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345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安全可靠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



背景技术:

在装焊部位完成单板装焊工序的印制件,需要由工作人员转运到其他操作工位进行测试、试验、装配等工序。

目前,普遍采用的转运方式是:由工作人员手持印制件或人工将印制件放到转运车上,进行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经常由于外界振动、人为触碰等原因,发生印制件上关键元器件本体或引线受损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须要在转运过程中对印制件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避免了印制件转运过程中,由于外界振动、人为触碰等原因,发生印制件上关键元器件本体或引线受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包括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上筋板、下筋板、后定位销和前定位销;

所述上筋板位于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上方,上筋板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条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条连接;

所述下筋板位于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下方,下筋板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条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条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上筋板和下筋板连接形成工装的框架;

所述前定位销和第一支撑条连接,用于在印制件装入工装后对印制件前端进行定位,所述后定位销和第二支撑条连接,用于在印制件装入工装后对印制件后端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条与第二支撑条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条与第一支撑条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印制件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装入工装,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用于印制件的上下限位。

可选的,包括至少一个上筋板和至少一个下筋板,所述至少一个上筋板和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至少一个下筋板和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用于和前定位销配合。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定位孔位于第一支撑条的前端,并穿过第一支撑条上滑槽的槽壁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用于和后定位销配合。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定位孔位于第二支撑条的后端,并穿过第二支撑条上滑槽的槽底设置。

可选的,还包括保护胶带,所述保护胶带贴覆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上筋板和下筋板连接构成工装的外部框架,前定位销和后定位销限制印制件在工装中的位置,实现了印制件的稳定夹持,避免了印制件在转运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手持印制件或人工将印制件放到转运车上,进行转运时,由于外界振动、人为触碰等原因,使印制件上关键元器件本体或引线受损;通过调节前定位销和后定位的位置以及上筋板和下筋板的长度以满足不同尺寸印制件的转运。

进一步的,通过保护胶带实现对印制件的弹性夹持,避免印制件直接和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直接接触,保护印制件。

进一步的,通过上筋板和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的可拆卸连接,在进行焊点的观测时,只需将被查看元器件上方的上筋板拆卸即可,无需将印制件从转运工装中拆卸,避免印制件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制件装入工装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印制件装入工装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条、2.第二支撑条、3.上筋板、4.下筋板、5.紧固螺钉、6.后定位销、7.前定位销、8.保护胶带、9.印制件、11.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91.第一关键元器件、92.第二关键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包括:第一支撑条1、第二支撑条2、上筋板3、下筋板4、后定位销6和前定位销7;

第一支撑条1、第二支撑条2、上筋板3和下筋板4连接形成工装的框架,第一支撑条1和第二支撑条2的长度由所转运印制件的长度决定,上筋板3和下筋板4的长度由所转运印制件的宽度决定,上筋板3和下筋板4的长度由所转运印制板的宽度决定,上筋板3位于第一支撑条1和第二支撑条2的上方,上筋板3的一端和第一支撑1条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条2连接;下筋板4位于第一支撑条1和第二支撑条2的下方,下筋板4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条1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条2连接;前定位销7和第一支撑条1连接,用于在印制件装入工装后对印制件前端进行定位,后定位销6和第二支撑条2连接,用于在印制件装入工装后对印制件后端进行定位。

其中,上筋板3和第一支撑1条连接、第二支撑条2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焊接或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下筋板4和第一支撑条1连接、第二支撑条2连接的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焊接或卡扣连接等连接方式。

可选的,第一支撑条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位于第一支撑条1的前端,前定位销7通过该定位孔和第一支撑条1连接;第二支撑条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位于第二支撑条2的后端,后定位销6通过该定位孔和第二支撑条连接。当印制件被放入工装之后,通过前定位销7和后定位销6来限位,将印制件卡在工装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第一支撑条1上只有一个第一定位孔和第二支撑条2上只有一个第二定位孔时,工装只适用于一种尺寸的印制件的转运,当第一支撑条1上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或第二支撑条2上有多个个第二定位孔时,工装适用于多种印制件的转运。

通过第一支撑条1、第二支撑条2、上筋板3和下筋板4连接构成工装的外部框架,前定位销7和后定位销6限制印制件在工装中的位置,实现了印制件的稳定夹持,避免了印制件在转运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手持印制件或人工将印制件放到转运车上,进行转运时,由于外界振动、人为触碰等原因,使印制件上关键元器件本体或引线受损。

可选的,该工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上筋板3和一个或多个下筋板4,其中,上筋板3的数量和下筋板4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条1与第二支撑条2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1,第二支撑条2与第一支撑条1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滑槽21,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的开口厚度与所需转运的印制件的厚度相匹配,具体的,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的开口厚度略大于所需转运的印制件的厚度。当然,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开口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比如当印制件的厚度为2mm时,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开口的厚度可以是略大于2mm,或者当印制件的一侧的厚度位2mm,另一侧的厚度位3mm,此时,第一滑槽11的厚度可以是略大于2mm,第二滑槽21的厚度可以是略大于3mm。

示例的,如图2所示,根据要转运的印制件的尺寸,选取合适的上筋板3和下筋板4,通过紧固螺钉连接第一支撑体1、上筋板3和下筋板4以及第二支撑体2、上筋板3和下筋板4,将印制件9沿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放入工装,然后通过前定位销7和后定位销6将印制件9卡紧,如图3所示。当然,也可以在将印制件9放入工装之前,先安装后定位销6,在印制件9完全装入工装之后,安装前定位销7,将印制件9卡紧。

如图3所示,当印制件9被放入工装中之后,印制件9上的第一关键元器件91、第二关键元器件92均被上筋板3、下筋板4遮挡,避免转运过程中人员手指或外部其他物体的触碰,防止印制件9上的关键元器件91、关键元器件92被损坏。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印制件转运的工装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工装还可以包括:保护胶带8,贴覆在第一滑槽11和第二滑槽21上,用于保护印制件9。

其中,保护胶带8可以避免印制件9与第一支撑条1和第二支撑条2直接接触,该保护胶带8在外观不变的情况下可微小变形,这一特性可使印制件9在滑槽内被弹性夹持,且保护胶带8端面可对印制件9在进入工装时提供有益摩擦,使得印制件9最终接触后定位销6时,速度低,避免印制件9损伤。

通过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上筋板和下筋板连接构成工装的外部框架,前定位销和后定位销限制印制件在工装中的位置,实现了印制件的稳定夹持,避免了印制件在转运过程中,由工作人员手持印制件或人工将印制件放到转运车上,进行转运时,由于外界振动、人为触碰等原因,使印制件上关键元器件本体或引线受损;通过调节前定位销和后定位的位置以及上筋板和下筋板的长度以满足不同尺寸印制件的转运;通过保护胶带实现对印制件的弹性夹持,避免印制件直接和第一支撑条、第二支撑条直接接触,保护印制件;上筋板和下筋板可拆卸,在进行焊点的观测时,只需将被查看元器件上方的筋板拆卸即可,无需将印制件从转运工装中拆卸,避免印制件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