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棒料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6141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棒料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棒料的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建设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各行各业的建设规模和生产规模都在迅速扩大,对自动上料机构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现有机械制造领域里,材料的搬运,工件的上下料是较薄弱的环节,现有上料机构因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价格昂贵,而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配合,同时,由于对工作效率和环境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人力工作也难以满足生产要求,不仅人工成本高,还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也大大降低了生产自动化水平。

现有技术中的棒料上料机构如专利CN201520518262.7所示,但这种上料机构结构过于复杂,元器件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型自动棒料上料机构,以期能实现自动化上料,降低生产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自动棒料上料机构,包括第一链条,第一链条上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推杆和固定在第一链条上的推座,所述推杆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推座上,还包括下料板和挡料板,下料板和挡料板之间设有间隙,棒料的直径大于所述间隙,棒料从下料板上滚落在所述间隙上,第一链条带动推动结构的推杆在所述间隙上来回运动。

所述的推座设有推杆顶背,推杆底部固定设有铅块,推杆在推座内转动时,推杆底部的铅块抵靠在推杆顶背上。当推杆将棒料推出后,推杆反向运动,此时推杆碰到棒料后发生倾斜,棒料不会阻碍推杆的运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机座、电机、减速机、第二链条和双转齿,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第二链条转动,第二链条带动双转齿转动,双转齿带动第一链条转动。双转齿即同一根转轴上固定设有两个转齿,第一链条、第二链条分别挂在两个转齿上。电机的转向由单片机控制。

作为优选,还包括单向机构,所述单向机构包括转动块和弹簧,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机座和转动块上,转动块远离推动结构一侧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限位块。单向机构可以限制棒料反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棒料的自动上料,降低生产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推杆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推杆转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中Ⅱ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第二链条、2—第一链条、3—双转齿、5—挡料板、6—推动结构、601—推座、602—推杆、603—铅块、604—推杆顶背、7—下料板、8—转动块、9—弹簧、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自动棒料上料机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第一链条2,第一链条2上设有推动结构6,所述推动结构6包括推杆602和固定在第一链条2上的推座601,所述推杆602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推座601上,还包括下料板7和挡料板5,下料板7和挡料板5之间设有间隙,棒料的直径大于所述间隙,棒料从下料板7上滚落在所述间隙上,第一链条2带动推动结构6的推杆602在所述间隙上来回运动。

如图3所示,所述的推座601设有推杆顶背604,推杆602底部固定设有铅块603,推杆602在推座601内转动时,推杆602底部的铅块603抵靠在推杆顶背604上。

当推杆将棒料推出后,推杆反向运动,此时推杆碰到棒料后发生倾斜,棒料不会阻碍推杆的运动,如图4所示。

还包括机座、电机、减速机、第二链条1和双转齿3,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第二链条1转动,第二链条1带动双转齿3转动,双转齿3带动第一链条2转动。所述双转齿3就是同一根转轴上固定设有两个带动链条转动的齿轮,所以第二链条1转动时第一链条2也同时转动。电机、减速机为常规通用设置,因此在附图中未予以示出。

如图5所示,还包括单向机构,所述单向机构包括转动块8和弹簧9,弹簧9两端分别固定在机座和转动块8上,转动块8远离推动结构6一侧设有固定在机座上的限位块10。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