行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包括中心为镂空结构的大转盘,大转盘沿输送方向依次与对接平台、出料网带、剔瓶盒连接,大转盘上方设有传感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转盘内固定有套于镂空结构外的大齿盘,大齿盘与齿轮组件相配合,齿轮组件包括固定于大转盘内的主动齿轮和至少一个从动齿轮,大齿盘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支撑轮。

优选地,所述大转盘盘面的外缘设有大转盘护栏,镂空结构的边缘处设有内圈护栏,内圈护栏的内侧设有内围板,内圈护栏、内围板从大转盘的盘面露出。

优选地,所述内圈护栏与大齿盘之间设有限位组件。

优选地,所述大转盘底部设有多根支撑腿。

本实用新型将三角传送带传送动力改成齿轮啮合传动,由小齿轮驱动中间的大齿盘最后带动上面的盘面运动,使设备满足GMP要求,进一步优化生产环境,使西林瓶的运行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传送动力,可以将中间区域留出让层流通过,保证层流的稳定性。中间还可以安装一些检测仪器;

2、齿盘底下由六个滚轮支撑组件支撑,将转盘的运行噪音降低,还能进一步的保证运行的平稳;

3、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盘还能形成一定速比,辅助减速机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转盘输瓶机构,整个大转盘14由三根支撑腿7支撑,由对接平台6从上游接收西林瓶,瓶子通过对接平台6进入大转盘14盘面。再进入大转盘护栏2,经过剔瓶口将倒瓶剔除进入剔瓶盒8,最后进入出料网带1到下游设备;内圈护栏4可以通过调节位置,将西林瓶送入大转盘护栏口2;内围板6是将转盘内部机构罩住方便每次清场时,对设备的擦拭。传感器支架3一共设定了六个位置,方便各种客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齿盘啮合传动的原理,由主动齿轮9和两个从动齿轮10将大齿盘12从外围限位,通过动力驱动主动齿轮9,再经过齿轮啮合将动力传输到大齿盘12带动盘面转动。整个大齿盘12是由六个支撑轮11支撑,通过调节保证大齿盘12的底部接触面与六个支撑轮11都能接触,保证压力均匀分布。为了使结构更为可靠,在大齿盘12内圈又加了三个限位组件13,保证大齿盘12不向上窜动。

此实用新型大大增加了转盘运行的稳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倒瓶风险。将中间部分镂空,保证了层流通过,使整个生产环境更加优化,更加符合GMP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