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99326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运输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油罐,远距离的运输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生,传统的储油罐在发生意外时,由于机械强度不高,很容易导致油罐变形,导致石油泄漏,污染环境,且传统的油罐内设有加强圈,在罐体损坏修复时极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运输过程一经磕碰,油罐易变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包括用于储油运输的储油罐体,所述储油罐体的外侧设有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固定保护壳体的安装座,所述储油罐体周向上均匀的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体内壁上,所述保护壳体内壁与储油罐体外壁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用于冷却储油罐体的水,所述连接环上均匀的设有八个通孔,所述储油罐体内壁上均匀的设有六个用于增加储油罐体机械强度的横向加强筋,所述保护壳体内包覆有纵向钢丝和横向钢丝,所述纵向钢丝和横向钢丝交叉设置。

优选的,所述保护壳体上设有用于显示腔体内水温的温度计。

优选的,所述储油罐体、横向加强筋和保护壳体均由Q235B钢板制成,且Q235B钢板的厚度为12-20mm。

优选的,所述腔体处于密封状态,且与水接触的腔体内壁上涂设有防腐蚀的聚四氟乙烯层。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保护壳体内设有交错设置的纵向钢丝和横向钢丝,使得保护壳体更具有韧性,在磕碰的时候保护壳体不易变形,从而不会伤害到内侧的储油罐体,使得储油罐体内的石油更加安全,通过在储油罐体外侧设有多个连接环,在储油罐体内壁上设有横向加强筋,使得储油罐体被束缚起来,机械强度更高,同时设有的多个连接环能够支撑保护壳体来保护储油罐体,该运输更加安全的油罐,在发生磕碰时能够保护储油罐体不受机械损伤,提高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防止出现石油泄漏带来的环境污染,该油罐强度高,做内罐修复时,不用动火,施工安全,罐内无加强圈结构,便于内罐修复设备在罐内施工,且提高制造效率,罐内修复质量更稳定,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的结构主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的结构局部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的保护壳体结构剖视图。

图中:储油罐体1、横向加强筋2、保护壳体3、连接环4、通孔5、腔体6、纵向钢丝7、横向钢丝8、安装座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运输安全的油罐,包括用于储油运输的储油罐体1,储油罐体1的外侧设有保护壳体3,保护壳体3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固定保护壳体3的安装座9,储油罐体1周向上均匀的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环4,连接环4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保护壳体3内壁上,保护壳体3内壁与储油罐体1外壁之间形成腔体6,腔体6内填充有用于冷却储油罐体1的水,连接环4上均匀的设有八个通孔5。

储油罐体1内壁上均匀的设有六个用于增加储油罐体1机械强度的横向加强筋2,保护壳体3内包覆有纵向钢丝7和横向钢丝8,纵向钢丝7和横向钢丝8交叉设置,保护壳体3上设有用于显示腔体6内水温的温度计,方便运输人员观测腔体6内的温度,反应储油罐体1内的温度,同时降低储油罐体1的温度,使得油的运输更加安全,储油罐体1、横向加强筋2和保护壳体3均由Q235B钢板制成,且Q235B钢板的厚度为12-20mm,做内罐修复时,不用动火,施工安全,罐内无加强圈结构,便于内罐修复设备在罐内施工,且提高制造效率,罐内修复质量更稳定,效率更高,使得储油罐体1的运输更加稳定、安全,腔体6处于密封状态,且与水接触的腔体6内壁上涂设有防腐蚀的聚四氟乙烯层,防止发生腐蚀。

通过在保护壳体3内设有交错设置的纵向钢丝7和横向钢丝8,使得保护壳体3更具有韧性,在磕碰的时候保护壳体3不易变形,从而不会伤害到内侧的储油罐体1,使得储油罐体1内的石油更加安全,通过在储油罐体1外侧设有多个连接环4,在储油罐体1内壁上设有横向加强筋2,使得储油罐体1被束缚起来,机械强度更高,同时设有的多个连接环4能够支撑保护壳体3来保护储油罐体1,该运输安全的油罐,在发生磕碰时能够保护储油罐体1不受机械损伤,提高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防止出现石油泄漏带来的环境污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